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和禪觀的區別

第1集《禪觀與淨土》(基礎篇)

《禪觀與淨土》諸位法師慈悲。諸位菩薩,阿彌陀佛!

學人這一次跟大家共同研究的主題是禪觀與淨土,它的重點就是把大乘的禪觀跟淨土的唸佛做一個結合。在講這個主題之前,我們先說明一下,為什麼唸佛的人要把禪觀的智慧做一個結合呢?

事實上佛陀在大乘佛法當中,講了很多的法門,這當中最特別的當然就是淨土的唸佛法門。它特別的地方來自於它是一種他力加持,也就是說當我們提起一句佛號的時候,在我們生命當中有兩種力量的作用:一個是心靈的力量;一個是佛陀的力量。所以淨土宗的成就就是在你臨終的時候,當你提起佛號的時候,你的心靈的力量跟佛陀的力量必須達到一種感應道交的境界,你這一生的修行就成就了。也就是說淨土宗既然是一個佛力的加持,不是說我們去做一些什麼功德,而是我們必須想辦法跟彌陀的功德感應,我們就做這件事情。所以感應道交是整個淨土宗所追求的一種共同目標。

要達到感應道交的方法,善導大師講得最為簡單扼要,就是任何淨土宗的修學者,當我們提起佛號的時候,你內心是不是能夠做到順從本願。你能夠順從彌陀本願的功德,你就能夠跟彌陀感應道交。但是順從本願,這個地方就牽涉到一個問題,因為跟我們無始劫來內心的思考模式是相違背的。我們無量劫來在娑婆世界打滾,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流轉,我們習慣性的思考模式是順從娑婆世界的因緣。所以即便我們建立一個順從彌陀功德的新的思想,我們一般唸佛人基本上還是會落入一種真妄交攻的矛盾之中。就是你在創造一句佛號的時候,你有你過去的思考模式在牽扯你,因為你過去習慣性地順從娑婆世界,包括順從內在的妄想,包括順從外在的業力。內有顛倒妄想,外有生死業力,這個就是娑婆世界的一個因緣。我們習慣性是順從娑婆世界的因緣。

當然我們接受淨土法門以後,我們會建立一個思考模式,我們願意到淨土去,享受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所以一個淨土宗的人,他提起一句佛號的時候,他這個佛號是有兩種力量的:一方面它順從娑婆世界,一方面它也順從極樂世界,是這兩種力量的拉扯。假設我們不透過禪觀的智慧來做一些調整,做一些引導,我們到了臨命終,就充滿了不確定。

所以禪觀的智慧,就是把順從娑婆世界這一塊的力量,慢慢把它化解掉,把來自於生死業力的牽扯,把它化解掉。當然另一方面加強對極樂世界功德的順從,禪觀的智慧是有助於我們做內心調整的。把娑婆世界的順從降低,把極樂世界的順從增加,這個就是我們修習禪觀的主要目的。

好,這是簡單地說明我們修學禪觀跟淨土的一個目的。

我們看這次的內容。將述此義,大科分六,這個地方有六大科。

第一科基礎篇。這個基礎就是當我們流轉到現在,我們怎麼去面對我們過去所留下的妄想跟業力,我們應該做些怎麼樣的基礎,來做一些調伏跟引導的工作,這是第一個基礎。

甲二的觀照篇。從前面的基礎,正式的生起觀照,來做一些心態的調整。基礎篇主要是一種願力的修學,誓願力的修學,設定目標。這個甲二的觀照,是一種智慧的觀照。

甲三的唸佛篇。我們開始對名號功德的皈依。我們提起佛號的時候,我們心態能夠對名號的功德生起真實的信心,這是念佛篇。

第四個是往生篇。我們把這個唸佛的功德,能夠成功地導歸淨土。

第五個是破障篇。破除我們內外的障礙。

最後我們談一談淨土的功德——三輩九品,它的一個功德的差別。

前面兩篇,它偏重在大乘的禪觀;第三、第四偏重在淨土的皈依這一塊。我們說明一下。我們一念心有過去、現在、未來,《基礎篇》跟《觀照篇》,主要是處理我們過去留下來的心態,處理我們過去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唸佛的人,不是一張白紙開始唸佛,我們流轉太久,我們的內心,在每一次生命當中,留下很多很多負面的思考。《基礎篇》跟《觀照篇》就是處理我們過去的顛倒妄想,這一塊主要是處理我們過去的問題。

