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你讓我監國? 姜阿山小樹

第二百九十四章 知行合一!致良知!儒家新學派!

方孝孺慌了。

開始徹底慌了。

對於朱允熞其他的攻擊手段,其實方孝孺都不是很怕,無非一死而已。

而朱允熞想要殺自己,就勢必會惹惱天下間所有的儒生。

從此寸步難行。

甚至連自己的儲君之位,說不好也要丟掉!

但他從未想過,朱允熞竟然會從儒家理論上擊倒自己!用最直指核心的話,擊碎程朱理學的根本!

天理,何為天理?

天理是否應該存在,而又是否合理?

在此以前,大家都相信朱子所言,覺得世上應當是有天理的。

畢竟天理昭昭,報應不爽。

符合大家的認知和看法,同時朱子所提出來的天理,脫胎於儒家,雖然和儒家的中庸之道不同,甚是極端。

可也拯救了儒家。

讓儒家重新佔據了主導,成為了正統學說。

可現在,朱允熞卻毫不留情的將程朱理學擊碎!將程朱理學的諸多不合理之處,統統講出!

但偏偏朱允熞用的卻是聖人之言。

是其真正的本意,讓人無可指摘!

方孝孺也根本無法辯駁,畢竟他是真的找不到孔子到底哪兒說過天性純良,天理至上這種話。

說到底,朱熹也是對孔子之言的過分解讀。

借用對方的話來闡述自己的思想。

裡面還混雜了不少禪學的思想在裡面,是不是真的認同孔子的話都還兩說呢。

在今日之前,大家不會注意到這一點。

可今日之後,大家便會不禁想到,如果他朱熹真的儒家弟子,又怎麼會去借用佛家的理論?

儘管大家都這麼幹。

而且三教合一乃是大勢所趨,可你被拆穿之後,就不一樣了!

特別是太孫殿下現在明顯並非是不滿儒家。

而是不滿你程朱理學!

這樣一來,其他的儒家學派,豈不是有了興起的機會?說不定就會被重用!

朱允熞將程朱理學扔出儒家之列。

便是為了告訴天下所有的讀書人,我並非是針對儒家,你們的利益也不會受損,沒必要和方孝孺一條道走到黑。

只是需要伱換一個學派而已。

這對讀書人來說,很難嗎?

簡直不要太簡單!

其實朱允熞說的那句話還當真沒錯,儒家的讀書人難道一定就道德很高嗎?

如果當真道德高尚,就不會出現‘水太涼、頭皮癢’這種貽笑大方的文官了!

朱熹那一套,只能培養出虛偽、假善的讀書人!

而培養不出真正有德行的讀書人!

“在孤看來,這世間又哪有什麼天理?”朱允熞語不驚人死不休。

在所有人都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

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孤認為,真正的天理,真正的大道,並非高高在上,而是就在我們心中。”

“儒家自古所求,天人合一!何為天人合一?天心即吾心,吾心即天心!”

“真正的大道,就在我們心中!”

“此謂:心即理也!”

“而吾等求理,非單純求德行之理,也要求天地自然萬物之理。”

“孤有一言,贈予諸位。”

只見朱允熞輕聲慢誦道:“隨處體認天理,六字千聖同行!”

“萬里一心感應,虛靈中正觀生。”

“孤認為,人心之中,皆有自己的天理,而大家要做的,便是在不同環境之中,處處體會自己心中的天理。”

“並踐行自己的天理。”

“而非一味看著那高高在上的天理,處處去壓抑自己的本心。”

“卻忘了,人心本是沒有善惡之分的!”

“此謂:性相近也!”

隨即,朱允熞又說道:“然,性相近,習相遠,人之心無善惡,然人之意,卻有善惡之分。”

“爾等需得明白,知善知惡,方為良知。”

“為善去惡,乃是格物!”

“禮記上講: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何為致知?致良知也!”

“如何格物?知行合一也!”

