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未明,廝殺已見分曉。
陳景取來水袋,又取了些乾糧,然後靜靜坐在一邊,看著面前的祝峰,不緊不慢地吃喝。
動作很僵,雙臂彎曲之時,需要身子跟著前垂。
古有酷刑,以鐵索穿過琵琶骨,使其力氣漸失,每日抽搐不停。琵琶骨,也稱肩胛骨,若嚴重者,會慢慢變得無法動彈。
現在的祝峰,雖然鐵索被抽了出來,但不管如何,已經屬於身子崩壞。
只吃了半個米餅,約莫是發現了陳景的目光,沉默地停了動作,將手裡的吃食放了下來。
這位曾讓整個蠻境,聞風喪膽的祝大將軍,不過三十餘的年歲,披頭散髮,臉龐瘦削,如風燭殘年的老人。
“祝將軍可吃好了。”
“吃好了,若要取軍功,我也算不得餓死鬼了。”祝峰平靜開口。
陳景認真搖頭,“我並未說過,要取祝將軍的首級。相反,我是打算,一路護送祝將軍回城。”
祝峰抬起頭,目光有些發怔。
“這是為何?你也知,我曾是蠻山四營的主將。”
“祝將軍是蠻山四營的主將,但並不是叛變四營的主將。我陳景雖然不才,但關於這一點,我還是分得清的。天下人當記得,八千破三萬蠻的祝大將軍,曾橫刀立馬,殺入蠻境三百里,揚我中原之威。”
祝峰垂頭,身子在顫。
“祝將軍放心,到時候回了城關,我們這些人,都會為祝將軍正名。”陳景依然冷靜開口。
實則在心底,他更想直接招攬面前的祝峰,跟著他入陳家馬場。但現在,貿貿然說出來,只會唐突,還沒到最好的時機。
他的馬場莊子裡,好漢不少,現在來說,唯獨缺一位,像祝峰這樣,曾領兵廝殺的虎將。並不是說要造反,但以後養了私兵,有祝峰幫忙練兵,無疑是最好的。日後哪怕取戰場廝殺……祝峰亦是好手。
至於身子力氣漸失,陳景並沒有多大信心,能幫忙調理好。不過一軍之將,並非是去私鬥,只要坐鎮三軍,審時度勢發號施令,便是最正宗的為將之道。
陳景估計,雖然造反的事情,與祝峰無關。但不管如何,反叛軍的主將是其的胞弟,多少會被牽連,又有身子孱弱的事情,只怕將位要不保了。
“祝將軍,你與那叛賊,明明是手足兄弟,他如何下得去手!”這時,走來的李周也明白了什麼,痛聲開口。
祝峰神色不變,“他還在村子的時候,跟過一群江湖賊人,學了些三流手段。我原先,是不想讓他入軍伍。但百行孝為先,我父沒死之前,對我苦苦哀求,我只能帶他走正道,帶來了蠻山。”
陳景和李周,皆是一聲嘆氣。
祝峰無愧於天下英雄,只可惜家眷所累。若不然,這位鎮守蠻山有功的悍將,說不得能在王朝之中,繼續征伐,打下一份不亞於許五樽的名望。
“小先生,叛賊已經潰不成軍,敵酋伏誅,那幾輛財寶車,也一併奪了回來。”李周不忘正事,急忙認真稟報。
“甚好。傳令全軍,趕回吞狼關!”
此時正是夜色,趁夜行軍,還能避過不少人的耳目。
繳獲的南鬃馬,陳景並沒有騎,擔心祝峰在馬背顛簸,索性攙扶著他,兩人慢慢並行。不管出於什麼樣的目的,面前的這位祝大將軍,都值得他如此。
“陳景,他們稱你小先生。”緩行中,祝峰沉默了會開口。
“確是,殺叛的指揮者,實際上是我。”陳景笑了聲。這一下,他並不算藏拙。對於祝峰,他是極力拉攏的。
當然,放在以前,像祝峰這樣的大將,不可能去投效一個小馬場。但現在,祝峰失勢,將位不保已成事實。今後的路,只怕要陷入忐忑之中。
陳景明白,祝峰也明白這一點。這次回吞狼關,不僅是請罪,更是削職。作為南方掌燈人的胡尊,又是平叛軍的主帥,完全有理由將祝峰貶為庶人。
“我聽祝彪說過,吞狼關被破之後,他才想明白是虛兵計——”
“也是我。”陳景面色不變。
你要請大佬入席,若是平平無奇,沒人會青睞你。
果然,祝峰臉色有了些吃驚,轉過了頭,開始認真打量陳景。
“但我瞧著你的兵甲,好像是個夫壯。”
“我原先,是淮州登封城外,一個馬場的小東家。此番入蠻山,是無奈上了軍冊。”
“你學過兵法?”
“學過。至於師家的身份,還請祝將軍體諒,我現在無法告知。”陳景的臉色,依然雲淡風輕。
祝峰點點頭。
“這點道理我懂,是我唐突了。但這次,你幫忙定計打下了吞狼關,算是為蠻山一帶的中原百姓,熄了戰火。”
“自然。大先生說過,王朝天下,當以百姓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你……還見過大先生?”祝峰更加吃驚。
“有些淵源。祝將軍,我聽說大先生也曾來過蠻山。”
“來過。”祝峰嘆了口氣,“來了蠻山,大先生並非是拉攏,而是那會的蠻山,有一場小旱,他擔心百姓田收,便過來私訪了。若讓我說,大先生才是天下英雄。這個世道,敢為民請命的人,已經不多了。”
這句話讓陳景明白,面前的祝峰,心底裡也傾向於維新派。這一下,一種微妙的關聯,讓兩個同行的人,關係又進了一步。
約在兩個時辰後,吞狼關已經近在眼前。
陳景抬起了頭,剛要遠眺,便看見了李光的身影,焦急地等在城門邊上。這小將軍,還算個有良知的人。
“先生,先生回了!”待看見回來的人,李光驚喜地跑了過來。當看見祝彪的首級,以及四輛財寶馬車的時候,止不住地臉色興奮。
“先生,這位是——”
李光轉過身,看見了陳景攙扶的祝峰。
陳景驀的認真,一字一頓地開口。
“李將,這位乃天下英雄,八千破三萬蠻的祝大將軍,祝峰。”
聽著陳景的話,祝峰仰起頭,臉龐上有了一絲難言的慰藉。
那年他橫刀立馬,帶著八千麾下虎士,殺入蠻境三百里,各路蠻人洞主聞風喪膽,直至現在還不敢輕易露頭。
那一年,“祝”字旗迎風揚威,中州蠻山一帶,無數百姓登山南望,長揖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