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修行法門

第2集《 楞嚴經修學法要》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二頁。

前面我們講到本經的經題,那麼在本經當中,它把整個生命分成兩個根本:一個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就是我們心中的妄想;一個是涅槃功德的根本,就是我們真實的心性。如果我們今天找不到涅槃功德的根本,我們永遠不可能成就真實的功德、真實的涅槃。我們頂多就是在人生當中積集善業,如此而已,智者大師說這叫緣修:跟三寶結個緣。雖修善業心不安穩。你永遠活在這個階段,你的生命永遠存在不確定。因為我們的心住在外境,外境是變化的,諸行無常;更可怕是諸法無我,它要怎麼變你作不了主,這跟過去的業力有關係。我們今天要突破過去的業力,你只有一個方式:

把心帶回家沒有其他的辦法。修不迷、不取、不動。

所以在本經當中的止觀,我們有四個重點,諸位要記住,所謂的:內、外、真、妄四個主題。正式到實修的時候有四個主題:

(一)、內外:我們在看人生的時候,本經是把它分成外在的環境跟內心的世界。你要把它分清楚。外在的環境是你不能決定的,外在的環境叫做什麼?兩個字認命。對啦。不要在外在的環境下太多時間,因為你改變不了。身為一個佛陀,他來到人世間,他的家族被滅亡的時候,佛陀也沒有采取任何行動,根本沒有用嘛。因為因果業力不是佛陀創造的,是佛陀發現的。所以我們花太多時間去改變外境,只有浪費時間,因為你去改變一個不可能改變的東西。

人生要經營的是你的內心,人生要注意的是你的未來;所以人是活在未來,不是活在過去。

首先,你現在要把還在外境活動的心,趕快拉回來,先將向外攀緣、住在外境的心,把它拉回到你的內心世界。人世間會有痛苦出現,會有快樂出現,這一部分都跟過去的業力有關係,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一個人不能夠學會認命,你就很難安定下來,因為你老是隨外境,當你的善業起現行,你就很快樂;逆境現前,你就很痛苦,那你什麼時候得到安定呢?

我覺得一個人要改變命運,首先第一件事情認命——過去的業力顯現今生的果報叫認命,今生的因緣創造來生,這不能叫認命,叫主動積極。所以佛教徒是有所放下,有所追求。有人說:佛教徒很消極,這句話講對一半,佛教徒對於今生的果報,非常消極、認命。但是佛教徒對於未來,比誰都主動,我們要設定目標、發願,然後去實踐我們的理想,我們對來生是主動的。

所以我們今天不要把心力放錯地方,不要去改變一個你不能改變的東西。如果連佛陀都不能改變,你可以改變嗎?所以今生業力成熟所現的果報:你身體健不健康、你今天是貧窮還是富有、你的眷屬是不是美滿?這一部分完全認命,因為當這個業力在釋放的時候,誰都作不了主,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所以你要看透人生,首先,把心從外境活動的心,拉回到你的內心世界,這是第一個,你要處理內外的問題。

(二)、真妄:當你把心拉到內心的時候,你要處理第二個問題:真妄的問題。你不是拉到心就沒有事,你的心有妄心、有真心。你怎麼能夠遠離妄想,安住不生不滅的真如?所以整個《楞嚴經》的修學,有兩個主題,第一個內外的問題,第二個真妄的問題。

蕅益大師他在《楞嚴經》的註解當中,他講出一個非常有名的譬喻,他說:

凡夫眾生是什麼相貌呢?

