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你讓我監國? 第543章

第二百零二章 華夏民族的榮辱,永世不得……

幾個月的時間,應天府已是大大變樣。

城中原來的土路,都換上了水泥路。

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甚至比那些青石條塊鋪就的大路更舒服。

至少,沒有任何凹凸不平的地方。

下雨天都沒有任何泥漿。

馬車行駛得也更平穩。

技術研究和製造局在太孫的指導下,推出了一種新的四輪馬車。

與原來的老式四輪馬車不一樣。

這種四輪馬車裝上了連線轉向裝置,因而變得十分靈活。

在此之前。

由於轉向不方便,四輪馬車使用極少。

人們更傾向於使用二輪馬車。

加上轉向裝置之後,四輪馬車很快就多了起來。

人民幣的廣泛使用,再加上經商的放開,也促進了商貿的繁榮。

金陵城的人口,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便增加了近十萬人。

而且,還有更多的人口,正源源不斷的湧入。

大明正進入前所未有的繁榮盛世。

年關已近。

許多人湧向街頭,購買年貨。

鄭國侯府。

進進出出的人,同樣很多。

相比普通百姓,公侯家過節,更是熱鬧。

需要的東西也更多。

人員進出自然也多。

一批不起眼的賣貨人,三三兩兩,走出了侯府。

人群內,常茂也混雜其中。

自從黃子澄和齊泰被處死之後,他發現有錦衣衛喬裝打扮,在自己府外周邊監視,便閉門不出了。

自此之後,哪怕是外面再無錦衣衛人馬的身影,他也始終龜縮在家。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訊息來源,全靠看報紙。

朱允熞的手段,讓他感到十分害怕,也越來越不敢出門。

足足在家呆了幾個月。

直到年關時節,常茂覺得差不多已經安全了,才化裝出門。

只不過。

他不知道,他有耐心,徐妙錦更有耐心。

幾個月的時間,她安排的人,一直在外面輪流盯著。

每一個進出鄭國侯府的人,都做了排查。

幾個月的時間,從不停息。

常茂雖然喬裝打扮,可剛一出去,就已經被盯上了。

……

……

……

陽山。

老朱一見到朱允熞,就高興的將他抱了起來。

“來,讓皇爺爺看看,都長高不少了,快要抱不起啦。”

他年齡大了,抱了一下,確實感到有些吃力,只好將其放下。

“幾個月了,想皇爺爺了沒有?”

“想!”朱允熞抬頭看著老朱,道:“孫兒天天都在想皇爺爺,可是國事繁忙,又敢耽誤,不能時常來看望皇爺爺。”

“皇爺爺,要不,你還是回皇宮住吧。”

“孫兒將宮殿重新修建一番,一定讓您老人家住得舒舒服服的。”

老朱聞言,揮了揮手。

“不必了!”

“你現在將大明治理得挺好,比咱強。”

“咱雖然在陽山休養,可都聽說了,如今國庫裡錢多得都用不完,糧食都堆滿了糧倉。”

“咱年齡大了,看到什麼事,難免喜歡指手劃腳,對你施政,反而不利。”

“陽山風景秀麗,朝有金風晨露,晚有夕陽彩霞,好山好水,咱就在這裡怡養天年吧。”

“若是呆膩了,咱還想出去四處轉轉,看看咱老朱家打下的江山,看看老百姓們,都過得怎麼樣了?”

朱允熞看著他已漸漸佈滿皺紋的臉,道:“皇爺爺要是想去哪裡,可得先知會孫兒一聲,孫兒先給皇爺爺修一條寬敞的水泥路。”

“哈哈哈哈!”老朱大笑:“咱聽說伱發明出了一個叫水泥的東西,用來修路,有若青石,下雨天也無任何泥濘,平坦則更勝青石,如今已經修了一條通往松江府的大道。”

“嗯!”朱允熞點了點頭,道:“接下來,還要用它修更多的路。”

大明的交通,其實很發達,道路眾多。

問題是,受材料的限制,大部分都是土路。

土路最大的問題,就是下雨便會變得十分泥濘,運輸困難。

而且,在下雨天踩踏之後,還會形成一個個的小土坑。

天晴路幹,土坑並不會因此而消失,仍然存在,令路面變得高低不平。

水泥路無疑有很多好處。

特別是遇上天氣不好的時候。

“北平是昔日北元帝都所在,如今的邊關重鎮。亦是北方樞紐之地,對防範北元南下,極為重要。”

“咱覺得,你的下一條水泥路,就修從金陵到北平的水泥路,如何?”

