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華靜瑤還沒有起床,沈逍就來了。
她梳妝打扮好過去的時候,沈逍正在吃早飯,飯菜是尤嬤嬤讓人送過來的,並且讓他不用去給長公主請安了。
聞言,華靜瑤笑道:“我娘還沒起呢。”
沈逍望著面前明珠朝露一般的少女,心底湧起一股柔情。
“以後我們成了親,你想睡到什麼時候就睡到什麼時候。”
華靜瑤沒想到沈逍憋了半天就來了這麼一句,她家木炭頭素來人狠話不多,聽他說話,三分靠聽,七分靠想,想像的想。
比如現在,沈逍聽說這個時辰了,昭陽長公主還在睡覺,他立刻便想到,以後要讓華靜瑤也能過上這樣想睡就睡的生活。
華靜瑤還挺喜歡活逍這種表達方式的,這世上,能說會道的油膩老臘肉不計其數,可是惜字如金的漂亮小鮮肉,卻是鳳毛鱗角。
多幸運,最最優秀的那個,歸她了。
如果不是擔心拉低沈逍的顏值,華靜瑤恨不能在沈逍腦門上蓋上印章,定陶所有!
沈逍一抬頭,就迎上華靜瑤火辣辣的目光,他的俊臉一下子就紅了,下意識地看了看身上的衣裳,衣裳扣的嚴嚴實實,可為何他有一種被扒光了的感覺呢?
兩人甜甜蜜蜜用完早膳,沈逍這才說明來意。
“說來奇怪,顧氏生趙孟瑜時,用的不是執牌的穩婆,而是住在東華衚衕附近的一名姓董的穩婆。那個時候,京城裡最有名的穩婆全部出自孫家,宗室和皇親國戚用的是執牌穩婆,其他大戶人家則是請孫家穩婆。那位姓董的穩婆名不見經傳,隆安王府卻請她為世子接生。”
所謂執牌穩婆,是指拿了宮牌的穩婆,這些人又被稱為“老孃”,專門為後宮嬪妃和宗室皇親的女眷接生,平時她們便是住在宮裡,除了接生以外,皇帝選秀時,給秀女驗身的,也是她們。
執牌穩婆是世襲的,大周朝的執牌穩婆全部出自莫氏和魯氏,傳媳傳女都行,但是絕不會傳給家族以外之人,即使是養女或契女都不行。
之所以會有這種要求,是因為執牌穩婆們掌握著太多貴人們的隱私,比如皇帝身上的胎記,比如皇后娘娘肚皮上的花紋,執牌穩婆數量稀少,十幾二十年才能培養出一個,不能像韭菜割了再割,總不能接生一位皇子就殺掉一名穩婆,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她們代代相傳。
趙孟瑜出生的時候,隆安王府雖然已被降爵,但是卻仍然還是王府,是宗室,趙孟瑜是趙白安的第一個孩子,也是隆安王府那一代的長子,他出生時,宮裡必然會提前派穩婆過來。
可是把趙孟瑜接生到這個世界上的,既不是宮裡派來的執牌穩婆,又不是大戶人家愛用的孫家穩婆,卻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董婆子。
“我又去查了那位姓董的穩婆,卻發現她在趙孟瑜出生後的第四天,就舉家搬離了京城。”
華靜瑤一怔:“第四天?那就是洗三剛過,她從隆安王府回到家裡就走了。”
依照大周朝的民間規矩,初生兒的洗三禮都由穩婆全程參與,洗三禮上賓客們給的喜金喜禮,全部歸穩婆所有。
因此,除了小門小戶沒有地方住以外,但凡是大戶人家,生下孩子之後,穩婆都會留在府上至少三日。
一來是為了洗三禮,二來則是新生兒死亡的情況很多,穩婆有經驗,讓她們在府裡多留幾天更穩妥。
所以,華靜瑤才會推測董婆子是從隆安王府回來之後就舉家搬走的。
“這件事雖然事隔二三十年,但是董婆子以前的街坊都還在。根據他們所說,董婆子和她丈夫不是京城本地人,他們是北直隸青縣的,董婆子一家要走的時候,有街坊問他們要去哪裡,他們便說是要回青縣,說是那邊的親戚來信了,要和她丈夫一起開鋪子,還說那邊催得急,讓他們趕緊回去。”
