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這套辦法,本就不是為衛所服務……”
書房內,當朱高煦的聲音響起,徐輝祖立馬就愣住了,並很快想到了他的想法。
他看著眼前的朱高煦,突然覺得與自家外甥生出了一種陌生感。
改動朱元璋的政策……想過這種事情的人,大多都已經埋在土裡了,自家這個外甥明明知道,卻還是敢提出來。
一時間,徐輝祖臉色陰晴不定,他抬腿便要走,但朱高煦卻繼續道:
“眼下爺爺的衛所制還能用,但我觀南北隋唐諸多朝代的府兵制,多是在開國四十年後便戰力下降,七八十年後便不堪大用。”
“小子所做的,不是謀眼下,而是謀的未來。”
“……”聽到朱高煦的話,徐輝祖停住了要走的腳步。
最少從他的話來看,他並不是覺得朱元璋的制度有問題,而是為了未來做打算。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他就可以留下來了。
“南北隋唐之府兵制所用數百年,我大明衛所制如何當不得數百年?”
徐輝祖反問朱高煦,朱高煦卻反問:“府兵制歷經朝代幾何?”
“這……”徐輝祖明白了朱高煦話裡的意思,那就是南北隋唐的府兵制並不是一個朝代,而是多個朝代在使用。
不過相同的是,每個朝代的時間,剛好符合朱高煦所說的七八十年。
“即便你說的有理,但依靠四十餘萬兵馬就想駐守四方,這未免太過異想天開了。”
“國朝的情況我比你更瞭解,想要維持眼下的疆域,最少需要你口中的六十萬募兵,而這個數量是都督府養不起的。”
“如果開放戶部錢糧投入都督府,那戶部就沒有餘力去修葺水渠、堤壩,國朝遲早有一天要被拖垮。”
徐輝祖還是覺得朱高煦的這套募兵制度不太現實,但他的話也確實戳中了大明日後倒臺的原因。
在朱高煦的瞭解中,明英宗時期由於河南衛所貪腐的事件被曝光,六部在三楊的主持下,將衛所對於軍屯倉的控制權歸入了兵部和戶部。
從此開始,原本日子滋潤的軍戶成了一群吃飯都開始要看六部臉色的“討口子”。
在這樣的背景下,加上軍戶人口繁衍和土地兼併的問題,吃不上飯的軍戶開始大量逃亡。
明英宗親政後,他無力將衛所軍屯倉的財政權奪回,只能從其它角度來給予軍戶福利。
在他的主持下,大明開始施行一種不太完善的募兵制。
起初,對於主動參軍的軍戶,朝廷發給銀二兩,布二匹作為獎勵,後來又改為發銀五兩作為安家費,並免掉其家庭五石稅糧,額外免除家庭兩人徭役。
至於被抽中當兵的百姓,朝廷則是發給白銀三兩五錢,並免除家庭一人徭役,但被募計程車兵不發放月糧和行糧。
不過不管怎麼更改制度,奪不回財政權的衛所始終是向六部要飯的叫花子。
儘管成化年間一度奪回部分衛所的財政權,但這種權力很快在弘治年間丟失。
因此到明武宗時期,募兵標準發生變化,士兵安家銀下降為三兩。
等到明世宗時期,嘉靖下旨增加募兵福利,對普通士兵允許支出行糧,月糧折成銀兩發放。
這一時期的明軍普通軍士多了一個每日支取的“口糧”福利,標準為銀三分三厘。
這其中比較出名的便是戚家軍,其軍兵卒每日的軍餉標準就是口糧三分三厘,行糧一分二厘,一年軍餉標準大概在十八兩白銀左右。
再往後的明穆宗至明神宗時期,在張居正主持下的明軍募兵福利再次上調,募兵每人發三兩安家銀,二兩行糧,入伍後還能支取每月一兩二錢到五錢的月糧。
當然,表面上是這樣的標準,但實際發到士兵手裡有多少就很難說了……
可以說,朱祁鎮的這套募兵制度,儘管被歷代皇帝縫縫補補,但最後還是崩潰了,並且最後還拖垮了五寺六部。
拖垮的原因也極為簡單,便是徐輝祖所說的民生工程問題。
晚明天下諸多水利工程因為戶部財政的捉襟見肘而多年得不到維護,最後到了天啟、崇禎年間,面對小冰河引起的氣候問題,賦稅重地的江南多次遭遇海水倒灌,地方水利工程無法排淤,蘇松常杭等府多年顆粒無收。
這些問題加上最後士紳抗稅、官員腐敗、中樞不作為等問題,直接導致的就是江南沒辦法正常的為北方供血。
徐輝祖說的並沒錯,但他忘記了一點,或許先進的募兵制會拖垮大明的財政。
不過他沒想到一點,那就是經濟並非一成不變的。
“舅舅說的不錯,如果軍隊一味的靠戶部接濟,那確實容易耽擱地方的民生,不過舅舅也別忘了,大明的人口和田地也並非是一成不變的。”
朱高煦面對徐輝祖的質疑,說出了大明日後的情況。
“人是會繁衍的,唐初人口不過一千二百餘萬,僅三十年後便達到兩千萬。”
“國朝若是如此,三十年後人口數目恐不下九千萬,而大明的歲入也會增長三到四成,足夠填補戶部的虧空。”
朱高煦的話半真半假,因為他說的是太平三十年的情況,可照現在的局勢往下走,靖難之役一定會爆發,哪怕朱棣不起兵,也會有其它人起兵。
不管誰起兵,都將會對大明的人口造成嚴重打擊,九千萬人是很難達到的。
可是這一切只有他知道,如今的徐輝祖是不可能知道未來的,所以他被朱高煦懟的啞口無言。
“因此,小子覺得,小子的看法並沒有什麼錯。”
朱高煦清楚今日徐輝祖來自己這裡不僅僅是為了安撫自己,如果只是為了安撫自己,他剛才不會聽到自己要改換衛所制就拔腿離開。
以他的性格,如果沒有外人的情況下,他只會呵斥自己,並讓自己改掉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可他剛才的第一反應是拔腿就走。
顯然,兩人的對話此刻正有旁人傾聽,而不是像徐輝祖說的,四周都是魏國公府的家丁。
看樣子,自家舅舅之所以會來這裡,恐怕還是老朱的授意。
朱元璋對自己的考校,還遠遠沒有停下……
“好了……”
果然,見朱高煦這麼說,徐輝祖臉色不太好看,但他還是努力為外甥找補:
“按照你說的,那這衛所制是要被取締?”
“取締?”朱高煦愣了下,並搖了搖頭:“並不會,衛所制會在長久的未來一直存在,因為它還有很多可取之處,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