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王朝林策

第八百九十四章 活化石的口誤

由於是新店開張,按照正常的商業策略,所售商品至少會有個折扣,不管你的生意有多紅火。

劉清山也是一樣,不僅一律以八折優惠,另外每一桌在再贈送一份湯食。

道家的養生術以延年益壽而聞名,以“導引”、“烹飪”、“養生”為後世所敬仰,其中的導引行氣之術,為道家養生的一大門類,配合後兩種一起施用才稱得上養神治氣、食物養生。

因而卞連錫教授導引行氣之術,乃是經營專案之一,卻是完全免費的,其目的就是為了普及道家文化。

但他的教學是有針對性的,並非是什麼人都教,而是會選擇一些會主動徵詢養生之道的慈眉善目之人,當然以中老年人為主。

何謂慈眉善目?道家有他們的理解,是一些不可言傳的稱骨論命、六爻占卜之類的搖卦起卦方式。

但類似的術法以及方式,因為歷史原因揹負了長達幾十年的封建迷信惡名,影響力在如今仍被廣泛流傳。

所以卞連錫只會採用一些不需要任何道具的相法學術,也就是透過手相、面相來面相來推演流年運勢。

這兩種道法可沒想象中的簡單,相反具有著不亞於五行八卦的艱澀難懂,同樣是兩門博大精深的法理應用要訣。

其實劉清山得自王鴻濰的《流年經》,其實就是這一類的法訣涉及,不過遠比卞連錫所掌握的尋常古武門派擁有的道家法術要精湛的多。

而王鴻濰的經書得自於華鎣山蜀仕閣的施蓮雯,此女是卞連錫當年的外門師妹,當時她還只是一個端茶倒水的小道姑。

但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小道姑,卻是蜀仕閣被人滅門後的最有價值的遺留,此女不僅躲在暗處看到了兇手面目,還曾經在堆放柴火雜物的廢棄庫房裡發現了這本《流年經》。

這部經書應該跟超能造星儀的製造者有著共同的存在環境,當然在你這只是劉清山的猜測而已,他認為《流年經》是當年的修真界整體遷徙時候的遺失物,或者早就存在於華鎣山蜀仕閣,只是一直沒被人發現而已。

蜀仕閣僅擁有修真界有限的基礎類功法傳承,而且大部分精髓部分早已流失,這足以說明當年的這家道觀,甚至包括整個所謂的古武界,都只是兩千年前修真界的最外緣勢力。

或者根本稱不上什麼勢力,只是像是施蓮雯這樣的普通雜役小廝的後代而已。

這類人沒有完成的傳承就能夠理解了,曾接觸過修真資源也是有可能的,那部《流年經》說不定就是某個小雜役、小道姑的順手牽羊,又不敢公然修習,索性找了個地方藏了起來。

話題有些扯遠了,再回到卞連錫的身上。

他的名氣在民間幾乎沒有知名度,除了張家人,恐怕他目前的廣為人知,還是藉助了劉清山開辦的這個養生菜館。

但就目前來說,仍是沒有多少人會對他的道家法術有過了解,而且並不是人人都知道他現在已經是後天九層,無限接近於先天境界的武道高手。所以,在劉清山沒有在場的情況下,他出面教授導引行氣之術又能有幾個人會信以為真?

但是這一點劉清山早為他考慮清楚了,已經在他身邊安排了一位活招牌,那就是彭四海。

這位洪門總會的現任當家人,名氣在江湖上可是大的很,洪門勢力現如今的影響力仍深深影響著海外華人,或許內地的瞭解相對很少,但香江對洪門卻是聽聞很多。

但凡有點社會地位的人,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彭四海做為洪門總會的當家人,前來京都定居的事,實際上早在江湖上有了傳聞。

再加上關於他高深莫測的身手傳說,會驚動到京都當地一些社會人士是必然的。

別忘了他還有比卞連錫還要年長几歲的近百年紀,有他在散人廬擔當一位活招牌,因他而產生的宣傳效果就不僅僅是道家養生術的有效性了,還會同時帶來同樣高深莫測的神秘感。

隨意,劉清山返回來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卞連錫在某一房包房內的教學場面,白首華皓的彭四海就在依著他的教授盤膝而坐。

