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無憂的話,李世民心裡一緊。
他轉過頭看向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臉上帶著淡淡的笑,看著恬靜溫柔。
原先李世民很喜歡長孫皇后的笑容,可今天看了,不知道怎麼的,心裡就難受起來。
“觀音婢?”
長孫皇后也看著他:“二郎,何事?”
李世民聲音都有點微顫:“你……我納妾封妃,你心中可有不痛快?”
長孫皇后垂首,笑容隱去:“有。”
“為何不說?”李世民問。
長孫皇后聲音很輕,聽起來有些飄忽:“世人不都如此麼,已經習慣了,我原來以為我心裡不高興是不好的,不應該的,今日聽到仙子的這些話,我才恍然,我也是人,並非神佛,再則,我與二郎早已不分彼此,不高興……又能如何?”
李世民心裡難受的很。
他張了張嘴,卻說不出一句話來。
“如果你不高興,自此之後,後宮再不進女人。”
長孫皇后又笑了起來,這個笑和往日不同:“進不進的有什麼差別嗎?早已不可能一生一世一雙人了。”
反正她今天豁出去了,心裡想什麼就說什麼。
她也知道,李世民不會因為這些話怪罪她。
李世民長嘆一聲,心中悵然,久久不平。
朱元璋也看向馬皇后:“妹子,你……是不是心裡也不痛快?”
馬皇后可是比長孫皇后爽朗的多,她哈哈一笑:“是不痛快,怎麼了?”
“我……”
朱元璋不知道要說什麼。
馬皇后拍了拍他:“我不高興都在你身上撒氣了,再者,咱倆都多大歲數了,這些事情我也早看淡了,我伺侯了你半輩子,現在就想清閒清閒……重八,你不知道你睡覺的時候打呼聲音有多大,我被你吵了這麼多年,早盼著能睡幾宿安穩覺呢,你往後啊,有事沒事的還是宿到別的妹妹處吧,可別再來招我了。”
朱元璋:……
他想哭。
他親親老婆嫌棄他,嫌棄到不想和他呆在一個屋裡,他要怎麼辦呢?
還有啊,他說為什麼有時候無緣無故的捱打,還以為老婆身體不舒服,心裡煩燥,沒想到是因為他後宮進新人了,招的老婆不高興,拿他撒氣。
“你要不高興,咱就不進新人了,妹子,在我心裡你是最重要的,要是沒有你,再多的女人有啥用啊。”
朱元璋厚起臉皮湊到馬皇后跟前,說了好多討巧的話。
馬皇后嫌棄的把他推開:“孩子們都看著呢,你注意點。”
朱元璋是真想哭,眼圈都紅了。
老婆這是明打明的嫌棄他,他……心裡太難受了。
朱標還有他的弟弟們都趕緊低頭的低頭,抬頭數房樑上的花紋的數花紋,轉過頭揉眼睛的揉眼睛,端起茶來裝喝水的也在那裡裝,就是不看朱元璋。
朱元璋:……
就是欲哭無淚。
劉徹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以前嫌棄表姐驕縱,嫌棄她不夠溫柔,嫌棄她管的多,可自打廢后之後,劉徹想到她的時候就多了起來。
他現在看著溫柔恭順的衛子夫,又覺得這女人溫吞的很,著實沒意趣。
他開始不由自主的寵幸那些長相豔麗,性子活潑的女子。
以前,他並沒有發現,這些女子都有些地方像阿嬌表姐。
今次仙子的話提醒了他,他才恍然發覺,他竟然找了那麼多像阿嬌的女人。
搖了搖頭,劉徹把心底裡那瘋狂的念頭晃掉。
絕對不能,他和阿嬌已經恩斷義絕,絕不會再有任何的牽扯。
要是無憂知道劉徹的想法,肯定要罵一聲渣男,告訴他一句,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天幕下,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天幕中,無憂接著開講:“明憲宗在史書上評價還不錯,他繼位之後勵精圖治,文治武功都很不錯,但老年之後就有點糊塗了,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但總的來說,成化年間社會穩定,百姓生活平穩富足,給之後的弘治中興留下了一個向好的基本盤。”
“現在咱們來講一講明憲宗的文治武功。”
“這位就是一很矛盾的人,前期他這個皇帝當的是真的很好,但後期也是有點拉胯。”
“明憲宗繼位之初也是內憂外患不斷,可以說和明末情況也差不多,咱們也知道他爹是個啥樣的人,就是那個叫門天子,他帶著大明朝一半以上的朝臣去送死,還葬送了十幾萬將士的性命,要不是有于謙力挽狂瀾,大明到他那裡可就完了。”
“復辟之後,英宗還不知悔改,侮辱武將忠臣,任用奸佞,搞的民怨沸騰。”
“等到他死後,朱見深繼位,外邊有蒙古不斷擾民,而且當時建州女真部也正當崛起之時,這是外患。”
“朝中死了那麼多大臣,這裡頭有很多可都是人才啊,這使得朱見深繼位的時候,人才斷檔的很厲害,而且天災不斷,什麼地震、水災、旱災、蝗災……簡直就是年年變著花樣翻著番的給你來,而且他繼位初期荊襄、四川、兩廣、寧夏、陝西百萬流民鬧事,遍地狼煙,這是內憂。”
“大家來看看,外邊有強敵環伺,內部還不統一,流民不斷的鬧騰,天災也從來沒有斷絕過,就這樣,明憲宗用了十多年的時間穩定內部環境,平息亂局,安撫流民,使他們能夠安居樂業。”
“而且人家還北出遼東,直搗建州女真大本營,收復河套,擊敗蒙古,報了他爹土木堡之變的一箭之仇,這是武功方面的,後世稱為成化犁庭。”
“明憲宗用了十幾年的時間邊關穩了,政治清明瞭,朝中也有了能臣,是一點點走出了叫門天子所帶來的陰霾,除此之外,他還為于謙平反,還念及朱祁鈺護國有功,恢復了他皇帝的尊號。”
“要知道,朱祁鈺想讓他自己的兒子做太子,可是廢了朱見深太子之位的,可朱見深登基之後沒有記仇報復,還為他平反,恢復帝尊,可見朱見深心胸寬廣,為人公正。”
朱元璋聽到這裡,不由的點頭微笑:“這小子行啊,不像他那個孬種爹。”
秦朝
始皇看了看扶蘇,又嫌棄的看了看其他兒子,內心漸生波折。
為什麼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
漢朝
劉徹點頭:“的確不錯,可惜了這樣的好大兒,偏生沒個好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