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用雷霆手段收拾了長沙王之後,和下首的洛新對視,兩人微微點頭,眼底則是笑意。
實際上長沙王的舉動是兩人早已料到的,呂雉的那封詔令,明晃晃的就是要摸清各個王國的實力。
雖然不知道呂雉想要做什麼,但是把實力往低裡說,把實力藏起來一點總是沒錯的。
呂雉和洛新預判了他們的預判,於是挑了長沙王這麼一個軟柿子,然後長沙王果然上鉤,而且是非常離譜的上鉤。
呂雉本以為長沙王會說是五萬戶的,畢竟現在的長沙國差不多應當有六七萬戶人口,隱藏一兩萬戶已經是極多了。
沒想到啊,竟然比受封之時還少了。
呂雉一點都不生氣,反而樂的想要直接笑出來,正愁沒理由收拾他呢,沒想到還自己遞刀子過來。
出乎眾人預料的,呂雉並沒有直接繼續追問劉氏諸侯王,而是向著洛新問道:“東阿侯,您的封國之中現在有多少戶口呢?”
洛新答道:“回稟太后,這些年陸陸續續有鄉人回到國中,現在大致有兩萬七千戶。”
嘶!
眾人聞言忍不住倒吸幾口冷氣,這些年隨著亡戶漸漸授田編戶,基本上戶口都有增加,但是這直接漲了一萬五千戶,這都夠封十五個千戶徹侯了。
光是一萬五千戶的稅收就有多少?
恐怕在場的徹侯之中,能夠比這位豪富的只有酇侯、安陽侯、淮陰侯、英侯、呂侯等寥寥無幾的人了。
眾人望著只穿著一件簡簡單單的朝服的洛新,唯一的配飾就是腰間的一枚玉,樸素到了極點。
眾人不禁感慨,真是典型洛氏子,不以華貴為美,只愛美玉。
呂雉更是直接稱讚道:“朕這些年一共賞賜給東阿侯一萬兩千戶,但是現在東阿侯國中卻有兩萬七千戶,這就是東阿侯將朕的話放在心中所產生的成果。
連年戰亂導致戶口減少,但卻不是真的有那麼多的百姓死去。
無數的黎民百姓不願意被納入朝廷的管控之中,這是朝廷的過錯。
素王善待百姓,與民同樂,於是國人和貴族就支援他,貪婪殘暴的君主,不顧及百姓的死活,百姓就厭惡他,甚至高喊著,‘太陽什麼時候滅亡啊,我們要跟你同歸於盡’。
夏王朝在建立四百多的時候才有桀這樣的暴君,商王朝在建立六百年的時候遇到了紂這樣的暴君,搞得民怨沸騰,貴族們厭惡他,國人們怨恨他,奴隸們背叛他,於是禹王和湯王這樣的聖王所建立的國度也滅亡了。
秦王朝橫掃六國的時候是多麼的強大啊,六國百萬的軍隊不能阻擋,層出不窮的謀士勇將不是對手。
但是僅僅獲得天命十幾年就轟然倒塌,這難道僅僅是因為胡亥和李斯趙高這樣的昏君和姦臣嗎?
朕下令天下各郡國休養生息,就是要讓你們善待黎民百姓,這樣百姓自然就會主動的歸納到朝廷的統治之中。
這難道是難以做到的事情嗎?
朕不相信。
東阿侯所為深得朕心,臣子有功卻不賞賜,這不是君王該做的,朕今日便再賞東阿侯一千戶,作為對東阿侯的賞賜。
皇帝你怎麼看?”
劉盈沒想到這種重要的場合竟然還有他說話的份,當即說道:“長沙王是宗親卻這樣對待劉氏的天下,這難道是忠臣所為嗎?