他說:身為一個凡夫,就好像是輪王夢為蟻子。一個轉輪聖王,他有七寶千子,多麼的富貴自在,但是他睡午覺的時候,在夢裡面,他認為自己是一隻螞蟻;這螞蟻是很卑賤,別人吃剩的東西它去撿,看到人就怕。那麼輪王是他的本來面目,但他作夢的時候,他明明感覺他是一隻螞蟻,這兩個同時存在。

這意思就是說:當我們安住真如的時候,我們就變成轉輪聖王,我們慢慢的往轉輪聖王的方向走,我們開顯轉輪聖王的功德。如果我們還是習慣跟著妄想走,那我們一輩子做螞蟻,就是這樣,誰也救不了你。

佛法的修學,你一定要自覺——

我講實在話,沒有一個人可以改變你,一個人要改變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你自己願意改變。佛陀不能改變你,佛陀是出世說法,他創造一個讓你改變的因緣,他把道理告訴你,但是還得要你自己吸收以後,你發自你內心的覺悟,你自己告訴你自己——我要改變,這個時候生命才真實的開始改變。所以自覺是很重要,你自己不覺悟,誰拿你都沒有辦法。佛陀出世對你也沒有用,那是一個助緣而已。所以古德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當我們起顛倒的時候,我們感覺到真的有生死輪迴,就跟真的一樣啊!我前生是一個人、是一個男人,今生變成一個女人,持戒修福,來生就到天上去,天上享完了,來生又變成一隻螞蟻,就是這樣子,六道輪迴。在顛倒心生,妄想生起的時候,真的有輪迴。

但是你修首楞嚴王三昧的時候,你觀察,達妄本空,妄想只是一個生滅的假相。你開始不隨妄轉以後,它自然消失掉了,結果是沒有輪迴。所以從佛的角度來看,沒有生死輪迴,從眾生的角度看有生死輪迴。那我問你,到底有沒有生死輪迴?答案只有一個:你說呢?你要跟著妄想走,你就有;你迴光返照,它就沒有。這個諸法因緣生的道理就是這樣,你隨順染汙的因緣,它就出現如夢如幻染汙的果報;你隨順清淨的因緣,它就出現如夢如幻功德莊嚴的果報;而這兩個果報,都是依止這一念心而生起的,一個是迷,一個是悟,就差在這個地方。

我要告訴大家一個真實情況:你不覺悟,誰拿你都沒有辦法。你念佛,佛也救不了你;所以你看唸佛法門,它是用心力來帶動佛力,你一定要達到臨終的正念,你才可以去啟動佛陀的力量、對你的加持,你一個人臨終起顛倒,誰救得了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也救不了你。

諸位要知道,我們的心念在法界當中、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它永遠居於主動的地位。你的心釋放出一種正念的因緣、訊息,佛菩薩給你一個加持力;你的心釋放的是一個染汙的因緣,你跟生死輪迴感應道交。我們的心永遠是主動,外在的因緣完全是被動。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有可能在未來的生命當中,我們有可能變成轉輪聖王,也有可能變成一隻螞蟻。關鍵就在於你的心——你想跟著妄想走?還是要跟著正念真如走?《楞嚴經》講了這麼多,就在講這個觀念。當然我們跟妄想非常熟悉,一時半刻要跟它切斷關係也不容易,所以我們今天只是總說,我們後面的課會不斷的引用佛陀的開示,讓我們看清楚:什麼是妄想?什麼是真心?在後面的經文其實都是在描繪這個講表。

乙二、經文要義

整部《楞嚴經》的修學就是破妄顯真,那麼在整個過程當中,就是修學:不迷、不取、不動。這六個字。不迷:這個是關鍵,是個理觀。智慧觀照。這個不迷在蕅益大師的開示註解當中,是開展出空、假、中三觀。就是你用空、假、中三觀,你就可以把妄想的心轉成真如的心,所以這段經文是很重要:

真妄不二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這當中有兩段,我們看:真妄不二

佛陀招呼了阿難說:汝現在尚且未能真實的明瞭一切。這個一切指的是我們的五陰身心,就是我們的果報體。那麼這個果報體可能是一個男眾的果報,也可能是一個女眾的果報,但是它具足兩個相貌:第一個浮塵,它就好像飄浮在空中的灰塵,它飄來飄去、上上下下,是剎那剎那變化的,你作不了主的。有時候今天健康,明天馬上生病,因為它這個空中的灰塵,它沒有固定的位置。第二個它是虛妄不實的,它沒有真實的體性。而這個變化而不真實的東西,它是怎麼一個相貌呢?

