在中國歷史上,或者是說在世界歷史上,從人類政權出現的那一刻開始,這種司職暗殺、偵探、間諜、見不得光的部門就一直存在。
這種部門是會一直存在到人類政權消亡的。
無論哪一個政權主導的國家,都必須要有這樣一個做見不得光之事的部門。
黑夜之後就是黎明,光與黑暗一直都是並列存在的。
劉儉的勢力越來越大了,他也需要一個這樣的部門組織。
劉儉如今不光掌管著河北四州,包括向遼東方面拓展的韓州,以及河北幽州、幷州的邊境外圍,向北地深入域拓展的草原地區,目前都在他們治理下。
以後世的地域來劃分的話,黃河以北,已經山東沿海,包括山西以及內蒙古大部,包括韓國和朝鮮,還有遼寧部分地區都在劉儉的掌控中。
而且就目前整個漢朝各方割據勢力的總體情況來看,劉儉治下的異民是最多的。
他的勢力相比於歷史上佔據河北的袁紹……不論是地盤兒,還是人才,經濟,資源,科技以及潛力都要更加的鼎盛。
但地盤大了,人才多了,卻不代表這個勢力就絕對平安無事,相反的,地盤越大,事情也就越多。
他需要一個專門屬於他的暗事部門,專門處理一些見不得光的事。
就比如說是針對鮮卑,荀彧覺得,一旦鮮卑之中出現了什麼能力卓越的人物,那就會對漢室朝廷極為不利。
但是他又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阻止這個事情。
在劉儉看來,這都不是問題。
一個遊牧民族而已。
只要出現了一些稍有影響力而且還不容易被自己掌控的人物,那就在他未坐大之前,直接用暗殺的方式幹掉就好了。
這並不是什麼難事。
只要有一支精銳的暗事部門在手,劉儉可以保證鮮卑永遠都出不了絕世英主。
只是要成立這樣一個部門,首先就是需要投入錢,大量的錢!
然後就是需要投入精力培養的人才,特殊的人才。
對這個部門所錄用的人選一定要慎重,但是劉儉現在治下不缺人,找一些對自己忠心耿耿,只聽從自己命令,同時又果敢堅韌的人,在人口稠密的河北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但是關鍵就是要看由誰來調訓他們的各項能力。
偵查方面、刺探方面、知識技術、包括醫療和藥理……這都是要掌握的。
能夠教導這些的人劉儉不缺。
但是唯獨這刺殺武技方面的教師,確實是不太好找。
而這刺殺武技,又是成立這個部門的一個硬性標準。
張飛、趙雲、黃忠這樣的猛將,武藝自然是非常超群的,論馬戰、步戰,他們可以說是天下無敵。
但是,劉儉現在要訓練的,不是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將軍士兵。
他要的是在搏擊方面能夠做到一擊必殺,且善於隱藏自己的行蹤,可以悄無聲息的置人於死地的人才。
在這方面,劉儉覺得是張飛、趙雲這樣的戰將雖然厲害,但他們的本事並不適合。
而劉儉也一直是在找適合這方面的教官。
直到最近,他終於打聽到一個人了。
劉儉覺得這個人比較合適,而目前這個人就在幽政附近。所以,這也是劉儉這次來幽州的原因之一。
如今在幽州,有一位昔日在雒陽聲名較盛的長者。
“桓靈之間,有虎賁王越,善斯術,稱於京師。”
這位在歷史上於京師中以劍術著稱的虎賁王越,據說是當時司隸地區的第一劍術高手。
但是這個王越的劍術雖然有名,在桓靈時期也名震過雒陽三河,但卻很快的就銷聲匿跡了。
這完全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當時的司隸是天下中心,是京師首善之地,天下間所有的人才都在那裡匯聚著。
而王越這個人,一不是經學名士,二不是世俗清流,三他似乎與宦官之間沒有什麼太大的交集,四他也不是擅長軍事的猛將……
他唯一擅長的,似乎也就是隻有搏擊所用的劍術。
但是這個劍術能夠為他帶來的也不過是一時之聲名,至於對於他的前程發展而言,在當時來看並沒有什麼卵用。
不論是桓靈二帝,亦或是高門閥閱,似乎都沒有必要重用他這麼一個劍客,縱然是重用他又能有什麼用呢?
宦官總不能重用王越去殺黨人吧?
士族也總不能去請王越舞劍殺入宮中去殺宦官吧?
