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藩王封地崛起的小說

第四百五十三章 清軍入寇

忻州城外,李自成意氣風發的站在剛剛搭建的高臺上,劉宗敏、李過、李來亨等一眾將領,以及李巖、牛金星、宋獻策、顧君恩四個軍師,將李自成簇擁在中間,一頂嶄新的明黃色傘蓋也被舉了起來,正好將李自成遮住。

李自成已經一改以往的勤儉,日常用度都在向帝王靠攏,這頂傘蓋還是兩天前下令工匠趕製的,李巖、李定國、顧君恩等人見了,都不住的搖頭嘆息。

此時,李自成望著遠處的忻州城,只見城牆上的明軍將士正在整頓防務,而城下,數十萬大軍已經全面展開,將偌大的城池團團圍住,一直延展到四方十幾裡之外。

如此壯觀的景象,讓李自成忍不住想要仰天大吼,只有這樣才能將心中的豪氣發洩出去,這種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感覺,讓李自成非常著迷,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陛下,各營已經部署到位了,是不是攻一下?”

按照李自成的部署,流賊前營在北,後營在南,左營在西,中營在東,李定國率領的火器營也被部署在東面,城東便是流賊大軍的主攻方向。

此時李過見各營旗號都已經到位,便詢問起來,李自成想了一下,說道:“孤起兵以來歷經艱險,到如今,孫傳統、猛如虎、曹變蛟、曹文詔等強敵都已經授首,天下間,也只剩下洪承疇與劉衍這兩個強敵。今日大軍包圍忻州城,洪承疇已經插翅

難飛,拿下城池,我大順將士進抵北京城的道路就一帆風順了!”

李過看著意氣風發的李自成,心中也多了一分擔憂,俗話說驕兵必敗,眼下洪承疇部雖然被困在忻州城中,但是官軍的兵力有十一萬之眾,而且還都是九邊精銳,強行攻城其實是下下策。

所以李過說道:“陛下,眼下城中糧草支撐不了幾天,是不是先圍困幾日,然後再打?”

李自成沉吟了一下,便點頭答應,說道:“也好,命各營就地安營紮寨,防止洪承疇部出城突襲,讓將士們休整三天,然後攻城。”

“是。”

李過、李巖等人頓時鬆了一口氣:闖王還沒有亂了心智!

城中的洪承疇望見流賊大軍並沒有攻城,而是開始安營紮寨,心中沉重不已。

如今的局面,洪承疇並不擔心流賊大軍攻城,城中有十一萬兵力,守住忻州城絕沒有問題。可是流賊大軍卻選擇了圍城,這是洪承疇最擔心的局面,城中沒有糧食啊!

“為今之計,只能寄希望於陛下,儘快徵調劉衍部參戰了!”

同一時間,在北京城內,崇禎帝於洪承疇一樣,被當前的局勢弄得焦頭爛額。

崇禎帝現在已經得知洪承疇率部北上,但是大軍的錢糧卻已經斷絕,為此崇禎帝心急如焚,將兵部尚書陳新甲、戶部尚書李待問找來,商議為洪承疇部籌集錢糧補給。

可是陳新甲與李待問卻是束手無策,此時朝中財力

枯竭,二人一連忙碌了十幾天,也才籌集到十五萬兩銀子、四萬石糧食,這點物資根本不夠十一萬大軍消耗的。

“陛下,眼下京城內的米價已經翻了三倍,就連城中百姓都已經吃不起糧了,臣實在是無能為力!”

李待問訴著苦,別說朝廷沒銀子,就算有銀子,以現在的糧價也買不起。

一旁的陳新甲更是焦急,洪承疇手中的兵馬可以說是大明最後的機動兵力,當然這是將劉衍給排除在外了,畢竟崇禎帝是鐵了心將劉衍雪藏。

而這支大明的最後底牌如果出了問題,天下崩塌之日便在眼前,陳新甲這個兵部尚書也註定要跟著陪葬!

所以陳新甲便一咬牙,說道:“陛下,臣聽聞京城內的達官貴人、皇親國戚府中存糧很多,甚至有不少人家的存糧都多得發黴,陛下可命北鎮撫司清查各處,定有收穫!”