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蕅益大師在解釋這一段的時候,是把它分成兩段來看:

(一)從體性來說叫當處,處指的是我們眾生本具的一念心性。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但是一念的心性會受到業力的熏習,所謂真如受燻。它就會所謂的因緣具足。它就會出現很多很多的果報。當因緣結束了,這個果報也就消失了。

所謂的循業發現——每一個人循著過去的業力,而發現今生的果報。在一念心性當中而出生,也從一念心性中而消失,這個就是我們生命的假相。你看我們本來面目是清淨本然的、沒有生死,但是一念妄動以後開始造業,你看前生可能是一個男人,今生變成一個女人,來生又變成一隻螞蟻,這叫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一句話是什麼意思?這一句話在本經的七處破妄,佛陀有詳細的說明。

佛陀看人生:他是用迴光返照。他經常問阿難尊者說:你從什麼地方來?

諸位也可以問:我的身心世界從什麼地方來?如果:我從前生而來。這個思想在本經不成立。你怎麼從前生而來呢?你今生跟前生完全長得不同啊?色身也不同、想法也不同。你前生是一隻螞蟻的時候,你有螞蟻的色身、螞蟻的想法,你今生是一個人,有人的色身、人的想法,完全不同。A創造了B,不可能說A跟B完全不同,這不合邏輯。

所以: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的意思就是說:人生是沒頭沒尾的。沒頭沒尾諸位懂嗎?我們從什麼地方來?我們從空性而來。沒從什麼地方,本來就沒有,因緣和合突然顯現出來,就像那魔術師拿一個手帕,變成一個兔子,然後再把兔子收回來,又變成一隻螞蟻。你說兔子從什麼地方來,它又往哪裡而去?它從本來無一物而來,又回到本來無一物。

人生是怎麼樣?只有中間的過程,沒有頭沒有尾——

如果人生是有一個根源,而我有一個從什麼地方來。所以生命如果有一個根源,那生命就不能改變。因為它有自性嘛,怎麼能夠改變呢?生命有一個來的處所,那就糟糕了。你今生是這樣,你來生還得這樣子,因為它有真實不變的體性,但事實上不是。比方說:我釋淨界,我從什麼地方來?我從本來無一物而來。等到有一天,我過去支援我身心世界的業力,那個能量釋放完了,我的色身消失了,我內心的感受、想法也消失了。那我問你,我到哪裡去了呢?我到了本來無一物的地方去了,就這樣子叫做: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人生是沒頭沒尾的,只有中間那一段過程,那就叫假名、假相、假用。

沒頭沒尾諸位可以體會得到嗎?你要懂得什麼叫沒頭沒尾,你才知道什麼叫緣起性空。但是沒頭沒尾這個假相,你不能否定哦!你要借假修真!你要假借這樣一個沒頭沒尾的假相、這種生滅的假相,去追求一個不生滅的功德。所以佛陀的開示,對人生是不完全肯定,但也不完全否定。

你沒有今生,你就沒有來生。但是你執著今生,你就毀掉來生。

一個人太重視今生的人,你的來生不可能美好。因為你追求今生的快樂,你肯定犧牲來生的安樂。所以對於今生,你是一箇中道的不取不捨。那怎麼知道不取不捨呢?就是這一句話: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人生只是一箇中間的過程,所構成的一個假名的幻妄稱相,它只是一個名、相、用,暫時的名稱,他叫做人,他有人的相狀,他有暫時的作用,叫幻妄稱相。在整個生滅變化的假相當中,它內在的體性是妙覺之體、是妙明之體、是一個我們真實的安住處。靈靈覺覺的清淨本性——妙覺、妙明。

