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入局,形勢立變。
慶尚道、全羅道的軍民有極強的戰鬥意願,奈何不論是火器軍械,還是軍事素養,都遠不如日軍。
在李瑈的軍隊與日本援軍兩面夾擊之下,錦城大君、安平大君帶著殘兵敗將躲入深山打游擊去了。
但是這裡面有個問題:錦城大君、安平大君都不願意跟明軍互通訊息。日本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習卷朝鮮南部,兩人明明有能力派手下去跟明軍通報一下戰況,但就是不肯去做。
明軍是來入侵的,這是朝鮮從上到下的共識。不論李瑈一方,還是錦城大君、安平大君一方,都是同樣的想法。
因為明軍如果只是想幹預李瑈的政變,那去年就已經攻下漢城了。
再加上大明景泰皇帝登基之後,四面出擊、開疆拓土。於是所有藩屬國都已經看透了明軍的意圖,大明皇帝這叫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至於日本野心有多大,朝鮮則還沒有切身體會。
對於日本援軍,朝鮮軍民有些簞食壺漿的意思。
擊敗錦城大君、安平大君之後,在李瑈派駐南方的兩萬大軍帶領下,日軍乘勝北進,於五月中旬進入朝鮮京畿。
細川勝元率東軍在漢城東郊紮營,山名宗全率西軍在漢城西郊紮營。
兩萬朝鮮軍緊鄰細川勝元的東軍紮營。
等日軍前鋒抵達漢城,明軍才猛然驚覺。
這兩個月來,明軍一直在強攻漢城,損失甚大,卻始終未能建功。
如今士氣正低落之際,就突然冒出來一支規模巨大的生力軍。
方瑛頓感壓力山大,急命親兵去開城請來江淵。
這一文一武聚在一起,也是唉聲嘆氣不斷。
江淵在聽完方瑛對軍情的分析後,不禁長嘆一口氣:“還是聖上有先見之明,在這兩個月裡又給我們增兵五萬,
不然的話,等日軍殺到眼前,再增兵可就太遲了。”
方瑛連連點頭,這次真是服氣了。還是皇帝看得更遠,日軍果然才兩個多月就趕到了漢城。
若非皇帝增兵五萬,那後果不堪設想。
而且不重視收集情報,這是明軍的老毛病了。方瑛以前總在腹誹其他將領,卻沒想到自己第一次統領全軍,也犯了同樣的毛病。
果然是知易行難,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
江淵問道:“我們接下來怎麼辦?撤軍?”
方瑛立即便搖搖頭,對這個問題,方瑛十分敏感。因為當年麓川作亂,西南諸將消極應對。只有其父方政,孤軍進擊,最終不敵麓川軍,力戰而死。
所以方瑛很煩還沒打就跑的,如果當年西南諸將都奮力向前,自己父親未必會死。
江淵也不大想撤,北京的邸報傳來,占城國已被徹底滅亡,皇帝兌現承諾,冊封了徐有貞為武功伯。
如果江淵帶著二十多萬大軍撤了,那回去之後就算徹底抬不起頭來了。
方瑛給出了個折中的方略:“我們先打打試試,看看倭人戰力如何?我們有二十多萬大軍,守著開城以北的關隘險要。
實在打不過,也可以從容撤退。
但是江侍郎您不能再去開城挖壕溝了,依我之見,還是讓張巡按負責圍困開城,您跟我一起等在前線,方便快速做出決策。”
江淵點點頭,繼而又搖搖頭:“當年聖上是怎麼打仗的啊,為什麼聖上一打就贏,處處算計著敵人。
我們卻打得這麼累,我才在朝鮮待了兩年,感覺心力老了快二十歲。”
方瑛苦笑道:“我這第一次獨立領軍,心態也快老了十歲了。以前跟著靖國公,他說怎麼打,我就怎麼打,那時候哪裡需要操心這些有的沒的。”
兩人正感嘆之時,親兵入內稟報道:“江侍郎、侯爺,日本遣使來下戰書。”
江淵、方瑛相互對視了一眼,這日本人可真夠勤快的,才把大營紮好,也不多歇幾天,就急不可耐地來下戰書。
方瑛對親兵吩咐道:“把使者請進來,我倒要看看他們有什麼門道。
等江淵、方瑛一左一右在坐於上首,日本使者趾高氣昂地進入了中軍大帳。
江淵、方瑛都是一頭霧水,進來的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
這來的不是別人,正是畠山持國的庶子畠山義就。
年僅十八的畠山義就已經是一員驍勇善戰的猛將,而且備受足利義政的器重。
江淵率先開口問道:“帳下何人,見了本官,為何不跪?”
畠山義就帶了一位曾多次前往大明朝貢的官員,充作翻譯。
聽到江淵的問話,畠山義就一臉不屑:“我們只是向大明天子稱臣,你也是大明天子的臣,我們都是臣,我為什麼要跪你?”
江淵聞言,一時被噎得說不出話來。
畠山義就將戰書高高舉過頭頂:“素聞明軍戰力低下,幾年前才被瓦剌人一舉殲滅五十萬。
那一戰,明軍精銳應該喪盡了吧。
若我二十萬大軍,傾巢而出,恐有以多欺少之嫌。
這樣吧,我軍出一萬,你明軍出一萬人,雙方不用火器,列陣廝殺,堂堂正正一較高下,爾等可有膽量接受挑戰?
若不敢戰,我大日本天皇有令,許爾等從容退出朝鮮,全師歸國。我軍絕不乘機偷襲。”
大帳中的明軍將士都怔怔地望著眼前的莾夫,這個理直氣壯的勁頭,不知道的,還以為日本是天朝上國,大明才是附屬國呢。
眾將愣了一會之後,紛紛朝方瑛跪下,爭相請示道:“大帥,末將請求出戰,必讓這幫宵小之輩見識到大明國威。”
方瑛指了指最後面的一位將軍:“武忠,伱率一萬兵馬,與倭人戰上一戰吧。”
武忠聞言,欣然領命,從畠山義就手中接過了戰書,昂首挺胸地立於一旁。
畠山義就雖然悍勇,但武忠卻比畠山義就高出半個頭來,明顯要威武得多。
武忠不止看上去很有賣相,其才能在年輕一輩武將中也是數一數二的。
最最重要的是,武忠根正苗紅,本是營州衛的一個無名小卒,但因為跟著劉昌是同一批,也是最早一批向當今天子效忠的心腹,還曾親自動手在奉天廣場杖殺文臣。
武忠武力過人,又勤奮好學,參與了收復安南之役後,又在皇帝新開辦的京師武學堂深造一年。
三萬遼東軍被朝鮮俘虜後,武忠被皇帝任命為廣寧中衛指揮使,在廣寧重組衛軍。
上個月,武忠才被調來增援朝鮮。
方瑛也很會想,先讓皇帝的愛將上去試試水深水淺。贏了自然好,輸了那也是皇帝識人不明。
武忠倒沒想這麼多,出了營帳,便激勵士卒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