“我已經讓平安喜樂去青縣了。”
說完穩婆,沈逍又說起乳孃。
與穩婆不同,趙孟瑜的乳孃就是**房的,姓楊,現在已經年過半百,早就拿了養老銀子回鄉了,楊氏的家離京城很近,我派去的人已經回來了,根據楊氏所說,當年她在隆安王府待了五年,趙孟瑜五歲那年,顧氏說不想讓趙孟瑜長於婦人之手,給內務府遞了信兒,讓楊氏離開了郡王府。楊氏說顧氏對趙孟瑜親力親為,很少會假手於別人,趙孟瑜小時候就很乖巧懂事,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加之他非常聰明,因此顧氏對趙孟瑜寄望很高,四歲時就給趙孟瑜開蒙了。楊氏還說她一直想不明白,顧氏為何對趙孟瑜要求那麼高。”
如楊氏這樣出身**房的乳孃,幾乎個個都是人精,那時趙白安已經死了,隆安王府除了一個封號以外,什麼也沒有。楊氏心裡自是清楚不過,無論趙孟瑜多麼聰明,多麼文武雙全,都不會被委以重任,隆安王府從它存在的第一天起,就意味著子孫後代全都完了,若是真的聰明,那就要表現得越發平庸,皇帝要看到的是隆安王府人丁單薄,子孫無能,不務正業,若是再出幾個傻子,皇帝就更高興了。
因此,楊氏才會搞不明白,顧氏那麼精明的人,為何會在教養兒子這方面想不開呢。
楊氏還說,這並非是她的猜測,而是顧氏確實是這樣做的,趙孟瑜四歲時,每天就要練字兩個時辰,小孩子的胳膊痛得抬不起來,顧氏卻讓夫子教訓他,以他太懶為由,把趙孟瑜的小手打得又青又腫。
身為乳孃的楊氏看著心疼,悄悄給趙孟瑜上藥,顧氏得知後,便把楊氏叫過去,當著她的面,讓趙孟瑜洗去手上的藥,自己拖了褲子,讓顧氏打屁股。
楊氏現在說起這件事,還掉了眼淚。
楊氏還說,她離開**房時,趙孟瑜已經長大了,每年都會讓人給她送錢過來,一直送到趙孟瑜離世。
楊氏一家都很感激趙孟瑜,認為他是個有情有義的人,趙孟瑜死後,楊氏還在家裡偷偷設了靈位拜祭。
沈逍補充道:“楊氏還說了一件事,那就是無論是給趙孟瑜做衣裳鞋襪,還是置辦筆墨紙硯,顧氏都是讓人準備一模一樣的兩份,可是最後卻又把另一份收走,楊氏覺得奇怪,為此還曾問過顧氏身邊的嬤嬤。楊氏還說,離開隆安王府之後,她想過很多,後來便想起了這件事,她覺得顧氏之所以會讓內務府同意把她送回來,主要原因就是這件事,她不該多嘴,向那嬤嬤打聽。她算過日子,就在她向嬤嬤問起這件事之後的第三天,內務府便來人,通知她回**房。”
華靜瑤冷哼一聲:“看來我猜得沒錯,不,即使有錯也不會錯得太離譜。”
沈逍不明白,問道:“瑤瑤,你猜到什麼?”
華靜瑤的臉上浮現出笑意,她笑盈盈地說道;“我呀,我猜要麼趙孟瑜不是顧氏親生的,要麼顧氏當時生下的孩子,不止趙孟瑜一個。”
次日清晨,華靜瑤還沒有起床,沈逍就來了。
她梳妝打扮好過去的時候,沈逍正在吃早飯,飯菜是尤嬤嬤讓人送過來的,並且讓他不用去給長公主請安了。
聞言,華靜瑤笑道:“我娘還沒起呢。”
沈逍望著面前明珠朝露一般的少女,心底湧起一股柔情。
“以後我們成了親,你想睡到什麼時候就睡到什麼時候。”
華靜瑤沒想到沈逍憋了半天就來了這麼一句,她家木炭頭素來人狠話不多,聽他說話,三分靠聽,七分靠想,想像的想。
比如現在,沈逍聽說這個時辰了,昭陽長公主還在睡覺,他立刻便想到,以後要讓華靜瑤也能過上這樣想睡就睡的生活。
華靜瑤還挺喜歡活逍這種表達方式的,這世上,能說會道的油膩老臘肉不計其數,可是惜字如金的漂亮小鮮肉,卻是鳳毛鱗角。
多幸運,最最優秀的那個,歸她了。
如果不是擔心拉低沈逍的顏值,華靜瑤恨不能在沈逍腦門上蓋上印章,定陶所有!
