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軍閥作者東仙軒轅筆趣閣

第四十七章 視察火器督造處

第二天,劉衍一大早便來到了火器督造處,譚曉大早早的等在門口,還特意帶上了趙昚一起。

在火器督造處剛剛成立的時候,只有譚曉大等十幾個工匠,經過這段時間的不斷招募,以及劉衍與王炆鎮的支援,現在火器督造處已經有匠戶二十餘戶,工匠正丁四十餘人,有好幾對匠戶父子,兄弟同在兵甲坊工作的。

另外為了補充火器督造處的人手,劉衍還專門從大盤堡內調集了五十多名壯婦協助,現在這邊人手已經是不缺了。

後來為了製作定裝紙殼彈,劉衍除了從匠戶中選派了一些老弱男子及婦女外,還從堡內選取了一些老弱及婦女前來幫忙。算起來,連上工匠,連上普通工人,現在的火器督造處已經有一百餘人在勞作。

劉衍在譚曉大和趙昚的陪同下,開始了這次視察。

從火藥坊、兵甲坊,再到火器坊,劉衍一路看來,又有譚曉大的解說和介紹,只見這些匠戶技藝大多父子相傳,在招收學徒時規定也非常嚴格,那些熟練的匠戶正丁們,大多有自己單獨的爐箱砧座位置,平日除了一些關鍵的部位外,器械大多是讓自家的子弟學徒們打製,他們則最後把關。

劉衍對武器的質量要求嚴格,反應到譚曉大頭上,他也是對工匠們的要求極高,每件出爐的武器都有編號,出了問題,可以輕鬆地找到打製工匠及管事頭上。對譚曉大現在來說,劉衍對他器重,每打製一批的武器,他都有相關的獎勵,在大盤堡內,他算是高收入的人員了,就算是陳勳、王越等幾個小旗官都不如譚曉大收入高,他可不想砸了自己的招牌。

劉衍等人在火器督造處內看了一陣,只見裡面叮叮噹噹的,各處工坊的工匠們正幹得熱火朝天,勞動的積極性非常高,與其他衛所的工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劉衍看得仔細,每個鐵工前都有砧座,錘子,鉗子,爐箱等裝置。木工裝置則簡單一些,也就是斧頭,鋸子,刨子,鑿子等物。

在兵甲坊的旁邊,有鳥銃的組裝房,在鳥銃的幾全部位製作好後,就放在這裡組裝,在這裡,擺著眾多簡易的銃床等物,由譚曉大領著一些工匠親自負責。在組裝房的另一邊,還有刀槍盔甲等武器的組裝。由於技藝含量低,很多老弱及婦女己經可以勝任工作。成品後,由譚曉大簽收,集體送入庫房內。

在組裝房的旁邊,又有一個大屋,在這裡,清一色都是老弱男子及婦女,只有一些工匠在負責巡視及監督。

這些工人們在這裡製作火繩,那些火繩都是麻繩或是捻緊的布條,放在某種溶液中浸泡晾乾製成,作戰時可以緩慢地燃燒。

在新建的定裝紙殼彈的院子裡,由一些婦人在仔細秤妥火藥,裡面放了定量的火藥及彈丸,然後一些人包裝,每五十根一箱,一切都是那麼的井然有序。

因為劉衍制定的規則合理,做出來的產品質量如何直接關乎到眾人的獎勵工錢,所以這些工匠們都在埋頭苦幹,在劉衍進來時,他們都顧不得看上一眼。

“走,我想再看看鳥銃的組裝流程。”

譚曉大急忙引領:“甲長這邊請。”

在劉衍等人來到火器坊的時候,當即看到一個粗壯的中年漢子圍著皮裙,正在組裝一杆鳥銃。

劉衍便示意眾人不要說話打攪,然後便饒有興趣的站在一邊觀看。

只見那漢子咬牙切齒的將一顆螺釘旋入那鏡管尾部的陰螺紋內。這螺釘旋進鏡尾有閉氣的作用,如果軍士要清刷統管內壁,也可以將螺釘旋出。然後便又是一系列的操作,那漢子只用了一炷香的時間,便組裝出一杆嶄新的鳥銃。

在劉衍笑著與那漢子打招呼的時候,他還滿意地看著手上這門烏黑厚實的鳥銃,神情中就象看著自己心愛的女人一般。

隨後那個漢子見到竟然是劉衍來了,這才慌忙過來行禮,劉衍也向那漢子問了一些關於鳥銃組裝的問題,那漢子也是一一回答不提。

劉衍等人巡視了一圈之後,便對譚曉大說道:“好了,現在我看火器督造處的生產也步入正軌了,咱們去署房歇一會兒,說些事情。”

