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攻略頂點

第193章 君子不妒

“殿下千福安康,千歲千歲……”

九月初十,在朱權還在返回全寧衛的路上時,朱高煦卻已經帶隊返回了肇州城。

肇州城南邊的碼頭上,班值的兵卒在王義的帶領下對正在下船的朱高煦作揖回禮。

只是離去一個多月,這肇州碼頭又被擴大了不少,能在停下十艘一千二百料馬船的同時,還能停下二十餘艘二百料的小船,可見王義操持得當。

“幹得不錯。”

朱高煦誇獎一句,隨之轉身看向身後下船的傅讓、林粟等人。

“還有不到半個月估計就要下大雪了,我倒是想要跟你們一起回吉林城,喝一頓酒再瞧著你們走,只是……”

他還在說,傅讓卻抬起了手:“我人在遼東,若是想要回來,隨時都行。”

“再說了,我在這吉林城,可還有四百多畝戰功的賞田和入伍田,閒暇之餘我還得回來看看我的田地被人料理如何。”

傅讓一邊說,一邊看向王義:“王義,我的田地就交給你了,每年給我交六成租子就行。”

“好!”王義咧嘴一笑,不等他說別的,先後下船的林粟和張純等武官也紛紛開口尋找起了自己信得過的人。

他們手上,有幾十到幾百畝不等的戰功賞田,這些田地每年可都能產出幾十上百貫錢,是筆不小的數目,他們自然得好好交代。

“好了,要賣田地的也一併找王義,不想賣的自己尋個幫佃。”

朱高煦笑著吩咐一句,轉身便騎上了王義讓人牽來的馬,往肇州城奔赴而去。

傅讓等人見狀,也是如朱高煦所說的一樣安排部下。

當下的渤海軍,小旗官以上的武官有一千二百餘人,上次得到擢升的有一百九十二人。

這次過後,興許還會擢升許多武官,不過朱高煦已經看開了。

只要他牢牢抓住基層,即便老朱派人來將所有武官都換了也不礙事。

他縱馬疾馳,很快就穿過了樹林,來到了肇州城外的開荒範圍。

在這裡,可以見到比出徵前還要多的牛馬羊群,顯然王義留下來了許多。

朱高煦下馬看了看開荒情況,過了大約一刻鐘,王義他們便尋了過來。

見到王義,朱高煦也招手道:“之前送來的牛羊馬群各有多少,可曾計數?”

“自然!”當著眾人的面,王義如實回答道:

“殿下派人送來的牛羊馬群中,有牛一萬四千六百二十七頭,馬二萬一千六百匹整,羊七萬四千九百一十六隻……”

“牧群先後送來,期間亦掌印也來了一趟肇州城,放牧八千頭牛和一萬五千匹馬和七萬只羊回吉林城。”

“而後,亦掌印又帶來了一批糧食和豆料,並又讓人放牧了二千頭牛、一千六百匹馬去黑水城。”

“剩下的四千六百餘頭耕牛和四千餘匹馬,亦掌印留了一千頭牛和四千匹馬在肇州城,剩餘的都送往安東城去了。”

朱高煦不在,亦失哈主管政務,渤海四城的具體情況,他幾乎如數家珍,自然知道什麼地方需要什麼牲畜。

肇州城是渤海放哨的前沿,加上來年種植豆料,自然需要足夠多的馬匹。

安東城如今雖然是腹地,但人口還不算充足,放牧三千六百餘頭耕牛給他們,足夠他們接下來能好好開墾了。

黑水城情況複雜,雖說是放牧而去,但一些地方沒有好走的陸路,加上熊虎常見,因此送數量不多的牛馬過去是正好的。

至於吉林城,那畢竟是渤海的老家底,況且來年渤海要開發哈達嶺以西的廣袤丘陵平原,因此使用畜力最多,也能養得起這些畜力。

因此對於亦失哈的安排,朱高煦並沒有什麼意見,只是帶著王義他們回到了道路上,上馬往肇州城返回的同時不忘交代:“留下的羊群,挑些出來宰殺了,多放鹽和辛辣的香料,算是給弟兄們送行。”

