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舌尖》這次完全可以放到CCTV9紀錄片頻道里播放的。
不過,CCTV9作為11年1月份才正式運營的頻道,收視率肯定沒有CCTV1高,也沒CCTV影響力大。
但實際上《魅力紀錄》這個央視專用的頻道名,在CCTV9開始上線後,就已經轉到了9套,其他臺已經不再沿用了。
偏偏,《舌尖》的質量真的是上乘,領導們看完決定,直接放到1套,1套放完,9套再輪播。
一二輪的收視率,我們全要。
為此特地調整了7天的頻段,提供給了《舌尖》。
而《舌尖》確實也沒辜負眾望。
連續播放了四集之後,網際網路上討論的聲勢已經愈發浩大了起來。
原因很簡單。
沒看過。
以前沒有。
無法定義。
《舌尖》是美食紀錄片麼?
是的。
可它的文案,它拍攝的內容,它的核心主旨,卻並非是美食。
而是探尋。
橫向與縱向的探尋。
由飲食文化組成的,千百年來延續在這片熱土上的脈絡、根系……被食物緊密的聯絡在一起。
許鑫在微博宣傳時說的話,半點都沒摻假。
他真的做到了讓觀眾在這部紀錄片裡,品嚐到了味道。
一夜之間,東海溫暖的風,吹潤了西北人的臉。
西北黃土的藍天白雲,飄到了東北的冰天雪地之上。
是美食,但非美食。
是文化,卻又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乃至想象到這個味道。
短短四天時間,網路上無論是《舌尖》裡面各種美食,在電商環節的大熱,還是說微博上那些諸如#舌尖#、#跟《舌尖》學做飯#、#今天吃什麼#、#一碗飯慰藉鄉愁#這些由四集《舌尖》紀錄片引發的話題。
雖然《舌尖》也有幕後花絮,但顯然……大家想要更多、更迫切的瞭解這部片子在許鑫那到底怎麼被拍出來的。
同時,央視也希望能借這部紀錄片的熱度,開拓更多文化領域的新熱點。
所以,雖然羅銘沒搞來稿子,但卻反覆囑託許鑫:“一定要好好回答”。
因為這篇央視的採訪會分別從網際網路到午間新聞,最後再到大約30到45秒的時間給到新聞聯播裡面。
說白了,上新聞聯播時,許鑫一定要有一段至少在10到15秒的“金句”才行。
這一套流程,羅銘反覆和他說了兩遍。
而許鑫能做的,就是洗澡,刮鬍子,楊蜜親自幫他畫的妝,而他也穿上自己最正式的西裝,下午坐車來到了央視的大樓裡面。
今天是《舌尖》第五集的播放日。
而採訪他的新聞,不出意外的話會在明天的午間新聞進行播放。
晚上出現在新聞聯播裡。
羅銘帶著他走在央視大樓裡面,直到來到了一處採訪間。
採訪間的格調看起來很大方,在幾臺照明燈的對面,放著兩把椅子。
顯然,今天是主持採訪的形式。
許鑫落座,攝影師開始找光。
知曉他五官一切特點的楊蜜把妝容畫的完美無缺,甚至連脖子和臉的色差都不存在。
而找光途中,今天的採訪主持人來了。
是一位帶著黑框眼鏡,許鑫怎麼瞧都覺得有些眼熟的女主持人。
歲數應該在40左右。
偏偏他不知道對方的名字。
不過這位女主持人走了進來後,卻和許鑫主動打了個招呼:
“許導,您好,我是今天的採訪主持人蕫倩。”
“您好。”
許鑫站了起來,和對方禮貌握手。
倆人一起坐在了椅子上。
接著他就聽蕫倩問道:
“吃飯了麼?”
許鑫下意識看了一眼那還在調整的光線和攝影機,笑著說道:
“吃了,您呢?”
“我是看著《舌尖》的第二集吃的。”
“主食那一集?”
