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是修行最快的法門嗎

第1集《 楞嚴經修學法要》

《楞嚴經》修學法要,和尚尼慈悲,諸位法師,諸位在家菩薩,阿彌陀佛!好,請放掌。

我們預定有十六堂課,來跟大家共同學習整個《楞嚴經》的一個綱要。《楞嚴經》在大乘佛教當中,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法門,因為它探討的是我們生命的根本。從佛教的角度來說,我們對於我們生命的根本,已經遠離太久了,已經找不到我們自己原來的家,這是我們修行一個很大的障礙。而在智者大師的判教當中,他把大乘佛教的修學,分成三個次第:

第一、是修學安樂道:我們剛開始皈依佛門,我們依止的是一念的信心,我們相信三寶的功德是甚深廣大的,我們相信因果絲毫不爽,依止這一念的信心,開始積集善業,做很多護持三寶的慈善事業;那麼在這階段當中,主要是一種業力的修學。但是這個時候,因為缺乏智慧的觀照,所以在整個過程當中,雖修善業,心不安穩。就是我們修了善業以後,我們總覺得弟子心不安,我們會有一種沒有家的感覺,因為你在修善業的時候,你依止的是一個攀緣心。攀緣心的特色,我們的心是住在外境的——心有所住,而外在的環境是變化的,你根本作不了主,所以在整個階段當中,我們總覺得內心有一種不安的感覺。但我們透過這樣的善業,可以成就來世暫時的安樂,所以智者大師把它判做安樂道。

第二、慢慢的學佛時間久了之後,我們覺得自己還可以再進步,就從安樂道轉上了解脫道:我們開始很慎重的學習佛陀所宣說的經典、慢慢的開啟心中的智慧,我們遇到人事的時候─迴光返照,正念真如,不再隨外在的環境而轉,開始把心帶回家——安住在現前一念心性。那麼這時候我們心開始安定了,外在的因緣不管怎麼變化,它只是我一個生命歷練的所緣境而已,智者大師把它判作解脫道。也就是說,一個凡夫他在整個生命當中,他開始走上了出世的聖道,他內心聖道的力量開始生起了;因為他懂得迴光返照,以正念我空、法空的真如理,來息滅他心中的顛倒想。

第三、從解脫道的過程當中,可能會經過三年,或者五年的時間,進一步從解脫道再趨向於菩提道,開始依止一念心性從空出假——廣度眾生,成就萬德莊嚴。我們今天所要研究的《楞嚴經》的定位,就是一個解脫道的法門。

為什麼要研究《楞嚴經》?

一言以蔽之,就是:我們必須把過去凡夫的世界,提升到聖人的世界─轉凡成聖。

它的一個關鍵點就在首楞嚴王三昧:看你遇到事情的時候,是不是能夠開始迴光返照——把心帶回家!我們一個人能夠成就聖道,跟你所修的善業,並沒有直接的關係,那只是一個助行、一個資糧力。在本經當中,你要能夠成就聖道,你要找到聖道的因,你要找到真實的因地。佛陀在本經當中說:你今天要吃飯,你拿沙去煮飯,放在電鍋煮了很久,它叫做熱沙,它不是飯。為什麼?因為沙非飯本,你要煮飯,你要拿米去煮。也就是說,我們今天如果還找不到聖道真實的因地,我們不可能有聖道出現,我們不可能有臨終的正念出現、不可能!雖然我們相信了三寶,雖然我們積聚了善業,但是我們還活在自己的妄想中,這個妄想是一個虛妄的因地,不可能產生真實的功德。

所以這個首楞嚴王三昧,不管你是走聖道門的,或是走淨土門的,你想要成就一種堅固的臨終的正念,你都要經過這個階段——迴光返照,正念真如,這個階段可以說是整個大乘佛弟子必修的課程.