《唸佛篇》跟《往生篇》,是處理我們未來的問題。我們怎麼去規劃我們來生的目標,這是兩個不同的地方。

這四科,就是一個修行的正修。

好,我們來看看第一科甲一的基礎篇。基礎篇當中,此中分三:一、真正發心,二、持戒清淨,三、成就佛種。

在基礎當中有三段:

第一個,我們談到因地的發心。這個發心關鍵在這個“真”字,真實。我們如何能夠不要隨順顛倒妄想而發心,而依止真實的心來發心,這是第一個要做的。

第二個,談到持戒清淨。這個基礎篇主要處理娑婆世界兩種因緣,在臨終的時候會牽動我們三界流轉的兩個因緣:第一個是內在的顛倒妄想;第二個是外在的生死業力這一塊。真正發心主要是消除心中的顛倒妄想,持戒清淨這一塊是消除我們無始劫來的生死業力。一個是內在的因緣,一個是外在的因緣。

這兩種成就以後,我們就建立一種大乘的佛種、大乘的善根來作為一個唸佛的基礎。就是有三段。

我們看第一段,真正發心。這地方分兩科:一、總標,二、結示。總標當中分成三段:一、出離心,二、菩提心,三、空正見。

首先我們看第一科的出離心。出離心又分成三段:一、緣由,二、方便,三、證量。我們先談一談唸佛的人為什麼要修習出離心,如果不修習會有什麼過失。

先看緣由。我們請合掌。請一位同學把它念一遍。

戊一、緣由。

無出離心無息滅,希求有海樂方法;

由欲有樂縛眾生,故先尋求出離心。

好,我們簡單地解釋一下。就是說一個唸佛的人,如果他沒有經過一種出離心的修學,他剛開始就把佛號提起來,這個時候有什麼過失呢?他流轉到現在,為什麼流轉呢?他肯定內心當中對娑婆世界有貪愛跟取著。他只要是沒有修出離心,他念佛的當下,內心的深處,一定有對三界果報的愛取,因為他過去生會留下這方面的習氣。

什麼叫愛取呢?希求有海樂方法。他對三界這種快樂的果報有一種希求,有一種期待。那麼既然有所期待,他這個有欲就是期待,有樂,這個三界的快樂,就會產生一種繫縛,他就會啟動生死的業力。所以我們必須要尋求出離心。

這個事情是這樣。我們在無量劫的生命的流轉當中,經歷過很多很多次生命的經驗。有些經驗是痛苦的經驗,有些經驗是快樂的經驗。但如果你經歷的是一種痛苦的經驗,對你臨終不會構成障礙的,這個問題不大。但是問題在哪裡呢?我們每一次在三界流轉的時候,有些是快樂的經驗,這個地方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這種快樂的經驗是怎麼形成的呢?它先有感受。當我們跟這種快樂的人事接觸的時候,它會產生一種喜悅的感受。這個感受的下一個剎那產生很多的想像,你會在心中捏造很多的美好的影像出來。好啦,當快樂的感受跟這個美好影像結合以後,就帶有快樂的影像,帶有快樂感受的影像就會帶動我們對它的執取,你的心就會住在上面。住在上面的這種影像,它落到你心中的時候,會出現什麼問題呢?你就會產生期待,你希望它在你未來的生命中再一次出現。那麼你有所期待的時候,就會啟動生死業力了。

