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的出現對城中的百家之人是非常震撼的。
如果是他一個人那倒是還好,他學貫儒法,通曉道墨,各派都有他交好計程車子。
但是他帶著大半個秦晉法家而來,這是各家都沒有想到的。
怎麼敢的?
這種炸裂程度不遜色於小鬍子站在克宮發表奮鬥演講。
雖然洛氏對於思想一向寬宏,只要不做出實質性的行為,從不以言罪人,但是這城中還有無數別家計程車子,還有無數的百姓啊。
一人一口唾沫都能將法家那幾個人淹掉!
人心中的成見就像是一座大山,就憑秦晉法家的豐功偉績,想要讓百家收起成見比登天還難。
劉向早就知道會是如今這一幕,但是他並不在意,反而對著追隨自己而來的眾人笑道:“這就是法家如今在天下之中的名聲啊,若是揹著這沉重的枷鎖,談何建功立業呢?
若是不能和錯誤的過去割裂,又如何能贏得光明的未來呢?”
秦晉法家被言語攻擊,卻只回應道:“我等所治的經典並非法術,而是刑名律,諸位可能找錯人了。”
這話相當於一個孟儒說自己所治的經典不是孟子,而是義道論,劉向做的更絕,直接把法家經典中有關於御民治國思想都摒棄掉,只留下了關於律法的方面。
刑名律是法家學子縱橫天下的武器,是經世致用之道,廣袤的漢王朝基層郡縣胥吏,都是依靠這些治國,不精通則不足以稱之為法家,劉向改造法家自然不可能把這種優勢丟掉。
劉向的宗旨很簡單,談律你就來,指責暴行那你找錯人了,建議出昭城右轉走幾千里路到關中找歷代秦王和戾帝劉旦去,我們這些人沒幹過你們說的事。
哪個儒家道家子弟腦子有問題去和法家學子講律?
以前有名家能碰一碰,但是大漢一百年,早就不知道屍骨埋在何處了。
齊法倒是能碰一碰,但可以卻沒必要,讓秦晉法家殺殺其他派的銳氣也是好的,萬一還能翻身做主人呢。
劉向這個人,摸爬滾打許多年,練就一副好麵皮。
不論儒家弟子發表什麼觀點,他都笑眯眯的說一句:“經典,不愧是儒家子弟啊。”
什麼都沒回應,又好像什麼都說了,通常養氣功夫不夠的人這個時候就會急,然後劉向就會補一刀,“伱急什麼,有理不在於聲高,慢慢說。”
如果有相熟的其他派系一同討伐,他就反駁一句,“如此孝順。”
一直關注著百家論戰的姬昭先無語的搖了搖頭,姬靈均在旁邊咬著雪白細密的小牙齒道:“好欠揍啊。”
館驛畢竟不是正式的論道場合,秦晉法家的避戰不影響什麼,所以劉向的策略很成功,眾人也只能惡狠狠的說一句,“學宮道場大開之日,看你們還如何避戰。”
學宮快要大開了!
隨著到來的各脈士子越來越多,所有人都知道學宮就快要開了,百年發展,誰才是天下第一,能鬥敗諸家,名列魁首,就快要見分曉了。
昭城雖然大開,但相比其他自由進出的城池還是有頗多限制,不談極其嚴格的安保,內城同樣是不開放的。
不過內城除了宗廟、守藏室等之外,本來也沒有什麼東西,洛氏子理論上應該住在內城,但實際上都住在外城,倒是洛氏女經常祭祀住在內城之中。
即便是外城,街頭巷尾都能見到敢戰士騎著馬在遊曳,此次來到昭城的大部分都是讀書人,讀書人有才,來的還都是能睜眼說瞎話的人,而且讀書人壞啊,昭城的百姓淳樸,女子溫婉賢淑,被外人的花言巧語騙了可就不好了。
諸家學子到了昭城之後,首先就前往諸子聖殿祭拜,前來祭拜的人中有不少是來過的,昭城以前雖然嚴格,但並不是不允許人來。
但這麼大規模的自然是第一次,洛氏子帶著敢戰士來維護秩序,順便帶路。
雖然百年未曾見過太多人,但洛氏一直都在修繕,除了為了彰顯底蘊而特意留下的歲月痕跡之外,聖殿一直都是恢宏大氣上檔次的模樣。
洛氏傳承悠久,時間的尺度一旦拉長,就會給人無比的震撼,這是身為短生種對時間偉力的天然敬畏,這是洛氏一大優勢,所以無時無刻不在彰顯。
進入諸子聖殿之後,望著那些纖毫畢現的雕像和無數瑰美絕倫的故事壁畫,所有人都被震撼。
真正的聖人或許不需要高大的雕像,但永遠不要忽視,人類的天性就刻著對高、大的嚮往。
洛氏用千年的時間來弘揚姬昭,對這一點實在是過於清楚,所以在修建諸子聖殿之時,務必要震撼人心,在這百年的增修之中,不知道有多少數術家參與其中,洛氏甚至掌握了極強的建築知識。
達成的效果很好,很多士子甚至都失聲了。
“這就是諸子聖殿!”