楞嚴經修學法要《楞嚴經》總共有十卷的經文,我們把它的精華濃縮成十六堂課,所以就叫做修學法要。

◎將述此義,大科分三:

甲一、前言:

乙一、解釋經題

一部經的經題它總持一部經的要義,所以我們應該把它作一個說明。

乙二、經文要義

這一部經的理論,跟它的修學方法到底是什麼,我們作一個簡單說明,這叫做前言。

甲二、正文:

在正文當中,我們將十卷的《楞嚴經》,分成五大科:

乙一、緣起篇

先說明本經發起的因緣。

乙二、理論篇

我們從本經的角度去看,它是怎麼去看待人生的?我們看人生啊!剛開始是以一種善惡的角度、以一種業力的角度;但是到了《楞嚴經》,它已經超越善惡,它是從真、妄當中來看它。以《楞嚴經》的標準,只要你安住於妄想,就是一種過失,即便你是善念,只要是跟妄想相應的,這個就是顛倒、這個就是過失相,所以《楞嚴經》的要求標準是很高的,這個時候你開始要破妄顯真了,這一段就很重要!

乙三、修行篇

從前面的理論,我們開展出整個修行的方法,包括了整個《楞嚴經》的理觀與事修。

乙四、破障篇

在修行過程當中,我們肯定會把無始的煩惱罪業逼出來,有內在的魔障跟外在的魔障,我們應該知道怎麼來破除內、外的魔障。

乙五、功德篇

假設我們如法的修學首楞嚴王三昧,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將會產生什麼樣的甚深功德。我們透過上面說到的:緣起篇、理論篇、修行篇、破障篇、功德篇這五篇,把《楞嚴經》的整個綱要,把它抓出來。

甲三、結勸:

最後一段的結勸,就是我們引用本經三小段的經文,把整個課程作一個結示、勸修。

以上就是我們未來上課,所要研究的三大主題。

甲一、前言(分二:乙一、解釋經題。乙二、經文要義。)

乙一、解釋經題(分二:丙一、總說。丙二、別明。)

丙一、總說

本經的經題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古德解釋經題把它分成兩大段:

首先看大佛頂:大佛頂就是我們一種內在的體性,下面這兩段,是它一種外在的作用,我們常說依體起用;也就是說一個菩薩,你要能夠行菩薩道,第一件事情云何應住?你的內心要以什麼為安住?你是不是找到你生命的根本?這個就是最重要了。所以大佛頂就是我們眾生本具、諸佛所證的現前一念心性,依止這一念心性而稱性起修。

一、從自利的角度叫做如來密因修證了義:

也就是說:三世如來都是依止這樣的一個密因,而能夠成就修證、圓滿了義。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密因。它本身的涵義─就是當你啟動菩薩道的時候,你內心一定有一個別人沒辦法瞭解的、你心中安住的家;那麼為什麼我們安住在真如本性的時候叫做密因呢?密它是無形無相、不可了知,它沒有形相;我們凡夫活在妄想當中,心中有很多的相狀,歸納出來就是這四種相狀:

第一、我相:我們一般人沒有經過首楞嚴王三昧我空、法空的訓練,內心是剛強的,他有自我意識─我一定要怎麼做。尤其是福報越大的人,我相越大,他一定有一個自我的相狀。

第二、人相:他看別人,都會把別人安立一個相狀──這個是好人、這個是壞人,這個人我喜歡、這個人我不喜歡;他把每一個人都安立一個相狀,那麼自我跟別人一旦接觸的時候,就會創造很多很多人事的因緣。

第三、眾生相:眾緣和合。我相、人相、眾生相,這三個是空間。

第四、壽者相:是講時間,它有一個相續的時間,或者今生是這樣子,來生還是演這樣的戲:你創造一個五陰身心、又執著一個自我→然後跟人家對立、又開始造了很多的業力→然後業力又得果報、又變成一個身心世界…如是的輾轉、相續下去。

直到有一天──我們開始把妄想消滅了,我們遠離妄想,找到我們的密因,這個時候我們面對眾生的時候,心中沒有任何相狀,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以一種無相的心性,開始行菩薩道,這個就是你能夠成就圓滿功德的一個重要的因地,這就是密因。

