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貢院終於還是燒著了,眾人反應各不相同,王通變得更加嚴肅。
舒良皺皺眉,心中對皇帝預判之精準感到詫異。
逯杲與盧忠則是躍躍欲試,急著去拿賊立功了。
王春一臉平靜,既不感到吃驚,也不急於立功。反正自己年紀輕輕,又簡在帝心,功名富貴早晚都會掉到自己頭上來,想推都推不掉。
趙珄也是老神在在,穩坐釣魚臺。反正自己的任務就是監督眾人,只管冷眼旁觀就夠了。
貢院和盔甲廠之間,稍往東靠近城牆的地方,有一座觀象臺。
王通帶著眾人上了觀象臺,居高臨下略一審視火情,見大火已呈擴大之勢,連忙下令天策衛救火。
泡子河穿過觀象臺,流到貢院東側。
天策衛兩千將士早有準備,以水車、水桶就地取水,然後往返於泡子河與貢院之間。
逯杲、盧忠帶領錦衣衛去抓縱火嫌犯。
舒良帶著王春、趙璟來到貢院門口。
近前一看,果如皇帝所料,貢院大門被上了鎖,禮部郎中章綸在大門口守著。以考試尚未結束為由,禁止天策衛入內救火。
舒良朝左右看看,示意身邊的錦衣衛將章綸拉開。
章綸高聲喝道:“鄉試尚未結束,貢院不可擅入。擾亂考場者,可是死罪。”
舒良聞言,揮了揮手中的尚方劍:“本督主是奉王命行事,什麼死罪不死罪的。來人,把這位抓起來,送去錦衣衛詔獄。”
章綸還要呵斥,錦衣衛可不管這一套,數人一擁而上,將章綸拿住,押了下去。
沒了人阻攔,舒良拔出尚方劍,親自將門鎖砍斷,然後指示天策衛迅迅救火。
由於準備充分,不到半個時辰,大火便被撲滅。
……
第二天。
朱祁鈺一覺美美地睡到大中午。
吃過飯,梳洗罷,方才悠哉悠哉地出來理政。
此時陳循、王文等內閣學士已經等候多時,見皇帝出來,連忙下跪請罪。
朱祁鈺笑著擺擺手:“算了,著了就著了吧,和你們沒關係。就因為我出了那麼三道策論,便有人想放把火,給我點顏色看看。
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參加鄉試的考生沒事就好。”
陳循連忙回道:“啟稟陛下,部分考生的答卷被火燒燬,部分考棚也被燒塌,您看要不要將鄉試的最後一場延期?”
“不必了,就這樣考吧。明天讓這些考生到奉天殿與奉天門之間的廣場上去重新作答。
區區三道策論而已,一天時間夠了。”
周忱又問道:“貢院狹隘,又緊臨明時坊草場。這次大火便是從明時坊草場燒起,貢院部分受損,而明時坊草場則被完全燒燬。
工部屬官們商議之後,覺得可以拆除現有貢院,將明時坊草場與貢院合併,建成一個更大更寬敞,也更安全的新貢院。”
朱祁鈺點點頭:“准奏,同時可以挖條暗渠,將泡子河之水引入新貢院。至於營造新貢院的使費,戶部出明時坊草場的土地,工部負責建設。”
周忱聞言,欣然領命。
朱祁鈺又吩咐道:“前兩場的考卷,你們內閣會同禮部、吏部、都察院一起評閱。第三場和考卷,送過來,我要親自評閱。”
眾人對此也沒意見。
處理完善後事宜,接下來就是對涉事官員的懲處了。王文問道:“陛下,監考官如何發落,還請您示下。”
“你們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對涉事官員挨個進行審查。至於已經在錦衣衛詔獄裡的,伱就先不用管了。
後天鄉試最後一場的監考官,內閣再重新選一批吧。”
這樣安排,其實就意味著朱祁鈺準備將處罰控制在非常小的範圍內了。
把監考官交給三法司去審查,最終肯定也查不出什麼來。
重重拿起,輕輕放下,震懾一下心懷不軌的官員也就算了。
但是殺雞儆猴也不能少,禮部郎中章綸肯定是免不了一死了。
明明貢院大火,不想著救考生,卻還鎖上貢院大門,這就和天順朝貢院大火時同樣鎖門的御史焦顯,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事情便如此決定了,大臣們也沒有提出異議。
雖然朱祁鈺和上皇派朝臣衝突不斷,但是與內閣、六部這些重臣,倒十分的和諧。
除了朱祁鈺對這些重臣有提攜之恩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來自中下級官吏的壓力太大,重臣們只能選擇全力支援皇帝,一致對外。
現在要以大局為重,根本不是搞內訌的時候。
而能夠掌控住內閣、六部的首腦,也是朱祁鈺屢屢採取強硬措施的底氣所在。
君臣達成共識,便各自散了。
朱祁鈺緊接著又召見了舒良、逯杲、盧忠。
首先,朱祁鈺對三人昨晚的表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然後又吩咐道:“章綸就不用審了,你怎麼嚴刑拷打,他都不會招的。
最多就是讓他餓幾頓肚子吧,不要動別的手腳了。
至於抓到的那些縱火嫌犯,就隨便你們怎麼審訊了。”
三人連忙領命。
朱祁鈺又補充道:“從今天起,東廠加強對整個京城的監控,錦衣衛要全力配合東廠。
我不可能天天去替你們預測京城會發生什麼,以後對京城之中的風吹草動,要靠你們自己去把控了。
行了,你們去見一下武定侯,然後就回京去吧。”
三人聞言,行禮告退。然後又去見了武定侯郭昌。
郭昌如今要親自鎮守王府,為齊王妃保駕護航,也無法回京,更沒時間去管錦衣衛的瑣事了。
對於逯杲和盧忠,郭昌只是講些場面話,囑咐二人盡忠職守,好好審訊這次的嫌犯。
倒是對舒良,郭昌仔仔細細地囑咐了一大堆。郭昌和朱祁鈺想法一致,都希望東廠能全面加強對京師的監控。
不過郭昌的出發點,更多是基於對自己女兒安危的擔憂。齊王妃的肚子裡,有一半可能是皇帝的嫡長子,郭昌總是擔心有人來做什麼手腳。
以武定侯府這麼多年積累的人脈,和永嘉大長公主的影響力,郭昌自信能夠勸服大部分的皇親和勳貴。
但總是還有那麼一小部分勳貴,比較死硬地支援太上皇。
從壞的方面講,敵暗我明,防不勝防。
從好的方面講,上皇派最受器重的三大勳貴,安遠侯柳溥在平苗亂時戰死;寧陽侯陳懋滯留南京;靖遠伯王驥率領大軍駐紮於甘肅,而且態度已經變得曖昧不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