“老師啊,有生之年,弟子竟然能進入這裡,您的心願可以了了。”
“祖師原來是這副模樣,果然是聖賢之相,不同凡響。”
無數道聲音在心頭響起,殿中明明極度的安靜,但是所有人都能感覺到一陣陣的繁雜之音傳到自己耳中。
負責帶領眾人前來的洛氏子很滿意,積壓了百年的憧憬,如果諸子聖殿不能讓眾人滿意,那反而會有反效果,但現在諸子聖殿完美符合了眾人的想像!
偌大的聖殿自然不是僅僅一間,除了所有聖賢集中的主殿之外,還有各家的分殿,主殿之中限於大小不能施展,但是分殿之中就沒有這種限制。
儒家的殿中描繪著精美的壁畫,最當先的就是洛孔二聖著春秋圖,然後是孔子周遊列國講學圖,孔子學宮成聖圖,孟子雄辯圖等等,畫工精湛的技藝在這些人物事件像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前來瞻仰的儒家士子望著這些壁畫,彷彿穿越回了數百年之前的那個時代,一位位先賢奮筆疾書,試圖結束那個紛亂的世道,將天地至理記錄下來,傳於後世。
儒門弟子人數眾多,還有很多殿中的人就比較少,甚至楊朱學派已經空無一人了。
“數百年前,我洛氏先祖曾經說過,在洛國之中立起高高的石碑,記錄諸子的典籍,建立廟宇,用金屬和美玉鑄造諸子的人像,讓諸子聖賢的光輝永遠榮耀人間,光耀萬年!”
洛氏子走上前來,望著這些人像和壁畫頗有些感慨的說道:“如今也算是沒有食言,不論外界勝敗,至少在這昭城之中還有傳承,還有人記得他們的名字和事蹟。”
一方門可羅雀,一方人山人海,這種巨大的反差和強烈的對比,讓前來瞻仰先賢之人,心中都有了一種明悟和緊迫感。
穿過諸子聖殿,一座佔地面積極廣的學宮出現在眾人面前,這自然不是最早的那一座學宮,但上面斑駁交雜的痕跡,卻讓人知曉,昔年那座學宮就在這裡,牆體之中有最古老的石磚。
“轟隆!”
數位敢戰士上前,將學宮重重的大門推開,在學宮未開的時候,這裡同樣不是廢棄的,昭公國中有天賦的孩子在這裡蒙學,是昭公國的私人學院。
百家有些激動的走進其中,幾乎每一家的典籍之中都有學宮的模樣,如今望著眼前的學宮,有一種幻想印照現實的感覺。
“這就是晨鐘吧!”
學宮主殿前那一座大鐘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
晨鐘暮鼓!
“素王制禮樂,禮樂便貫穿在洛氏的方方面面,晨鐘響時,諸賢入宮,暮鼓響時,諸賢出宮。
於是世人便以晨鐘暮鼓來作為警醒。”
有人講述著晨鐘暮鼓的由來,有人感慨補充道:“傳說昔年洛氏學宮辯論,鐘聲響起開始,鼓聲響起結束,一切皆依照禮樂秩序而定,真是美好的時代啊。”
好古非今,古今皆是如此,對漢人來說,周時的先賢就是古人了,許多人都懷念著那個時代。
眾人走進學宮之中,便見到宮中最高處跪坐著一道人影,敢戰士們上前躬身道:“參見家主。”
家主?
所有人一愣,然後齊齊躬身作揖,此起彼伏的聲音響起,“拜見大公,大公安康。”
洛盛望著眼前黑壓壓的人群,朗聲道:“諸君安好,諸君安康,請諸位入席吧。”
一隊隊貌美的少女帶著眾人進入坐席之中。
————
夏文明是一種典型的祖先崇拜,這種文化之下對喪葬自然極其的重視,甚至在某些時期達到了“對待逝去的人就像對待活著的人”,夏人認為一種被稱作“香”的祭祀冥器點燃之後,可以溝通祖先,於是廣泛的使用這種通靈冥器。
夏人甚至將繼承人稱作“延長香的點燃時間”,不論是一個家族的傳承,還是一個學派的傳承,都是如此,夏人對此有一種使命感,於是夏人的學術鬥爭總是異常血腥和對立,甚至達到了宗教戰爭的程度。——《全球通史·古代中國文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