二、從利他的角度來說,就是諸菩薩萬行首楞嚴:

那麼菩薩依止如來的密因,開始產生六度萬行,而能夠成就首楞嚴;首楞嚴就是一切事究竟、堅固,你可以把每一件事情做得很究竟,究竟就是圓滿;第二個堅固,不可破壞;你依止無相的真如來修學,不管別人讚歎你也好、毀謗你也好,你還是做你該做的事情,你內心當中不隨妄轉。所以一個人安住真如,他的生命有兩個特點:第一個、他的生命變得非常的堅固,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第二個、圓滿,他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圓滿。

這就是說:依止大佛頂的緣故,而成就如來密因修證了義,也因為依止大佛頂的緣故,而成就菩薩的功德圓滿,這就是本經經題的含義。

丙二、別明

這個表非常重要!佛陀講了十卷的經文,就是在講這個表,諸位要好好的去體會它。

從這個表中,我們抓出兩個重點:第一個、妄想心,第二個、真如心;一個是凡夫的根本,一個是聖道的根本。首先我們先看:

凡夫的世界─妄想心

這個妄想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一念明瞭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就會產生一個想法、一個感受,有——快樂、痛苦的感受;由這快樂、痛苦的感受當中,又產生一個想法出來,而這個想法是從你生生世世、你生命的經驗累積而成的。

你看:喜歡吃榴蓮的人,他跟榴蓮一接觸的時候,他聞到它的味道,他產生美好的想法:這榴蓮是非常甜美的東西;你過去生對榴蓮有痛苦經驗的人,你看到這個榴蓮說:唉!這個味道真的很臭穢。同樣一個東西,你會產生不同的想法,而這個想法會產生不同的慾望,這個就是造業的根本。

銷我億劫顛倒想——以佛法的角度來說,我們一個凡夫的想法,絕大部分都是錯的。所以剛開始我們不能相信自己的想法,因為它都是跟我愛執相應;而這個妄想就是─我們在過去的生命經驗當中,造了很多很多的業,留下很多的生命經驗,就變成我們今生的一個想法,佛法說這叫顛倒想,這是一個生死的根本。那麼我們的目標,就必須把這無始劫的顛倒想,要轉成一個清淨的真如。整部《楞嚴經》就是做這件事情─把心帶回家,或者說是恢復我們的本來面目。

從《楞嚴經》的角度來說:妄想跟真如它們兩個是同時存在的;生滅心跟不生滅心,這兩個隨時隨地都是同時存在,但不幸的是,我們永遠跟著妄想走,我們總是覺得跟著妄想走是對的,是給我們帶來快樂的;所以我們無始劫來,忽略我們真實主人的存在,就是忽略了真如的存在,因為我們沒辦法迴光返照。那怎麼辦呢?本經告訴我們:

修學首楞嚴王三昧就是─正念真如

在修首楞嚴王三昧的過程當中,倓虛老和尚他提出六字真言:就是不迷、不取、不動。這六個字是未來你開始正念真如的方法,你要從妄想轉向真如就靠這六個字──

不迷是一種智慧的觀照;

不取是一種禪定的安住;

不動是一個持戒,身口意不要亂動。

這六個字它實際的操作,有兩個地方的不同:

(一)假設你是一個老參,你《楞嚴經》已經修學過十多年了,你在整個破妄顯真的過程當中,你直接從不迷下手,直接提出理觀--達妄本空,知真本有。妄想是本來空的,而真如本性是我本來具足的,那麼一下就可以迴光返照,所以說:老參的修學是從不迷,從理觀而帶動了不取而變成不動。所以大乘佛法的戒、定、慧,它是一體的;聲聞戒的戒、定、慧,是要持戒而成就禪定,由禪定而產生智慧,這樣上來的。大乘佛法是兩個都有可能,也可以從智慧─你生起智慧的觀照,你就能夠幫助你持戒、幫助你禪定;這種人,他的理觀的智慧強,從不迷而帶動了不取、不動。

(二)那如果初學者怎麼辦呢?我理觀薄弱怎麼辦呢?本經它說從不動下手,先從事修─佛陀提出二個方法:第一個持戒,持四根本重戒;第二個就是持咒,持楞嚴咒或者持楞嚴咒心。我今天遇到了境緣的刺激,我理觀提不起來,我可以先要求自己不動,不要亂動,以不變應萬變,先不要亂動。

◆你會發覺:這個末法時代,為什麼講魔強法弱?