這一段的總說講出了生命的兩個部分。第一個觀相元妄,相狀是虛妄的;第二個它的心性是真實的。

觀相元妄

【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如是乃至,乃至就把它開展出來。整個五陰身心、六入(六入就是六根)、十二處(十二處就是有能、所,能分別的六根跟所分別的六塵,加起來就是十二處。)開展出來就是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其實這些都是在講身心世界,只是開、合的不同。我們今生的身心世界,不管你是一個男人的身心,或者女人的身心,它都是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它是假借因緣而有。假借因緣而有這一句話,本經有很詳細的說明:

佛陀講真實跟虛妄——

意思就是說:我這個人很有善根,我每天拜八十八佛,我也認真的持戒啊,我遇到三寶也知道佈施啊;但是從從本經的角度,善根有二種:一種真實的善根,一種虛妄的善根。那你怎麼知道你內心當中所栽培的功德、善根,是真實的?還是虛妄的呢?

一、佛陀說:假若你內心當中的功德,是借來的——這就是虛妄。

比方佛陀說:我們現在講堂有光明哦。為什麼有光明?光明跟電燈泡借來的。你不信,把電燈泡關掉,光明就消失了。佛陀又說:你看這個樹會動,這動相是怎麼來的呢?跟風借來的,風要停止了,樹就不能動。所以動相是虛妄的,因為它要假借風的因緣才有。

假設我們今天修行的善根,是跟外境借來的,就像佛陀問阿難尊者說:你怎麼出家呢?我看到佛陀三十二相,我起歡喜心啊!所以我出家。佛陀說:你的出家的善根,是假借我的相好而來,那我有一天衰老了、醜陋了,你出家的善根也就沒有了,因為你的善根是假借外相而有,這個就是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假設我們的善根是要假借外在的因緣而有,這種善根,臨命終的時候,對你完全沒有幫助,因為它要討回去。諸位要記得,你借來的東西是要歸還的。

二、佛陀說:你的善根是透過佛法道理的思惟,經過聞、思而產生的——這是真實的。

印光大師文鈔有一段:有人問大師說:大師啊!你一輩子勸人家唸佛往生,你有沒有真實看到有人往生啊?印光大師說:就算全世界的人,統統沒有往生,我還是照樣要往生!你看他那個信願是真實的,不是借來的。說:因為有人往生,所以我才唸佛,那糟糕啦,沒有人往生,你就不念佛?所以佛陀說:你的善根是依止事相的因緣而有:生滅心。嚴格標準來說,以本經從一個不要講善惡、講真妄,從本經這個安住真如的角度來說,一個菩薩的發心,你不能夠說:我為了要讓三寶久住而發心,不可以。那三寶不久住,你就不發心啊?外在的因緣都不能當依靠,當然你說初學者,假借一下可以,但是最後一定要知道:

你為什麼發心修學?只有一個理由——為了開顯我自性的功德——這就是真實的善根。

諸位,你在修《楞嚴經》的時候,你要很清楚的看到你內心的世界,你哪些是借來的?哪些是你真實擁有的?哪些東西臨命終的時候,它會忠實的陪伴著你;雖然你身體敗壞了,你在加護病房插滿了管子,它還不會離開你,它會引導著你趨向光明的,這叫真實的善根,它永遠不會離開你,外在的因緣怎麼變化,它永遠都不離開你。有些東西它暫時存在你的心中,臨命終的時候,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你要很清楚的知道,你的善根哪些是借來的。你真的現在就要知道了,等到臨命終你來不及了!所以佛陀說,你要知道什麼是主人?什麼是客人,暫時掛單的?