沈逍一抬頭,就迎上華靜瑤火辣辣的目光,他的俊臉一下子就紅了,下意識地看了看身上的衣裳,衣裳扣的嚴嚴實實,可為何他有一種被扒光了的感覺呢?
兩人甜甜蜜蜜用完早膳,沈逍這才說明來意。
“說來奇怪,顧氏生趙孟瑜時,用的不是執牌的穩婆,而是住在東華衚衕附近的一名姓董的穩婆。那個時候,京城裡最有名的穩婆全部出自孫家,宗室和皇親國戚用的是執牌穩婆,其他大戶人家則是請孫家穩婆。那位姓董的穩婆名不見經傳,隆安王府卻請她為世子接生。”
所謂執牌穩婆,是指拿了宮牌的穩婆,這些人又被稱為“老孃”,專門為後宮嬪妃和宗室皇親的女眷接生,平時她們便是住在宮裡,除了接生以外,皇帝選秀時,給秀女驗身的,也是她們。
執牌穩婆是世襲的,大周朝的執牌穩婆全部出自莫氏和魯氏,傳媳傳女都行,但是絕不會傳給家族以外之人,即使是養女或契女都不行。
之所以會有這種要求,是因為執牌穩婆們掌握著太多貴人們的隱私,比如皇帝身上的胎記,比如皇后娘娘肚皮上的花紋,執牌穩婆數量稀少,十幾二十年才能培養出一個,不能像韭菜割了再割,總不能接生一位皇子就殺掉一名穩婆,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她們代代相傳。
趙孟瑜出生的時候,隆安王府雖然已被降爵,但是卻仍然還是王府,是宗室,趙孟瑜是趙白安的第一個孩子,也是隆安王府那一代的長子,他出生時,宮裡必然會提前派穩婆過來。
可是把趙孟瑜接生到這個世界上的,既不是宮裡派來的執牌穩婆,又不是大戶人家愛用的孫家穩婆,卻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董婆子。
“我又去查了那位姓董的穩婆,卻發現她在趙孟瑜出生後的第四天,就舉家搬離了京城。”
華靜瑤一怔:“第四天?那就是洗三剛過,她從隆安王府回到家裡就走了。”
依照大周朝的民間規矩,初生兒的洗三禮都由穩婆全程參與,洗三禮上賓客們給的喜金喜禮,全部歸穩婆所有。
因此,除了小門小戶沒有地方住以外,但凡是大戶人家,生下孩子之後,穩婆都會留在府上至少三日。
一來是為了洗三禮,二來則是新生兒死亡的情況很多,穩婆有經驗,讓她們在府裡多留幾天更穩妥。
所以,華靜瑤才會推測董婆子是從隆安王府回來之後就舉家搬走的。
“這件事雖然事隔二三十年,但是董婆子以前的街坊都還在。根據他們所說,董婆子和她丈夫不是京城本地人,他們是北直隸青縣的,董婆子一家要走的時候,有街坊問他們要去哪裡,他們便說是要回青縣,說是那邊的親戚來信了,要和她丈夫一起開鋪子,還說那邊催得急,讓他們趕緊回去。”
“我已經讓平安喜樂去青縣了。”
說完穩婆,沈逍又說起乳孃。
與穩婆不同,趙孟瑜的乳孃就是**房的,姓楊,現在已經年過半百,早就拿了養老銀子回鄉了,楊氏的家離京城很近,我派去的人已經回來了,根據楊氏所說,當年她在隆安王府待了五年,趙孟瑜五歲那年,顧氏說不想讓趙孟瑜長於婦人之手,給內務府遞了信兒,讓楊氏離開了郡王府。楊氏說顧氏對趙孟瑜親力親為,很少會假手於別人,趙孟瑜小時候就很乖巧懂事,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加之他非常聰明,因此顧氏對趙孟瑜寄望很高,四歲時就給趙孟瑜開蒙了。楊氏還說她一直想不明白,顧氏為何對趙孟瑜要求那麼高。”
如楊氏這樣出身**房的乳孃,幾乎個個都是人精,那時趙白安已經死了,隆安王府除了一個封號以外,什麼也沒有。楊氏心裡自是清楚不過,無論趙孟瑜多麼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