“是!”王義頷首,並安排了一個百戶官去辦事。

不久後,他們返回了肇州城,在城中稍微寬大些的千戶府正廳坐下休息。

這才坐下,朱高煦便說起了正事:“這次出征,我軍斬殺兀良哈男丁不下八千,雖然出征前我沒有定下賞錢,但這次繳獲的牛羊便是戰利品。”

“牛羊我不能分給弟兄們,但田地和賞錢卻不會少。”

朱高煦靠著椅子說道:“八月我們出征前,我看了看吉林城開荒的情況,已然開墾出了二十四萬餘畝田地。”

“因此這次的賞功罰過,我決定取十二萬畝田地作為賞田發出,至於即將出行就任其它地方的弟兄,我則是直接發放賞錢。”

“傳我令……”朱高煦掃視諸將,眾人紛紛起身作揖,等待朱高煦吩咐。

望著他們,朱高煦也說出了自己的安排:

“此次出征的將士,凡普通兵卒,皆領賞田十五畝,武官論級翻倍。”

“至於要出行就任地方的弟兄,小旗官領十貫,總旗官領二十貫,百戶官四十貫,千戶官百貫,都督僉事領二百貫,傅讓獨領五百貫。”

“謝殿下隆恩!!”聽到朱高煦的話,諸將紛紛躬身回禮,朱高煦也抬手示意他們:“坐下吧!”

現實可不是武俠,動不動就能有人拿出幾百幾千兩銀子來吃飯買東西。

對於眾人來說,十貫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了,足夠買接近三十石大米,是江南十五畝水田的產出,夠一家五口吃上一年了。

哪怕高階的武官們來說,朱高煦給的賞錢也十分豐厚,畢竟這一仗他們打的不算艱難。

“對了……”待眾人入座,朱高煦也看向了王義說道:“留下守城的三千弟兄也有守土之功,皆發賞田二畝,武官也是論級翻倍。”

“末將代三千弟兄,多謝殿下隆恩!”王義起身回禮,朱高煦卻抬手示意攔住了他。

在他重新坐下後,朱高煦又繼續道:“明日我便要出發去黑水城,這一去,怕是與伱們之中的許多人見不到面了。”

“日後若是你們之中有人還能調回來,我自然欣喜,若是回不來,那在外也得好好做官。”

“我不希望渤海出去的人,到了外面就成了貪拿卡要,只知道喝兵血的蛀蟲。”

“你們只管按照在吉林城這一般去做,若是在外得不到升遷,受了委屈,那也儘管往吉林城送信。”

“但凡你們送來的信件,我一字不漏,盡數會看個清楚。”

“若是受了委屈,不管對方來頭多大,我也會為你們找回這場子!”

朱高煦年紀並不大,在座的眾人,除了張純以外,其餘人基本都比他大。

但在此時此刻,他卻更像一個大人,更像一個護短的大人。

因此,渤海諸將紛紛起身,哪怕朱高煦三申五令不行跪拜,他們卻還是起身跪拜,向朱高煦五拜三叩。

傅讓自然是不包括這群人之中的,但即便如此,他看向朱高煦的目光也十分複雜,甚至有些感嘆。

曾幾何時,那個跟在自己父親身旁學習的少年人,已然成為了自己為人處世之榜樣了。

除了感嘆一句外,傅讓也不知道自己能說什麼了。

他在感嘆,而林粟、張純等人卻在起身後沉默。

朱高煦表現的越好,他們越捨不得離開他,因為他們都清楚眼下的自己能爬到如此地位,依靠的具體是誰。

離了那個人,這正廳之中的人,除了傅讓這個有家世背景的,其餘人都只會泯於眾人中,不會再有這麼多功績給他們。

不只是張純和林粟,許多人也在等待踐行宴前想明白了這點。

正因如此,當踐行宴開始後,許多人都伺機來到主位尋找朱高煦,婉轉的表達了自己不想南下的想法。

只是面對他們的想法,朱高煦又能如何,唯有安撫罷了。

肇州城軍事重地,不得飲酒,因此倒也沒人鬧出什麼醜事。

待宴會散去,已然天色暗淡,明月升空了。

朱高煦來到了千戶衙門後院的馬廄,點著火把為赤驩修剪鬃毛。

在赤驩身上有些多處箭矢留下的傷疤,每每看到這些傷疤時,朱高煦算是懂得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會為自己的駿馬而哭泣了。

