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88章 駁速勝論

朝鮮國主李峘也是非常的果斷,他從小生活在朝鮮王庭的激烈政治鬥爭中,又被母親和母族外戚操縱了多年,對於自己朝廷裡這些大臣非常瞭解。

如果說是內鬥,這些傢伙是一等一的內行。

但是要對付外敵,指望他們齊心協力,還是算了吧。

李峘也知道他們捨不得放棄漢城中的利益,根本不可能追隨自己前往平壤。

李峘很清楚,如今能夠保住自己的性命,並且願意幫助朝鮮的,那就只有大明瞭。

所以他也不猶豫,直接宣佈散朝,然後讓李梁迅速去組織人手,當日就帶著朝鮮王朝的金銀和一系列珍寶,從漢城直接出城北上,前往平壤。

等到群臣發現國主已經跑路的時候,整個漢城更是亂作一團。

國主跑路了,首領大臣也跑路了,剩餘的兩班貴族們開始日夜爭吵,可是依然吵不出任何結果。

甚至連選出一個人出城談判都做不到。

而李舜臣這邊的情況其實也沒好到哪裡去。

仁川雖然距離漢城很近,但是周圍的路並不好走,李舜臣的地圖也並不精確。

而李舜臣連夜行軍,甚至還有一部分濟州島軍走散了。

等到李舜臣抵達漢城城下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的夜裡了。

夜裡自然沒辦法攻城,李舜臣只能命令士兵在城外安營紮寨,然後派人向漢城內勸降。

木下藤吉郎自告奮勇,李舜臣擔心他不會說朝鮮語,讓一名進步會的成員進城勸降。

可沒想到這個勸降的使者進入漢城,等他出城帶來的訊息讓李舜臣大為震撼。

朝鮮國主李峘已經北逃,這個結果倒是在東南來的那幫參謀的計算之中。

東南的作戰參謀們早就做了預測,在仁川登陸後朝鮮國主最有利的選擇就是北上了。

現在的結果是,朝鮮國主北逃,漢城群龍無首,勸降的使者進入城內轉了一圈,楞是找不到一個能夠站出來代表漢城投降的人!

對於這樣的結果,就連木下藤吉郎都覺得不可思議。

在不可思議之後,木下藤吉郎又深深的羨慕起來。

朝鮮這麼垃圾,都能安享平安兩百年,這都是靠著中原的功勞啊!

而這一次李舜臣在朝鮮起義,又能在這個時候加入到東南的體系中,那豈不是又能安享幾百年的和平?

木下藤吉郎再一次想到了自己的家鄉,倭國正是因為距離中原太遠了,始終得不到中原光芒的庇護,一直都處於動亂之中,至今依然得不到平息。

而眼看著東南正在飛快的開疆拓土,等到中原統一以後,倭國那時候再臣服,還能得到朝鮮的待遇嗎?

木下藤吉郎第一次開始為自己國家的未來思考起來。

在地緣上,朝鮮在陸地上和中原接壤,在海洋上正好是中原北部的屏障和貿易中轉。

所以朝鮮本身並不需要做什麼,靠著中轉貿易就能夠吃飽飯了。

而緊挨著中原的獨特地理位置,又讓它可以處於中原王朝的保護中,只要表示恭順,甚至連防務都可以免了。

實際上,朝鮮的戰鬥力如此拉胯,就是這樣的原因。

朝鮮北方的遊牧民族,一般都是大明的遼西鎮幫著阻擋的,明軍甚至出兵幫著朝鮮掃蕩過邊境的遊牧民。

而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萬曆三大徵之一的抗倭援朝,明廷可以說是將全國大部分精銳都送到了朝鮮,幫著朝鮮抵抗倭國進攻。

甚至這種慣性都持續到了清末,一直到倭國在明治維新後再次崛起,又一次和歷史重演一樣進攻朝鮮,只是這一次中原政權已經衰落,自身都已經難保了,朝鮮這才進入到近百年的殖民時代。