這一句話,在後面的經文,我們會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斷的重複:什麼叫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就是我們跟因緣暫時借一些善根,但是你必須把善根最後向上提升。你必須把善根跟真如把它做一個安住,當你安住在真如的時候,這就是真實的。

觀性元真

【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在整個生滅、去來的假相當中,不能了知它的本源,是如來藏的妙真如性。它是常住的、妙明的、不動的、周圓的一個真實的心性。在一念的真實心性當中,求於生命的去來,求於因地的迷悟、果地的生死,統統了無所得…這一句話太重要了!這個了無所得,當然佛陀在十番顯見七處破妄十番顯見,開顯真性的時候,就在發明這四個字,我們一念心性是本來無一物的。

我們會對很多的人事、對於過去業力的支配…比方說,你現在很喜歡你這個小兒子,對小兒子特別喜歡。那怎麼辦呢?怎麼靠智慧觀察?第一件事情:把心帶回家!修持《楞嚴經》的第一件事,先不要管外境怎麼樣,把心帶回家。空觀嘛!空假中,第一個是先空觀,把空觀帶到你的心性本體,你告訴你自己,你本來沒有這個兒子;本來沒有怎麼會有呢?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就是因緣的和合,出現一個暫時的假相。

修學《楞嚴經》的人生觀——

你看任何人、任何事情,你都告訴你自己:你本來沒有這個東西!這個時候,你對那個執取就淡薄了;但是淡薄當中,你不能斷滅。空觀是破除我們的執取,假觀又從空出假,你不要否定你的因緣,找到你的定位。假觀又建立一個假相,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嘛!你還得扮演好角色。所以大乘佛法的空觀是不壞世間的假名、假相、假用,你不能否定你的責任跟義務。蕅益大師常說:流轉三界中,流轉者誰?是誰在流轉呢?就是——妄想在流轉。妄想帶我們到天上去,妄想又帶我們到人世間;跟善法相應的妄想升到天上去,如果這個妄想是跟惡法相應,就到三惡道去;直到有一天,你的妄想被破壞了,迴歸到真如的時候,你那個大般涅槃才顯現出來。

消滅妄想第一件事情——把心帶回家!

你要觀想:人世間所有的東西,你本來是沒有的,是後來的因緣才有的。即空、即假、即中─本來沒有,因緣和合虛妄有生,所以產生假觀,那麼空、有無礙就是中觀。所以《楞嚴經》的人生觀啊!是觀察即空、即假、即中,是站在現前一念心性的角度來觀察人生,從本來無一物,來建立一切法的假相。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他賺了很多錢啊。晚年的時候也學佛,就買一個很大的花園成立一個唸佛堂,給大家一起來唸佛共修,他自己也念佛,對淨土法門的信心、願力的善根也覺得很強啊。後來他臨命終的時候,因為他護持大家唸佛,所以很多的佛友就幫他助念,他本身有栽培唸佛的善根,又有外在的開示跟引導,很快的,他信願行的善根就表現出來了,臉色紅潤,身心安詳。突然間,在這助念過程當中,他的小太太,他特別喜歡的小太太,這時候衝進來,又哭又鬧說:你走了以後我怎麼辦啊!林居士一聽到他小太太的哭聲,就觸動他心中的妄想,結果他念佛的善根就被破壞了;他本來紅潤安詳的臉色,就轉成黑色的,後來就墮落變成一隻小狗。這個故事我們不再詳談…後來,變成一隻小狗,託夢給他的家人,就把這隻狗找回來,送到寺廟去放生。

這是一則真實的故事,為什麼林居士他平常唸佛念得這樣好,臨命終的時候,這佛號的善根會失掉呢?因為他沒有把所有的善根安住在真如,而是安住在妄想。妄想是變化的,隨因緣而變化的,誰也不敢保證說,臨命終的時候誰不來刺激你,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你所有的善根安住在妄想,你要有心理準備,隨時會被討回去,隨時有點風吹草動,你的善根就動搖,因為你安住在妄想。

假設你現在安住在妄想,你會感覺到一時的風平浪靜,但是等到你逆境現前的時候,臨終障礙現前的時候,你就來不及了。就好像一棟房子,你蓋在地震帶,你也覺得不錯啊,但是等它發生事情的時候,你來不及了,因為你沒有找到真實的安定的地基,沒有找到真實的因地。

