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進士只是一個人仕途的開始。
以為有了進士身份便可以萬事大吉,那可就太天真了。
身在朝堂,如履薄冰,行差踏錯、失言犯忌,皆可使人萬劫不復。
所以長輩、故舊、同鄉、座師的提攜指點,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十年寒窗苦、貨賣帝王家,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高瑤年紀輕輕,高中探花,正是躊躇滿志的時候。
今日承蒙皇帝親自接見,高瑤更是躍躍欲試,急於大展才華,以邀聖寵。
結果呢,皇帝還沒見到,何宜便先丟擲了這樣一條反常識的忠告。
也就因為何宜是同鄉兼故友兼座師,要是換成別人,高瑤早就翻臉了。
高瑤愣了一下,便問出了心中的疑問:“行義兄,陛下同時接見我們三個人,狀元、榜眼、探花,小弟若是不好好表現,如何能夠脫穎而出,得到陛下青睞?”
何宜笑道:“庭堅,你糊塗了吧,陛下欽點你為探花,這本身就是青睞。你已經得到了青睞,為什麼還要去追求青睞呢。
再說咱們陛下的性格喜好與之前的皇帝有極大不同。狀元、榜眼在皇帝心中,未必就強於探花。你看看之前的狀元商輅和彭時,現在已經被遠遠地打發到南京去了,哪裡有什麼被皇帝重用的樣子。
我跟你說實話吧,皇帝對你印象極佳,所以你應該側重於多表現下風度和涵養,至於一展才學,大出風頭的事情,讓給狀元和榜眼去做就可以了。”
“皇帝對我印象極佳?”
何宜肯定地點點頭。
這都是正常情況下高瑤不可能知道的事實,何宜幾句提點就能讓高瑤少走無數的彎路。
高瑤很快便領會了其中深意,連忙拱手致謝。
何宜見高瑤能虛心受教,緊接著又給出了一道最關鍵的指點:“中午的時候,陛下會親自賜宴的。
宴會本身沒什麼,不過就是談談風月,拉拉家常,講些風土人情。你也不必緊張,放輕鬆就可以了。
但最重要的是,陛下會帶三四位寵妃一起參加宴會。
你可千萬不要因為她們沒有皇后之名,就輕視這些帝妃。陛下對待女人,講究的是夫妻一體,親密無間。
什麼是夫妻一體?也就是說這些帝妃也是君,我們是臣,你可要緊把這個關係搞明白。
這麼說吧,你要是因為軍政事務,偶爾頂撞陛下幾句,也沒有什麼大事。但你若是對皇帝的寵妃不敬,你就等著好了。”
高瑤連連點頭,真心認同何宜之言。雖然高瑤不是喜歡阿諛奉承之人,但是對於最基本的人情世故還是願意去講的。
尤其是涉及到君君臣臣這些大義,高瑤就吃這一套:既然自己是皇帝欽點的探花,如假包換的天子門生,自然是要鞠躬盡瘁、肝腦塗地,以報聖恩的。
何宜又囑咐了許多細節,然後二人方才出了花園,沿著漢白玉石鋪成的曲折幽徑,繞過清澈通透的鏡湖,一路觀花賞景,來到山頂的青雲閣下。
黃溥、王越、餘子俊三人已經在青雲閣外石亭中聊了半晌,黃溥同樣給新人講了許多注意事項。
王越、餘子俊倒是沒什麼,黃溥自己反而越說越感動了:自己是上一屆的二甲進士,這才短短三年時間,都有資格提攜新科的狀元、榜眼了,真是皇恩浩蕩啊。
見何宜、高瑤到來,黃溥中斷了談話,攜著眾人一起進入青雲閣。
高瑤走在後面,抽空四處眺望了一圈:萬壽山、玉泉山,還有碧波盪漾的昆明湖,組成了一幅巨大而秀美的山水畫卷。漢白玉石砌築的宮殿臺閣,點綴於青山碧水之間,有如仙宮玉闕,美輪美奐。
看過紫禁城之後,再看這座齊王府,高瑤有些理解皇帝為什麼非要住在西郊了。
朱祁鈺已經在閣樓上看了大半個時辰的湖光山色,如今聽到眾人上樓,忙收斂慵懶之氣,正襟危坐。
眾人行過跪拜大禮,朱祁鈺便命起身賜座。
君臣初次召對,新科進士都很緊張,好在有黃溥、何宜提點著,禮儀上倒是沒有出錯。
朱祁鈺對自己位列前三的門生都仔細端詳了一番。王越二十六歲、餘子俊二十三歲、高瑤二十四歲。
自己也才二十四,跟高瑤同歲,按照生月,可能還不如他大呢。給眼前這些人又是當君父,又是當恩師,也是挺尷尬的。
既是召對,必有考較。跟何宜預測的一樣,朱祁鈺考較的重點,集中在了王越和餘子俊身上。
朱祁鈺為什麼要欽點餘子俊為榜眼,除了因為餘子俊青年才俊,學識過人外,最重要的是,餘子俊是個堅定的修城建堡主義者,這在其答卷中體現的尤為明顯。
恰恰朱祁鈺實在太需要有人替自己去構築北方四大防線了。
現在和明末可不一樣,明末的重臣中,有許多都執迷於修築防線。比如熊廷弼、孫承宗等一大批重臣,有要修山海關的,有要修寧遠的,有要修錦州廣寧的,為了路線之爭,吵的不可開交。
現在則不同,你讓大臣們幾十年如一日地修築邊牆壁壘去,人家還真不能樂意。
所以餘子俊屬於當下的稀缺人才。
只聽朱祁鈺一臉微笑地向餘子俊問道:“士英,你是四川人吧。這兩年四川怎麼樣,百姓生計可有改善?韓雍在四川政聲如何,可有建樹?”
這話問得餘子俊心中打鼓,皇帝也實在太會聊天了,一上來就讓自己評價四川巡撫。
餘子俊看向黃溥,黃溥暗暗點頭,示意餘子俊放心作答。
餘子俊只得硬著頭皮回道:“啟稟陛下,從景泰元年開始,四川百姓蒙陛下聖恩,朝廷對四川的買辦攤派已經全部停止。今年更是停掉了全部賦稅徭役。
四川巡撫韓公,與四川巡按李公,體恤百姓,本著能減則減,絕不擾民的原則,極力減輕百姓負擔,與民休養生息。
如今四川百姓無不稱頌陛下聖德,依微臣淺見,若無天災,再有五六年時間,民力便可復甦。”
朱社鈺點點頭,又繼續問道:“我已命南京兵部尚書于謙出任湖廣、河南、四川三省總督,負責徹底平定苗亂。
大明建國都快百年了,朝廷對於這些苗人,剿又剿不滅,撫又撫不定。你們說說有何治本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