事事都獨立自主,就等於事事都要親力親為。

追求完全的獨立自主,那是強國的特權。

朝鮮和倭國這樣的小國,其實並不是那麼在意所謂的“獨立性”。

而大明的宗藩體系下,倭國甚至還羨慕朝鮮經常可以去給大明朝貢,甚至發生過爭貢的事件。

對於木下藤吉郎來說,倭國和朝鮮這樣的小國臣服於大國,在大國的庇護下可以省去很多彎路,也可以節約很多成本。

而東南崛起下制定的新的秩序下,倭國和朝鮮也絕對會是重要的一環,也能夠得到大量的好處。

眼看著朝鮮已經快要融入到東南秩序中,而自己的祖國還在亂戰,木下藤吉郎沒由來的焦急起來。

李舜臣不知道同伴的焦慮,他還要著手處理漢城的問題。

眼看著高大的漢城城牆,李舜臣突然明白了蘇大都督的那篇文章的意義了。

《駁速勝論》。

這是蘇澤最近親筆攥寫的文章,刊登在東南的內部刊物上,也隨著東海貿易公司的援助物資送到了李舜臣手上。

蘇澤駁斥的如今東南內部的速勝論調,認為東南只要盡起大軍,就能犁庭掃穴的將明廷推翻,徹底完成中原統一。

蘇澤寫文章就是駁斥這種思想。

蘇澤在文章中指出,攻佔大明控制的城池,甚至從大沽登陸,再攻打一次大明的京師,都不是一件難事。

但是戰爭不僅僅是攻打下城市這麼簡單。

控制城市,收攏人心,建立組織,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

而一下子佔領明廷這麼大的地區,東南上下是否準備好了,這就是一個問題。

如果沒有準備好,接手了明廷的爛攤子,東南如果做的還不如明廷,那反而會加劇丟失北方人心,甚至會讓後面的仗更難打。

同時在軍事上,任何一次滅國級別的戰爭,都不是透過簡單的一場戰役勝利來決定的。

所謂戰爭的轉折點,不過是時候對戰爭總結的時候,歷史學家總結出來的罷了。

就算是長平之戰,秦國也休養生息了很久,而且最後在滅楚的戰爭中也磕磕碰碰。

所謂秦出函谷關橫掃六合,這不過是文學家的浪漫寫法而已。

實際上的戰爭,都是透過一場場勝利和失敗的積累,最後此消彼長,達成力量上的巨大差距。

在那個時候,其實最後一場戰役已經不是決定性戰役了。

蘇澤拿出來的是魏晉滅蜀的戰爭,其實在蜀國滅亡之前,雙方的實力已經拉開了巨大的差距。

蜀國以贏很多次,但是隻要輸一次就徹底滅國。

而魏晉只要贏一次,那就可以滅蜀了。

如今東南和明廷就是這樣的一種狀態。

蘇澤同時還在文章中駁斥了東南軍方盛行的“唯武器論”。

這種想法認為東南的武器先進,就一定可以戰無不勝,而船堅炮利正是之前東南新軍戰無不勝的原因。

蘇澤在文章中反駁,認為武器在戰爭中的作用巨大,武器進步誕生了新的作戰方法,也產生了新的戰術。

但是戰場上拼命的是人,指揮作戰的也是人,控制佔領地區,剿滅叛亂的也是人。

而恰恰在東南才起兵的時候,就是因為得到了南直隸浙江和福建的人心支援,才能戰勝人數遠勝於東南的明軍。

如果迷信武器裝備,卻不重視民心,那結果就是和明廷一個下場。

李舜臣開始讀這個文章的時候還不覺得,如今站在漢城城下的時候,他才覺得蘇澤所寫的都是真知灼見。

漢城已經唾手可得了,攻佔漢城幾乎沒有任何難度。

可是進城了又要如何呢?

漢城是朝鮮最大的城市,放在整個東北亞,甚至於整個世界,漢城的人口都絕對能排進世界前二十的行列。

如此龐大的一座城市,進城之後要如何治理?

朝鮮國主已經跑了,總不能還用兩班貴族來管理漢城吧?

那李舜臣這檄文發了有什麼意義?

可如果不用兩班貴族來治理漢城,李舜臣難道指望這幫從梁山帶來的兄弟,還是逃難到濟州島上的朝鮮難民?