朕實在是厭惡他。
東阿侯忠實的輔佐母后和朕,這樣的大功不重重賞賜是不足以彰顯功績的,兒子以為應當賜予三千戶食邑,使東阿侯國成為三萬戶的大國,國中一半子民是由皇室賜下,這樣美名恩賜,才能彰顯皇室對東阿侯的信重。”
呂雉沒想到劉盈竟然能夠說出這樣一番有見地的話來。
雖然賞賜有些實在大手筆,但至少方向是沒錯的,不禁有些對自己這個一向仁善到有些懦弱的兒子刮目相看了。
連續兩件事終於讓眾人反應過來了,這是要合理稟報啊,十年了,人口沒有增長是說不過去的,而且增長的還不能太少,如果人口還減少了,那就是長沙王的下場。
諸王侯紛紛調整自己心裡的數字,大殿之中一下子和諧了。
洛新在下面盤算著,對於各國人口和賦稅田畝的恢復程度,透過這些人的貿易,種種消耗,他心中大概是有一個數字的,和現在各諸侯王報出來的相比,預想的多了一些。
他立刻就知道這些人還是在隱匿人口,從編戶齊民開始,豪族隱匿人口幾乎就是本能,實在是赤裸裸的利益不可能放手。
這就是洛新要堅決打擊的,他精於計算,朝廷要承擔大部分的責任,救災,防務,官爵體系的成本,僅僅依靠現在的歲入是不夠的。
這些年之所以能夠讓朝廷穩定運轉,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洛新加洛亦,能力真的很強,再加上洛辰改革官制,基本上保證了朝廷內部的穩定,在強人政治下,內耗極小。
二是從漢朝建立開始,沒有遇到大的天災,現在的朝廷不需要大額支出,財政狀況良好。
三是洛陵往草原走了一遭,重創了匈奴,漢朝邊防壓力大減,不需要常年承擔巨大的軍費開支。
四是洛辰雖然增加了官員數量,但總體來看,朝廷依舊屬於典型的黃老之學小政府,行政成本是比較低的。
但這不可持久,這些年儒家認為時機已到,朝廷應當承擔更多的實務,提出了早在邦周時期就觸碰到的大一統思想。
現在的儒家和姬昭印象裡的已經很不一樣了。
他們從《洛宮春秋》之中研究出了洛聖的思想核心,“王者禮,一天下。”
素王用禮法讓東夷,西戎,荊蠻,淮夷等天下之間的蠻夷,還有商人,周人等變成一體,禮法從上到下深入到家庭之中,天子就可以藉由禮法來控制天下,整部《洛宮春秋》的褒貶核心就是擴大化的周禮。
儒生們認為始皇帝的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就是對邦周早期制度的恢復。
因為當年洛孔二聖都閱讀過洛氏的史書,其中明確記載了,邦周早期天子以及各諸國行文是一致的,還有覲見天子的官話,但是經過數百年的亂世,漸漸分散了。
儒家認為現在朝廷所做的程度還不夠,對封國的掌控不夠,這就是大勢所趨。
大一統的推行不是簡簡單單的法令下達,然後反饋就可以的,這是一件非常複雜耗時耗錢的事情,現在的朝廷沒有這個能力,去承擔改革的成本,所以洛新盯上了諸侯王和徹侯們。
權力大,責任小,收稅多,支出少,這就是諸侯王國現狀。
隨著諸侯王彙報完畢,大殿上的徹侯都有些坐立不安了,這些諸侯王動輒十萬戶,乃至於三十萬戶,五十萬戶,加起來的實力遠遠勝過關中,關鍵是賦稅該有多少,尤其是楚國吳國等地,本來就富裕,軍事壓力還小,怪不得吳王能揮金如土。
等到最後一人說完,呂雉便直接開口道:“看來長沙王那樣的孽障終究是少數,朕很是欣慰啊。
自秦末亂世以來的疲弊之世漸漸恢復,一片欣欣向榮,諸國比關中還要繁盛。
不過朕有些憂慮啊,數千年來,未曾聽說過枝丫超過主幹而能茁壯成長的。
未曾聽說過洪水灌進窄小的河道而不出現損毀的。
諸國人口翻了一倍,土地翻了兩倍,但奉獻給天子的錢糧貢品卻不變,這是違反漢律的。
東阿侯,您掌管大漢錢糧,以為朕應當如何做?”
諸侯王們聞言紛紛心中暗罵,果然如此,就是變著花樣要從我們這裡收稅,但身在殿中,望著凶神惡煞的開國功臣,人在屋簷下,只能硬著頭皮道:“太后,您說的對,應該按照漢律向天子繳納賦稅。”
至於什麼漢律,他們不知道,劉邦分封的時候,雖然有必要的制衡措施,但諸侯王權力依舊極大,畢竟是為了保證劉氏的江山存續而設定的諸侯王。
史官快速的記下這一幕,“太后、帝與諸王飲宴,三巡,皆大悅。”
洛新望著奸滑的劉氏諸王,心中漸漸升起了殺意,劉盈今年才二十多歲,還要經歷很長時間的執政。
洛新自己年紀也漸漸大了,他擔心劉盈對付不了這些叔伯,要為他掃除障礙。
————
孕育了近三百年的大一統思想出現在了漢王朝統治者的面前,中央集權大一統成為了漢王朝統治者所必然的選擇。
在經過十幾年的休養生息之後,中央朝廷終於開始插手各個諸侯王國的稅收事宜。
由於漢初功臣集團的強勢,以及諸侯王內部還未整合,漢廷得到了初步分稅的勝利。
這使得漢廷除了從直轄領土得到稅收之外,還獲得了一條至少在短時間之內穩定的稅收渠道,為漢廷實力的膨脹奠定了極大的物質基礎。
同時也是中央再次插手地方的有力嘗試,從後續的執政策略來看,這是一整套大一統計劃的第一步。——《漢王朝興衰史》
月初求票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