因為這世間它所創造的氣氛,是在刺激你打妄想!你注意看:它要求效率,你知道了就要馬上去做,否則你就失去了競爭。

◆《楞嚴經》完全不同,你遇到事情的時候,先不要亂動,等到妄想過去了,真如顯現了,你才可以去做。在《楞嚴經》的觀念裡面是:謀定而後動,所以研究《楞嚴經》以後:你會覺得你整個生命的腳步放慢,你的過失變少了,你看事情看得更清楚。

妄想是衝動的,它是情緒化的,你可以先從不迷下手,你也可以從不動下手,都可以!總而言之,在整個《楞嚴經》當中,它所對治最重要的:就是消除我們心中的妄想!

在商朝,商朝最後一個皇帝商紂王,商紂王有一天,有一個諸侯供養他一雙象牙做的筷子。這雙筷子紂王非常歡喜,心中就住在這個筷子。我們一個人歡喜一個東西,心有所住─筷子要是好好的,他就歡喜;筷子要是損傷了,他就痛苦,所以我們的心就隨這筷子起伏!

有一天,他有一個很有智慧的大臣叫箕子,這箕子有一天看到商紂王吃飯的時候,他感覺這商紂王看筷子的眼神不太對勁,就有一種不祥的徵兆。有智慧的人,他可以從小事情體會出大道理─會事入理。他就跟商紂王說:你這筷子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商紂王說:這是諸侯供養我的啊!他說:這個筷子不吉祥,你要趕快把它舍掉、把它丟棄,否則你有亡國之患。商紂王說:這不就是個筷子,有這麼嚴重嗎?箕子說:你今天你愛著這個筷子,你用象牙筷子吃飯,吃久了以後,你覺得這個碗不對勁,跟這筷子不相配,你總有一天要找一個象牙的碗,來跟這個筷子相配;再過一段時間,你覺得這桌子也不對勁了,桌子怎麼可以用普通的桌子呢?要找一個象牙的桌子來跟這個碗相配;再過一段時間你覺得這房子不對,這房子跟桌子不相配,你要蓋一個更莊嚴的房子,來配合這個象牙的桌子;所以總有一天,你就是因為這樣的慾望輾轉增勝而亡國。果然商朝就被箕子不幸而言中。

妄想的可怕——不僅是會帶動我們產生慾望、去造業,而是它會輾轉增勝;你滿足它一次,它下一次要求更多,就像滾雪球一樣,會不斷的輾轉增勝!

剛開始你不覺得它的存在,但是等到你覺得它的勢力強大的時候,你沒辦法了,你一定要跟它走,這就是生死輪迴的根本。

在讀者文摘中,有一段小公案對於妄想的描述很貼切:

有一個母親跟一個女兒在一起生活,這個女兒長大了、也找到了工作。有一天,這個女兒就領了薪水,她覺得這一個月的辛苦,應該給自己一些犒賞。經過百貨公司的櫥窗,看到一個很漂亮的帽子,她就把她薪水的錢,拿了一部分,買了一頂帽子戴上,看了,唉!越看越滿意就回去了。

回去以後,她跟她的母親感情很好啊,她希望她的母親給她讚歎幾句,就跑到她母親前面,她母親剛好忙著在做菜,沒有注意到她的帽子;她看不對,跑到前面晃沒有用,就把帽子放在冰箱上面,她母親開冰箱的時候只是注意她的菜,也沒看到帽子,這時候這小女孩就生氣了,吃飯的時候悶悶不樂啊!她母親說:你今天心情好像不太好啊?她說:對啊!我買了一個很漂亮的帽子要給你看,你都不看,所以我心情不好啊!這個母親說啊:你心情不好,我心情也不好啊!這個母親說,我今天做了新的頭髮,你也沒有看到啊!

