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本來是想要拒絕呂布的。
我張文遠是漢室的忠臣啊!
這麼一撤,立刻就是陣線崩潰,置洛陽城中皇帝於何地呢?
呂布見狀又說道:“看那皇甫嵩的態度,什麼時候對我等瞧得上眼?他一個武夫都這樣,那洛陽公卿會是何等樣?
留待有用之身,等待明主降世,再興盛漢室,留名青史。
文遠啊,到底走不走,你不走就準備被亂軍殺死在這裡吧。”
留待有用之身這一句實在是太戳他心窩了,再看看張角縱橫無敵的身姿,張遼立刻就說服了自己。
我是漢室的忠臣!
但是皇帝和公卿卻不信任我,他們才是錯的人。
呂布對張遼還是很瞭解的,一看他的臉色變化就知道這事妥了。
張遼的道德底線的確是高一點,但都是邊郡武人,大哥不說二哥,誰心裡對皇帝沒有怨氣,就不用在自己人面前裝了。
丁原雖然是幷州刺史,但實際上掌管幷州軍的是呂布和張遼這些將領,其中又以呂布為首,就是單純的呂布戰力高,軍隊是最信奉強者的。
呂布和張遼一拍即合,麾下諸將立刻整軍,幷州狼騎徑直向左拐去,左側的太平軍人比較少,是最容易脫離戰場的。
但是幷州狼騎這一聲不吭直接就溜的行為,直接把整個其他人坑了,而且不是普普通通的大坑,而是深淵!
戰場之上,就算是一條陣線不穩都有可能造成不可預計的後果,呂布和張遼這些幷州兵承擔的可是攻堅重任,結果直接溜了。
幾乎在瞬間就引發了恐怖的後果,漢軍側翼計程車卒瞬間暴露在太平軍的鐵騎之下。
這從天而降的餡餅突然砸下來,誰會放棄,本就一直在尋覓的太平軍立刻揮軍一壓而上。
一直都在觀察戰場局勢的諸侯們見到那一面飄揚著丁字大旗的幷州狼騎突然突圍,頓時都驚在了原地。
這時侯成衝出來狂奔到丁原之前朗聲道:“使君,呂將軍和張將軍受傷了,只能無奈突圍。”
受傷?
那呂布在張角手下都沒有受傷,是六人之中唯一一個沒掛彩的,現在怎麼會受傷?
皇甫嵩只覺一股涼意直衝腦門,提劍怒吼道:“立刻讓呂布回到陣中,否則我定殺之!”
皇甫嵩話中的殺意幾乎是清晰可見的,讓人毫不懷疑他一定會殺了呂布。
“來不及了!”
袁紹站在陣中,望著幾乎在片刻之間就漫卷的太平軍旌旗,他彷彿見到了自己兵敗的那一刻,勤王諸侯又驚又急,公孫瓚瞠目結舌,不敢置信的望著身旁的劉備,劉備自己都沒想到局勢的變化這麼快。
因為陣中隨著呂布和張遼兩人率領著最精銳的幷州狼騎離陣,諸侯聯軍頓時一陣混亂,然後太平軍衝陣,諸侯聯軍眼見幷州軍已經快要脫離戰場,而場中的混亂很快就蔓延開來,頓時爭先恐後的想要帶著己方的精銳撤退。
這下全完了!
只剩下朝廷軍隊、西域鐵騎以及兩三支沒有看清楚局勢的軍隊還在頂著,但是沒用啊,諸侯軍撤退是隻帶著精銳走的,剩下計程車卒頓時就失去了指揮。
迷茫計程車卒在戰場中張望。
嘈雜的戰鼓聲間歇響起,不知道是進攻還是撤退,鳴金收兵的聲音未曾聽到,大纛還在,但為什麼身邊已經有人開始撤退了?
到底發生了什麼?
要不然跟著跑?
無數的思緒充斥在所有人的心頭,這就是從眾的人類。
洛霄有所預感,這正是他想要達到的目標,打這種內部沒整合的聯軍,是很容易的。
只是沒想到這麼快就達到了目標,這呂布可真是太真實性情了。
別人對皇帝以及洛陽公卿不滿,對皇甫嵩這個勤王軍總指揮不滿,至少還顧慮裝一裝,呂布對皇帝和公卿不滿,對皇甫嵩不滿直接把他們賣了。
呂布可沒有半點不好意思。
他的想法很簡單,我呂奉先在幷州打了那麼多年的胡人,鮮卑人被攔在幷州沒有南下洛陽,是我浴血奮戰打出來的。
當年素王他老人家說夏夷不兩立,王道不偏安。
把洛陽皇帝公卿拉出來,也沒有我呂布一個人對諸夏的貢獻大!