“對,我特別喜歡那一段,講秦腔劇團後臺,演員們端著麵碗在吃麵,有個丑角一邊吃麵,還一邊搞怪表情那一段。”
“噢~”
許鑫自然清楚她說的是哪一段。
同時有些遺憾的說道:
“可惜,燕京這邊吃不到特別正宗的岐山臊子面。甚至西安正宗的都少,最好還是得去岐山本地吃,味道才最好。”
“那你最喜歡的是哪一集?或者說哪個片段?”
“我嘛……”
許鑫想了想,說道:
“現在還沒放映,就是第七集,裡面有一段拍攝青稞的戲份。那是我們團隊公認的最具生命張力的一段。”
“那到時候我得仔細留意一下。”
蕫倩話音剛落,那邊說道:
“董主任,差不多可以開始了。”
“嗯,好。”
蕫倩應了一聲,扭頭對許鑫說道:
“那咱們開始?”
“好。”
許鑫下意識的坐直了身子。
不過很快意識到自己有些緊繃,又放鬆了下來。
最後以一種靠坐在椅子上的姿勢來接受採訪。
不過在想了想後,他還是問道:
“這些問題有什麼大概的範圍之類的麼?蕫老師給我點提示?”
可這次蕫倩卻搖搖頭:
“都是一些很正常的問題,許導只需要按照心裡想的回答就可以了。”
聽到這話,許鑫想了想,點頭說道:
“好吧。”
你不告訴我問題範圍……
那我就仔細思考。
回答慢點……總沒關係吧?
更何況……怕你不知道,俺老許可能歪樓了。
你不跟俺說,俺也不告訴你!
很快,攝影師那邊,場記打板。
“3,2,1,開始。”
“作為《舌尖》的總導演,此時此刻,坐在攝影機前,許導心裡最真實的反應是什麼呢?”
沒有什麼開場主持,也沒有什麼接話引言。
第一個問題,在打板之後,直接就被蕫倩問了出來。
“……”
許鑫想了想,說道:
“最真實的反應,其實是愧疚。”
蕫倩一愣。
沒想到這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就有點超出自己的預期。
她這個問題其實本身就是一個把嘉賓拉進採訪狀態的問題,後期基本上都打算剪掉了。但沒成想……
愧疚?
“愧疚?”
她眼鏡之下的目光出現了一抹探尋。
就像是在說:
“你確定你沒說錯?”
許鑫點點頭:
“對,愧疚。”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舌尖》我出的力很少。一,它不是我親自拍攝。二,它的文案並非我親自撰寫,甚至它不是我親自配音、配樂……這一部紀錄片,是由我們7個分集導演、帶領著每個人旗下的攝像、燈光、策劃……一系列一百多個人一起完成的作品。而現在,紀錄片完成,他們隱於幕後。而我卻在今天站在了聚光燈下。所以感覺挺愧疚的。”
而聽到了這話後,蕫倩問道:
“但據我所知,《舌尖》的創意方案,是你提出來的?”
“嗯,沒錯,是我的創意。”
“那諸如……”
她低頭看了一眼採訪本:
“做一部有味道的紀錄片、開啟一場“尋根”之旅。用食物、表達出承載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變遷、用東西南北地域不同,千差萬別的飲食習慣與共通之處,來表達出華夏人民的勤勞智慧價值觀……諸如此些理念,紀錄片的核心思路,是誰提出來的?”
“唔……是我。”
“這些是在紀錄片創意草創初期,就已經擬定了?”
“對的。表面講美食,裡子說文化。這是核心主旨。”
許鑫說完,其實就已經猜到她要問什麼了,索性直接說道:
“但實際上,從片子開始立項,組建攝製組完成之後,所有拍攝環節都是由其他分鏡導演來完成的。包括前期的準備工作,查閱資料,調研等等,也都是大家的辛苦付出。我在整部片子裡只負責兩件事,一,把控節目核心主旨。二,負責決議團隊提出的意見。實際上百分之90的工作都是由他們完成。所以我才會說,坐在這,如果問我最真實的想法,那就是愧疚。真正應該受到褒獎的,是辛苦付出的他們才對。”
不居功、不自傲。
謙虛誠懇。
他把態度擺的非常端正。
這下反倒讓蕫倩有些不會了。
低頭看了一眼自己的問題……
“2,詢問《舌尖》的靈感來源。3,團隊如何拍出來這部作品的,幕後故事如何。4,如何找尋到“文化”這個節目主旨。……”
這就沒法問了。
因為對方把該說的都說出來了,如果繼續問,其實無非就是把對方說過的話拆解開來。
反倒有些絮叨。
她有些無語。
不過,豐富的主持經驗讓她很自然而然的就明白自己該問什麼了。
迅速鎖定了臺詞本上的一個問題,她點點頭問到:
“那對於這些天《舌尖》所引發的種種社會現象,你有關注麼?”
