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風雲: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004 監國立儲起紛爭 于謙出京請郕王

卻說興安與馬順被郕王斥退,只得又急急忙忙往回趕。早飯也不吃,策馬疾馳了三個時辰,終於在午後趕回了京城。

兩人剛進午門,就見大太監金英早已等在那裡,正如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亂轉呢。

金英見兩人回來,忙近前來,一把扯住興安,急切地問道:“郕王殿下何在?”

興安苦著臉回到:“郕王殿下死活不肯回來,說是讓我代為稟明太后,希望朝廷請襄王前來監國。”

金英聞言,無可奈何地嘆了口氣,只得拉著興安與馬順兩人來到了本仁殿。

本仁殿是文華殿的東配殿,此時孫太后正端坐殿中,無奈得看著一干重臣吵作一團。

本來太后是不應該到前朝來聽政的,只是事急從權,如今京城裡,要皇帝皇帝沒有,要監國監國沒有。

而諸般大事,又已經不是臣子能夠作主的了。事關社稷興亡,沒有哪個大臣負得了這個責任。

所以一眾大臣只得恭請孫太后到本仁殿聽政,然後再把所有六部九卿,內閣學士都集中在這裡,待前方有軍報傳來,大家一起當場廷議,再由孫太后當場拍板,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朝廷的執行效率。

待金英引著興安與馬順進了殿內,眾人瞬間安靜一下,幾十道目光同時集中在兩人身上,也讓興安、馬順感到壓力山大。

太后率先發問道:“興安,你怎麼現在才回來,郕王呢?”

興安連忙上前,將事情經過原原本本敘述了一遍。

殿中眾人聽了興安的講述,頓時又炸開了鍋。

吵嚷了半天之後,大臣們分成了兩派,一派執意要求請郕王監國,另一派則希望請襄王監國。

孫太后見場面眼看就要失控,忙厲聲喝止眾人,殿中這才安靜下來。

既而孫太后呵斥道:“都是朝廷重臣,吵吵嚷嚷成何體統,你們一個一個說。陳閣老,你是次輔,你先說,應該由誰監國,最為合宜?”

陳循見躲不過,只得硬著頭皮上前回奏道:“老臣以為,郕王殿下是監國的不二人選。襄王雖然賢明幹練,但是長沙距京師近三千里,這一來一回,就是六千里路途。

就算信使現在出發,晝夜趕路,按一天走二百里算,襄王最快也要一個月才能趕到京城。

如果讓襄王監國,那眼下這一個月怎麼過呢。

唯今之計,只能是由郕王殿下監國。其餘對策,皆誤國之言,請太后明鑑。”

孫太后聽了,心下甚是不悅,但也明白陳循所奏,確是老成謀國之言。

於是孫太后又向胡濙詢問道:“大宗伯,你們禮部怎麼說,按照朝廷禮制,該由誰監國最為合適?”

胡濙回道:“太后明鑑,按著禮制,其實郕王與襄王誰監國都可以。當年宣廟親征漢庶人,便是鄭王與襄王共同監國。

所以二王同時監國是有先例的,如今也可以先由郕王監國,同時遣使持金符召襄王入京,與郕王共同監國。”

胡濙此言一出,一眾朝臣紛紛附和,皆以為然。

孫太后不自覺地連連點頭,胡濙這話說到了自己心坎裡,畢竟相對郕王來說,還是襄王更親近一些。

更關鍵的是,襄王的母親張太皇太后是孫太后的恩主,而且又已經死了,對孫太后沒有任何威脅。而郕王的母親吳賢妃還活得好好的,孫太后可看不得吳賢妃得勢。

於是孫太后又詢問吏部尚書王直、兵部左侍郎于謙的意見,準備將事情確定下來。

哪知事情又起波瀾,吏部尚書王直語出驚人:“啟稟太后,臣附議大宗伯之言,並且懇請太后立皇長子為太子,以安天下之心。”

這話一出,殿中眾臣又炸了鍋。

立太子,然而皇長子朱見深現在才兩歲!

吏部尚書王直的心思昭然若揭,殿中的大臣哪個不是人精中的人精,瞬間就從王直這一句話背後,理出了千頭萬緒:大家還在考慮監國的事情,王直卻已經在考慮萬一皇帝回不來,將來皇位如何了。

見廷議的風向在按自己的心意走,孫太后臉色終於緩和了不少,又看向于謙,輕聲問道:“於侍郎,你們兵部怎麼說?”