我憑什麼要羞愧,不用我呂布是你們這些尸位素餐的人錯誤,不是我的錯。
呂布興奮的帶著軍隊跑,心中還暗自道:“這下看看皇甫嵩你怎麼辦,不是一直都瞧不上我們嗎?”
洛霄面對這突然而至的機會,目光徑直盯住了皇甫嵩的大纛,以及那些勤王諸侯所在,他面甲之下揚起一個頗為輕巧的笑意,輕聲道:“讓上天來決定伱們誰能活下來,成為下個時代的主角吧。”
洛霄殺人,講究一個隨心所欲,能不能在他的面前活下來,主要看運氣。
如今漢廷各個陣線基本上全部崩潰,剩下的人只能用無力迴天四個字來形容,洛霄知道最後的時刻大大提前了。
沒有任何的藏拙,洛霄將整個太平軍最後的家底全部拿出來,然後壓上去,這是最後的戰役,這是漢室最後的掙扎,沒有其他可以講。
呂布的突然離去讓皇甫嵩憤怒到了極點,但還能穩得住,但緊隨其後的其餘諸侯同樣奔逃瞬間讓皇甫嵩臉變得煞白。
結束了!
就算是韓武穆重生面對現在的局勢也做不了什麼。
當年韓武穆能戰勝項王,他自己的指揮縱然是無敵天下,但同樣,天下諸侯猛將、高皇帝、高皇帝麾下的將領,這些人傑都齊心協力,能面對項王的壓力死扛著陣線不崩潰。
這同樣是極其重要的原因。
現在自己縱然統率無雙又能如何呢?
人心已散!
劉備眼見呂布脫離陣線,立刻就反應過來,直接拉著公孫瓚就走,走到曹操身邊道:“孟德,本初公,大勢已去,這一戰要敗了,速速重振旗鼓,或許還有機會,備去與無雙侯等會合。
速速離開,否則兵卒一亂,想要走可就不容易了。”
劉備的果斷讓袁紹和曹操都有些一愣,身上傷勢還未曾好的顏良文丑立刻就要簇擁著袁紹離開,這時許褚已經衝了回來,他渾身浴血,急聲道:“主公,現在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
當然是立刻逃命!
曹操和袁紹不再猶豫,直接互相抱拳道:“諸位,就此別過,若是能逃得此難,再有相聚之日,定然把酒言歡!”
這些人都沒想著一起逃畢竟一起逃的目標實在是太大了,萬一張角直接追上來,那全都得死,分頭走才是最正確的。
只要不碰到張角親自率領的主力,逃命還是沒有問題的,大部分人都能夠逃生。
劉備策馬狂奔進西域軍中,大聲道:“君侯,大勢已去,先行撤退吧,西域鐵騎是大漢振興的根本所在啊!
枉死在在沒有翻盤希望的亂軍之中,難道不覺得可惜嗎?
雖然現在兵敗,但是天下之間還有忠臣,關東還有諸侯,西域還在您的手中,涼州董卓是皇帝的親近之臣,幷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天下大半都還在漢室手中。
我們還有希望!”
劉備是會畫餅的,不過洛空在見到全線突然崩潰的那一幕時,本就準備撤退了,到了這個時候,大漢忠臣到底還有多少,真的要畫上一個重重的問號。
劉備口中的董卓,從先前的舉動中就能看出,那可不是一個純臣,他會願意為了漢室去拼命嗎?
洛空很是懷疑!
如果自己就這樣死在這裡,大漢的社稷真的就找不到一個可以託付的人了。
等兄長進洛陽把那個正事不做的狗皇帝殺死,就擁立新君吧,洛空這樣想著,前往洛陽把皇太子以及其他的皇子帶上。
“玄德,你要往哪裡去?
我要回洛陽去把皇太子以及其餘皇子帶去長安,只要守住崤函之固,就還有機會。”
劉備一聽,這是要和張角繼續剛正面啊,那可是正統的繼承人,真的有機會帶到長安去嗎?