“比如說為什麼在這麼邪惡的時間播放的?”
許鑫帶著輕笑反問。
蕫倩同樣微笑點頭:
“沒錯,能收穫大家如此多的喜歡,我想你應該很高興吧?”
“那肯定。無論是電影還是紀錄片,影像作品如果能做到讓多數人產生共鳴,那對於電影人而言,就是成功的。”
他一邊說,蕫倩一邊點頭,而等這句話說完,她自然而然的就問到:
“除了這些,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那就是《舌尖》上出現的一些產品,在網路上開啟了知名度,瞬間爆火,甚至很多都已經賣脫銷了。”
“是,比如諾鄧火腿。”
“嗯,在當初拍攝選材時,有考慮到後續會有這些情況麼?”
“完全沒有。”
許鑫搖搖頭:
“《舌尖》選材的核心,其實並非是固定的,我們要找尋多少樣食材,瞭解他們的幕後故事……其實並不是如此。我們在確定了7大主題後,分集導演對於自己負責的主題,是有著自己的認知的。而大家的靈感來源也五花八門……我再拿諾鄧火腿來舉例。
為什麼我們會選擇拍它?並不是說它有多麼悠久的歷史,亦或者是有什麼美麗的傳說。實際情況是,第一集的分集導演任常珍任導,她在雲南旅遊,在大理古城無意中吃到了這個火腿。覺得挺好吃的,就問飯店老闆這火腿是什麼牌子的,味道很好,和其他火腿還有些細微的區別。
老闆告訴他這是諾鄧當地的火腿。她這才知道,原來雲南也產火腿。這個事給她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剛好又附和題材,所以她重新跑去雲南實地瞭解,最後決定拍攝。我們的故事裡,好多其實都源自於導演、團隊的個人經歷,以及一些美食家的推薦……它是偶然的,非常偶然的巧合,卻碰撞出了最美麗的花火……”
說道這,他微微搖頭:
“或者說,它更像是導演的靈感。無數人的靈感碰撞而出,至於播出後,引得大家追捧,我們至少在拍攝時沒有考慮過。而是等拿到了成片,幾個分工不同,你拍這個,我拍那個的團隊大家湊到一起看片子。才會發出各種各樣的感嘆……比如團隊裡的一些年輕人,以前大家都以為蘭州牛肉麵就是蘭州拉麵……看完片子之後,才有了改觀。”
“原來如此。”
蕫倩恰到好處的點點頭,笑道:
“可不管怎麼說,《舌尖》這部片子還是在無形之中,推動了許多農副產品的發展。”
“不敢當不敢當。只能說恰逢其會……能得到大家的認可,肯定是好事。不過也不是沒有隱患,但……其實一切還是要交給時間。”
“……?”
蕫倩一愣。
本來都打算進行下一個問題了,可當許鑫這前半句謙虛,後半句總結的話一出口,她的思路瞬間就被“打斷”了。
下意識的問道:
“隱患?”
“唔……對啊。”
“比如說?”
“比如……嗨,反正它漲價最兇,咱們就說它吧。還是諾鄧火腿。董老師留意過現在諾鄧火腿的價格了麼?”
“這……沒有。變動很大?”
“不算大,但也不小。《舌尖》第一集開播前,它是29一斤。現在價格我看已經來到了40了。”
蕫倩似乎瞬間領悟到了許鑫的意思,發出了一個……不算尖銳的尖銳問題:
“你是擔心有人在利用《舌尖》謀利?”
“那倒沒有。”
許鑫笑著擺擺手,給出了一個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答案:
“恰恰相反,看到它漲價,從我的本心而言,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為什麼?”
