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話大唐小說完整版

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魄魔刀,大鬧天宮!

聽到蚩尤的話,李道玄愣了一下,道:“兵主,你的實力遠勝於我,為何不自己照看這些巫族後人?”

“在這數千年的囚禁中,我曾將巫妖大戰的來龍去脈仔細梳理過,後來發現了一件事。”

“什麼事?”

蚩尤望向蒼穹,淡淡道:“也許帝俊並不是最終的黑手,在一切的背後,還藏著另一隻手。”

李道玄頓時生出毛骨悚然之感。

他想起了突然出現的天庭和靈山,還有自己在得到十八位陽神法力灌輸時,感受到的那種冥冥之中的注視。

這一切似乎都在佐證著蚩尤的話。巫妖大戰的發生,還有南朝時期道教天庭與佛門靈山的突然消失,那七日永夜的背後,或許都和那冥冥之中的注視有關。

李道玄有種預感,這個秘密或許就藏在天庭之中,至少那裡面隱藏著重要的線索。

“時間並不能沖淡一切,因為我還在。”

蚩尤深邃的眼眸中浮現出睥睨之色,魁梧的魔軀屹立於天地之間,好似千里堤壩,與天平齊。

那是不可一世的霸道。

“逐日而死的夸父,慘遭圍殺的后羿,被扒皮做鼓的夔牛,寧死不屈的刑天,觸山而亡的共工,還有想為主人復仇,卻被斬殺的相柳····..”

蚩尤一個個念著他們的名字,他們本應是光芒萬丈的巫族豪傑,如今卻在歷史中,留下了難以洗去的汙名。

還有那些在巫妖之戰中流乾了最後一滴血的族人們。

“他們不能白死。”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屬於巫族的歲月早已過去,神州大地上已有了新的主人,但蚩尤這位昔日的巫族雄主,依舊還活著。

他活著,有的人就該恐懼了。“兵主,你不妨換個交易吧。”李道玄卻突然拒絕了。

“為何?”蚩尤露出意外之色。

李道玄坦誠道:“苗族已是大唐之民,我身為國師,即便你不說,我也會照顧好他們,你不妨再換個條件吧。”

蚩尤認真地打量了一番李道玄,以他的修為和閱歷,自然不難看出,李道玄的這番話完全是發自肺腑,沒有一絲虛偽。

片刻後,他突然長笑一聲,似有萬丈豪情。

“不換了,我巫族男兒,言出無悔。”

李道玄連忙道:“兵主,可否需要軒轅劍?”

那藏於天庭中的存在必然極其驚人,李道玄更希望蚩尤能夠戰勝,故而提出借劍。

蚩尤大笑一聲,而後伸出僅剩的那隻手臂。

“我巫族自有神兵,何須借劍軒轅?”

“老朋友,三千年不見,可還願隨我再征戰一回?”

轟隆!

話音剛落,苗族世代祭拜的黑色聖石突然隆隆作響,而後崩塌碎裂,露出一柄長約五尺,造型十分霸氣的長刀。

吼!

天地之間突然響起虎嘯之聲,長風激盪,璀璨的刀光將天上的太陽都給比了下去。

李道玄注視著那口長刀,渾身竟一陣刺痛,寒毛聳立。

他背上的軒轅劍更是顫動不已,發出清越的劍鳴,黃金劍氣自發盪漾,如臨大敵。

只一眼,李道玄就知道了這是什麼刀。

正是蚩尤當年持之和黃帝戰鬥的巫族神兵-虎魄刀!

傳說當年涿鹿之戰時,天降隕石,蚩尤將隕石喂於坐騎神虎吃下,待天外隕石與神虎血脈融合後,拽虎尾骨成刀。

刀身以虎骨為經架,隕石精華附著其上,外表看來內呈魚刺狀,外透明,長約五尺,凶煞無雙,據說就算是天上仙人握此刀,也會墮入魔道。

天上地下,九幽十方,只有一個蚩尤,能夠駕馭此刀。

鏘!

虎魄刀自動飛到蚩尤手中,發出陣陣虎嘯之聲,頗為激動。

“李道玄,你看好了。”

蚩尤說完這句話,獨臂持刀,登天而上,眸光霸道睥睨,彷彿九天十地都會被他一刀劈開!