此話一出,崇禎帝和李待問都傻了眼:你陳新甲是不是急糊塗了,大白什麼瘋話!

李待問冷聲說道:“陳大人此議還是收回吧,要是被朝中大臣聽到了,估計你陳大人都活不過今晚!”

崇禎帝自然知道陳新甲所說是真的,可是自己卻沒辦法這麼幹,畢竟朝廷還需要那些達官貴人支撐,自己這個皇帝也需要他們拱衛,豈可為了錢糧而自廢根基?

“陳愛卿慎言!此議到此結束,切不可傳出去。”

陳新甲愣了愣,然後頹然說道:“是

,臣明白了。”

崇禎帝說道:“實在不行,先將京城之中百官的俸祿停了,朕再將內帑剩下的二十幾萬兩銀子全部拿出來,能換多少糧食就算多少,先給洪承疇送過去!”

李待問和陳新甲也沒有別的更好的主意,於是紛紛領命。

就在這時,王承恩驚慌失措的跑進大殿,在崇禎帝、陳新甲、李待問錯愕的注視下,腳下一絆,直接撲倒在地。

“陛下!邊關急報!”

崇禎帝驚得頓時站了起來,陳新甲更是直接跑過去,從王承恩的手中接過了一封急報。

崇禎帝提著心,大聲說道:“念!”

陳新甲急忙拆開,只看了一眼,臉色就驟然大變:“陛下,上月中旬,清軍突襲了錦州城,祖大壽率部開城投降!”

“寧遠城呢?那邊的兵馬為何不救錦州!”

陳新甲哭喪著臉說道:“陛下,遼東各鎮兵馬已經調入關內了,寧遠城也沒有兵,而且清軍拿下錦州之後,順勢就攻佔了寧遠城。”

“什麼!”

崇禎帝絕望的跌坐在龍椅上,寧遠城和錦州城一丟,山海關外的疆土就算全部失守了,此前錦州之戰的戰果,一朝全部喪盡!

“列祖列宗啊!”

崇禎帝大哭一聲,卻被一個太監的喊聲給憋了回去:“陛下!邊關急報:奴酋皇太極親率二十餘萬大軍破關南下!”

這下,崇禎帝和陳新甲、李待問三人徹底傻眼,屋漏偏逢連夜雨,洪承疇部還生死未卜,這

邊二十多萬清軍有殺來了,難道大明真的要敗亡了?

陳新甲顫顫巍巍的接過第二封急報,開啟之後念著:皇太極見遼東各鎮明軍紛紛入關,便率軍趁火打劫,在奪取了遼東全境之後,率二十多萬大軍兵分兩路入關:左翼兵馬由古北口毀長城而入,右翼則自雁門關、黃崖口而入,現在這兩路清軍兵馬已經會合於薊州城下。

崇禎帝瞪著陳新甲,怒聲說道:“清軍都已經入關了,已經打到薊州城下了,沿途守軍為何不報,你這個兵部尚書是怎麼當的!”

陳新甲也是怨氣十足,現在整個九邊已經沒有什麼兵馬了,除了山海關鎮的馬科部之外,全部都在洪承疇手中,這也是清軍能夠快速破關突進的原因。

指著沿途驛站那些人通報軍情,可能嗎?現在朝廷還能收到這封急報,已經是燒高香了!

“陛下,這,九邊、沿途,都沒有什麼兵馬了,誰來提前稟報啊?”

崇禎帝被噎得直翻白眼,然後怒聲說道:“立即給山海關鎮總兵官馬科下令,命其率部勤王!”

“對,勤王!”

崇禎帝彷彿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大聲說道:“立即徵召天下精兵入京勤王!”

陳新甲說道:“臣領旨!可是現在能夠徵調的兵馬,都已經跟著洪閣老去迎戰李自成了,其餘各地兵馬要麼是不堪用,要麼是太遠趕不及,京師周邊已經無兵可用……”

“至於馬科部,陛下

,此人不堪用,山海關鎮的兵馬守城還可以,野戰迎擊清軍的話,肯定是一觸即潰的!”

“那你說怎麼辦!”

崇禎帝怒聲說道:“快去傳召,立即命天下精兵入京勤王!”

陳新甲問道:“敢問陛下,勤王兵馬包括山東總督劉衍嗎?”