“咱也想去北方看看。”朱元璋笑道。

“皇爺爺,咱們可想到一塊兒去了。”朱允熞嘻嘻笑道:“孫兒已經派出官員在勘察了,正準備修建一條自金陵通往北平的水泥大道。”

與老朱心中想的是國防不一樣。

朱允熞對於北元的威脅,絲毫也沒有放在心上。

如今新軍已經擴充到了五千人。

並且全部裝備了後裝槍,定裝彈。

以戰鬥力而論,他估計這五千人,就足以橫掃整個北元。

何況技術研究和製造局,還在源源不斷的生產更多的槍支。

新的槍械廠正在建設,生產效率也會進一步提高。

他想修建通往北平的道路,主要還是從經濟的角度出發。

自京師到北平的路,無疑將成為大明的經濟大動脈,極大的促進南北方的交流,以及商貿的繁榮。

“哈哈哈!”

老朱大笑,摸著他的頭道:“好啊,好啊,咱還在想,你會不會怪咱這個糟老頭子多言了,讓你治理天下呢,偏要指東指西,幹這幹那,想到了一塊就好!”

他頓了頓,又道:“咱看你治國理政這段時間,凡事都乾得很好。”

“還有一樁。”

“如今國庫裡面,錢也有,糧也有,咱琢磨著,長城也該修修了。”

“北元的威脅,不能輕視啊!”

朱允熞聞言微怔。

事實上,請修長城的奏摺,這幾個月收到了不少。

連燕王、晉王、都先後上書,請求朝廷拔款重修長城。

但他一直將奏摺留中不發,沒有做任何表態。

老朱應該是知道這些事情,才會出言提醒。

不過,在朱允熞看來,大明即將進入工業社會,長征的存在,更多是一種象徵。

華夏民族不可侵犯的象徵。

長城需要很好的儲存。

但在此時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徵召民夫,去修建長城,就很不明智了。

因為不會再有任何外族能入侵華夏。

長征也將成為國境內的歷史建築物,而不是邊防城牆。

老朱顯然還沒有看到這一點。

“皇爺爺,孫兒不打算再修長城了。”朱允熞望向老朱,語氣堅定的說道。

老朱愣了一下,問道:“這是為何?”

“孟子曾言: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孫兒以為,孟子這番話,雖有些過於天真,但也不無道理。”

“若無兵革之利,絕難威天下。”

“山溪之險,對於固守邊疆,也有著莫大的好處。”

“但孫兒始終認為,進攻才是最好的防禦!”

“自秦、漢以來,長城一直在修繕,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不計其數。”

“無數的百姓,死於長城的修建當中。”

“一尺長城一人血,萬里長城萬里骨。”

“付出的代價之高昂,難以盡計。”

“可仍有五胡亂華,更有北元入主中原,統治華夏幾十年。”

“若非皇爺爺領兵起義,驅逐韃虜,則華夏中原,至今仍在外族治下。”

“以史而觀之,漢有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唐有李靖三千鐵騎破突厥,蘇定方平大漠。”

“本朝亦推翻北元,遠擊草原,就在數年前,藍玉剛率兵破北元王庭。”

“這些都不是倚靠長城。”

“而一旦中原內亂,或國家疲弱之時,則草原大軍必定南下,長城仍在,卻抵擋不了絲毫。”

“故唐詩有云:但得將軍能百勝,不須天子築長城。”

“孫兒以為,長城不足為固。”

“若大明國力昌盛,民心擁戴,兵強馬壯,區區北元,何足掛齒?”