譚曉大恭敬的將劉衍領到了自己辦公的署房內,並讓人快些上茶倒水。趙昚也一併跟了過來,恭恭敬敬的站在譚曉大的身旁。

其實今天劉衍來找譚曉大,除了看看火器督造處的生產情況,還有別的想法,比如打製一些手榴彈與地雷,還有火炮等。

按照劉衍瞭解的史料來看,原始版的地雷早在大明初年就已經廣泛使用,一點也不稀奇。在嘉靖年間時,三邊總督曾銳就在陝西製造了許多地雷,使邊地的蒙古人吃了很多苦頭。不過那地雷需要使用一種鋼輪的火裝置,就不知道譚曉大手下有沒有這樣的打製人才。

還有手榴彈,以大明的技術,製造引信應該不是問題,不過黑火藥威力較手榴彈要做的很大才有足夠威力,七、八斤重的手榴彈扔不到很遠,炸不到敵人,炸到自己人的可能性很大,野戰效果不過在守城中還是有一定作用。

至於火炮的話,劉衍覺得自己想想還是算了,造炮要求的技術比較高,而且需要的鐵料銅料眾多,自己現在還是多打鳥銃划算一些,將所有的資源用到自己最需要的地方去。

於是劉衍便將自己的想法說了一下,聽了劉衍的話後,譚曉大沉吟了半晌,說道:“甲長勿怪,這地雷屬下知道,至於手榴彈的話,聽了甲長的描述,應該就是所謂的震天雷了。不過這兩種火器屬下都不甚瞭解,只是聽說過而已,要想批次生產的話,還需要時間來鑽研技術。”

劉衍聽了只是點了點頭,自己現在是有些心急了,大盤堡剛剛草創沒多久,便想要將各種犀利的火器都研發出來,看來步子是邁得有些大了。

於是劉衍又詢問起鳥銃的產量:“那現在一個月可打造鳥銃多少杆?鎧甲能打造多少副?”

“甲長,只要鐵料跟得上,再停了刀、槍等器械的打製。以現在火器督造處的產能,每個月可打製五十門鳥銃,鐵甲十副……”

現在火器督造處的製造流程已經捋順,再加上內中的工匠已經將鳥銃的技術吃透,以及白銀的重賞,鳥銃的產量已經增長了不少,一個工匠差不多半個月就可以打製統管一根。所以譚曉大才敢這樣保證。

不過劉衍聽完卻有些失望,現在大盤堡的人力已經足夠,自己還想著忙完這段時間,將麾下的墩軍人馬擴編一番,到時候加大鳥銃手的比例,並且實行全軍披甲,可是這樣的產量卻讓劉衍有些猶豫不決了。

“火器督造處能夠提高鳥銃和鎧甲的產量,比如一個月打造兩百杆鳥銃,四十副鎧甲?”

譚曉大聞言有些犯難,然後便給劉衍算了一筆賬。

先不提火器督造處的產能問題,就說鐵料的供應問題:

以五斤熟鐵練成一斤精鐵計算,一杆鳥銃就需要八斤精鐵,一百杆鳥銃則需要熟鐵四千斤,兩百杆鳥銃就是八千斤熟鐵。

還有鐵甲,一副鐵甲需要精鐵三十多斤,劉衍要求每月打製鐵甲四十副,一個月就需要熟鐵六多斤。

這樣算起來,一個月打製鳥銃兩百杆、鐵甲四十副,火器督造處每月就需要熟鐵一萬四千多斤,摺合七噸多鐵。

這樣的數量放在後世自然不算什麼,但在此時的大明,這就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字。怕是整個靈山衛,每年從上頭撥下來的鐵料也沒有這麼多。

聽完之後劉衍也皺起眉頭,自己不能掌控原料來源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實在讓人難受。

劉衍沉吟起來,心中暗道:“看來有機會要找一找,大盤堡周邊有沒有鐵礦了,到時候建一個鐵礦場,將王炆鎮拉進來作掩護,也可以解決不少的問題。”

見劉衍在沉吟,譚曉大以為劉衍是對自己的回答不滿意,於是說道:“甲長,其實製作盔甲,也不一定要全部使用鐵料,製造棉甲、皮甲也可,也一樣可防銃、箭。”

