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容易安撫好胡家眾人的情緒,朱祁鈺留出了空間,讓他們先緩一緩,轉頭向張忠問道:
“英國公,你怎麼看?”
張忠心裡,現在正是驚濤駭浪,大興波瀾。再被皇帝這麼一問,張忠心裡就更苦了。
雖然張忠剛剛被朱祁鈺強行推上英國公之位,在這之前極少參與政治,但是也知道朝堂是個需要站隊的地方。
尤其是親耳聽到了皇帝講述如此機密之事,今天若是自己不站隊在皇帝這邊,基本也就算活得差不多了。
而且皇帝將孫家比作霍光一家,將胡家比作許家,將他自己比作孝宣皇帝,這個可就太嚇人了。
霍光可是剛一嚥氣,孝宣皇帝就直接把霍家以謀反罪滅族了。
大冬天的,張忠已經出汗了,真是越想越怕,天知道眼前的皇帝要學孝宣學到什麼程度,難道也把孫家滅了族?
朱祁鈺笑著安撫道:“英國公你別這樣緊張,如果你不願意參與朝堂上這些勾心鬥角,就在家閉門不出,專心地吃喝玩樂吧。
朕始終都會念著河間王的感情的,起碼朕在位期間,會保伱榮華富貴,享之不盡,用之不完。
不過朕還是勸你一句,你們家那些叔叔、堂兄、堂弟,可是並不想讓你上位的。是我強行壓制了他們,把英國公爵位讓你這位嫡長子繼承。
你要是隻管在家中享樂,以後能不能壓制住你們英國公府的這些人,那我可就不管了。到時候你被他們生吞活剝了,那我也只能是愛莫能助了。畢竟我手下這麼多親信要養,不可能光為你消耗資源。”
張忠聞言,連忙跪下:“陛下,微臣真的是願意效忠於您的,只是我那兩個叔叔一心要效忠太上皇,我實在是拗不過他們啊。”
朱祁鈺笑道:“沒關係,南方那麼亂,北京的戰事一結束,我立即派你兩位叔叔帶兵去南方平叛就是了。”
張忠聞言大喜,跪在地上連連磕頭。
朱祁鈺又囑咐道:“今天的事情,你先不要傳出去。朕會一點一點地實施,這種事情,沒辦法一步到位,急不得。”
談完事情,朱祁鈺帶著眾人吃過午飯,方才各自散了。
胡安、胡瑄兄弟來的時候,坐著寒酸的馬車,遠遠地停在了王府的門口。
走的時候,就完全不同了,胡家人坐著朱祁鈺特別定製的奢華輦車,在皇帝親衛的護送下,一路浩浩蕩蕩回到家中。
不到晚上,訊息就傳遍了京城,上至皇城,下到各家權貴,都震驚於皇帝對胡氏兄弟的隆重招待。
這可是個危險的訊號,各大勳貴、高品階的文臣武將,家裡一般都養著幕僚。這幫重金聘請來的幕僚,也不是吃乾飯的。很快就對皇帝的意圖,有了一個大致的猜測。
各家之間再相互分享一下情報,互通一下有無,很快便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雖然人們還想不到皇帝會徹底廢掉孫太后的皇位位分,恢復胡皇后為宣宗唯一的皇后,並且要完全剷除孫家。但是皇帝要拿胡皇后大做文章,這一點成了京城上下的共識。
不過朱祁鈺可不在乎這些,你們愛知道不知道,隨便猜吧。只要兵權在手,只要我能生出嫡子來,你們不服又能如何。
到了第二天一早,朱祁鈺便第一時間發下了詔命,連封五位錦衣衛指揮僉事,分別是胡安、胡瑄、吳忠、吳安、吳誠。
也就是胡皇后的兩個兄弟,加上宣懿太妃的三個兄弟。其中由胡安掌管錦衣衛南鎮撫司,吳忠掌管錦衣衛北鎮撫司。由吳安、胡瑄掌管皇城禁衛,吳誠掌管錦衣衛六個千戶的軍匠。
至此,朱祁鈺終於還是把自己的國舅們搬了出來。接下來,就等著封爵大會上大封爵位了。
處理完這些,朱祁鈺又命徐正寫了一封正式的戰書,派人送到了瓦剌中軍大營。