武者在境界達到先天之前,是不具備駐顏能力的,伸手再高也避不開歲月的侵蝕。

唯有先天境界之後的真氣加持,才能有效地讓體內機能延緩衰老,這也是為什麼經由萬年鍾乳髓改造的體質能夠青春常駐的最大秘密。

因而此時的彭四海依然有著百歲高齡的樣貌,儘管由於修為高深,體內機能遠比同齡普通人要健康的太多。

此人的大名鼎鼎,都要跟著卞連錫學習養生術,那些客人們怎麼可能再對他的教授有半點懷疑?

不僅如此,連其他包間裡的客人也都趕過來在一旁圍觀,要知道能來到這裡的客人,哪一個不是京都地界的有名人物,有錢有勢,但年紀偏高。

話又說回來了,卞連錫的導引行氣之術果真有效果?

那是必然的,能夠傳衍數千年的東西,仍能繼續流傳下來就一定有它的原因,否則習之無用怎麼可能有傳承出現。

即使早已不是完整的古武養生術了,但對普通人的效果還是顯而易見的。

說穿了它就如同平常人的飯後遛彎,堅持的時間越長,對身體的健康越有益,養生術只不過把簡單的鍛鍊方式系統化了而已。

西紅柿

此時的客人們,剛剛食用了養生菜和湯羹,已經起到了一定的食療、養生效果,即使是效果並不太明顯。

再能結合行之有效的行功運氣之法,會立感到身體的舒適感是肯定的。

人體的生理機理應與四季氣候的變化密切相應,經過了飲食調養就是最佳的進補,這就是最符合“道法自然”的有規律的最好生活方式。

它的最明顯效用就是全身心的舒適和鬆弛感,是體內氣血暢通而導致,這是常理,此時此刻那幾位客人的愜意神態就是最好的驗證。

圍觀的人正自竊竊私語,看到了劉清山的到來,都不由自主的圍了上來。

要知道劉清山的粉絲群體可不僅僅只是那些學生和小女生,能被民間稱之為民族英雄的某些舉措,同樣會招來中老年人的欣賞甚至崇拜。

這些人裡就有幾位中年人是他的粉絲,一問之下,劉清山做出了誇張的表情:“好傢伙,老幾位平時可都是赫赫有名啊,有商場上的前輩高人,也有教授一方的藝術大家呀!”

其中一人笑道:“剛來時我就看到了老師臨走前書寫的那幅‘抱朴含真’,之前只是聽同門師兄說過,卻沒見過,也不知道要贈與何人,沒想到居然出現在了劉先生這裡!”

此人是啟公先生的一個弟子,名叫樂湛,也不知是筆名還是原名,但在書法界名氣極大,算是當代書法界的一位書法大家,同時還是書法家協會的分會長,來自劉清山的老家魯省。

“樂湛先生有所不知,那幅字是一位相聲界的老藝術家幫著請來的,那個時候我正在香江拍戲,京都已經有超過半年沒回來了!”

他當然要為啟公先生的辭世略表愧疚,只是這話不能明說,越婉轉別人才能更容易接受。

果然樂湛面色一沉,深嘆了一聲:“實不相瞞,我那位師兄還曾經跟我說過,身在老師身邊的人增進就有人提到過要請劉先生給老師看看病,但被老爺子一口拒絕了!他當時說了這麼一句:生來病死乃是人之常情,亦為天道,與我而言盡人事,聽天命即可,何況我已經93歲了,也到了該走的時候!”

清楚啟公先生這個人的,此時聞聽均是一臉的唏噓,劉清山也是嘆道:“老人家這是悟透了天命所歸,這是天意定數,或許只有親歷者才能感受其中,我等芸芸眾生不久期盼著有一個無疾而終?啟公先生受天命牽掛,走得應該安詳平和吧?”

樂湛聳然一驚:“原來李先生真的精通道門天命學,知道我家先生臨走時狀態的只有家人和兩位年齡最大的師兄,我也是昨天剛剛聽師兄說過,外面的人不可能知道這些!”