“如若國力衰退,民心不穩,內亂自生,縱有萬里長城,又有何用?”

“真正有用的長城,不是邊境的城牆,而是人心!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此所謂眾志成城。”

“華夏民族,團結一心,若有外敵入侵,皆齊心以抗,無人給外族帶路,諂媚投降,就是最好的長城!”

朱允熞一番話說完,老朱頓時兩眼放光。

“說得好!”

“華夏民族,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勝過萬里長城。”

“給朕下旨,記入祖訓之中,大明一朝,子孫後代,永世不得築長城。”

(本章完)

人氣小說推薦More+

紅樓帝業
紅樓帝業
穿入紅樓世界,身份是不被父皇相認的皇子。這日他初見父皇,啟口而問:“聖上還記得那年玄武湖畔的姜雪蓮嗎?”父皇,你不願認吾為皇子,吾偏要讓你認。 父皇,你不願傳皇位於吾,吾偏要讓你傳。吾愛金釵,更愛江山。
挽鋮
[紅樓]薛家長子
[紅樓]薛家長子
前世薛虯出身百年豪門,被家族傾力培養,英才俊逸,卓爾不群,是最完美的繼承人。 只可惜天不假年,英年猝死。 轉世投胎成為古代大戶人家嫡長子,父母恩愛、兄弟和睦,還有個格外出眾的妹妹,一家人幸福美滿,其樂融融。 直到父親去世,薛虯覺醒了前世記憶,才知道自己所在竟是紅樓世界。他的弟弟薛蟠是個敗家子,母親和妹妹為了家族殫精竭慮,最後還是下場淒涼。 好在這一世薛虯才是薛家掌權人,他會撐起薛家、教導薛蟠、為寶
千山不關
從農家子到當朝首輔
從農家子到當朝首輔
趙豐年穿越了,穿到了古代,看著一貧如洗的家境,趙豐年沉默了。 屋子是漏風的,襖子是稻草塞的,粥裡是看不到米粒的。 沒有辦法,為了活下去,趙豐年只能重新爬起來,種田,養家,科舉。 卻一不留神,成了一朝首輔。 後人雲:大夏國柞一千五百年,趙豐年功勞獨佔一半。 後世史書記載:“孰大夏,富有趙相,萬國不能與也。” 小劇場: 誰都知道趙大人生性簡樸,宴席上不碰雞湯愛酸菜 就連宮宴上,趙大人桌上都有一碗御廚親
魚箏
長安食肆經營日常
長安食肆經營日常
感謝大家一路支援陪伴跟鼓勵,本文2月10日入v,再次感謝!接檔文《北宋市井生活日常》展現經濟高度發達的汴京風情與各色美食,求收藏 本文文案: 【食肆經營+長安妖怪記事+志怪故事】 段知微一朝穿越,發現面臨在涼州已無親屬的天崩開局,只得去長安投奔姑母。 上巳佳節,曲江池畔,五陵年少歡聲笑語。 柳影花明,大慈恩寺,長安仕女遊覽聖地。 全部都是擺攤的好地方啊! 這位娘子,您生得如此嬌美,來份桃花乳酪,定
添蜜一匙
靠震驚體與大佬一起修煉後
靠震驚體與大佬一起修煉後
(常規修仙背景,基本不用帶腦子) 本文文案: 蕭念念穿書了,成了合歡宗飽受霸凌的底層弟子。 一穿來就中了合歡毒蠱,十天之內必須與金丹期以上的修士一起修煉。 按照劇情,原身選擇去勾引男主,然後被男主嘲諷拒絕,用爆頭身亡的方式推進了男女主情感發展。 蕭念念:要命的工具人可不興當。 於是她把目光對準了合歡宗禁地裡囚的那些或正或邪的人,從裡面挑了個最好看的。 對方畢竟是金丹期,她只能好言好語提出要做個交易
不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