朱允熞借用陸九淵、王陽明心學之觀點,對朱熹所講的格物致知,重新進行了闡述。

與二程、朱熹全然不同。

程朱理學,知在前,行在後,往往造成的結果就是隻知不行。

而王陽明所提出來的知行合一,便是將兩者融合為一,再不分彼此,無知,便是無行,而無行,便等於無知!

兩者缺一不可!

隨後,朱允熞更是不忘炮轟程朱理學。

“程朱之理學,其核心之所謂天理,名為天理,實則以強凌弱,迫民從仁!”

“全無儒家半點之仁德!”

“聖人之道,弘仁抑貪而求並育不害,乃是中庸之道!”

“從不妄求附應!”

“儒家德道所立之源、教能化成之本,在理學身上全然不見!如此禍國殃民之學,又豈能在大明繼續存在下去?!”

下方,群臣百官無不震撼,太孫殿下所言,竟然字字珠璣!

讓下方群臣幡然醒悟!

儒家之道,本為中庸,以自身賢明而立德。

再以德行治理天下,感化萬民。

可理學呢?

卻是僅存儒學外表修仁義之形,卻愈發不明其求仁義之質!

強曰天理,以天理立仁德,再得之賢明。

豈不是完全反了過來?

按照常理來說,一個人是內心賢明,方才會有眾人推崇的德行,才有這個道理去治理天下。

可現在理學偏偏是先畫了一個靶子。

說這就是天理。

只要中了靶子的人,就是有德行的人!

於是大家看到中了靶子的人怎麼做,大家也就跟著一起去做,根本不需要管內心深處到底是怎麼想的。

求於外表,而不求內心!

這豈不是非常荒謬?!

而現在,朱允熞則是提出,想要成為聖人,先要尋求自己內心的良知,因為人心即是天理。

大家從自己的本心出發。

才能真正的做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如此一來,大家的從本心出發,探尋天理,如此修成有德行的人,方才是真正有德行之人。

而非理學這般虛偽之人。

理學,成不了真正的君子,更成不了真正的聖人!

但朱允熞對於理學的抨擊還不止於此!

他要真正將理學徹底一口氣碾死!

哪怕方孝孺此刻已經完全說不出話來,大張著口,喘著粗氣。

朱允熞也不放過他。

繼續說道:“子曰:仁者必有勇!”

“孟子也曾言: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

“此方為真仁哉!”

“理學仁而不求中適,強求天理,以一家之理,替天下之理。”

“此真強權而假仁也!”

“非儒家之真意!”

“若大家都能致良知,知行合一,從本心出發,行仁德之事。”

“如此,方才不失儒家之真意,是為真仁矣。”

可以說朱允熞簡直是從方方面面把程朱理學批判得不成樣子。

同時,又糅雜著丟擲了自己心學的觀點。

下方的群臣百官對於心學,其實也並不陌生,因為心學其實由來已久。

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顥開其端,南宋陸九淵則大啟其門徑。

可以說,現在的儒家除卻理學之外,便是心學。

兩者分庭抗禮。

只不過由於一直以來,理學都是官方正統學說,所以大家都遵從的是程朱理學。

但這並不代表心學就不存在於朝堂之上了。

儒家的學派向來不是那麼涇渭分明,畢竟儒家天然就具有很強的包容性。

群臣百官之中,便有不少人,其實對於心學頗有鑽研。

而此時,聽到朱允熞所提出的觀點,側重於心學,頓時歡喜無比!

恨不得彈冠相慶!

自元朝以來,便是理學一家獨大,難道說,心學有重歸正統的機會了?

而更敏銳的人則是揣度出了朱允熞的打算。

太孫不滿理學,想要將官方正統學說從理學替換為心學!

這對諸多儒生來說,無異於是一場天翻地覆的大變革!

但又何嘗不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好機會?!

這場爭鬥,早已經不是朱允熞和方孝孺之間的爭鬥,更不是朱允熞同儒家之間的爭鬥。

而是儒家的學派之爭!

理學和心學之爭!

但不同的是,在心學背後,有太孫殿下撐腰!

眾人不禁在心中想到,今日太孫所言,定然是背後有心學高人指點!而太孫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為了將心學換成理學!