赤驩對於朱高煦來說,無疑是他可以依靠的戰友,畢竟它是畜生,不會背叛朱高煦。

“日後我若是南下,便將你留在北邊,讓你對外,而非對內。”

馬廄四周無人,朱高煦得以坦率的向赤驩敞開心扉。

面對他的話,赤驩也偏過頭來蹭了蹭他,唏律律的打著響鼻。

這種時候,幾道腳步聲響起,朱高煦不用回頭就聽出來來人是誰。

待他轉過身去,果然看到了傅讓與林粟幾人。

在他們身後,還跟著一同前來的甘八喇。

“殿下……”

眾人作揖行禮,朱高煦頷首後卻先看向了甘八喇:

“甘八喇,戰前我說過,若是戰事順利,我對你另有賞賜,如今便是我實現的時候。”

“謝殿下隆恩!!”甘八喇躬身作揖,朱高煦也開口道:

“今取你甘字為姓,賜名為越,便叫甘越吧。”

“此外,擢升你為肇州城巡哨百戶官,負責肇州城西巡之事。”

朱高煦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甘越幫他作戰,殺兀良哈部眾近萬眾,已然和兀良哈徹底決裂。

因此,由他負責西巡正好,畢竟若是兀良哈攻來,下場最慘的可能就是甘越。

“謝殿下隆恩!!”

還是一如既往的老話,甘越單膝下跪作揖,並沒有時間來覺得朱高煦在利用自己,反而覺得朱高煦委任了自己一件事關肇州城生死的事情。

畢竟他若是放兀良哈入寇,那肇州城即便沒有被攻破,恐怕也要死傷慘重。

“好了,你退下吧。”

朱高煦示意他離開,甘越連忙回禮,按耐著高興離開了後院。

待他離開,朱高煦也看向了傅讓幾人,坐在馬廄前的馬紮上,等待他們開口。

“殿下……”最先開口的是張純,他年紀小,壓不住心思。

“末將此次南下,定然不會為渤海丟臉,也絕不會丟您的臉,請您放心!”

“末將也是!”林粟走上前說道:“只要殿下一句話,末將便是上刀山下火海,也甘願為殿下赴湯蹈火。”

二人說完,朱高煦看向傅讓與王義。

王義不用調遷,自然沒有什麼話,至於傅讓,朱高煦也想不到他會說什麼。

“交代完了,就起身走吧,別打擾殿下休息了。”

果然,傅讓沒有說什麼,只是招呼眾人離開,別耽擱朱高煦休息。

“殿下,您照顧好自己,請珍重……”

離開前,林粟與張純還先後與朱高煦告別著,朱高煦也抬手示意他們快些回去休息。

親眼看著他們走遠,朱高煦這才安下心來,返回了屋裡休息去了。

翌日,不等天亮,朱高煦就帶著幾十名親衛出發向了黑水城,至於城內外的兵馬,也是由傅讓他們領兵帶回吉林城,畢竟他們還要回去收拾東西。

他乘船順江而下,期間沒有在安東城停留,因為他的時間太趕,而且距離上次去安東城不過幾個月,想來變化也不大,所以他想著等來年開春再返回安東城來看看變化。

倒是在他前往黑水城路上的時候,朱權也平安無事的帶著寧府兵馬返回了全寧衛,並在第一時間將捷報發往了南邊。

這次的大捷,比起去年的那次更讓人驚訝,畢竟去年是由朱棣帶隊,並且北巡隊伍足足有好幾萬,因此取得那樣的戰果並不奇怪。

只是今年的話,寧王朱權與渤海王朱高煦兩部兵馬相加不過八千,最後居然能殺敵倍之,這不得不讓許多軍中名宿讚歎。

“這小子的打法倒是歹毒……”

九月十五,在朱高煦前往黑水城的時候,北方的捷報已經透過八百里加急送抵了南京。

武英殿內,朱元璋難得出現理政,身體比起年初似乎好了不少,此刻正在當著眾人的面稱讚朱高煦。

在他面前的朱允炆、朱濟熺、朱高熾三人臉上也洋溢笑臉,似乎都在為朱高煦和朱權能取得如此大捷而高興。

在這其中,朱允炆先一步作揖開口:“爺爺,高煦與十七叔這次北巡,破兀良哈甚重,算上去年四叔破兀良哈,眼下兀良哈男丁死傷過半,怕是今後數載都難以南下犯邊了。”