在整個《楞嚴經》當中:觀相元妄,觀性元真。我們安住於真如,再來觀察這一切的假相,借假修真、歷事練心,慢慢的開顯真如本性,這個就是本經的整個修學的思想。

這兩篇事實上,我們從前一段的別明到這一段的經文,這兩段我們要講。後面的十五堂課都在講這兩個觀念。好,我們正式進入經文。

甲二、正文(分五:乙一、緣起篇。乙二、理論篇。乙三、修行篇。乙四、破障篇。乙五、功德篇。)

有了前面的基本概念之後,我們來看整部經文的結構:

佛陀在發明正念真如這個思想,是先有一個緣起篇,然後再講理論,再講修行的方法、講破障的方法,最後才讚歎本經的功德。先看緣起:佛陀的出世,說法都要仗緣而生,佛陀不能夠說沒有因緣就說法,不可以。好像說一個醫生,眾生沒有病,醫生主動拿藥給病人吃,不可以。所以佛陀的說法一定要仗緣而生,一定要有人示現。本經的緣起當中有五段:

乙一、緣起篇(分五:丙一、佛僧應供。丙二、淫室誤墮。丙三、神咒護攝。丙四、當機悔請。丙五、大眾願聞。)

丙一、佛僧應供

這一段講到佛陀跟大眾師在結夏圓滿時,應居士的供養,首先我們看佛僧應供這一段:

國王齋供

【時波斯匿王,為其父王諱日營齋,請佛宮掖,自迎如來,廣設珍羞無上妙味,兼復親延諸大菩薩。】

時是指什麼時候呢?就是在農曆七月十五那一天,等於是大眾師的結夏安居圓滿了,大家的戒定慧功德增上,所以居士們就來供養。這當中是誰先來供養呢?是舍衛國的國王波斯匿王,他為他的父親死亡的紀念日,來承辦種種豐盛的飲食,來供養大眾師,以這樣供養的功德來回向給他的父親。

那他怎麼辦呢?請佛宮掖。他把佛陀跟大眾師請到他的宮掖。宮掖是說當時的國王有三個殿,正殿跟左右的殿,正殿是他跟大臣討論事情、處理國家大事的正殿,左右二個殿是迎請貴賓的。這時候他就請佛陀到他的二邊的左右兩個邊殿,叫宮掖。他是怎麼做的呢?自迎如來,廣設珍羞無上妙味。他親自為了表達他的恭敬,他親自來到精舍請佛陀,而且他又廣泛的、準備了很多的珍羞,珍羞就是煮熟的美好食物、具足無上妙味的食物。他不但禮請佛陀,也請了很多的大菩薩,在經文當中提到有:文殊師利菩薩,還有很多阿羅漢像舍利弗、目犍連…等大阿羅漢。這個是講到波斯匿王他去齋僧的情況。

臣民齋供

【城中復有長者居士同時飯僧,佇佛來應。佛敕文殊,分領菩薩及阿羅漢,應諸齋主。】

當然除了波斯匿王以外,在整個舍衛國當中,還有很多很多的長者居士,他們對三寶有信心,還是用很多的飲食,來期待佛陀的應供。所以佛陀慈悲,就命令文殊菩薩,分別的派遣很多的菩薩、阿羅漢,就平均的到各齋主家應供。就平均的到各齋主去應供。

這是佛教的一個規矩:就是說,佛在世的時候,因為七月十五那一天的意義特別的殊勝,因為大眾師九旬用功,戒定慧的增上,所以居士在七月十五那一天,這天齋僧,功德是加倍的(印度如此,臺灣也是如此),也因為這個齋僧因緣,當然就啟動了本經說法的因緣:

丙二、淫室的誤墮

整個《楞嚴經》的啟動跟這個因緣是有絕對的關係。

【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歷淫室,遭大幻術,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羅先梵天咒,攝入淫席,淫躬撫摩,將毀戒體。】

這段經文等於是,啟動了整個《楞嚴經》的大教。首先我們看,爾時,這個爾時就是說:阿難尊者因為他身為佛陀的侍者,人長得莊嚴又很慈悲,所以跟居士的因緣非常的好;那麼他在七月十四號,就是七月十五的前一天,他就應了居士的別請…個別請阿難尊者去應供;這別請的地點,從經文來看,應該是相當的遙遠,離精舍有段距離;古時候也沒有坐車,出門都靠走路,所以等到他應供過後,走回到僧團的時候,佛陀、諸大菩薩、諸大阿羅漢,所有結夏僧,全部都去應供,只剩他一個人,他只好一個人拿著缽,以平等心去乞食。

這時候他走著走著…不知不覺的走到淫女的處所,結果遭大幻術─時遭遇到一個勢力很強大的、一種外道的咒術誘導。什麼叫遭大幻術呢?這以下經文有說明: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羅先梵天咒,攝入淫席。摩登伽女她跟阿難尊者,過去生有五百世恩愛夫妻的因緣,所以她看到阿難尊者很歡喜,就跟她母親說;她母親說:不可以!阿難尊者已經出家了,你怎麼能夠跟他結婚呢?摩登伽女說:我不跟他結婚,我生命就不能相續!她的母親愛女兒就沒辦法,就用外道大梵天咒─娑毗迦羅大梵天咒,把這個咒語加持在一條毛巾上,然後飲食再用毛巾蓋著送給阿難尊者,阿難尊者把毛巾開啟的時候,就中了這個咒術,就不知不覺的被攝入到淫室當中,這時摩登伽女以淫慾心撫摸阿難尊者的身體,在這過程當中,阿難尊者是將毀戒體,將毀戒體當然就是還沒有毀戒體,但是即將要毀戒體。

將毀戒體這一段蕅益大師提出了三個說明:

第一個、阿難尊者在整個過程當中,他是被動的,不是主動,這是過去業力的牽引,他沒有犯罪的動機。第二個、阿難尊者在整個將毀戒體過程當中,他雖然起煩惱,但沒有起顛倒。這一點非常重要!他煩惱在活動的時候,他心中的觀照智慧沒有完全消失掉,所以他的抗拒力,他那種防非止惡觀照力還是存在的。在註解上說:阿難尊者這個時候是憶念佛陀。因為他沒辦法控制自己,他憶念佛陀如來大慈,寧不救護?佛陀的大慈悲,為什麼不趕快來救我?表示他的正念沒有失掉,所以他感應道交嘛!後來,佛陀命文殊菩薩將咒往護。第三個、阿難尊者從這個將毀戒體來看,他是示現一個凡夫。《楞嚴經》在《大正藏》有一百多個註解,到底阿難尊者在整個緣起當中,這個階位是一個凡夫?還是一個初果?學術界爭論不休,但是我個人同意蕅益大師的看法:從將毀戒體這四個字來看,阿難尊者示現是一個凡夫。

什麼叫將毀戒體?

佛陀如果沒有來救他,他是要毀破戒體,將要毀破戒體;初果的聖人,他已經不入色聲香味觸法,這個咒語拿他一點用都沒有用的。初果有道共戒,怎麼能夠說將毀戒體呢?

