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松說道:
“徐文壁不是要兩路並進嗎?統制不妨建言,讓山東地方軍和鄉團也參加進來。”
“沿運河進攻沛縣路程近,沿泗水進攻徐州路程遠,讓山東地方軍和鄉團打沛縣,我們三鎮新軍打徐州。”
孫亭芝眼睛一亮。
他當然知道這些地方軍和鄉團是什麼水平了。
讓他們欺壓一下百姓自然是沒問題,但是真的去打東南的正規軍,那就等於送死了。
孫亭芝不是傻子,他自然明白了李如松的計劃。
沛縣路近,徐州路遠。
攻打徐州還要繞道到泗水上游,到時候還能以造船拖延一陣子。
兩路並進的計劃,重點自然是在於“並”,一旦有一路崩潰,那另外一路就可以停止進軍了。
而三鎮新軍本來就是明廷的精銳,一旦攻打沛縣的山東地方軍和鄉團大敗,孫亭芝完全可以下令停止進軍,直接繞過徐文壁,請求明廷撤兵。
徐文壁一旦遇到大敗,那三鎮統制官就可以聯合起來上奏彈劾他,那徐文壁就會立刻倒臺。
妙啊!
孫亭芝看向李如松,他很快明白了李如松籌劃這些是為了什麼了。
一旦徐文壁倒臺,文臣和勳貴這兩派就再也沒有人有資格來統領三鎮新軍了。
那明廷之中,有資格統領新軍的也就是隻有李如松的父親李成梁了。
果然如此。
原來李家父子籌劃的是徐文壁的新軍大臣的位置!
孫亭芝自然也是願意讓李成樑上臺的,畢竟李成梁比起前面的人都更懂軍事,又是他們新軍的校長。
緊接著李如松又在另外兩鎮完成了串聯,然後才返回了自己的營寨。
第二天軍議的時候,三鎮統制官同時提出,支援徐文壁兩路並進攻打徐州的計劃。
但是第一鎮統制官孫亭芝建言,東南賊軍善於防守,只靠著新軍還要分兵攻城太吃力了,不如讓山東地方軍和鄉團也加入進來。
以地方軍和鄉團攻打城池較為矮小的沛縣,由三鎮新軍攻打城池高大的重鎮徐州。
徐文壁想也沒有想,立刻接受了孫亭芝的建議,開始召集山東地方軍和鄉團,準備這個兩路並進的作戰計劃。
召集人馬,籌措大軍,一直到了十一月,山東的明廷軍隊終於開拔。
明廷三鎮新軍合計一萬五千人,向西進入泗水上游,準備沿著泗水進攻徐州。
山東地方軍和鄉團拉起兩萬人,直接沿著運河南下,攻打沛縣。
合計三萬五大軍,在山東誓師的時候,徐文壁依然穿著那套閃亮的銀甲,他滿意的看著大軍出發。
東南在徐州地區總共只有五千人,自己三萬五千人大軍,還是兩路並進,肯定能攻下徐州。
有了這份功勞,自己這個班首重臣的位置就坐穩了。
徐文壁抽出配劍,做了一番乏味的誓師演講,下令兩軍開拔!
早已經接到了訊息的陳璘,也召開了緊急軍議。
東南新軍第五旅的參謀們推演了幾天,最後將一份作戰計劃遞交給了陳璘。
看著眼前剛剛從南京陸軍學校畢業的宋潛,陳璘問道:
“參謀處真的認為,只要打退了進攻沛縣的山東雜牌軍,明廷的攻勢就會瓦解?”
宋潛連忙點頭說道:“正是如此!”
“說說你的看法。”
宋潛立刻說道:“明廷的統帥徐文壁並不知兵,兩路並進的戰略沒有問題,但是攻打沛縣和攻打徐州的路程並不一樣。”
“若是真的要兩路並進,就應該讓攻打徐州的部隊先出發。”
“然後呢?”
“兩軍同時出發,定然是明廷的三鎮新軍希望我們先打敗進攻沛縣的山東雜牌軍,他們就可以藉口拖延不再攻打徐州。”
陳璘搖頭說道:“這個理由太牽強了,你們是基於明廷內部爭鬥來分析的吧?”