在唯識學上說,我們生命是一個無止境的水流,它是一種從過去流到現在,它也一定從現在流到未來。那麼這個水流到底是誰在推動的呢?有兩塊,一個是業力,一個是妄想,尤其是那種執著的堅固妄想。它們兩個互為因緣,業力會帶動你的妄想,妄想也會牽動業力。也就是說同樣唸佛的人,我們有很多人臨終都會提起佛號,但是有些人很成功地能夠跟彌陀感應道交,有些人會被娑婆世界的業力拉回來,因為業力太重了。

諸位!帶業往生它是有條件的,它必須要帶一種調伏過的業力,而不是一種活動式的業力。也就是說你這個業力,它必須是一種沉澱的狀態,經過你的調伏,而不是你的業力是很熾盛的。業力很熾盛,你沒辦法帶它,結果業力把你帶走。所以你心中如果留下很多的這種希求有海樂方法,就是說你對三界有太多的期待,太多的希望,你心中留下太多這種美好影像的牽動,你是離不開娑婆世界的。因為這種美好經驗的影像,就是一種生死業力的牽動。

所以我們帶業往生,你必須要把這些業力,成功地把它給沉澱下來才可以。這個就是為什麼我們要修出離心,就是處理我們無始劫來沉澱在我們內心深處的這些美好感受的影像。當我們臨終的時候,這些影像浮出來的時候,它就是一種生死業力的牽動了。所以說出離心就是降伏對三界這種快樂果報的希求,這是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說明它的理由。

我們看它的第二個,方法。那應該怎麼辦呢?我們無量劫來跟著感覺走,對於快樂的感受,當然產生很多的愛取,都在心中留下很多很多的這種影像。那應該怎麼辦呢?怎麼處理呢?

看第二段,請合掌。

戊二、方便。

暇滿難得壽無常,修習能除此生欲;

業果不虛輪迴苦,思惟能除後世欲。

我們每一個人對娑婆世界的貪愛,其實我們真正在乎的不是外在的世界,不是!其實我們是滿足心中的影像。我們每個人,當我們跟外境接觸產生一個影像的時候,我們已經不在乎外面是什麼了,我們只是在追求心中的影像,滿足心中的妄想而已,尤其是這種曾經給你快樂的妄想。這個妄想有兩塊,就是這個留下的影像有兩塊:第一個,它這個妄想是今生可以實踐的,這是對今生的愛取;有一種妄想,它是來生才實踐的,叫來生的妄想,來生的愛取。

我們解釋一下。如果你今生是善業力起現行,你過去生的善業今生表現出來了,所以你今生的生命快樂的時間多,痛苦的時間少。你身體健康,眷屬非常如意,財富也具足,所以今生讓你感到痛苦的時間很少,你快樂的時間太多。這個時候你的妄想是鎖定今生的,你對今生的愛取是很堅固的,你不願意離開今生的娑婆世界,因為今天的美夢給你太多美好的回憶。當你要離開娑婆世界的時候,你捨不得的不是來生,捨不得的是今生。所以你要處理的是什麼?處理今生的愛取,因為你的妄想的執著點是在今生的因緣。這是第一種人,福報廣大的人,要注意今生的牽扯。

有一種人是今生他的罪業起現行,所以他今生磨難太多,生命給他的折磨也蠻多的。身體病痛,眷屬不如意,一輩子為了金錢忙碌,他今生是吃盡了苦頭。他不得已,他不是心甘情願,他不得已只好放棄了今生。那麼他就努力地做義工,努力地拜懺,努力地積集資糧。他幹什麼呢?他把他所有的希望放在來生,他希望依止今生的善業力讓來生得到快樂的果報,來實踐他心中的這種希求。這種人臨終的時候,他很快能夠離開今生,因為今生他早就非常厭煩了。這種今生受盡折磨的人,他離開今生是不難的。但是他很容易被他的妄想牽動,來生到娑婆世界得快樂果報,他要注意的是來生的愛取。