“因為穀賤傷農。”
“……?”
蕫倩又一愣。
而看出來了她的不解,許鑫開口解釋道:
“外國的諸如伊比利亞火腿這種我們先不談,就說國內的,金華火腿的價格,中方在45,上方是60左右。而諾鄧火腿其實從工藝到原材料,並不比金華火腿差。
它的制約就在於,它的產量不夠大,名氣也小,屬於不是很出名的地方特產。熟知它,購買它的人,其實都是諾鄧附近的本地人。
它是商品,而商品被創造出來,便要產生利潤。這是符合市場規律的。”
“可它現在的價格已經不比金華火腿低多少了。”
“沒錯。”
許鑫再次點頭:
“這是商品價值提升的體現。其實在這方面,生產者、消費者都會處於一種矛盾位置。諾鄧火腿價值提升,那麼就會吸引商人到來。
他們收購,變賣,產生經濟價值。
對於生產者而言,利潤的增加,就是收入的提升。而《舌尖》就像是商人一樣,我們拍攝了,讓它產生了知名度,消費者認可,前來購買。這是一個良性的迴圈。
但實際上,在從生產到消費這一整條產業鏈上面,生產者在沒有消費市場,或者消費市場之前,他們的地位是很低的。
我們有句話叫市場決定價格,當你的市場不大的時候,你生產的商品想要賣出去,勢必,要進行一些商品利潤的壓縮。
而這種利潤的壓縮,並不是你自己決定,是市場幫你決定的。因為市場小,所以生產者沒有選擇的權利。
而現在,它的市場變大,隨著商人的介入。那麼,市場、商人、生產者這三方就會達到一個平衡。商人制定價格,市場決定銷量,銷量決定生產量。這是一個穩定的三角貿易迴圈。
它雖然現在的價格在飛速膨脹,但隨著《舌尖》等熱度的退卻,它的市場最後也一定會保持在一個穩定的常態。之前急劇擴張的市場最後會被穩定在一個固定的區間內。短期內,我估計諾鄧火腿會隨著供需關係的改變,繼續上漲。
但又因為有金華火腿作為市場風向標來參考,它的價格不會超過金華火腿。而長遠來看,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了諾鄧火腿的名字,擴大了它的市場,對生產者而言,他們拓寬了市場。
是雙贏的局面。
但對於消費者,每個人都必然會承擔因為需求的急速擴大而提升的價格。以及,一些諸如假冒偽劣,以次充好這種需要市場來把控質量的問題。這是隱患,但就像是我說的,在最後,把一切交給時間,時間會讓這三方重新變得穩定下來。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需求大於供給……諾鄧火腿如此,其他在《舌尖》上出現,引發人們購買慾的農副產品亦是如此。它們都會經歷一段這樣的時期,但最後的結果,一定是一個三方共贏的結果。不存在穀賤傷農,不存在奇貨可居,由市場主導消費的穩定三角……”
“……”
“……”
“……”
一番話把這一屋子人都給說懵了。
雖然沒人明說,但……
此時此刻大家的心情都是共通的。
出奇的一致。
“你確定你是導演?而不是某個市場經濟學的專家?”
不是……這話從你嘴裡說出來咋那麼奇怪呢?
一個導演……不聊人文,不聊鏡頭,不聊故事……你在這跟我聊市場經濟學?
你……你幹嘛啊!!
所有人瞠目結舌。
蕫倩呢,下意識的問道:
“許導對市場經濟很有研究?”
“不算有研究,但我最近準備的論文,是有關電影市場與投資成本相互引導關係作用的題材。裡面是關於市場發展及“標準化”前景可能性的相關討論。在做了很多資料後,只需要把它們轉換到《舌尖》的事情上,就很好理解了。”
“……”
“……”
“……”
全場皆驚。
都懵了。
蕫倩只覺得自己這一二十年的採訪經驗在此刻似乎都化作了塵土。
市場經濟……標準化……生產力……
各種專有名詞之下,她臺詞本上那些有關於《舌尖》的訪談問題逐漸開始模糊。
咦?
我和他本來打算聊啥來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