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妄想當中,其實我們並不是真正的在生活!

從唯識的角度,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只有第一念,我們瞭解外境是怎麼回事,第二念開始妄想活動,我們開始活在妄想中。比方說你吃榴蓮:其實我們沒有一個人真正吃到榴蓮,你第一口咬下的時候,感受到榴蓮的味道,但是第二念以後,你就活在你的妄想當中─這個榴蓮是很好的、是怎麼樣的;其實你第二口以後你沒有再吃到榴蓮。妄想活動的時候,我們已經不知道外面是怎麼回事了,我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了,就是妄心攀緣妄境→產生慾望→開始造業。

說─為什麼有生死輪迴?其實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我們本來是清淨本然,我們內心當中本來沒有煩惱,本來沒有罪業,本來沒有生死。但怎麼會有生死呢?答案只有一個:仁者心動,就是這樣。你自己動念頭。我們自己在清淨本然當中,捏造一個妄想出來,然後帶動了煩惱、帶動了罪業、帶動了生死果報。所以我們要知道妄想的可怕:第一個、它是不知不覺的;第二個、它是輾轉增勝的,勢力會不斷的擴大。你一旦開始修行、開始迴光返照的時候,你才會知道妄想的可怕;我們一般人是不知道怕,因為你從來沒有迴光返照嘛!所以在本經當中,我們的思考模式:不是向外去看誰怎麼樣,這跟你都沒有關係。你開始修學《楞嚴經》以後,你開始遠離你心中的顛倒妄想,你要慢慢的試著一步一步踏入回家的道路,才有可能達到臨終的正念。當然它的方法就是不迷、不取、不動,看你是從理觀下手,或者從事修下手,都可以。

我們經過這樣理觀跟事修的修學,怎麼知道自己有進步呢?(可以從三方面來檢查自己。)

(一)大:什麼叫大呢?就是絕待圓融,不可思議。

你遇到境緣的時候,告訴你自己:這些都是虛妄相;你開始迴光返照,安住在你本來的清淨本性,你會發覺:你的心,比較沒有對立的心了。我們一個人經常喜歡跟人家比較,就表示你這個人妄想很重,也表示你這個人生死業力很重。

你看有些人他修唸佛法門,他念佛念一段時間…他很快就往生了,因為他的生死業力比較淡薄;有些人他的生死業力很重的,看他的心態你就知道─對立心越重的人、妄想越重、無明妄想越重,你那個啟動了十二因緣──十二因緣第一個是無明妄想,無明緣行就造業,然後生老病死,你的十二因緣的力量當然就強了。所以修首楞嚴王三昧,首先你覺得你的對立心減低了。

(二)佛:了了常知,不可昏昧。

佛者覺也,你那種智慧的光明慢慢的開展出來了,一個人你老是跟著妄想,你的生命當中大概就是做你喜歡做的事情,你喜歡做什麼、你就做什麼,誰也管不住你。一個開始修首楞嚴王三昧的人是做我該做的事情。比方說,我的功課時間到了,我現在的心情不想拜佛,你不要管它,那是你的妄想,你衣搭上去,走到佛堂就是拜佛。當你有一天,你發覺你慢慢從我喜歡做什麼,改成我應該做什麼的時候,恭喜你,你開始遠離你這個惡朋友了,你跟妄想慢慢保持距離了,也表示障礙我們無始的生死業力─十二因緣的力量開始淡薄了。

你的心態改變,就是你生死業力的改變!