李舜臣第一次為了自己進軍太快而苦惱起來。

憋了一個上午,李舜臣終於想出了辦法。

他再次派人進城,宣佈了自己要廢除朝鮮王室,並且要廢除兩班貴族的一切特權,進城後要沒收兩班貴族的產業。

這道命令釋出之後,整個漢城內立刻人心惶惶。

李舜臣圍困了漢城,卻裝作兵力不足的樣子,故意在城北減少了兵力。

果不其然,在發現李舜臣並不準備詔安兩班貴族的時候,這幫蟲豸終於放棄了僥倖心理。

但是他們也沒有能力和勇氣繼續守城,於是最後從北城門衝出了漢城。

李舜臣命令軍隊象徵性的追趕了一下,逼迫這些逃難的貴族留下了一部分財寶,就算是默許放他們離開了。

這下子漢城那些人立刻開始有默契的逃離,甚至有的家族會故意留下一些珠寶在車隊後面,當做買路錢。

而李舜臣第二步的舉措,是召集漢城附近的進步會成員,以及各大書院的代表,在漢城外開會,商討如何接管漢城。

就在這個時候,王恭廠大爆炸的訊息已經傳到了東南。

首席大臣徐渭拿著情報衝進大都督府,卻看到蘇澤正在院子裡擺弄一顆樹苗。

(本章完)

人氣小說推薦More+

大唐里正
大唐里正
穿越正唐,一抬頭,一村三百多口嗷嗷待哺。這裡正,做得做不得,都已經箭在弦上。 手裡握著一副稀碎的牌,面對天災人禍,如何打得漂亮?西北風冷,塞外孤弦,這是大唐三百年的國運……書友群號:1009248504。
離珠
虎賁郎
虎賁郎
董卓之後,三輔大亂天子蒙塵,勤王志士匯聚雒都殘垣斷壁之中,肉食者鄙拔劍四顧,國賊兇狠十倍於胡忠孝禮義信的時代裡,最可靠的還是手中的劍與盾
中更
大婚之日,我將未婚妻捉姦在床
大婚之日,我將未婚妻捉姦在床
【反派穿書打臉主角+智商線上+殺伐果斷+女帝倒追++++++++】本書又名:《大乾妖相》、《穿書後瘋狂打臉原主》,《反派穿書,奪走主角全部氣運》,《大婚當日我把妻子捉姦在床》++++++選調生林臻意外穿越到網路小說中,開局迎娶美嬌娘,但是他發現妻子竟然和原書主角顧北辰有苟且之事! 捉姦!我來了,你顧北辰的主角光環也就走到頭了。我會奪走你全部氣運,斷絕你一切生機,拿走原本屬於你的一切。 然後在這個時
紀武淋
進京趕考還分配老公嗎?
進京趕考還分配老公嗎?
#全文完結!求一個五星好評(親親)# #兼職創作不易 跪求支援正版 嗚嗚嗚# #wb @長鼻子狗jj 歡迎催更# #攻受雙潔# 趙寶珠是山坳坳出來的好兒郎,作為趙家村幾百年來第一個中舉的讀書人,窮了大半輩子的鄉親們舉全村之力送他進京趕考,指望著哪天這顆寶珠能拜相封爵,衣錦還鄉。 誰知道因為趙家村在偏遠蜀地的山溝裡,趙寶珠出蜀山就走了三個月,等到好不容易到了地方,繁華的京城早已被各地來的舉子擠得滿滿
長鼻子狗
萬人嫌大師兄他重生了
萬人嫌大師兄他重生了
【接檔文《一群毛茸茸努力救宗門》】 季觀棋萬萬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死在同門師弟的圍剿中,最後被師尊一劍穿心。 而這一切的理由, 都是因為他們那位體弱多病,心思單純的小師弟。 作為一個宗門首徒,季觀棋自問盡心盡責,恪盡職守,尊師重道,關愛師弟,從未有一天怠慢,可最後自己卻落得一個死無全屍的下場。 可再次睜眼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回到了小師弟剛剛入門之時。 季觀棋立刻爬起來收拾包袱,這一輩子, 這大師兄
九流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