從將毀戒體我們得知——

整個緣起的當機眾是一個生死凡夫。

這樣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鼓勵啦。因為一部經的緣起,它會看出一個訊息,這一部經它所加庇的物件是誰,對不對?你看《華嚴經》,請問的都是大菩薩,所以我們看《華嚴經》,只能隨喜功德,我們做不到;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先隨喜一下,把這善根種下去。但是本經不同,他是一個生死凡夫,活生生的凡夫,因為一念的妄動而墮落淫室,然後回來以後請佛陀開示,要怎樣才能返妄歸真。所以它這個完全是加庇一個生死凡夫。從將毀戒體這句話就知道以下的經文,都是針對生死凡夫來宣說,這一段等於是正式的啟動整個楞嚴大教。所以《楞嚴經》的思想,是從染汙的因緣出現了,佛陀才產生一個對治的方法。

好,我們今天啊,第一堂課先講到這個地方。向下文長,付於來日。

人氣小說推薦More+

大師姐重生斷情,師門都慌了
大師姐重生斷情,師門都慌了
【無情道+火葬場不回頭+爽文+女主獨美】 黎霜本是天之驕女,卻被穿越者小師妹繫結,吸她氣運,搶她機緣。只要她情感受創,小師妹就能修為大漲。 她一手帶大的師弟,為了小師妹,對她拔劍相向。 她敬重的師尊,為了小師妹,留她在絕境中等死。 她辛苦培育的劍靈,為了小師妹,轉身刺入她的身體。 一朝頓悟,她斬斷塵緣,轉修無情道。 她不再苦苦解釋,也不再乞求這些人的感情。 背叛她的劍靈? 一次背主,終身不用。 這
天邊星星
殺鬼有功德?請天下鬼怪助我修行
殺鬼有功德?請天下鬼怪助我修行
殺鬼斬妖可以獲得功德提升修為。顧梟穿越而來,開始了一條殺鬼殺妖殺魔殺殭屍的道路。 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厲鬼:你若是敢殺了我,這全村百姓都得給我陪葬! 顧梟:夠不夠,不夠再把隔壁村加上?妖怪:難道妖天生就該死嗎?顧梟:你不死難道我死? 心魔:讓我看看的你內心最陰暗的地方!顧梟:都得死,都得死,都得死! 心魔:??顧梟:你們不死,我怎麼變強?……我顧梟在此,妖魔鬼怪速來送死!
缺悅
全宗門穿現代,滿級大佬帶飛祖國
全宗門穿現代,滿級大佬帶飛祖國
【無CP+群像+輕鬆爽文+團寵】沈白蘇修仙百年,一朝渡劫,卻被劫雷劈回了現代壞訊息:有個攻略者佔了她的身體,給五個男的當了三年舔狗,這事全網皆知好訊息:她的宗門跟她一起穿來了**三年前,沈家千金沈白蘇性情大變,成了舔狗,一次舔了五個,三年來堅持不懈不過最近,沈白蘇好像換口味了,天天上熱搜#驚! 沈白蘇包養娛樂圈新人#後來,劍修大師兄在武打賽道殺瘋,紅遍大江南北大師兄:沈白蘇? 那是我師妹#驚!沈白
時予遙
少年歌行之小儒仙
少年歌行之小儒仙
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讀書也能讀出神遊玄境!李容暄來到少年歌行的世界,意外拜師儒劍仙謝宣,從此江湖上多了一位小儒仙。 前期苟在雪月城猥瑣發育,逍遙天境後開始接觸江湖。(從蕭瑟入雪月城開始! )[不拆CP,跟隨主線劇情!會有多條支線劇情,不礙觀瞻!]
耳今
敗犬女帝,把頭髮盤起來!
敗犬女帝,把頭髮盤起來!
秦牧野穿越到了萬妖來朝的盛世。父親乃雄踞一方的逐夷大元帥、安南節度使,手握重兵,滅國無數,功高震主。 內有體弱多疑的皇帝虎視眈眈。外有國破家亡的蠻族宿怨積恨。他有些慌,決定培養幾個女帝,保住自己的小命。 好訊息:女帝登基後,對他深情告白,說今生只想捧著他的頭,親吻他的唇。 壞訊息:女帝並不在意他的頭有沒有連著脖子。……早朝結束,回到寢宮。 秦牧野看著跪在腳邊的女帝,冷笑一聲:“剛才當著百官的面,你
想喝胡辣湯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