娑婆世界的業力的牽扯有兩塊:第一個,你可能受今生業力的牽扯;你也可能受到來生業力的牽扯。這是你要求生淨土之前,娑婆世界的業力沒有處理好,你走不出心中的妄想,就不可能迎接彌陀的光明。也就是說你必須讓這個生死業力在一種沉澱狀態。你不一定要斷除它的業力,但起碼它是一種調伏沉澱的狀態。所以我們必須要去處理今生的愛取跟來生的愛取。

我們看看今生的愛取怎麼處理。先看今生:

暇滿難得壽無常,修習能除此生欲。

首先我們看無常。如果你是屬於快樂的這一塊,如果你是屬於福報很大的這一塊,你今生的因緣給你太多的快樂了,你要思考一下無常的道理。就是說其實你今生的快樂,它是有過失的,是要付出代價的。娑婆世界的快樂都是有過失的。

今生在追求快樂的時候,有什麼過失呢?智者大師講,你有三種過失:第一個,諸欲求時苦;第二個,得時多怖畏;第三個,失時懷憂惱。所以結論“一切無樂時。”

也就是說你今生的快樂,你回想一下:第一個,你這個快樂是要追求的,你追求的時候,你要付出很多的辛苦疲勞;第二個,你得到以後,經過你年輕時的努力,中年以後你這個快樂現前,年輕的理想出現了,你可以高枕無憂嗎?未必!“得時多怖畏”。因為世間的快樂,不管是這個人給你的,或者事情給你的,它是不穩定的。你會怖畏,你經常要擔心害怕,因為你知道你隨時會失掉。你不可能有安全感,因為人生本來就是動態的,它的因緣不斷地變化,你這個快樂也不斷地變化。所以你得到以後,也不可能高枕無憂。“失時懷憂惱”,不管你願不願意,它總有一天會失掉,這個時候你內心的失望跟挫折,也是非常嚴重。

我們反省一下,世間善縱然給我們快樂,但這個快樂,從追求的過程,從得到以後,到最後的失掉,我們都付出了代價,付出了疲勞,付出了怖畏擔心。第三個,憂惱挫折。事實上今生的快樂我們反省下來,只有四個字可以形容,叫做“得不償失”。因為你付出的痛苦太多,你得到的快樂太少。

娑婆世界的快樂,其實理論上是得不償失的。但是得不償失,為什麼我們一般人死了以後,還是願意來投胎呢?因為你活在你心中的妄想,我們很容易被心中的妄想所誤導。就好像佛陀說的,我們在享受娑婆世界快樂的時候,就像一個愚痴的眾生在享受一種甜美的食物。譬如美食夾雜毒藥,初雖美味終成大患。你在吃蛋糕的時候,其實你把毒藥也吃下去了。但是沒有一個人會在乎裡面的毒藥,他在乎的是那個蛋糕給他的美好的感受。也就是說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已經不在乎外在的世界了,你只是要滿足你的妄想而已。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每一次來投胎,受盡了痛苦,但是我們永遠得不到教訓。因為你不從你的妄想走出來,你就看不出娑婆世界的真相。

所以我們臨終的時候,很容易被心中的妄想誤導,就像飛蛾撲火。你看作為一個飛蛾,牠是心甘情願地往火上撲的,火也沒有叫牠去撲啊,那麼牠打什麼妄想呢?牠認為這個火可以給牠溫暖。是的,火的確給牠溫暖,但是牠也付出了代價,牠在享受溫暖感受的時候,這個火也把牠燒死了。但是作為一個飛蛾牠來生投胎的時候,牠看到火,照樣撲過去,因為牠不可能從這個地方記取教訓的,因為牠走不出心中的妄想。我們一個人也是這個道理,除非佛陀的出世,他引導我們走出妄想,看到人生的真相,否則我們每一個人寧可相信自己的妄想。