其他人看向劉清山的眼神,也均成一種看怪物的神色。

不料想劉清山笑道:“我可不懂什麼天命學,再說了,道門裡也沒有類似的專門學說,我之所以能猜測得出來,還是因為我修煉了道門古武,裡面有一些淺顯的涉及,而且多半是臆猜出來的,做不得準!”

他這番話就是信口胡言了,知道啟公先生的離世內情,是來自於系統的搜尋,跟什麼天命之說完全是強拉硬扯、

或許冥冥中另有牽繫,但即使真的存在也絕不是他目前的粗鄙認知能夠了解的。

只是眼下就開了這麼一個道家養生菜館,他出於下意識的順嘴說一說,沒想到竟然被人視若天人。

幸好,此時正閉目盤膝的卞連錫緊跟著來了這麼一句:“劉先生於道家學術比我還要精湛一些,不然他的武道修為為什麼能超然於我等存在!所以道家養生的最深邃部分,遠超我們常人的想象,因為劉先生的存在,就是我們華國至少兩百年來唯一的活化石,不對,是活證據!”

人氣小說推薦More+

農家長媳:我靠美食養未來首輔
農家長媳:我靠美食養未來首輔
【種田+美食+雙潔+寵妻+打臉爽文】 【護短堅韌大廚女主VS內斂寵妻首輔男主】 江貞穿越天崩開局,爛賭的爹、自私的娘,愚蠢的大哥和破碎的她。 睜眼即將被賣到尋歡樓,好在被未來婆婆救下帶回家。 夫家窮困潦倒,還有個小叔子要養。 為了報恩,江貞擼起袖子拿鍋鏟,道道美食掙大錢! 蓋大房,置田地,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她還供養夫君讀書,卻一不小心養出個首輔。 PS:農家長短,日常慢熱,無空間系統金手指,
九粟
懷揣小福星,流放路上帶飛反派
懷揣小福星,流放路上帶飛反派
白歲禾穿書了,穿成一本流放文裡反派的炮灰妻子。書裡,原主是兵部侍郎顧家的三少奶奶,女主是大伯家的嫡女,按照劇情,原主會在流放的途中,被女主牽連,一屍兩命。 原主的夫君為了給原主報仇,黑化和男女主作對,最後敵不過男女主,他們這一房徹底結局。 白歲禾摸著腹中的胎兒,正發愁這未來的日子該怎麼遠離女主,保住反派夫君和自己的小命。 忽然聽到一聲清脆的奶音:“孃親,快到院子裡去,那裡有好東西。”話音剛落,院中
只打雷不下雪
花心贅婿
花心贅婿
“你一個廢婿敢找小三?” “小弟精武學,懂醫術,曉五行,通天道……” “你就是天王老子也得給我跪著!” “剛才沒看清,原來是老婆大人……”
陳桃
揉碎月光
揉碎月光
溫寧剛進入職場當牛做馬一年,就發現自己胸前長了個腫塊。 她去醫院就診,誤打誤撞遇上出國留學多年,進修乳腺外科的陸蔚然。 一場再普通不過的查體,他一見鍾情,她窘迫難當。 溫寧以為再也不會見面。 直到第二天帶著奶奶求醫,發現安排的主刀醫生竟又是他。 溫寧覺得自己很倒黴,每次最難堪最窘迫的時候都被他輕易看穿。 短短五天相處之中,溫寧悄然動心。 直到看清兩人差距猶如天壤,她果斷撤退,逃之夭夭。 本以為再無
朝辭
大嘴巴子扇自己,老婆別急我能行
大嘴巴子扇自己,老婆別急我能行
上一世,蘇皓是個混蛋。 他好吃懶做,還愛酗酒,動不動就打罵老婆,不給老婆和孩子飯吃。 對生活無望的老婆,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借了半斤肉,混雜著農藥,和孩子吃完上了路。 幡然醒悟的蘇皓,帶著悲痛,一改所有壞習慣,給家鄉修路,扶貧助農,帶著鄉親們走出大山,可卻走不出心中‘遺憾’和‘愧疚’兩座大山,最終思念成疾,病死在床。 誰曾想,系統給了蘇皓一次重啟人生的機會。 這一世,他將徹底摒棄往昔的陋習,逆
宛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