周圍雲海縹緲,完全沒有天庭的影子。

“算計巫妖,害我一族,你以為,躲得了嗎?”

轟隆!

天空中突然陰雲滾滾,雷鳴不休,似乎是在進行某種警告。

蚩尤卻冷哼一聲,獨臂持刀,猛地一劈,虎魄刀發出震天的虎嘯聲,縱橫的刀氣化為一道橫貫蒼穹的無匹刀光,無上魔威從那具偉岸的身軀中散出。

轟隆!

十道雷霆落下,竟然是《洞玄玉樞雷霆大法》中所記載的十雷,能將仙人劈死的恐怖天雷。

刀光與雷霆相撞。

幾乎沒有停頓,虎魄刀便斬碎了雷霆,劈開了滾滾雷雲,隨著咔嚓一聲脆響,天穹中生出一道道裂痕。

人間已無法承受這樣可怕的力量。呼啦!

好似玻璃摔碎的聲音響起,九霄之上,一座仙光璀璨的天庭再次出現,李道玄清晰地看到,虎魄刀光一直砍到了南天門的石柱上。

轟隆!

整個南天門劇烈一晃,彷彿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其中一根石柱在顫抖片刻後,竟然轟然崩塌。

蚩尤手提長刀,繼續登天,只是幾息時間就來到了南天門。

仙靈之氣垂落,似乎要為他加封,度其成仙。

“滾!”

蚩尤一聲大喝,直接吼碎了這些令天下陽神都夢寐以求的仙靈之氣,眸光睥睨,盡是鄙夷之色。

“大膽妖孽,不僅不聽封,竟還敢毀壞我天庭之柱,當誅!”

一個扎著丸子頭,腳踏風火輪,身披混天綾的蓮花小將出現,手中火尖槍一震,朝著蚩尤殺來。

“吾乃三壇海會大神,今日斬你!”

李道玄在人間看到這一幕,不禁心中一震,哪吒還活著,並且就在天庭中?

難道天庭中的神仙並沒有消失?不,不可能!

他立刻就否定了這個猜測,因為上一次他以天眼窺視天庭時,並沒有看到一個神仙,增長天王魔禮青還漂浮在天河中。這個哪吒,是假的!

果不其然,蚩尤對哪吒未正眼看上一下,淡淡道:“區區烙印之身,也敢大言不慚?”

鐺!

火尖槍刺在蚩尤身上,發出清脆的聲響,槍桿都壓彎了,卻難以刺入分毫。

火焰燒灼著蚩尤的身體,卻只能讓那雙散發魔威的眼眸變得更加攝人。

一隻流轉著古銅光澤的大手從火焰中飛出,砸斷了六臂,扭斷了三頭。

哪吒化為殘缺的蓮花,而後如光影般緩緩消散。

這並非是真正的哪吒,而是被某種不知名存在從時空長河中喚來的哪吒烙印,即便如此,亦能輕易斬殺尋常的陽神,但在蚩尤手中,卻走不過一招。

蚩尤提刀而行,跨入南天門。

下一刻,萬道神輝綻放,無數道身影出現,或腳踏祥雲,或身騎龍虎,或手持長鞭,或掌託寶塔。

十萬天兵、四大天王、天蓬元帥、王靈官、二郎真君······

漫天神佛攔路,百萬天兵橫戈。

見到這一幕,李道玄不禁驚出一身冷汗,還好他上次沒有進入天庭,否則圍攻之下,他就算實力再強數倍,也只能身死道消。

蚩尤的眼眸沒有絲毫波動,他只是提著虎魄刀,隻身面對諸神,緩慢而又堅定地向前走著,猶如一座緩緩移動的魔山。

李道玄已經看不清交戰的具體情形,因為虎魄的刀光實在是太耀眼了。

他只看到,那具牛首人身、獨臂持刀的魁梧身影,在不斷前進著,神血染赤了他的虎魄刀,也染赤了一座座仙宮寶殿。天河之水都被染成了血色。

那道身影繼續向前走著,彷彿永遠都不知道疲倦。

他終於進了天庭的最深處。

李道玄縱然睜開了天眼,也已經無法看清,彷彿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阻擋他的窺視,讓他只能隱約看到一個模糊的虛影。