我們怎麼樣走出對今生愛取的妄想呢?佛陀告訴你無常的道理,你所追求的東西它不是一個穩定的東西,它是一個你沒辦法控制的東西。你執著這個東西,你心中就永遠落入一種不安穩的狀態,今生的快樂是不安穩的。

第二個,暇滿難得。你錯失了一個把握你解脫的機會,為什麼呢?因為你好不容易過去的資糧力,得到這個暇滿。我們解釋一下五種暇滿:第一個,善得人身。你好不容易從三惡道這種卑劣的果報得到美好的人身;第二個,六根無缺,六根具足;第三個,具足信根。你好不容易對大乘佛法、對淨土法門生起了信仰;第四個,佛法的住世。你剛好遇到佛法的住世;第五個,他所哀憫。你得到善知識的攝受。

在整個修行當中,你今生是非常有機會能夠解脫的。而在你的無量生命當中,有這種機會是很難得的。你今生很可能因為你稍微地努力,可以從此跳出三界的黑暗,而趨向於淨土的光明,你是有機會的。但是因為你貪戀你心中的妄想,而錯失了良機,非常可惜了!

我們想到娑婆世界的快樂,給我們的是一種不安穩的過失,而且我們今生追求娑婆世界的快樂,錯失了一種好不容易得到的出離的機會。所以你應該想一想,這樣做是不是值得!我們就慢慢地放棄心中妄想的愛取。這是對今生愛取的一種調伏。

我們再看看對來生的愛取如何調伏。

對來生的愛取也是兩種思考:第一個,業果不虛輪迴苦。首先我們要思惟業果,就是善業招感安樂的果報,罪業招感痛苦的果報。這種業果不虛,會創造一種輪迴的痛苦。什麼意思?我們解釋一下。就是說如果你今生痛苦很多,但是你努力地學佛,你把今生完全放棄了,逆來順受,你努力地積集資糧,幹什麼呢?你心中隱隱約約對你下一次的生命有所期待,因為你今生不如意,你希望你今生所有不如意,來生能夠補償回來。

這個時候有什麼問題呢?因為你在造善業的時候,你的因地不真,這個嚴重啊!你夾雜對來生的貪愛,也就是說你今生在造善業的時候,你的心不是極度的清淨,你沒有真實地把這個善業用菩提心來引導。你因地的時候夾雜貪愛,來生的時候,欸,快樂果報現前了,你可能是一個官二代,你也可能是個富二代,然後你一定會放逸,一定會的!

你說:欸,我得到快樂果報,我為什麼一定要放逸?我今生也有持戒,我有可能剋制自己。不可能!因為你在造善業的時候,你心中已經想好了一種規劃,你要依止這個善業來滿足你今生得不到的東西,你那時在造善業的時候,已經有這樣的一種妄想力量在裡面,你因地已經夾雜了。所以快樂果報現前的時候,你一定會控制不了自己而放逸。

諸位!如果你福報差你放逸也就罷了,如果你福報廣大你再放逸,那你造的業是不可思議,所以你第三生就到地獄去了。如果對來生有期待,請你注意你的第三生刀山油鍋,因為你第二生就控制不了自己了,你第一生所受的委屈,你會在第二生完全發洩出去,到了第三生,你就知道怕了,但來不及了。所以當我們在享受第二生的時候,你第三生是一種非常慘痛的刀山油鍋的果報,因為你福報大,造的業也特別重。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去追求一種來生的快樂,而犧牲到第三生去。你要想想第三生輪迴的痛苦,透過這個思考,我們就可以很認真地把第二生的希求給放棄掉。

