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驥匯總了一下從京城傳來的情報,再結合皇帝的密旨,反覆衡量,對於這波譎雲詭的朝局,也是連連搖頭。
由於貴州與京城遠隔四千裡,王驥手上的情報,只能截止到景泰元年正月初三。
所以王驥現在所知道的,就是皇帝為胡皇后復位,過繼到其名下;然後郕王被毒害、汪氏自焚、整個郕王府死傷殆盡;最後奉天殿大火,將整個三大殿燒沒。
至於皇帝下罪己詔;然後慈寧宮、乾清宮大火;緊接著皇太后被迫下罪己詔,上皇派被徹底幹慫,這些王驥還都不知道。
從王驥手中掌握的情報來看,皇帝子嗣盡失、三大殿被燒燬,還處於非常被動的局面。
是繼續觀望,還是立即投靠,就成了比較棘手的問題。
子嗣是個大問題,成了文武百官改變立場的最大障礙。如果冒然投靠,萬一新皇帝子嗣艱難,那麻煩可就大了。
而且這是非常有可能的,宣宗的前車之鑑就在那裡,活了三十七歲,一共就生了倆兒子,其中一個還是近似私生子一般的存在。
王驥正猜疑之間,保定伯梁珤與副總兵方瑛已經到了。王驥忙命人請入,然後屏退左右,三人聚在一起密議。
王驥決定先試探試探兩人對皇帝的態度,如果能把兩人拉下水,就可以大大分散自己的風險。出了問題多兩個人一起扛,壓力就會小很多。
由於朱祁鈺在密旨裡寫的比較隱晦,也沒有見不得光的內容,王驥便將密旨遞給了二人傳閱。
兩人看完,反應各異。保定伯梁珤眉頭緊鎖,沉吟不語。
而方瑛則連連向王驥道喜:“靖遠伯晉侯之日不遠了,當真可喜可賀。”
王驥苦笑著搖搖頭:“陛下又給我們增兵十萬,並建議全面出擊,迅速將苗亂鎮壓下去。
陛下宣告,這只是建議,具體如何用兵,全由我們自行決定。
兩位都說說吧,接下來大軍該如何部署?”
方瑛聞言,試探性地回道:“那就聽陛下的,全軍出擊,二十餘萬大軍一鼓作氣,徹底將苗亂蕩平?”
王驥搖搖頭:“我們雖說有二十五萬大軍,但是我們本來的十萬徵麓川的大軍,都已經班師走到武昌了。
苗亂突起,我們又被叫了回來。這部分軍隊連續作戰,已經極為疲憊。
陛下又先後給我們增兵五萬,這部分以新兵居多,還需要多加操練,才能在戰場上建功。
這次於謙、石亨帶來的十萬大軍,算是生力軍,可堪使用。
另外,我之前以五省軍務總督的身份,調了安遠侯柳溥率三萬廣西兵前來協助剿賊。
雖然現在陛下已經把廣西劃給了王翱總督,但是這部分大軍我已經調來了,肯定不能再還回去了。
所以我打算用這十三萬生力軍,發起第一波攻擊。安遠侯的三萬大軍從柳州出發,進軍貴陽。
朝廷新派的十萬大軍,先進駐沅州,然後一路向西南掃蕩,與安遠侯在貴陽會合。”
梁珤與方瑛聞言,相互對視了一眼。兩人一下就明白了王驥的意思,這是投石問路啊。先派十三萬大軍去試探試探苗人的實力。
如果能輕鬆鎮壓苗亂,那自然最好。如果戰事不利,再把最精銳的十萬大軍派上去也不遲。
苗人再怎麼悍勇,也不可能抵擋住朝廷這裝備精良、身經百戰的十萬主力大軍。
再說如果二十多萬大軍一起出動的話,光是後勤補給就完全吃不消。
一直沉吟不語的梁珤,突然開口補充道:“我們的大軍都已經班師走到武昌了,苗亂突起,我們只得調頭南下,經岳陽、長沙,進入衡陽、永州。
我建議大軍繼續南下至桂林。
然後全部大軍分成三路,北路由武清侯石亨率十萬大軍,經沅州向貴陽進發。
南路由安遠侯率三萬大軍,開赴貴陽。
咱們十五萬大軍作為中路,經桂林緩慢向貴陽方向掃蕩前進。
這樣二十五大軍最終會合與貴陽,然後再以貴陽為中心,不斷出擊,徹底鎮壓貴州境內的苗亂。”
方瑛聞言,頗為不解地問道:“三路大軍,共同進剿,好是好,但是如此一來,湖廣必然空虛。
若是苗人大舉深入湖廣各府,威脅襄陽、荊州、武昌、長沙,到時候釀成大禍,我們該如何向朝廷交待啊?”
梁珤自信一笑:“苗人散居於大山之中,無法統籌行動,怎麼會大舉深入內地。再說我二十餘萬大軍聲勢震天,苗人得知,只會更加倚仗深山密林險阻之地,怎麼會傻到往平原跑呢?
即使有小股苗人進入平原,讓當地衛所兵負責剿滅就是了。”
王驥也陷入了久久的沉默,良久之後,才深深地嘆了口氣:“我們的十五萬大軍分成兩部分,徵麓川的十萬精銳依保定伯之言,南下桂林。
聖上最開始調撥的五萬大軍,扼守襄陽,防備苗人進入平原。”
梁珤、方瑛都點點頭,表示贊同。
王驥見狀,十分滿意。這下好了,梁珤、方瑛都算是上了賊船了。
接下來對苗亂的鎮壓過程,一定能讓皇帝非常滿意。
三個人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對於這些軍事佈署中的玄機,各自心照不宣。
有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說。向皇帝繳納的投名狀,要雲遮霧繞、無跡可循。最好是在將來的史書中,都完全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的那種。
現在三人唯一擔心的,就是皇帝肯不肯為鎮壓苗亂過程中出現的‘瑕疵’背鍋。
若是皇帝肯一力承擔後果,那三個人只管等著加官晉爵就是了。
但如果皇帝是那種有好處自己要,有過失全讓下屬承擔的人,到時候樂子可就大了去了。
達成共識之後,三人詳細商討了具體細節,然後將議定的軍事部署寫入密奏,八百里加急發往京城。
雖然王驥有權便宜行事,但重大軍事行動,還是要和皇帝報備一下的。
而且如此一來,不到一個月時間,就能得到皇帝的回覆,以便儘快知曉皇帝的態度。
……
正月二十六日,一早。
朱祁鈺懶懶得躺在床上,準備喝碗粥,然後繼續睡到中午再起。
豈料天不遂人願,粥剛喝到一半,便有小丫環火急火燎地跑進來稟報道:“陛下,不好了,有幾位閣老陪著瓦剌的使臣來了。
那瓦剌使臣不依不饒地鬧將起來,非要面見陛下不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