蚩尤已經殺上了第三十三重天,到這裡,他的身前已經看不見任何一個站著的神仙。

但是他一直不停歇的腳步卻突然頓了一下,而後繼續向前。

李道玄拼命催動著天眼,哪怕再模糊,也不放過一絲一毫,但可惜的是,在蚩尤踏上第三十三重天后,天庭便漸漸淡化,迅速消失於雲霄之中。

一道鮮血從眉心流下。

李道玄只能先收起天眼,在之前和蚩尤的戰鬥中,他的天眼差點被蚩尤用頭給撞碎,受傷不輕,雖然服下了數種靈丹,短時間內還是不能催動太頻繁。

他身化雷光,穿過山河大地,瞬息千里,來到了崑崙山巔。

傳說這裡是與天最近的地方。

李道玄站在山巔,目光死死盯著空蕩蕩的天空,不敢有一絲放鬆。

他知道,此時此刻,兵主正在血戰,或許他已經找到了那幕後黑手,正在為巫族復仇,也在為他提供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

一個瞭解對手的機會。

兵主是在用自己的性命,逼幕後存在現身!

第一日,雲清霧散,陽光普照,沒有任何異常。

第二日,天有小雨,灑落人間,亦無異常。

第三日、第四日、第五日都沒有異常,天庭也好,兵主也罷,彷彿全都失蹤了。

李道玄枯坐在崑崙之巔,任風吹雨打,卻始終紋絲不動,雙眸直視日月。

第六日、第七日、第八日皆無異常。

直到第九日,天空中突然電閃雷鳴,然後下起暴雨,狂風怒吼,宛如世界末日一般。

風停雨消之後,一輪血色的月亮靜靜地懸掛在夜幕之中。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人氣小說推薦More+

從長生功開始修仙
從長生功開始修仙
趙無憂,一個來自小山村的少年,修煉一本來自上古的修仙功法,在修仙界一步步崛起。 (凡人流)
劍流兒
金扎撒
金扎撒
成氏家族,是始皇帝嬴政的後裔。秦朝滅亡後,由於漢朝孔儒擅權,大肆剿滅諸子百家,不斷追殺秦嬴族人,他們逃到大中國的漠北草原,與當地的高車人通婚,形成了孛兒只斤氏族。 孛兒只斤氏族的後代中,出現了很多厲害的人物,曾編撰了一部一統天下的金箔秘籍《大扎撒》。 元朝滅亡後,這部秘籍也失傳了。直到幾百年之後,成長生終將這部經歷無比坎坷、無比艱難困苦,才儲存下來的秘籍拿了出來……
日月勿
大師姐她修無情道!!
大師姐她修無情道!!
商陸,天驕中的天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存在。十五歲便問道長生宗,此後潛心修煉數十年,出關後斬妖魔,平四海,鎮霍亂……後來許多人談起這位驚豔絕絕的大師時,無不感嘆真乃絕品,天驕固然稀有,可這天驕中的天驕卻只此一位,唯一可惜的就是修的無情道。 無cp!
歸鶴..
雪將盡
雪將盡
“掌中青鋒只三尺,信手可倒五嶽輕。”——年少的浪子 “我不必對任何人,抱有哪怕一絲一毫道德上的期望,因為他們每一個都人鬼不分。”——困獸的嘶吼 “吾在此立誓,擔此重任,不迎吾主,誓......不回還!”——迎王重騎之首 “喂,傻瓜,我要你陪著我走。”—&
溫明篤
義俠風雲錄
義俠風雲錄
清朝康熙年間,江湖風雲變幻,英雄輩出。在這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中,張學彬與劉劍霞的故事如同一顆璀璨的星辰,閃耀著正義與愛情的光芒。 張學彬,出身貧寒卻懷揣著成為大俠的夢想,他勇敢堅毅,踏上江湖之路,只為追尋心中的正義。 劉劍霞,劍術高超、英姿颯爽的女俠,心懷蒼生,仗義執言。命運的絲線將他們交織在一起,從此並肩闖蕩江湖。 他們一路行俠仗義,從解救被惡霸欺凌的百姓,到深入神秘組織的虎穴,探尋背後的陰謀。
譚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