皇帝也不能用一個劍客去指揮千軍萬馬平叛吧?
所以他這個京師第一劍客,其實就是一個三不沾四不像。
屁用不頂。
所以說,王越活到許大年紀,也沒見有什麼出息,空有一個劍客之名。
他又不願意投身到高門望族的府中當食客,覺得太掉價了,畢竟他腦袋上還有一個京師第一劍客的主角光環,給人當食客那是遊俠行為,王越還不願意這麼幹!
於是他就渾渾噩噩的混到了現在。
活到了這把年紀,王越已經都認命了,他覺得自己這輩子或許不會有什麼大成就,於是就安安心心的在幽州練劍,心無旁騖的練劍。
如此對於他的劍術境界來說,反倒是好事,使他在晚年時節,劍術得到了一個質的飛躍。
這些年,他在幽州也收養了幾個無父無母的孤兒,並把自己的劍術傾囊相授。
還別說,這些孩子中真有幾個厲害像樣的,成了王越的得意弟子。
王越已經五十多的年紀了,本來尋思這輩子也就這樣了,但是沒有想到,在他五十五歲生辰這一天,他在無終縣鄉聚中的草廬,得到了一份來自撫遠大將軍劉儉派人送來的壽誕之禮。
那份大禮不僅是包括金,綢緞,名器等貴重之物,更是有六壺羽箭和一輛名貴的馬車。
而這次,代表劉儉前來拜訪王越的人,更是替劉儉掌管親衛軍白毦軍的貼身之將夏侯蘭。
夏侯蘭代表劉儉向王越進行了祝賀之後,隨即又為王越送上了劉儉的親筆書信。
王越雖然隱居在鄉里多年,但並不代表他對天下大事不知曉。
特別是如今河北各縣都在按月推廣大公報,大公報每月都會按時向各地的鄉里傳遞天下大事。
其中傳遞最多的,自然就是有關於劉儉近些年來的所作所為。
河北之民無不對劉儉所做的這許多大事萬感欽佩。
王越也是河北當地居民的其中的一員,其他的百姓對劉儉萬分敬佩,王越自然也是敬佩的。
畢竟,他這些年一直生活在河北,河北每一項惠及民生的政策,王越也都能得其利。
正因為有劉儉,河北如今才能夠如此安定,王越也才能在如此安定的條件下,沒有後顧之憂的在鄉里練劍、教學生、過著滋潤愜意的生活。
不知不覺之間,劉儉成為了王越心中所傾慕的一個人。
不過,王越卻無緣與劉儉一見。
不是他不想見,而是他沒有資格見。
別看他當年在雒陽身居虎賁,但也不過只是有一時的名氣,隨後便泯沒於蒼生之中。
而劉儉如今則是代表天子,是在北地行使大漢政權的人物,在這個天下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王越怎麼可能和劉儉相提並論呢?
大將軍豈能是王越所能攀附的?
但是今天,劉儉卻主動派人來接王越與他相見了。
劉儉信中大致對王越言道:
“某聞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諸侯歲獻貢士於天子,天子試之於射宮,而中多者得與於祭,而中少者不得與於祭,受教法於司徒,”
“退而頒之於其鄉吏,使各以教其所治,以考其德行,察其道藝,地方官為薦賢舉士而行射禮,”
“射禮前後,常有燕飲,鄉射禮也常與鄉飲酒禮同行,《儀禮》記者,鄉射以二傑為一組,天子之射用六耦,諸侯四耦,大夫、士以三耦。”
“今劉某行右北平,願以三耦之禮,請王公來肥如一會,萬勿推卻,萬勿推卻!”
王越緩緩放下手中的簡牘,閉著眼睛,感慨了一聲。
“大將軍如此相待,越豈能不至?”
“還請夏侯君先行,王某與弟子們整點片刻,便即出發。”
夏侯蘭道:“王大家乃是大將軍所敬佩者也,蘭臨行,曾得大將軍囑託,務必用此車接大家往肥如,王大家若不乘此車,則蘭失職也,恐無顏回去面見主公,還請王大家莫為難於我。”
對於夏侯蘭這番誠摯懇切的邀請,王越自然是無法拒絕。
“唉,臨老臨老,竟然還能得到大將軍這樣一位英雄人物如此看重,實在是王某人的畢生之幸啊……也罷,既是夏侯君如此誠懇相邀,那王某人就舔著臉坐這一回車,煩君帶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