仗打了這麼久,這倒是大明發出的第一封正式戰書。朱祁鈺的目的嘛,就是為了多拖延幾天,讓也先晚點撤退。
再熬幾天,只要大雨一下,也先基本上也就徹底交待了。
其實如果也先果斷一點,現在就撤,也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了。偏偏也先非要搞些小心思,想要進一步迷惑明軍,等撤退時再進行一場完美的伏擊。
朱祁鈺心中暢快,再過幾天,也先就要變成翼王石達開了。現在這個時節,大雨一下,緊跟著就是大雪,然後就是大降溫,那時道路泥濘、馬匹牲口凍死一片,大軍簡直寸步難行。
而且瓦剌大軍現在就還有七八天的軍糧,雨雪一下,這些糧食都不夠他們走到紫荊關的。
到時候就只能殺戰馬了,那場面,想想都美好。
越想越開心,朱祁鈺直接回到房中,歪在床上,做起了美夢。
卻說到了下午,朱祁鈺發出的詔旨,就已經到了阿剌知院的大營。隨著詔旨一起到達的,還有一套親王服飾,一把御賜寶劍,以及白銀千兩,錦緞百匹。
阿剌知院看過詔旨,愣了半天才回過神來。
想不到想不到,皇帝真把自己當親王了,竟然還讓自己負責監斬大明叛將。
這個差事有點過於體面。
不多時,阿剌便將十餘名宣府逃亡軍的將領押到了宣府城下。
而使者出了阿剌軍營,便進入宣府城,將另一道詔旨交到了于謙的手裡。
于謙一樣愣了半天才回過神來,便急忙命人叫來自己的核心幕僚崔文秀。
崔文秀看完詔旨,就在那裡呵呵笑了起來。
于謙好奇地問道:“你笑什麼,很好笑嗎?”
崔文秀笑道:“咱們大明這位新皇帝真是個妙人,把棄城而逃的十幾個將軍斬了,而且是讓兵部尚書行刑、瓦剌權貴監斬、宣府的文武官員觀刑,有意思,真有意思。
如此一來,一舉多得,既能震懾宣府總兵,又能拉攏瓦剌權貴,還能最後再勸一下明公。”
于謙問道:“你是說皇帝最後勸我一下?勸我什麼?”
崔文秀反問道:“文秀斗膽問一句,明公到底會不會上書,奏請陛下清算三楊,以及楊洪父子?”
于謙搖了搖頭。
崔文秀聞言,立即拱了拱手:“明公保重吧,剩下的幕酬我也不要了。這個幕僚我當不下去了。”
于謙頗不理解,連聲挽留,但崔文秀去意已決。
最後于謙只得問道:“文秀,你將來如何打算?”
崔文秀笑道:“託明公的福,文秀納了王妃的兩個妹妹為妾。我打算效仿皇帝,將兩個妾室轉正為妻。
之後我便在家溫書,準備參加明年的鄉試。”
臨走之前,崔文秀嘆口氣,最後向于謙勸道:“明公聽文秀一句勸,皇帝已經對姓楊的這些人徹底煩透了。
今天殺完那些叛將,明天皇帝就要殺楊家將了。
皇帝是想讓您去主動殺這些人,您若不肯的話,哎,言盡於此了,明公保重。”
說完,崔文秀逃也似的離開了宣府這處是非之地。
崔文秀一出城,正好撞上了來到城下的阿剌知院。由於崔文秀身上有皇帝的信物,阿剌知院也沒難為他,直接命親兵護送他離開了。
楊洪敢公開抗旨,但于謙不敢。不多時于謙帶著尚方寶劍出了城。
此時阿剌知院穿著大明親王的服飾,將十幾名被俘的宣府叛將押了出來,交給於謙,然後便站在一旁等著看行刑。
阿剌也不傻,他此時站在位置,正好的明軍的弓箭射程範圍外。
手持的弓弩根本就射不到阿剌,宣府城頭的大炮倒是可以射到。
但阿剌很機智地將楊俊牢牢的控制在身邊,楊洪再瘋狂也不能為了殺阿剌就朝著自己兒子開炮。
等宣府的城頭上圍滿了文武官員,阿剌便笑著向于謙做個請的手示,示意于謙快點開始行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