這個就是我們透過一種無常觀跟苦諦觀,慢慢地把對今生的愛取跟來生的愛取,調伏下來,當然不能夠斷,至少我們把這個勢力降到最低,降在一種可以控制的範圍。

我們看第三個證量。戊三、證量。

修已於輪迴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

晝夜唯求解脫心,起時是生出離心。

我們無始劫來的妄想,不管對今生的愛取,還是對來生的愛取,我們透過無常觀、苦諦觀以後,對這種輪迴的、快樂的、榮耀的各種各樣的感受,這種影像,我們能夠不生剎那的希望,這樣子我們一心一意地追求出離三界的這種心情,這個時候你的出離心就生起了。

諸位!我們對出離心有一個概念,出離心不是要你去改變環境,說:欸,我修出離心,我從今以後啥事也不幹了,不是這個意思。出離心是要你出離你心中的妄想。我講實在話,外面的世界不會干擾你的,而且你也不在乎外面的世界,其實你在乎的是你心中的影像。你臨終的時候誤導你的,不是外在的人事,是你自己心中的影像,你要從你的影像裡面出離。

我們這樣講好了。我們臨命終的時候,我們每一個淨土宗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提起佛號,不管這個佛號是你自己唸的,還是這個佛號是別人幫你助念,把你帶動起來,總而言之你的佛號會現前。一般沒有經過修出離心的人,他在創造一個佛號的時候,這個佛號是兩種力量:一種是往上的願力,他願生西方淨土中,他在佛堂做功課,所栽培的願力不可思議。但是你別忘了,當你離開佛堂的時候,你做些什麼事情?你打了很多的妄想,這妄想就是一種業力,你這個佛號也有一種向下拉扯的業力。

好啦,每一個人一句佛號現前的時候,兩種力量同時現起,一個願力,一個業力。你最好是能夠讓你的願力強過業力,你才有辦法往生。最基本的要求帶業往生,你不能帶太粗重的業。如果你這個向下拉扯的業力太強了,已經強過你的願力了,那對不起!你上不去了,你這個所有唸佛的功德都跑到娑婆世界得果報了,因為你的緣起就是這樣。這個出離心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讓你的佛號往下墜的業力的勢力降低一點。

諸位!我們要知道,思想改變是最關鍵!因為一個人思想是很難改變的。他建立一個思考模式很難改變,他只有用道理跟自己溝通。我們每一個學佛的人,你的心中有兩種思想:一個是過去的你;一個是現在的你。過去的你沒有學佛,無量劫來在娑婆世界打滾,跟著感覺走,已經形成一套思考模式了,你已經有思考模式。我們不是一張白紙才來學佛,而是你流轉很久以後,已經形成一個思考模式了。所以這個過去的你,自己會貪求心中的影像,快樂的影像。

現在的你接觸佛法以後,你有理智的一種智慧在裡面。這個時候,學佛人往往是真妄交攻的。這個時候你必須做一件事情,好好地靜下來,用現在的你跟過去的你溝通。兩個坐下來泡一杯咖啡,好好跟你自己溝通,因為你要改變你的思想,不能勉強的。你貪戀娑婆世界,你說你不貪戀,關鍵不是說你叫它不貪戀它就不貪戀,你要把道理跟它講清楚。你要告訴自己,貪戀娑婆世界你付出的代價有多麼的慘痛,今生是無常敗壞,來生——你來生快樂,第三生是要墮落到地獄去的。所以佛法的意思就是說你必須透過道理跟自己溝通,讓你自己的心慢慢慢慢把這個心中的影像鬆開來,就是你不要抓它,讓它自己沉澱下來。其實你心中根本不需要這些影像的,你臨終比較好走。

諸位!你心中抓的影像越多,你臨終越難離開,你根本走不出去。不是阿彌陀佛不救拔你,是你自己根本踏不出這一塊。你這個佛號,生死業力太重,你不是帶業往生,你是被業帶走。所以這個出離心就是說,你必須要把你心中對娑婆世界的很多很多的期待,不管你對今生的期待,還是對來生的期待,你要想辦法把這個帶有期待的影像,把它慢慢地沉澱下來,不要構成往生的障礙,叫臨終的正念,這是你平常就必須要跟自己溝通好。這個叫做出離心。

