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嵐點了點頭,端起茶盞淺啜一口,低聲道:“妹妹一番好意,姐姐自然不會推辭。”
她語氣不溫不火,聽不出絲毫波瀾。然而,她心中卻已掀起了滔天巨浪。前世,趙清茹就是在雲祿寺,趙清茹誣陷她的夫君齊廷山試圖玷汙她,她當時錯信了趙清茹,在齊家好生大鬧了一場,不僅差點與齊廷山和離,後來更是藉助祖父的權勢逼得齊廷山納趙清茹入府……一切的開端,正是這雲祿寺的一場法會。
而這一次,她怎會讓趙清茹的計謀得逞?
趙清茹見她答應,眼底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得意,但表面仍舊維持著那副溫婉的模樣:“那妹妹便等著姐姐一同出發了。時候不早了,妹妹就先回房了。”
趙清嵐起身送她至門口,目送她的身影消失在長廊盡頭。關上門的一瞬間,她臉上的笑意也隨之散去。
“雲祿寺……”她低聲呢喃,雙手緊握成拳,眼中迸發出冰冷的光芒。
前世,她在這場陰謀中毫無準備,只能任人宰割,眼睜睜看著一切覆滅。而今,她知曉真相,更深諳趙清茹的心機。她不會再做那個任人擺佈的傀儡。
“霜兒!”她忽然喚道。
霜兒快步走進來:“夫人,有什麼吩咐?”
趙清嵐沉聲道:“去找人查查趙清茹身邊的丫鬟,最近可有與外人接觸,尤其是與雲祿寺相關的人。”
霜兒心中疑惑,但沒有發問,知曉自家夫人自有安排,忙點頭應下:“奴婢這就去辦。”
趙清嵐命霜兒安排好一切後,長吁一口氣,坐在書桌前。她正欲梳理思緒,卻無意間瞥見案上放著的一幅畫卷。畫卷展開,畫中女子眉目如畫,溫婉嫻靜,正是她自己的畫像。
畫像下方,一首詩以清雋的筆力題就:
“眉黛遠山青如黛,唇點硃砂映月開。莫道風華隨流水,心如碧玉映塵埃。”
趙清嵐的手指輕輕撫過畫卷,眼中浮現出複雜的情緒。這是齊廷山親手所畫。前世,她只覺得他這般行為不過是表面功夫,卻未曾細看他的用心。
而今再讀那首詩,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他對她的珍視與期許。
她低聲喃喃:“碧玉映塵埃……廷山,我這一世,一定不會辜負你的良苦用心。”
趙清嵐將畫卷輕輕捲起,放回了書案上。她抬眼望著窗外,暮色漸濃,天際染上了一層金紅,晚霞如火,卻讓她的心平添了幾分安寧與期待。她知道,這個時辰,齊廷山該快回府了。
正想著,院外傳來一陣腳步聲,接著便是小荷歡快的聲音:“夫人,老爺回來了!”
趙清嵐抿唇一笑,起身向門口走去。果然,齊廷山的身影很快出現在眼前。他一身官袍未解,面色帶著些許疲憊,卻依舊挺拔英俊。見趙清嵐迎上前來,他略一愣,隨即露出了溫和的笑意。
“嵐兒,怎麼站在這裡等我?”齊廷山的語氣中帶著寵溺。
趙清嵐走近他,伸手接過他手中的披風,柔聲道:“時辰也不早了,我怕你累著,正好讓廚房備好了飯菜,熱著等你回來。”
齊廷山微微一怔,眼中劃過一絲詫異。他的夫人向來矜持疏淡,平日對他雖不失禮節,卻也少有這樣的體貼舉動。可今日,她卻一反常態,不禁讓他多看了她幾眼。
趙清嵐察覺到他的目光,心中微微發澀。她知道前世的自己冷漠無情,縱使齊廷山真心相待,她卻從未珍惜。當年名震京城的狀元郎硬是不到三十歲就鬱鬱而終,可這一世,她要彌補他,彌補所有的遺憾。
“廷山,快進來吧,外頭風大。”她轉過身,語氣柔和,卻帶著一絲的關切。
齊廷山愣了一瞬,隨即點頭跟了上去。屋內燈火通明,桌上已擺滿了幾盤精緻的菜餚,顯然是趙清嵐特意吩咐的。他脫下外袍,坐下後,趙清嵐親自為他斟了一杯茶,溫聲道:“今日朝堂事務繁忙嗎?看你面色有些疲憊。”
齊廷山端起茶盞,微微抿了一口,神色間多了一分思索:“今日倒還算順利,只是朝堂上圍繞太傅新提出的學堂一事,議論頗多。”
趙清嵐聞言,眉梢一動,輕聲問道:“學堂一事?莫非是與讓諸家子弟在此進學?”
齊廷山點了點頭,將茶盞放下:“秦太傅得意思,要在京城內設立一座‘春華學堂’,意在京中子弟,不論貧富幼寡,皆可入內學習經史典籍,同時也讓這些孩子們在學堂中彼此相識,以增進友誼。然而,此事一經提出,朝中大臣們的意見卻不盡相同。”
春華學堂她自然是知道的,前世太傅提出之後,反對者頗多,多是認為此舉有為太子培植親信之嫌,是以最終不了了之,此時再次聽到,趙清嵐卻有不同的想法。
她的親生孩子還在趙清茹手裡,不知被她藏到了哪裡,這也是她現在沒有動趙清茹的原因,如果春華學堂正式開辦,說不定這孩子還有機會入學,有個安身之地。
想到這裡,趙清嵐輕聲問道:“廷山,那學堂的具體事宜定下了嗎?”。
“暫時未定。”齊廷山搖了搖頭,“雖然秦太傅極力推行,但事關重大,怕是很難推行下去。”
“哎!”趙清嵐輕嘆一聲。
齊廷山眉頭微皺,“娘子為何嘆氣!”
“只是覺了飛兒如此年幼,卻少有玩伴,如果這春花學堂真能辦起來,也是一件好事”
齊廷山沉思片刻,說道:“娘子說的倒是不無道理,改日我去拜訪一下老師,看他老人家是什麼想到”
趙清嵐聞言心中一動,臉上難掩一抹喜色,幾乎立刻想起了齊廷山的老師——那位曾名震朝堂的前任丞相。當年她與齊廷山的婚事,正是由老丞相和她的祖父一手促成的。儘管丞相如今早已告老還鄉,但他門生遍佈朝堂,昔日舊識更是不計其數。若是他老人家願意出手周旋,這“春華學堂”一事,或許還真能柳暗花明,另闢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