于謙略一斟酌,方才回道:“太后明鑑,微臣以為,應該先派朝廷重臣親自去追回郕王,然後再抽調外地軍隊進京。

待探明陛下的處境,局勢稍稍明瞭之後,再議立儲不遲。

至於襄王,已經建藩就國,不可輕召。不如先派出使者,將朝廷情況通報給襄王,先問問襄王自己的意見再說。”

于謙這話說完,殿內群臣皆靜默不語,已經沒人再敢發話了。

這幾位重臣講出來的話,是越來越敏感了。眼下的局勢又如此撲朔迷離,一句兩句話說得不好,很可能就會為自己埋下殺身之禍。

所以大家都不說話了,只是齊齊俯身朝向太后,等著孫太后做出最後的決定。

孫太后略一思索,便對眾臣說道:“就這樣吧,先派重臣去召郕王回京監國。再派使者去向襄王說明情況,問問他的意見。

著兵部儘快探明陛下情況,並速速抽調外地軍隊入衛京師。”

孫太后基本上通盤接納了于謙的建議,一眾大臣齊聲高呼:謹遵太后懿旨。

那麼接下來就剩下了一個問題,孫太后又問道:“哪位辛苦一下,親自去請郕王回京。”

孫太后話音剛落,于謙便出班奏道:“啟稟太后,還是臣去吧,順道可以去督察一下紫荊關等處的防務。

瓦剌攻不破居庸關,便很可能從紫荊關方向入寇。臣請抽調保定府及周邊駐軍,加強紫荊關守衛,阻滯瓦剌,為京城召集勤王軍隊入衛贏得更多時間。”

“准奏。”

孫太后也被累壞了,準了于謙所請,便起身回慈寧宮去了。

一眾大臣也都各自散去,執行剛才的決議去了。

于謙則立刻回到兵部,安排各項調兵事宜。只是兵事千頭萬緒,直到第二天下午,于謙才安排好兵部的諸般事務,便帶著孫太后調派給的數十名錦衣衛,疾馳出京,南下去追趕郕王殿下。

人氣小說推薦More+

大宋異姓王
大宋異姓王
北宋仁宗年間,朝堂黨爭博弈,一個小人物捲進了爭鬥之中。以弱冠之齡,鬥權臣、整軍武,攪動風雲;率三虎三狼禦敵守國,開疆拓土異姓封王。 戲公主、賞名伶、搶醫女,諢號人見人愛的登徒子。
花間酒友
公主們恨我入骨,因為我和七個公主不清不楚
公主們恨我入骨,因為我和七個公主不清不楚
狂撩七個公主,後果真的很嚴重……
曹月半
漢月當空
漢月當空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趙金生
太子被黜,我當北涼王領兵千萬!
太子被黜,我當北涼王領兵千萬!
徐牧,大梁王朝的皇太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可憐蟲。 八歲那年,大梁北境遭遇大劫,萬妖之國、北魏大舉來襲。 關鍵時刻,年僅八歲的徐牧主動提出,願意前往萬妖之國須彌山為質子,換取大梁的安全。 轉眼十年期限以至,本以為歸來之後,能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 沒想到卻頻遭冷眼。 百官說他不知廉恥,一身粗野。 弟弟更是絲毫沒有把他放在眼裡。 父母更是要將他的太子之位傳給了弟弟。 重生歸來的徐牧表示,儲君?誰稀罕
許火燁
明末風雲:漢王重徵天下
明末風雲:漢王重徵天下
(作者已有200萬字完結書一本,不斷更、不太監、不爛尾,請各位大大放心追讀)崇禎十五年,明軍精銳盡喪松錦,李自成席捲河南,清軍最後一次入關劫掠。 明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國勢風雨飄搖、危如累卵。周延儒臨危受命,復任首輔。 東林再度崛起,眾正盈朝。廠衛飽受打壓,離心離德。崇禎十七年,京師城破,北方淪陷。 天下離心,崇禎失蹤;太子隱匿、定王被執。皇四子朱慈炤,身負國仇家恨,先爭漢王之名,再謀漢王之實,
西宮娘娘玉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