好,我們再看下一段。

出離心接下來,第二個就是菩提心。菩提心也是分成兩塊:第一個,緣由;第二個,方便。我們先看緣由,這個理由,為什麼修了出離心,還要修菩提心。

我們看這一段的頌文。請合掌。

戊一、緣由。

出離若無菩提心,所持則亦不能成;

無上菩提樂因故,智者應發菩提心。

一個唸佛的人,如果他只發了出離心,他已經成功地把對娑婆世界的這種愛取的影像,慢慢給消滅了。但是他沒有一種成佛的願力,他沒有另外創造一個新的影像,一種“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一種影像,這樣子有什麼過失呢?

他所修的今生,他雖然努力地佈施,努力地持戒,努力地修習一切的善法,這種善法不可能達到圓滿的功德。因為無上菩提心是整個大乘的因種,你沒有這個菩提心作因種,這個善業就不能形成一種無上菩提的資糧。所以智者應發菩提心。

這是說什麼?就是說我們今生雖然造了很多的善業,前面是約著滅惡,這個地方講生善。那麼你善業如果沒有菩提願力的引導,這個善業也只是一個善業,不能構成一種波羅蜜,不能變成一種功德莊嚴。所以你今天所造的善業,到底來生是一種有漏的安樂果報,還是一種無漏的功德莊嚴。關鍵在於你是不是發起一種菩提的誓願。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比丘,這個比丘他在山中靜修的時候,誦經的聲音很好聽。他每次一誦經的時候,就有天上的飛鳥,飛到他誦經的旁邊的一棵樹上,就停在這個樹上,聽這個比丘誦經。時間長了以後,這隻飛鳥聽了誦經,牠也聽得心開意解了。因為一個人明白道理以後,他就會產生一種生命的增上,就會產生一種心中的願景、願望,想要改變的願望。那沒多久這隻飛鳥,牠在聽這個比丘誦經的時候,突然間被這個獵人一槍給打死。打死以後這隻飛鳥,因為在聽經的過程當中產生非常殊勝的歡喜,因為這個善業力就到忉利天去了。

我們知道一個天人,剛出生的天人會知道他為什麼生天,他是因為聽了這個比丘誦經起歡喜心而生天。到晚上的時候,他就以天人的身份去跟這個比丘頂禮感恩。這個比丘接受他頂禮以後就心生疑惑,第二天就找佛陀說,佛陀您老人說修習善業生天要具足十善業,為什麼這隻飛鳥牠只是聽經的因緣就能生天呢?佛陀說,因為這個人他生起的善心,是一種決定性的善心,已經變成一種善根力了,決定性的善根,它只要一個就夠了。當你的心是不決定的時候,你就必須要修滿十善業。

因為他造善業的時候,他有一種堅固的觀照力跟誓願力。也就是說,諸位!我們今天如果沒有受菩薩戒,你沒有發起增上的菩提心,你所做善業的力量是薄弱的。因為你的心態是我很想要修善,所以你這個心不決定。你今天要去放生,你也可以去,你也可以不去。如果你的同參道友打電話邀你去,如果有車子你就去;如果下雨了,你就不去了。所以我們一般人為什麼很難創造一種很堅固的功德?就是你的心是活在善念。但是你受了菩薩戒就不一樣,你有堅固的誓願力。你從今以後,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所以他在做善業的時候,他有一種很堅固的誓願,這功德就變成真實廣大了。

諸位!如果你到歐美國家,你看看很多很多大福報的人,他那個房子那不得了,開車都開十幾分鍾才能開到它的盡頭。這種大福報的人難道他在修習善業的時候,他的次數會比我們多嗎?未必啊!但是他的心理素質一定比我們好,因為他“一定要”修善。我們只活在我們“很想要”修善。所以諸位!提升你的功德,不表示說你要做很多的善事,不是這個意思。你必須要發起一種願力!