宋潛點點頭。
陳璘站起來說道:“這種分析在小規模作戰中是可以的,但是大戰卻不能用這樣取巧的方法。”
“明廷內鬥嚴重,但是因此低估敵人的戰略,這是不可取的。”
宋潛低下了頭。
陳璘說道:“不過參謀處的這個先增援沛縣,先主動出擊擊敗進攻沛縣的敵軍,這個作戰方略是對的。”
“無論明廷軍隊是什麼想法,先將一路打破了膽子再說。”
“山東衛所兵和鄉團,這種部隊用來防禦還湊合,用來進攻就不行了。”
“先攻其弱點,這個在戰略上沒問題,就先主動出擊,攻打進攻沛縣的明軍!”
陳璘作戰的風格就是穩,不過他也知道這一次明廷三萬五千人進攻徐州,一味的求穩反而是不行了。
他對著宋潛說道:“就按照你們的方案,在沛縣外集合,打退了這支明軍後再回援徐州。”
“遵命!”
在這場戰役開始之前,所有人都做好了盤算。
陳璘帶領第五旅的主力,埋伏到了沛縣附近,準備伏擊進攻沛縣的山東雜牌軍。
明廷三鎮新軍拖延進軍,等到山東雜牌軍戰敗,就立刻停止進軍返回山東。
大家都計劃的很好,可偏偏沒人想到過山東雜牌軍的想法!
這支由明廷山東衛所軍和地方鄉團組成的雜牌軍,從山東慢吞吞的出發,走了足足十天還沒走出山東境內!
徐文壁多次派人去催促,可是這些雜牌軍依然不為所動,他們還是慢慢的進軍。
李如松這才發現,算計來算計去,山東地方軍只是戰鬥力弱,並不是傻子啊!
人家也看出來了,自己去攻打沛縣就是送菜的,他們也等著三鎮新軍戰敗後立刻跑回山東呢。
而陳璘這邊也看到了戰爭中少見的奇景。
兩路並進的兩路明軍,一路要比一路慢。
雜牌軍這邊可以說是龜速挪動,一天都走不到十里路。
而三鎮新軍那邊還在泗水上游造船呢,一會兒枯水難行,一會兒運輸船擱淺,同樣用烏龜爬的速度前進。
而原本躲在濟州城內遙控指揮的徐文壁終於坐不住了。
大軍一旦開拔,所需要的糧草都是驚人的,這仗還沒打就變成這樣,徐文壁也沒辦法向朝廷交代。
徐文壁咬咬牙,只能親自趕往沛縣前線,敦促山東雜牌軍加快速度進軍。
徐文壁又派遣親信去三鎮新軍那邊督戰。
有了徐文壁督戰,這支部隊總算是走的快了一些。
等十一月初的時候,山東雜牌軍終於進入徐州地界。
早就已經等得不耐煩的陳璘,立刻帶領第五旅的精銳伏擊了剛剛進入沛縣附近的山東雜牌軍。
這場戰鬥沒有任何懸念,山東這支雜牌軍組成複雜,各自為戰。
無論是衛所軍還是鄉團,軍頭都將自己的部隊視作私人財產,衝鋒都想著讓別人先衝,逃跑都比別人跑的快。
這支部隊用來防禦自己的家鄉,或者用來剿匪還能打打。
但是用來進攻就不行了,當第五旅火炮齊射,火槍方陣刺穿了敵陣之後,這支兩萬人大軍迅速崩潰。
在後方指揮的徐文壁看到大軍崩潰,也立刻穿著他那件標誌性的銀甲向後方跑。
他那件銀甲太顯眼,眾人看到主將都跑了,也立刻跟著逃跑。
兩萬大軍加上一萬民夫,放下裝備補給就發瘋一樣往後方跑。
陳璘擔心進攻徐州的三鎮新軍,只是將他們趕出了沛縣附近,就立刻帶領軍隊返回。
那邊進攻徐州的明廷三鎮新軍,總算是等來了沛縣那一路戰敗的訊息。
孫亭芝等三鎮統制官立刻聯合嚮明廷上書,彈劾徐文壁到任之後的種種荒誕行為。
三鎮明廷新軍立刻停止進軍,也不顧明廷有沒有回覆,直接撤回了山東。
這場荒唐的秋季山東戰役,就這樣落下了帷幕。
戰敗的訊息火速傳往了京師,不過此時京師正在經歷一場風暴。
起因還是東南的改制。
東南政改的訊息,被全文刊登在了東南在京師的地下報紙上,《京師新報》連續五期都介紹了東南的政改,這引起了北方明廷讀書人的震動。
恢復相權,廷推大臣,京師的不少高階官員都蠢蠢欲動。
無論是這些年來的力量對比,還是東南優秀的宣傳能力,更重要的是高拱發起的新務運動,都給明廷上下植入了一個潛意識,那就是東南是先進的。