“雖這樣說,但還是不可掉以輕心……”朱元璋頷首,但卻依舊提醒道:“給小十七和高煦提個醒,別志得意滿,要加強全寧衛和肇州城的放牧,擠佔兀良哈放牧的草場,別讓他們恢復過來。”

“另外這次他們兩部繳獲不錯,高煦那邊就算了,讓小十七勻二千匹挽馬給遼東都司,另外讓周興將海、蓋、復、金四州的戰屯更改一下,就改為戰一屯九,好好開墾當地的荒地。”

“他要是不知道怎麼開荒,就去吉林城學學高煦,高煦就封未至三年,卻已經開墾出五千餘頃耕田,那遼東有前元經營,又有朝廷鼎力支援,如何才軍民屯田二萬餘頃?”

朱元璋這話多少有些怨氣,但他沒有怨氣才奇怪。

朱高煦每年從朝廷十幾萬石的糧食拿去,不過三年就讓原本只有一千多戶的吉林城變成了軍民近二萬戶,田地五千餘頃的海東繁城。

反觀周興,坐鎮遼東多年,先不提沒有打出朱高煦這樣耀人的戰果,單說屯田這塊就讓朱元璋頭疼。

遼東軍民屯田二萬六千頃,其中軍屯田便有兩萬頃,可即便如此,遼東都司每年上交軍屯糧卻僅有七十一萬餘石。

這樣推算下來,遼東每畝軍屯田的產出只有不過三鬥,可以說屯田稀爛的一塌糊塗。

倒是朱高煦那邊,就朱元璋自己透過錦衣衛掌握的情報來看,比遼東更冷的吉林城,卻在去年做到了近四萬畝產出近三萬石,畝均七鬥有餘。

相比較之下,吉林城每年撥錢糧不過十幾萬石,遼東都司卻要撥一百二十餘萬石。

如果周興也能讓遼東做到吉林城一樣的產量,那遼東都司的海運糧,起碼能減輕到五十幾萬石。

這期間到底是什麼出了差錯,責任不在周興的話,朱元璋想不到誰身上。

即便遼東都司沒有吉林城那樣富裕,可以每戶一匹挽馬,或者一頭耕牛,但也不至於連吉林城一半的畝產都沒有吧?

想到這些糟心事,朱元璋甚至都有想讓朱高煦去遼東教導遼東軍民屯田的想法了。

只是他也知道遼東這地方地理環境特殊,加上朱允炆調了傅讓去遼東,朱元璋仔細一想後便開口道:“讓傅讓那小子全權負責海州、蓋州、復州和金州這遼南四州的屯田事宜。”

“是!”朱允炆聽到朱元璋沒有責怪自己調走傅讓,反而舒緩了一口氣。

他自然是知道朱高煦眼下立了戰功,因此在自家爺爺面前十分順眼,所以沒有任何詆譭朱高煦的話,反而為朱高煦說道:

“爺爺,高煦這次立下如此戰功,是否要對其進行賞賜?”

朱允炆這話,殿內眾人都頷首附和,畢竟在他們看來,朱高煦確實應該賞賜,哪怕是遠在黑水城路上的朱高煦也是想著找老朱要些好東西。

只是不曾想面對朱允炆的話,老朱卻笑著撫了撫白鬚:“這小子恐怕早已經想著給朕哭慘了,他的這份家書,等入了冬朕再看。”

“且算是忍下他那哭慘的,好教他別總想著哄朕開心,做個讒佞之人。”

老朱壓住了想法,說什麼也不給渤海撥兵撥錢糧了,這樣的話讓朱允炆心中開心,但面上還是露出難色:“爺爺,這樣恐怕對不住高煦……”

“對不住?”朱元璋好似一個嘲笑撒潑打滾的小孩般笑道:“他這次立下這樣的大功,居然對朕說只繳獲了幾千頭馬匹耕牛和一萬餘隻羊,還特意跑來朕跟前哭窮。”