事情和所有人想象的都完全不同。

太孫殿下並沒有和儒家站在對立面,反而是太孫和儒家站在了一起,而理學站在了儒家的對立面!

在這一場儒學的辯論中,方孝孺甚至還沒出招就已經輸了!

匆忙之間,他甚至根本找不到可以反駁朱允熞的話!

而今日之事……一旦傳播開來。

以他現在文壇領袖的身份,完全可以代表理學!

而今日敗下陣來,就代表著……理學真的敗給了心學!

天下讀書人也會開始思考,到底是要繼續聽理學的,還是轉而投向心學?

反正都是儒家,他們這也不算是轉行?

但朱允熞卻要比他們想的還要更狠一些。

下令道:“今日朝堂之爭,派專人整理一番。”

“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句。”

“刊登在百姓日報之上,孤要讓天下的百姓評評理,看看誰更有道理!”

群臣愕然。

太孫殿下這是要殺人又誅心啊!

且不說太孫殿下以有心對無心,今日和方孝孺之間的爭論本就佔盡了上風。

慌亂之下,方孝孺甚至沒找到幾句話可以回答。

但就說太孫殿下在百姓之間的聲望。

大家肯定也是支援太孫殿下啊!

而且,太孫殿下所言,句句都是真知灼見!

怎麼可能會輸?

(本章完)

人氣小說推薦More+

穿成假太監:後宮太亂,皇帝跪求我平亂
穿成假太監:後宮太亂,皇帝跪求我平亂
撞臉妻子出軌現場,被情敵一腳踹到後宮當太監,還是個假太監,穩後宮,平邊疆,病皇帝,你歇歇,我幫你穩定天下! 浪夠了再回來。
南瓜先生
我爹是崇禎?那我只好造反了
我爹是崇禎?那我只好造反了
穿越了,你爹是大明的亡國之君崇禎,而你自己則是大明的亡國太子朱慈烺。 現在是大明崇禎十四年,距離大明徹底覆滅還有不到三年的時間。穿越過來的朱慈烺對著夜空嘆了口氣:雖然時間有點晚,但應該還來得及! 在他身後,是一群殺氣騰騰的軍隊!朱慈烺大手一揮:開始吧!沒錯! 我朱慈烺,反了!
請叫我小九哥
大明神探1546
大明神探1546
年輕的嘉靖帝看著譽滿天下的海氏兄弟,目光深邃難測。嘉靖:國有諍臣,不亡其國,不聽你海瑞的,我大明就要亡國嘍? 海瑞不語,只是上疏,字字鏗鏘,勸諫勵精圖治的天子不可沉溺於安逸。 嘉靖:朕本以為你海玥是性情中人,心地光明且重情義,嫉惡如仇且不會權變,沒想到你查案查到朕身上,跟朕鬥法來了? 海玥不語,只是破案,不敢說澄清玉宇,平定天下冤獄,只要真相大白,一切無愧於心! 嘉靖朝前期,朝堂上多了兩把劍,一把
興霸天
紅樓帝業
紅樓帝業
穿入紅樓世界,身份是不被父皇相認的皇子。這日他初見父皇,啟口而問:“聖上還記得那年玄武湖畔的姜雪蓮嗎?”父皇,你不願認吾為皇子,吾偏要讓你認。 父皇,你不願傳皇位於吾,吾偏要讓你傳。吾愛金釵,更愛江山。
挽鋮
[紅樓]薛家長子
[紅樓]薛家長子
前世薛虯出身百年豪門,被家族傾力培養,英才俊逸,卓爾不群,是最完美的繼承人。 只可惜天不假年,英年猝死。 轉世投胎成為古代大戶人家嫡長子,父母恩愛、兄弟和睦,還有個格外出眾的妹妹,一家人幸福美滿,其樂融融。 直到父親去世,薛虯覺醒了前世記憶,才知道自己所在竟是紅樓世界。他的弟弟薛蟠是個敗家子,母親和妹妹為了家族殫精竭慮,最後還是下場淒涼。 好在這一世薛虯才是薛家掌權人,他會撐起薛家、教導薛蟠、為寶
千山不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