棉甲確實可以有效地防護火器,比如八旗兵在製作棉甲時,就是將棉花浸溼,然後反覆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把多張這樣的棉片綴成厚實的棉布後,在兩層棉布之間安上鐵片,內外用銅釘固定,棉甲就製成了。這樣的甲冑,對火器的防禦效果非常好,冬季還可以防寒。

比起鐵料,棉花在大明北地也較為普遍,價格比鐵價低。不過劉衍考慮到現在到處戰亂,棉花布匹等原料的供應也是一樣的不穩定,自己同樣會受他人所制。

而開辦鍊鐵廠的話,軍工原料控制較為容易,不需要時時為原料的來源愁,皮甲也是如此。再說了,清兵多使用弓箭,北起棉甲,鐵甲對弓箭的防護力更好。

就用鳥銃鐵甲,劉衍下定了決心,他對譚曉大道:“鐵料你不用愁,我會想辦法的,你只管帶著工匠們將鳥銃、盔甲打製出來便是。”

劉衍打定主意,現在先花大價錢採購鐵料,可以不惜工本的採購以保證供應,在這期間,劉衍會想辦法尋找可以開採的鐵礦所在。

見劉衍都這樣說了,譚曉大也只好恭敬領命,畢竟只要鐵料供應足夠,一個月兩百杆鳥銃、四十副鐵甲,也不是什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最多是花費些力氣罷了。

最後,譚曉大又看向劉衍,提到了硝石的事情,一旁早已經等候多時的趙昚也是有些焦急的看了過來。

劉衍見狀笑了笑,說道:“好了,現在事情都說完了,咱們就來說一說硝石的問題。”

人氣小說推薦More+

是大清但是不同的大清
是大清但是不同的大清
大清之盛世盡在此書。不同之處,請君觀察。
劍仙道祖
誰讓他當藩王的
誰讓他當藩王的
本書又名:【基建狂朝】【輕鬆搞笑,硬核種田,攀登科技,群像,權謀,基建,商戰,國戰…】一場人類科技巔峰的 “腦機介面”實驗,讓一名21世紀的包工頭趙安穿越到古代成了皇子,本想安分守己當個逍遙快活的王爺。 但開局卻遭:敵軍侵擾,兄弟被刺,後媽投毒,老爹不喜,大臣落井下石,未婚妻嫌棄……且看他如何化解危機,調查死因,再一步步建設封地,過上千億少男羨慕的王爺生活。
橘子黃
鎮守北境:從殲滅匈奴開始橫掃世界!
鎮守北境:從殲滅匈奴開始橫掃世界!
秦楓穿越成大御帝國太子,鎮守北境歷練之際,皇位被搶!即將彈盡糧絕,面臨死境之時,帝王爭霸系統啟用,開通物資商城,糧草、兵器、馬匹、攻城器械應有盡有! 人屠軍團、長城軍團、霸王軍團以及岳家軍等,盡在麾下掌控!身入朝局權謀,清君側,平內亂,掃外敵! 普天之下,皆為朕之疆土!
幾兩碎銀
逼我造反是吧
逼我造反是吧
秦松穿越成大夏朝富二代,恰逢遇到家族危機:家中長輩被皇帝罷免官職;家中工坊與倉庫被大火毀於一旦;佳人上門退婚,落井下石;為了安心做個富二代,秦松只能出手解決,發現這一切都是對手蓄謀已久的陰謀...解決家族危機,成功拯救家族後,秦松只想安心發展商業,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富二代。 恰逢天下時局動盪,戰亂與禍災不止,百姓民不聊生,秦松只得捲入這旋渦之中,拯救百姓於水火。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為拯救更多的人,
錚錚鐵骨
大唐梟賊
大唐梟賊
當出身京兆韋氏的詩人悲痛地感嘆:“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當落魄的寒士書生在朝堂上慷慨激昂地指著滿朝公卿,大笑著說:“此輩清流,當投以濁流!”當崔盧李鄭四姓號稱清貴如仙的子弟,被穿刺在高聳的尖木樁上,在群鴉的聒噪中痛苦地等待著無常的索魂。 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時代,將要天地翻覆。蒼茫九州,群雄並起,誰是真龍,誰又是蛇虺? 這是一介梟賊在亂世畫卷中,崛起為一代雄主的故事。他以全忠為名,卻做盡
曲墨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