“如今山東、河南、直隸一帶,誰不知道他渤海王府的商人楊彬四下采買糧食,每年十幾萬石的往吉林運去。”

“他若是都哭窮,你的那些個叔叔恐怕都要來找朕哭窮了。”

一席話間,朱元璋始終用著朕,顯然他並不是不想給朱高煦撥錢糧,只是他給朱高煦的待遇太好了,讓不少親王嫉妒罷了。

儘管有靖江王作為郡王不下於親王的表率,可靖江王發展的勢頭卻沒有朱高煦那麼迅猛。

如今的靖江王朱贊儀更是被養在京城,護衛僅有數百人,只是俸祿沒有比親王低罷了,幾乎沒有任何實權。

相比較下,朱高煦那邊受到的恩寵雖然都有戰功傍身,可始終架不住親王們的嫉妒之心。

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情況下,朱元璋只能選擇暫時擱置朱高煦的封賞,只是對他的部將和兵馬獎賞道:“高煦的賞賜先擱置,參與此戰的八千將士,各賞布十匹,糧十石。”

“孫兒領命……”朱允炆聽到朱元璋的犒賞,臉上似乎在為朱高煦惋惜,但心裡卻有些高興。

這段時間他一直忙於瓦解朱棡的攻勢,讓朱棡的權力依舊被牢牢限制在晉府三護衛中,無暇分心去對付朱高煦。

相比較他一紙調令就能調走三分之二部將的朱高煦,自己的那個好三叔才是最難對付的人。

如果自己能更進一步,往他的三護衛裡摻些沙子,那自己就可以高枕無憂的去對付周藩了。

這般想著,朱允炆也緩緩直起了身子。

這時,朱元璋開始詢問道:“高熾,你爹北巡如何,可有戰果?”

朱元璋將話題引向了此次帶兵出塞最多的朱棣,而負責這面訊息的朱高熾則是不緊不慢的作揖道:“回皇爺爺話,我爹率五千騎兵為先鋒探查王保保舊地,倒是發現了一些胡兵,但數量不多,不過數千人。”

“他們瞧見我爹來,便知道後邊還有人馬,當即往西邊撤去了。”

“果然……”朱元璋頷首,他就知道北邊的殘元王廷發生動盪,自然會有不少人想著回到曾經的齊王城駐牧。

如今看來,那數千人應該是先遣的兵馬,一旦他們發現明軍沒有在齊王城舊地巡塞,那他們就會伺機回到齊王城舊地駐牧。

朱元璋也想在齊王城駐牧,只是齊王城距離開平五衛太遠,兩千裡的距離讓朱元璋心有餘而力不足。

“老四倒也知道節省,知道大軍出塞不容易,先帶騎兵去齊王城舊地打探訊息。”

朱元璋誇讚了朱棣一句,但緊接著就是批評:“只是他這般輕騎前往,若是中了埋伏,豈不是讓人笑話。”

對於朱棣,朱元璋再瞭解不過,雖說有些勇力,但畢竟不像平安、朱高煦、瞿能父子等人那樣的百人敵。

可偏偏這個老四總愛身先士卒,不發揮自己統帥的長處,這讓朱元璋真擔心他哪一日作戰會被人設伏圍堵。

“孫兒慚愧……”

聽著自家父親被爺爺教訓,朱高熾慚愧躬身。

瞧他那仁善的模樣,朱元璋也交代道:“你回頭寫一份家書去北邊,告訴你爹,若是他下次再如此行軍,那就別再想著出塞了,下次讓你三叔帶兵算了,實在不行還有高煦和十七。”

他這番話,不僅昭示了朱棣的地位,也昭示了其餘幾人的地位。

在帶兵這事上,朱高煦居然排在了朱權的前面,僅次於朱棣和朱棡二人。

當然,朱元璋指的是北邊,若是放眼天下,老朱家還是有不少善戰人才的,例如湖廣的楚王朱楨和湘王朱柏。

不過對於有的人來說,朱元璋這話卻是像釋放了一個訊號。

比如朱允炆,他就在聽到朱棡領兵的訊息時心裡一緊。

眼看朱元璋交代了朱高熾後低下頭處理奏疏,沒有對朱棡的話題繼續下去,朱允炆這才鬆了一口氣,同時也在心中暗自提了一個醒。

“只要爺爺還在,三叔那邊就得好生壓制著,至於其餘人,可暫時擱置……”