就算高拱自己不願意承認,所謂新務運動只學習東南的技術,這是不現實的。
在引入東南技術的同時,必然也引進了東南的管理方式,東南的新思想,也需要新的政治制度來配合。
甚至高拱本人,也是靠著隆慶帝的信任,破例讓高拱兼掌吏部和戶部,又讓高拱執掌京察,這才將新務推行下去。
而從去年鰲山燈會以來,到向各地派遣礦監,這都極大的影響了朝臣對隆慶帝的態度。
鰲山燈會還好,地方上的礦監是深深觸動了士大夫的利益。
特別是隆慶開始重用太監,這是這些文臣士大夫絕對不能忍受的。
原本地方上的利益,都是地方官和士紳在分享。
皇帝派出礦監搜刮地方,也等於從這些官員和士紳嘴裡奪食。
而這些地方官和士紳的背後,就是朝廷中一個個大臣。
自從焦太監出任山東礦監之後,隆慶食髓知味,陸續向湖廣、山西、山西、蜀中分別派去礦監。
文人們控制的報紙上,也開始連篇累牘的講述太監干政的禍患,從東漢黨錮之亂講到了唐代神策軍廢立皇帝。
這些報紙上又報道了不少礦監盤剝百姓,讓普通百姓家破人亡的故事,這也引起了不少年輕讀書人的同情。
張居正在湖廣鬥稅監的故事,也被改編成話本和故事,在京師廣為傳播。
此時的明廷,就像是一口快要煮沸的大鍋,還在不斷的加著柴火,就等著沸騰的那一刻。
東南政改,就是這最大的一根柴火。
以東南的制度之先進,也提出要恢復完整的相權,而蘇澤更是到現在都不稱帝。
在明廷的大臣看來,這是蘇澤對東南強大計程車紳勢力的妥協。
以東南都要向士紳妥協,恢復相權,那你明廷呢?
皇帝還在派遣太監在地方上搜刮呢!
而等到山東戰敗的訊息傳到了京師,大鍋中的水終於到了沸騰的那一刻。
十一月的最後一天,這是明廷官員月末休沐的時候。
天矇矇亮,沈一貫從自家宅子出來,拉綠包車的祥子連忙拉著車上前。
“少爺。”
“去書店。”
祥子立刻備好車的,等沈一貫上車後就按著熟悉的道路,想著書店而去。
等到了書店,沈一貫開啟書店的大門,發現每天來的比他還要早的夥計佟安沒有來。
沈一貫皺起眉頭,佟安原本是山東秀才,在沈家書鋪找到工作之後非常珍惜,每天都會提前半個時辰來書店開門整理書架。
今天怎麼還沒到?
又過了半個時辰,沈明臣這才姍姍來遲,他也發現佟安不在,詢問沈一貫道:
“一貫啊,佟安呢?”
沈一貫回道:“也許是家裡有事。”
就在這個時候,門外走進來一個年輕的客人。
這個客人沒有挑選書,而是直接向沈明臣問道:
“掌櫃的,這裡賣《遠山航錄》嗎?”
沈明臣心中一咯噔,這是陸二約定的接頭暗號,他立刻說道:“有,不知道先生要精裝版,還是刺繡版?”
“我要宋版的。”
“後面請。”
沈明臣和沈一貫看了看外面沒有其他客人,乾脆鎖上了書鋪的門,和這個客人進入書鋪後廂房。
“沈主編,沈編輯。”
“陸站長讓我通知你們,最近停止和《京師新報》有關的一切行動,停刊三天。”
沈一貫皺眉問道:“為什麼?明廷出事了嗎?”
陸二派來的情報人員立刻說道:“國子監五百監生和在京師三百有功名的讀書人聯名在左順門上書。”
“什麼!”
就連一貫冷靜的沈一貫都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領頭的是一名山東秀才,名叫佟安,他們要求明廷效法我東南,進行政改。”
“召回礦監,恢復宰相制度,廷推大臣。”
沈明臣看著侄子,沈一貫看著叔叔。
沈一貫嘆氣說道:“我們要撤離了。”
京師情報站的人疑惑看著叔侄二人,沈一貫淡淡的說道:“你們情報工作還不到位啊,那佟安就是我們家的夥計。”
“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