如果你還是活得很情緒,我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那你一輩子就是生死凡夫,你來生還是生死凡夫,修再大的福報都沒有用。所以說,修首楞嚴王三昧你智慧理性的力量會開始加強─心常覺照,不隨妄轉,妄想它打它的,我做我的。

倓虛老和尚他依空假中三觀的方法在修行的,有一天,生病長了一個瘡,醫生跟他開刀的時候,他痛得唉唉大叫。弟子說:師父啊!你修空假中三觀,正念要提起來啊!倓虛老和尚說:我有啊!我叫歸叫,我內心裡面還是很清楚啊!因為這個叫是直覺,它是一種感受。在佛法中,並不對治感受,因為對一個初學者來說,感受是不能控制的;比如說,你用針刺我,這種痛苦的感受,這個沒辦法對治,那是業報;但是這樣的感受,產生什麼想法?這個想法就可以對治了。色、受、想…到受蘊的時候,都不能對治的,這跟過去的業力有關係。但是到想蘊的時候,這個你就要主導了。所以這個佛字,就表示你心中開始依止智慧的判斷來做事情,而不是依止你的感覺來做事情─你不再跟著感覺走了。

(三)頂:妙用無窮,不墮諸數。

你的內心當中,那種無量無邊大悲的妙用開始啟動了,你心中沒有任何的限制跟障礙。這個數就是限制或者障礙。我們一個人,自我意識很重的人、妄想很重的人,他內心是很剛強;一個人真正安住真如,他的內心是調柔的,調柔清淨,他是調柔相;懺公師父常說的:該怎麼做好,就怎麼做,他沒有固定的執著,就是——妙用無窮,不墮諸數這一句話。

我們現在是活在無始的妄想,那麼我們怎麼轉成真如而趨向於大佛頂?這就是本經的修學方法。我們的人生觀是這樣子:

我們今生有一個生命體;這個生命體是怎麼來的呢?從過去而來。佛教說因緣觀─諸法因緣生。其實這一句話有兩層意思:

第一個過去生跟今生的互動:這一段的因緣,過去做過什麼事,留下了很多的痕跡,只要你走過的路,都會留下痕跡;你造了業就會留下功能。過去跟現在這一部分不能改變,佛教修行不是修這一部分。你今生會遇到什麼人、遇到什麼事情,你的色身會健康或病痛,這個不能怪現在的你,要怪過去的你,所以說,過去跟現在這一段因緣叫做認命,這個因緣不能改變。

第二個因緣是現在跟未來:這個最重要!因為這個是有無量的可能性。未來你可以到人天、你可以到極樂世界,你也可能墮三惡道。所以今生跟未來這一塊,是非常重要。

修行——我們所要修的是什麼?當然是放在未來嘛!你過去有什麼好修的呢?過去是不能改變的。下等人是活在過去,老是想過去,你過去怎麼樣…你今天就怎麼樣…那你的人生被看透了。

修行人的相貌是:我現在雖然不夠好,但是我未來會往好的方向走。

這個人是有潛力的!因為他找到了修行的方法,他掌握整個修行的目標,這個人至少他修行上路了!有些人在市區打轉還找不到高速公路。說:你連怎麼修行都還不知道!你要改變的不是要改變外面,是改變你的妄想。所以當你瞭解整個《楞嚴經》的道理,雖然我們不能馬上做到,但起碼我們的生命,已經慢慢在進步當中,我們未來生命,我保證:我今天會比昨天好,明天會比今天好。你的生命就有意義了。每一天的生命都是在增上,妄想慢慢減少,真如的光明慢慢開顯,慢慢趨向於大佛頂,那就很有意義!所以說:修行人,你要開始忘掉過去──我們不管過去怎麼樣,不管你過去曾經經歷過怎麼樣的生命,你內心當中,留下一個什麼樣的痕跡、什麼樣邪惡的功能,這個都概括承受,不要去怨天尤人,從現在開始改變。為什麼?因為它是虛妄的、不真實的,所以你可以改變;它不是本來有的,你本來是清淨的,它是後來有的,它是從因緣生,當然也可以從因緣滅。

破妄顯真——妄想是很抽象的,我講一個真實的小故事,大家體會一下:

在美國柏克萊大學:有一位體操選手叫做米爾曼,這個米爾曼他可以說是體操界的天才,他從小學就開始學體操,從小學到國中,從國中到高中、到大學,都是體操選手。他生命的目標就是成就奧運的金牌,他對自己很有自信,因為他在大學當中表現的很好;但是因為整個體操界競爭非常激烈,幾乎都是差之毫釐而已,所以他壓力非常的大。

一個活在妄想的人,當然壓力很大,他經常作惡夢,他夢到自己在體操過程中…從上面摔下來,結果失掉了金牌,經常從這樣惡夢中驚醒。隨著奧運的時間到來,他惡夢的出現也越來越多。後來有一天,到半夜的時候,又從惡夢中驚醒過來,他就睡不著了,穿著外套到外面去跑步。跑著、跑著就跑到一個夜間的加油站,他就跑過去,遇到了一個老人家,這個老人家叫蘇格拉底,就問他說:你是幹什麼的呢?他說:我是體操選手。又問說:你是體操選手,那你活得快樂嗎?他說:我活得很快樂啊!我以奧運金牌為目標,我活得很快樂啊!老人聽了就說:其實你沒有真正的得到快樂,因為你今天追求的是一個你無法預測的事情。未來因緣怎麼樣?你不知道。而你心住在外境,外境是變化的,你怎麼會有快樂呢?你是活在不安穩性。

這個年輕人,當然他就不相信啊,他覺得這個老人家跟我話不投機,我應該要有慾望,我才會快樂,所以二個人不投機啦。之後,這個年輕人,有一天他騎車去上學的時候,突然間發生重大的車禍,他為了閃躲前面的車子,就去撞旁邊的車子,整個身體飛起來,再跌下去,大腿骨折。醫生說:你今生不可能再做體操了。這個年輕人米爾曼打擊很大,因為他生命的目的就是奪奧運金牌,他不能做體操,他突然間覺得生命沒有意義了,這時候他就去找這個老人家,對他說:我現在覺得生命沒有意義。老人家講了一句很重要的話,說:在生命當中,每一件事情都有意義。這句話跟《楞嚴經》有關係─當你安住真如的時候,成功、失敗對你都是一個增上的因緣,每一件事情都有意義。

這個年輕人,他聽不懂什麼叫每一件事都有因緣?難道我摔斷了腿,這件事情也有意義嗎?老人家說:你明天早點過來,我帶你去見一個非常美好的事物。這年輕人充滿了期待,第二天就很早七、八點就去找這個老人家;老人家就帶他去登山,他一路上因為充滿了期待,他覺得這個景色非常的漂亮、非常美好。兩個人有說有笑,他也忘了心中的痛苦。來到了高山的上面,他問老人家說:你不是告訴我,要見到美好的事物嗎?老人說:那你看看腳下是什麼東西啊?唉,腳下一塊石頭!這就是美好的事物。這時候米爾曼突然悟到─原來重點在過程!至少我這二、三個小時爬山當中,我看到美好事物,結果是什麼?老人家說:其實結果是什麼,我也不知道。

這個思想,後來就影響到這個米爾曼,他從今以後,把得到金牌的慾望,這樣的妄想忘掉。老人家說,你要用你喜歡做體操的心情去做體操;這時候心中沒有妄想,結果他發覺他更加專注,對每一個動作的觀察,更加的清楚;後來終於得到全美國比賽的冠軍,創造了奇蹟─一個受傷的人得到了冠軍。這地方的關鍵就是說明:我們無始劫來,被妄想所誤導,使令我們的能力、功能,完全產生了障礙。

《楞嚴經》的思想、它的人生觀──

諸位要知道:你一個安住在真如的人,你的人生不是來受用的,人生是來歷練的。你一念的心性,依止所有順逆的因緣,而成就、開顯你自性的福德智慧二種功德。所以當你安住真如的時候,你發覺:人生每一件事情都有意義,好的、壞的都有意義,酸甜苦辣統統有意義;相反地,你如果活在妄想當中,心住在外境,那人生只有某一部分對你有意義,其它的就沒有意義了,那你就把人生看成區域性、分段了!