帶著這份想法,朱允炆也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低頭處理起了政務。

很快,武英殿內又再次安靜了下來,彷彿剛才的熱鬧從沒有存在過一般。

感謝大家的關心,去醫院檢查過,確實是手腕痛風。

因為我平常沒有大吃大喝和吃海鮮喝酒的習慣,所以醫生認為可能和我熬夜有關,也說差不多休養三到七天就能工作了。

個人感覺的話,再有個三五天應該就沒事了,到時候就能恢復二更,謝謝大家關心。

(本章完)

人氣小說推薦More+

重生古代災荒年:從窩在深山打獵開始
重生古代災荒年:從窩在深山打獵開始
頂級野外求生專家魂穿大慶,成了一個愚孝廢物的小村民。 開局凍死山腳,回家女兒被賣,打回家的第一隻兔子,被老婆下了藥,要和苦命女兒共赴黃泉。 蘇彥文勢必要守護這個家,親手養大女兒。 惡毒的繼母,專橫的爹,沒心沒肺的繼兄繼妹……人性的可怕從他們身上展現出來。 一把火後,一家子在雪災中失去了唯一的庇護所。 索性帶著妻女,直接進入深山。 白雪覆蓋的大山,充滿傳奇色彩的山腹深處,蘇彥文看見的確實黑熊、老虎、
山鬼不識字
皇爺他老房子著火了
皇爺他老房子著火了
(下一本《被清冷世叔覬覦上之後》求收藏) 荷回是太后從前閨中密友的孫女,被特意接進宮,與寧王相看。 本以為這個王妃她是當定了的,直到一次宴會,寧王當眾對太后拒絕了同荷回的婚事,叫她難堪。 事後,荷回紅著眼詢問寧王,既然他沒有娶自己的意思,為何前幾日夜裡抱住自己,誰知寧王卻像看瘋子一般看著她,毫不認賬,“你想當王妃想的得癔症了吧?” 他不承認,她以為他在說謊,事後打聽,發現那夜,寧王確實未出過寢殿。
袖裡春
大唐:剛被立太子,逆襲系統來了
大唐:剛被立太子,逆襲系統來了
【你當了十八年的太子,還不能向你父皇證明你是一個合格的太子,你煩了,你造反失敗了,你被廢除了太子之位。 】【逆襲系統開啟,請宿主重返太子之位,獎勵:太玄養生經,可治療瘸腿。 】年僅八歲的李承乾,看著手上血跡未乾,正意氣風發冊立自己為太子的李世民,陷入了沉思,嗯....系統似乎來早了。 還有一件事。自己的腿,沒瘸啊!呃.....李承乾有些蹦不住了。 要不,給父皇來點刺激的??.......【監測到宿
王蜀蜀
相敬如冰
相敬如冰
(婚內追妻 逼瘋清冷太子) 作為太子妃,裴芸自認做的事事妥帖,無可指摘。 然嫁入東宮的第十三年 她墜入冰湖,親眼看著自己的丈夫往另一個女子游去,突然感受到了這一生被禮數和身份桎梏的壓抑無趣 再睜眼,重回六年前 她想換個活法,想要改變 她想要避開母兄禍事,延續家族榮光,想要讓她的孩子免於夭折…… 可對於那個性子寡淡,古板無趣,連床笫之間都講究個循規蹈矩的死男人。 她不想伺候了! * 太子李長曄,為人
寧寗
扶鸞
扶鸞
【正文完】 【晚十點沒更當天基本沒有。】 文案 寧熙四年,封地生變,叛軍北上。 年僅及冠的小皇帝身陷囹圄,面對各方蠢蠢欲動的豺狼虎豹,他不得已將那位三年前因政見不合而被自己驅逐出京的胞姐永寧長公主迎了回來: “如今朝中勢力四分五裂,唯有拉攏裴氏可求得生機……聽說,長姐與裴邵曾有一段舊情?還聽說,他至今身側無人,是因仍對長姐念念不忘?” “……額。” 看著小皇帝滿懷希冀的雙眼,長公主實在很不忍掃他的
荔枝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