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一如既往,神功絕學沒有一門是好練的,所以葵花寶典是真神功,只有它的要求最低,上限又高。
除了要求割掉二兩肉以外,其它都很完美。
易筋經的內容,嶽不群只需要參考一下即可,以他現在的內功修為,以及升級過後的紫霞神功,早已超過了易筋經的覆蓋範疇。
“不過洗髓經還是可以學一學的,學會了洗髓經,便可以整合金剛不壞神功、石敢當神功等出名的硬功、外功,將血肉之軀磨鍊的可比精鋼。”
想到這裡,嶽不群又翻起了先天功殘篇,以及乾坤大挪移殘篇。
先天功的要旨是淬鍊先天元氣,將後天之功,轉化為先天之基,有別於許多江湖武學的定義,甚至是完全反其道而行之。
很有點意思,頗為對應之前嶽不群對弘治皇帝提到的破桶理論。
先天功的作用,就是消耗桶裡的水補桶、修桶,只不過桶修好了,水沒了···還是要死,且死的更快。
乾坤大挪移則是旨在啟用身體潛能,在短時間內爆發出數倍於尋常的反應力、速度、學習能力,實際上可以算是一門消耗生命潛能的‘魔功’,等閒不敢多用。
這也是為什麼,楊逍的實力並沒有差張無忌太多、太多,但卻只學會了乾坤大挪移的皮毛,因為楊逍不似張無忌有生生不息的九陽神功護體,又在崑崙秘境內食用靈果,儲存了大量的精元,隨意動用乾坤大挪移,一旦超出爆發上限,就會立刻暴死。
“依照看過的《倚天屠龍記》上的內容,乾坤大挪移起源於波斯,是山中老人為培養刺客所創,所以要旨在於啟用潛力,短時間內提升戰鬥力,這很正常。”
接下來的時間裡,嶽不群又依次看了生死轉換,借瀕死而啟用生機的武當金蠶神功,依天時而變幻,擁有不同屬性的崑崙三相神功,凝練內力於體內提純劍氣的劍罡訣等等,放到江湖上足以引起一陣腥風血雨的絕世神功。
觀摩學習著這些神功,嶽不群心中原本模糊的概念,正在加速成型。
所有的神功絕學,嶽不群都將它們分別整合為表、裡、用三種途徑。
表為取其創意,拋其核心,裡為用其本根,棄其束縛,用則是不修不學,只模仿其功能,以自身之能力,轉換相似之功效。
有舍有得,有取有棄,才是真正的學習、修煉的態度。
什麼都想要,只會陷入一團迷障,最終迷失方向。
待到嶽不群初步整理出一套頭緒後,睜開眼時,看到的又是弘治皇帝的那張臉。
此時的弘治皇帝,顯得有幾分急迫,有幾分焦躁,又有幾分興奮,不斷的在距離嶽不群不遠處踱步,卻又不便打攪嶽不群的思考。
之前的沉穩氣度,早已被拋棄到了九霄雲外。
在嶽不群讀秘籍,整合各種武學精要的時候,弘治皇帝不止是直接去御膳房大快朵頤了一番,更是招來了御醫,幫忙檢視身體。
依照御醫的結論是,他的身體彷彿回到了數年前,氣血活躍、精力充沛,卻並非無以為繼,是虎狼之藥強行衝擊的效果。
這似乎都在隱隱的佐證,證實嶽不群先前所言不虛。
“陛下,如何?”
“我可騙你?”嶽不群對弘治皇帝問道。
弘治皇帝卻道:“真···真能活三百年?”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應有三百年,若是不順利,也有百年之壽。”掌握了竅穴之秘的嶽不群,有這個底氣。
何況嶽不群還在永樂大典中找到了先天功。
這殘缺的先天功中,缺失了將先天之基,再轉化為後天之氣,翻轉先後,極限增功的步驟,但如何以後天之氣,蘊養先天之基的部分,倒是都儲存了下來。
這部分的先天功,結合嶽不群掌握的竅穴之秘,簡直就是為皇帝量身定製。
雖然修煉之後,基本上不提升實力,但卻能最大程度的運用、保留元氣,延年益壽。
“那便好!那便好!”弘治皇帝也是凡人,他也是貪生怕死的。
“可是需要朕配合愛卿?”弘治皇帝接著反應過來。
他並不迷信君君臣臣那一套,而是很清楚,君臣相宜,不過是利益護關。
“接下來一段時間,我會整理出一些運功法門,陛下可挑選死牢內的死囚,許以合適的承諾,讓他們練功,再安排得力之人攜數名良醫,將這些練功者的日常狀態,全都一一詳細記錄,送到我這裡。”嶽不群說道。
研創根基武學,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除了武學見識、修養,以及靈感思路之外,還要經歷千次萬次的嘗試與印證。
所以哪怕是張三丰這樣的大宗師,其一生之中,所創出與修煉根基相關的武學,也實際上寥寥無幾,更多的是外用的招式、技巧。
少林七十二絕學也是一般,實際上與內功相關的不多,更多的還是使用內力的技巧。
而這種研創過程,對嶽不群來說是必要的。
是他從一個普通的學習者,徹底轉變為開拓者的必然經歷。
一如張無忌或許可以與張三丰戰平,但他們二人的武學修養,武學境界實際上差距極大。
“此事不難,還有嗎?”弘治皇帝接著問道。
取用些死囚而已,對弘治皇帝來說,根本算不得什麼。
他確實是仁君,但那是和其他皇帝做對比,有時候也全靠同行襯托。
這並不意味著,他食古不化,是個道德無暇之人,死囚犯了死罪,只能被砍頭,不能因為修煉不得當的武功而走火入魔而亡。
“暫時只有這些,還有我再提。”嶽不群可不客氣。
入文淵閣看秘籍,得朝廷之力,助推修行,這本就是他上京的核心目的。
順著這個目標走,他不會走岔路。
至於所謂的官階,權利···在嶽不群這裡都是虛的。
他強,才有這一切。
他弱,一切全消。
自從這一日起,嶽不群就完完全全的住在了文淵閣。
起初他只是翻看各類各派的鎮派絕學,隨後又對這些門派的基礎武功感興趣,進而又研究起了江湖上,那些小門小戶,偶有奇思妙想,卻又後患極大的各類旁門武學。
最終,歸於了佛、道、儒三教的經典。
偶爾也會拿出手機,接受一些現代化的思維與訊息,從而形成新的靈感碰撞。
如此這般,時而一道道寫滿了功法口訣的紙條飛送出文淵閣,又在數天之後,化作過程和結果,送回文淵閣內。
嶽不群的修為,在這種歸納、整合、推成出新中,愈發的堅固、堅實,走出嶄新的路徑,打下無上的根基。
正是‘文淵閣內參大道,一月修行勝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