這個諸位要好好的去體會,叫稱性起修——依止這一念心性,那麼透過人生的歷練,來開顯我們自性的功德。所以:整個《楞嚴經》當中,我們的生命只有一件事情─開顯你自性的功德——借假修真,假借外在的因緣來開顯你自性的功德,那麼人生每一件事情都有意義!

人氣小說推薦More+

大師姐重生斷情,師門都慌了
大師姐重生斷情,師門都慌了
【無情道+火葬場不回頭+爽文+女主獨美】 黎霜本是天之驕女,卻被穿越者小師妹繫結,吸她氣運,搶她機緣。只要她情感受創,小師妹就能修為大漲。 她一手帶大的師弟,為了小師妹,對她拔劍相向。 她敬重的師尊,為了小師妹,留她在絕境中等死。 她辛苦培育的劍靈,為了小師妹,轉身刺入她的身體。 一朝頓悟,她斬斷塵緣,轉修無情道。 她不再苦苦解釋,也不再乞求這些人的感情。 背叛她的劍靈? 一次背主,終身不用。 這
天邊星星
殺鬼有功德?請天下鬼怪助我修行
殺鬼有功德?請天下鬼怪助我修行
殺鬼斬妖可以獲得功德提升修為。顧梟穿越而來,開始了一條殺鬼殺妖殺魔殺殭屍的道路。 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厲鬼:你若是敢殺了我,這全村百姓都得給我陪葬! 顧梟:夠不夠,不夠再把隔壁村加上?妖怪:難道妖天生就該死嗎?顧梟:你不死難道我死? 心魔:讓我看看的你內心最陰暗的地方!顧梟:都得死,都得死,都得死! 心魔:??顧梟:你們不死,我怎麼變強?……我顧梟在此,妖魔鬼怪速來送死!
缺悅
全宗門穿現代,滿級大佬帶飛祖國
全宗門穿現代,滿級大佬帶飛祖國
【無CP+群像+輕鬆爽文+團寵】沈白蘇修仙百年,一朝渡劫,卻被劫雷劈回了現代壞訊息:有個攻略者佔了她的身體,給五個男的當了三年舔狗,這事全網皆知好訊息:她的宗門跟她一起穿來了**三年前,沈家千金沈白蘇性情大變,成了舔狗,一次舔了五個,三年來堅持不懈不過最近,沈白蘇好像換口味了,天天上熱搜#驚! 沈白蘇包養娛樂圈新人#後來,劍修大師兄在武打賽道殺瘋,紅遍大江南北大師兄:沈白蘇? 那是我師妹#驚!沈白
時予遙
少年歌行之小儒仙
少年歌行之小儒仙
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讀書也能讀出神遊玄境!李容暄來到少年歌行的世界,意外拜師儒劍仙謝宣,從此江湖上多了一位小儒仙。 前期苟在雪月城猥瑣發育,逍遙天境後開始接觸江湖。(從蕭瑟入雪月城開始! )[不拆CP,跟隨主線劇情!會有多條支線劇情,不礙觀瞻!]
耳今
敗犬女帝,把頭髮盤起來!
敗犬女帝,把頭髮盤起來!
秦牧野穿越到了萬妖來朝的盛世。父親乃雄踞一方的逐夷大元帥、安南節度使,手握重兵,滅國無數,功高震主。 內有體弱多疑的皇帝虎視眈眈。外有國破家亡的蠻族宿怨積恨。他有些慌,決定培養幾個女帝,保住自己的小命。 好訊息:女帝登基後,對他深情告白,說今生只想捧著他的頭,親吻他的唇。 壞訊息:女帝並不在意他的頭有沒有連著脖子。……早朝結束,回到寢宮。 秦牧野看著跪在腳邊的女帝,冷笑一聲:“剛才當著百官的面,你
想喝胡辣湯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