崇禎帝頓時愣住,片刻之後,苦澀的說道:“不管是誰,都找來!”

“臣,領旨!”

就在陳新甲手忙腳亂髮出勤王訊息的時候,皇太極已經駐馬薊州城外。

在巨大的明黃傘蓋下,皇太極肥胖的身體穩穩坐在戰馬上,異常神駿的戰馬,此時正噗嗤噗嗤的喘著氣,好像不堪重負一般。

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武英郡王阿濟格、禮親王代善、安平貝勒杜度、肅親王豪格、饒餘貝勒阿巴泰、鄭親王濟爾哈朗,以及正黃旗固山額真阿山、鑲黃旗固山額真拜音圖策馬跟著左右,眾人全都身披精良鎧甲,四周又有精悍的各旗巴牙喇鐵騎護衛。

在眾人的後面,是阿代、達賴、恩格圖、布顏代等蒙古旗主,以及土默特右旗固山額真俄木布楚虎爾、土默特左旗的固山額真善巴、內外喀喇沁、察哈爾、科爾沁左右翼中旗、敖漢、阿祿諸旗王爺貝勒。

在一眾旗主的最後面,是耿仲明、馬光遠、孔有德、尚可喜等漢軍旗漢奸。

根據細作提供的訊息,李自成已經成立大順,大有席捲天下之勢,這種局面下,皇太極可不

會坐視不管,就算拼著自己病重的身體,也要率軍入關分一杯羹。

所以此番皇太極可謂傾巢而出,調集了滿州、漢軍、蒙古八旗所有主力,以及外藩蒙古各部,各部兵力加在一起,有三十六萬多人,比兵部收到的數字還要多!

現在滿清後方的男丁就只剩下十二歲以下、六十歲以上的老弱孩童了,可以說這是皇太極的一場豪賭,賭贏了可以佔據大明富饒的土地、城池,打輸了,大清便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明國兵馬折損殆盡,唯有山東劉衍所部始終未動,是我大清的心腹大患。”

皇太極冷聲說道:“幸好此番漢軍各旗都操練了火器軍,以及大量的火炮,此番漢軍各旗的火炮數都有四百門,足以給劉衍部重創!”

一旁的多爾袞臉色不變,但是心中卻已經翻騰起來。自從皇太極在錦州之戰中失利後,身體便每況愈下,多爾袞甚至以為皇太極命不久矣。

可是誰能想到,皇太極的生命力太頑強,竟然硬挺了過來,還不顧群臣的反對,大力打造漢軍各旗,鑄造火炮、擴編火器軍,硬生生將八旗各部的戰力重新打造了一番。

就連多爾袞也不得不承認,在治軍理政方面,自己的確是不如皇太極的。

此時多爾袞看著說完話,有些氣息不足的皇太極,心中暗道:“此番千里遠征,我倒要看看,你還能不能活著回去!”

人氣小說推薦More+

治要
治要
以史為鑑
0歷史的天空0
諜情爛漫
諜情爛漫
簡介:一對異國戀人,被無情的國家戰爭拆散,有情人難成眷屬,本來心心相印,生死相依,卻又每時每刻不在刀槍相對,生死較量,圍追堵截和兇狠的追殺之中,兩顆流血的心,常常以淚洗面,深陷情天淚海里不能自拔……
雁翎刀老三
三國:我不是劉辯
三國:我不是劉辯
劉辯左手提著劉協的腦袋,右手握著正在滴血的劍,緩緩走向驚恐的劉宏。 “陛下,我決定了,今天只能有一個太子!” “我要節制北軍五校兵馬!” “逆子,你……!” “請陛下稱太子!”(已有八萬收精品一本以及兩千均一本,放心閱讀)
一覺睡到下午醒
三國第一軍神
三國第一軍神
好多牛人說,這本書越後面越精彩,可能前期是因為作者太菜比吧
孔明第二
水鄉風雲
水鄉風雲
要飯花子周雷落腳周家澤,從在富人家做夥計到英勇戰士的過程,既驚心動魄又機智變幻,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走卒潘金山、潘金龍等為代表的邪惡勢力,最後取得勝利,贏得了水鄉的解放。
竟成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