從佛教的因緣觀,一個人能夠創造廣大的功德,只有宗教師,宗教的學者比較有可能,一般的慈善家很難。不管他是什麼宗教,他修善的時候都是有堅固的願力。他願力的攝持,他所有善法的功德非常廣大,尤其是菩提心。

所以你不發菩提心,你今生就很難修出廣大的功德。你的那個善業力量就薄弱了,不管你多麼努力。因為你心理的素質太差,你今生很難創造廣大的功德。你做什麼都是可有可無,你做什麼事情,你的心態就是說我很想要去幹什麼,但如果因緣不具足,我就不要了,就是這樣子。所以你今生就很難創造廣大功德了,不太可能。

你不提升你的心理素質,你不發起堅固的誓願力,來攝持這個善業力,你就不可能“無上菩提樂因故,所持則亦不能成”。你所攝持的善業,就不能圓滿成就了。

佛陀在經典上說,菩提心就像大地,所有的大樹一定種在大地上。世界上只有花瓶是不要土地的,小小的花,你這個花開出來,曇花一現就沒有了。但是如果這棵樹是在大地,它會輾轉增盛,才能夠長成廣大的樹。所以《法華經》上說,為什麼有些人在佛法修學上,他永遠是一個小草,永遠就是一個花瓶?因為他不發菩提心,所以他的一生當中就是一個花瓶,他沒有根,他的善業沒有根。

諸位!當我們看到有些人創造廣大功德的時候,並不是他比你努力,不是這個意思,而是他比你有一個好的心理素質,因為他有發願,差在這裡!好,我們休息十五分鐘。

人氣小說推薦More+

運氣在我這攔也攔不住
運氣在我這攔也攔不住
什麼叫頂尖的運氣之神?運氣之神給我係統,我玩遍修仙世界開掛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方糕要堅強
坤門兩年半:這個師傅太六了
坤門兩年半:這個師傅太六了
陸葉混穿修仙界,覺醒宗門系統,要他一個煉氣小修建立宗門。要啥沒啥的陸葉含恨開創中分派。 親愛的徒弟,拜了徐坤祖師,你就是我中分派的人了!記住咱家宗門的口號:即惹事,也怕事!
凌笑
天月傳
天月傳
沉浮大地,星移月變,世有百族林立,人,妖,魔三族獨大,創世之戰,大地生靈塗炭,流離失所,族群滅族亡種?整個大地滿目瘡痍,傳百世之後,曾沒落之族,曾巔峰之族,皆成浮雲,都化為了那天地間無聲的塵土。 種族之爭,王者之慾,創世之神器忽隱忽現,弱者悲哀,強者欲動,當天地色變,斗轉星移之時,一代人皇遺子,散落人間,本想平淡過完一生,卻不想命運再次選擇自己,創人皇之力,奪天地之勢,心本善,欲還世界一秩序,欲求
童煥
此間最無情
此間最無情
少年初出茅廬,哪知人心複雜凡塵雜事瑣碎,知曉此間無情更深的秘密還在等待著少年少年又要如何去得知真相
幕春秋
末日:從人皇旗開始無敵
末日:從人皇旗開始無敵
【無女主+殺伐果斷+轟殺一切+無敵流+極致爽文】 末日遊戲降臨,全球爆發可怕災難。 李玄僥倖重生在了末日來臨的前一天,並得到了無上至寶人皇旗。 在人皇旗加持下,他只要吸收生命就能變強。 吸收的越多,變強的越快。 從此之後,他徹底悟了。 什麼陰謀詭計,什麼末日人心,統統去他媽的吧。 前世被女友出賣,含冤而死。 被富少欺凌,痛苦掙扎。 被官方打壓,求助無望。 既然重生,那就殺他個天翻地覆。 既然世間已
一魁梧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