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層的盤子裡,整齊的碼放著四四方方的桂花粥凍。
粥凍,就是將米粥放涼之後,自然凝結成的粥塊,再加上蜂蜜和桂花,就變成了類似於涼糕一樣的點心。
這是一道汴京名點,幾乎所有的宴席上都會作為前菜或者飯後甜點,張楚蘭的母親以前為了支援丈夫做生意,鑽研過製作粥凍的手藝,張道成早年做生意的時候,經常會帶上自制的粥凍作為禮物拜訪客戶。
蘇澤拿起筷子,夾起一塊粥凍送入嘴裡,果然入口即化,桂花香味融合蜂蜜的甜味流入嘴裡,張楚蘭母親的手藝當真不輸汴京那些正店的大廚。
蘇澤又開啟食匣,濃烈的鴨肉香味一下衝出來。
瓊花樓的爊鴨,名滿汴京。
爊,就是用火煨的意思。
瓊花樓的爊鴨,要先用熱麻油煎至表面金黃,再加入各種調味料,用小火再煨熟,放涼了之後再澆上料汁切食。
爊鴨入口,同樣也是滿口飄香,煨到很爛的鴨肉中帶著多種香料混合的香氣,完全沒有鴨子的腥味,比蘇澤前世吃過的那些米其林餐廳的味道,也是不遑多讓的。
蘇澤有些洩氣。
按照其他穿越小說的說法,靠著現代人的廚藝,穿越後都能過上不錯的生活。
可吃到這兩道菜,將這種可能性徹底擊碎。
汴京城當真是“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
如果穿越到唐代還差不多,唐代城市都有宵禁,商品經濟還沒這麼繁榮。
要知道汴京城內,已經發達到了“市斤人家,往往只於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大宋汴京城的老百姓都日常下館子了,自己前世那做豬食的水平,如何在汴京城這個廚神如林的地方搞餐飲啊!
好吧,又斷絕了一個生財之道。
若是要搞餐飲,估計要在【桃花源】裡建造相應的設施,招募到有用的靈蘊童子才行。
暫時是別想了,還是先種田吧。
蘇澤吃完了美食,又分出一些鴨肉給胭脂雪,這才關上房門,向著附近的坊市而去。
宋代允許百姓“侵街”,也就是臨街做生意,但是臨街的店鋪大部分都是日用餐飲的店鋪,像是買種子這種事情,還要去專門的交易區,也就是坊市才行。
好在蘇澤居住在城南,距離漕運碼頭不遠,汴京最大的坊市金明坊就在不遠處。
走過一座木橋,橋下就是汴京的漕運生命線汴河。
當真和清明上河圖上所畫的那樣,汴河上的船隻首尾相連,乘船的船把式的號子此起彼伏,宛如在河上對唱一樣。
越是這樣,蘇澤越是有些心痛。
八十三年後,這麼繁華的汴京城就變成了浮華泡影,在金人南下的鐵蹄中葬送得一乾二淨。
也難怪那些南渡的詩人們,無不在夢中懷念繁華的汴京城。
走過這座木橋,終於來到了金明坊。
坊市內依然是行人如織,其繁華程度讓蘇澤想到了前世黃金假期的復古老街。
你宋人都是不上班的嗎?大下午的就來逛街?
坊市也不全是商店,揹著揹簍叫賣的貨郎,臨街擺攤的小販,無不在顯示這座城市的活力。
好在宋時的商品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商鋪都已經開始在門口懸掛招牌,表明自己店鋪售賣的商品,用來招徠客戶。
蘇澤很快就見到了一家出售良種的店鋪,幡子上懸掛著出售良種的字樣。
走進去一看,蘇澤才發現,原來這不是一家商鋪,而是一家官府機構——保生局。
和普通店鋪不同,蘇澤進去後也沒有夥計上來接待,夥計們反倒是坐在店鋪後隨意的閒聊著。
等到這時候,蘇澤才明白了為什麼保生局這個官府機構,會賣種子了。
保生局,是先帝宋真宗所設立的機構,負責賑災保民,可以說是封建時代最早的,專門負責社會保障和福利的機構。
既然是官府的機構,自然不會和商鋪那樣熱情。
而之所以保生局會賣種子,是因為宋真宗曾經大力推廣過占城稻。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宋真宗派遣使者到福建取回三萬斛稻穀。
這些稻穀並不是宋朝普遍種植的糯粳二米(在宋朝稱之為“白糧”),而是一種從當時被稱作是佔婆或占城的越南南部的外來稻種,故名為“占城稻”。
占城稻是一種早稻,成熟早結粒快,一年可以收穫兩到三次,產量較之粳米提高很多。
而且占城稻不擇土地肥瘠,隨種隨收,可播種面積比粳米和糯米大得多。
得到這種稻種後,宋真宗大悅,命令保生局推廣稻種,在江淮兩浙的農民,令其種植。
如今宋真宗已經去世很久了,就連執政的太后劉娥也去世很多年了,但是保生局負責售賣占城稻種,依然保留了下來。
當然,這也不是最初的稻種了。
真宗很喜歡占城稻,命令在皇宮內玉宸殿種植,又在御苑中劃出區域,命令農官不斷改良育種,並且讓保生局平價出售種子。
當然,以宋代的農業水平,育種的效果也就這樣。
占城稻雖然抗寒高產多熟,但是在宋人看來是一種難吃的米。
因為口味不佳,所以被稱之為小禾穀,而原本的稻種為大禾穀。
大禾穀收穫少,價錢貴,所得除了輸官上供外,非富家大戶不能吃到,小禾穀收穫多價錢賤,貧下戶都吃它。
汴京城內的正店,都是不會供應占城稻的,只有腳店和攤販,才會販賣占城稻做的米飯和食物。
但是蘇澤卻很興奮,自己有桃花源,還有阿農這個會育種技能的農蘊童子,如果能培育出更高產又美味的稻種,那不是利己又利民?
蘇澤掏出銅錢,買了一批稻種,又在金明坊內逛了一圈。
只可惜買完稻種,蘇澤囊中羞澀了,看著琳琅滿目的商品,蘇澤只能望洋興嘆。
明日要去王安石家赴宴,空手去又不好,又買了幾樣小禮品,蘇澤被這北宋繁華的街景給迷暈了眼睛,一直到了華燈初放,這才踏上回程的路。
回程路上,又有小童手持墨跡未乾的盜版邸報,沿街小巷叫賣——
“小范老子奉詔進京,官家開天章閣問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