“君侯,備準備回幽州去召集兒郎,前往洛陽可一定要小心啊,實在不行就返回西域,西域尚且有二王在。”
劉備將自己的顧慮說出,算是勸洛空實在是不行就放棄現在皇帝這一脈,他當然不是說西域的二王可以做皇帝,而是隱晦的告訴洛空,這天下的漢室宗親還多的很,不一樣非要死磕現在的皇子。
洛空當然知道劉備說的是什麼意思,但正是這亂世的局面,才越要選擇一個無可爭議的繼承人來繼承皇帝位,以免先引起帝位之爭。
兩人話中都已經預設現在的皇帝要死了,洛空沉聲道:“既然如此,那就就此別過,玄德,等你回到了幽州,若是我真能重建漢廷,當初答應你的兩千石太守一定會賜給你的。
我等一起振作吧,正如你當日所說的,事在人為,先漢亡了有後漢,後漢傾頹之日,焉知就不能再次振作?”
說罷幾人分別,劉備和公孫瓚帶著白馬等從亂軍之中突圍。
劉備回想著這一段時間,突然有些莫名的感覺,若不是這一場勤王之役,自己怎麼可能和這麼多的大人物搭上關係呢?
曾經的自己縱然在公孫瓚面前,也只能當小弟。
但是短短時間之內曹操這種從先漢傳下來的貴族子弟和自己為友,袁紹這樣門生故吏遍佈天下的累世豪門對自己善意相待,甚至就連驍騎將軍無雙侯這樣的兩百年的頂級勳貴都對自己很是欣賞。
劉備現在深刻的明白了什麼叫做亂世出英雄,在這種紛亂的世道之中,曾經的家世、官職、階級都被大大的削弱。
嫡系不一定能壓得住庶支,洛陽豪門不一樣壓得住邊郡世家,士族不一定比寒門更有優勢。
這就是亂世!
只有真正的英雄豪傑才能夠在這其中脫穎而出,我會是其中的一員嗎?
劉備不知道,但是他又突然想起了自己年幼時所說過的話,我當乘此華蓋!
勤王諸侯反應快的比如劉備,早就四散奔逃,甚至還讓袁紹曹操等人一起走,反應慢的還在原地等著,不知道現在應該怎麼辦。
皇甫嵩是想要帶著殘兵逃走的,他和洛空的想法大致相同,不過他是想要帶著皇帝以及朝廷的公卿走,逃到長安,只要守住崤函天險,有八百里秦川在,未必沒有翻身的機會。
這一場大戰之所以會失敗,就是因為還沒有大戰,朝廷就直接失去了滎陽周圍的重鎮和關隘,導致無險可守,只能被迫正面決戰。
但是皇甫嵩感覺張角不會給他機會,因為張角直接率領著精銳騎兵往他這個方向衝了過來,所有人都可以逃,只有自己這個主帥,同時是朝廷軍隊的領袖,張角是肯定不會放過自己的。
那些勤王諸侯見到張角徑直往這一處來,基本上都猜到了張角的目的,於是瞬間作鳥獸般散開,將死道友不死貧道發揮到了極致。
自己之後能不能逃走不知道,但是隻要讓皇甫嵩拖延一點時間,生還的機率總是會大一點。
從洛霄開始衝陣破陣以來,就從來沒感覺過這麼輕鬆的衝陣,輕鬆到洛霄都感覺這是誘敵深入,下一刻就有埋伏的軍馬將自己後路一截,然後關門打狗,將自己斬落馬下。
但當太平軍衝破了那重重甲兵的防護,當皇甫嵩出現在自己的面前,當洛霄將手中的馬槊向前一刺,皇甫嵩試圖掙扎,但是根本沒用,鮮豔的血從皇甫嵩的胸膛之中噴出。
原來人心一散,是這麼的不堪一擊!
洛霄重重地抽出一把刀,將大纛砍斷,戰場之上到處都是丟盔棄甲逃跑的身影。
洛霄懶得再去策馬追擊,他騎在高高的馬上,伸手將那張特製的大弓取下,然後將箭矢搭在上面。
“來讓上天決定你們的生死吧!”
那些奔走的諸侯,洛霄給他們一人一箭,是生是死,都在一箭之中!
————
餘觀角洛陽之役,頗類項王邯鄲之役,項王一戰亡秦,角亦一戰盡殲漢廷主力,何以項王為天子,而角為逆,蓋秦末得天下者,漢高也,漢末得天下者,漢諸侯也!——《史鑑·後漢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