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代穿越

第一卷: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第4章 兩宮皇太后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今日之舉,關乎禮制,關乎人心,更關乎國祚興衰。伏望陛下深思,審慎而行,以禮尊母,以孝治天下,使我朝基業長青,社稷永固······”

林希持奏站在殿內,聲音鏗鏘,情緒激昂,諫尊崇朱太妃為太后,以正禮制,彰顯正統。

從東晉至宋近千年來的傳統,皇帝嫡母(先帝皇后)和生母同時在世,則以嫡母為皇太后、生母為皇太妃,以示嫡庶尊卑有序。

雖有皇帝顛覆這個傳統,但也是個例,大流均如此。

一個蘿蔔一個坑,若尊崇朱太妃,就得把向太后從坑裡拔出來,這事有悖禮制,太常寺必須否決。

太常寺少卿溫益專管禮樂,聞言立刻出班,不容置疑道:“臣以為此事有待商榷,母憑子貴,乃人倫之常,若尋常百姓如此,確實無可厚非,然聖上早尊向太后為嫡母,此時尊太妃,便是將聖上置於風口浪尖之上······孝為百行之先,禮為治國之本,林院事此舉······謬矣!”

右正言黃履不甘示弱,隨即出班反駁道:“臣愚以為溫少卿管中窺豹,母以子貴,獨非人倫之常,亦國之大綱。太妃有育君大功,宜享太后之尊,如此方能母儀天下,以順天理,以慰人心······”

黃履話音剛落,反對者即刻出班反對,支持者不甘落後支援,兩派唇槍舌劍,戰成一團。

一時間,朝堂上的氣氛變得緊張而激烈。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嫡母既在,自然合乎禮制,順乎人心。《易經》有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陛下若聽讒言尊崇太妃,則是褻瀆禮制······”​

“陛下親政後便有詔命,令尊號之議,如今時機已至,禮當舉行。若遲遲不決,恐失信於民,亦失禮於天下。故臣冒昧進言,懇求陛下早作決斷,順天意,撫人心······”

“······”

眾臣均旁徵博引,引經據典,娓娓道來,誰都有理有據,卻無法說服對方。

辯論聲此起彼伏,趙煦神色平靜,靜靜聆聽。

良久,吵聲愈烈,趙煦使個眼色,梁從政尖銳的聲音響起:“聖上面前不可亂了尊卑,肅靜!”

殿內頓時安靜。

趙煦指著案上奏疏,平靜道:“太后上疏勸諫朕······罷了,梁從政,你念給諸卿聽。”

“臣遵旨!”

梁從政拿起奏疏,大聲誦讀。

“······古之帝王,不以天下奉養為榮,而以能盡孝道為貴。昔漢文帝尊薄太后,後唐莊宗尊曹太后,皆以孝道治天下,成為千古美談。陛下若能追跡前賢,尊崇聖母,必將名垂青史,永為後世楷模······”

向氏妥協了?

反對者頓時懵逼。

他們竭力維護傳統,保住向太后獨崇的同時,也保住了自己的榮耀。

然事與願違,奏疏中向太后詞句虔誠,又自願降為太妃,如此一來他們的舉動便顯得極為多餘。

太常寺管禮樂,溫益不得不倔強勸諫:“官家,嫡母降為太妃······朝野上下恐怕會譁然一片,臣請官家三思······”

確實,此舉不僅有違禮制,皇帝還會因之而有暴虐的詬病,這也是歷代帝王謹遵傳統的原因。

“諸卿多慮了,太后和太妃均為朕之母親,朕自然不會厚此薄彼,做出有違孝道的決定,故而將太后降為太妃的建議,朕不採用······”

這話猶如石投大海,在眾臣心中濺起層層漣漪。

章惇等人納悶,官家欽定尊崇朱太妃,這麼快就妥協了?

反對者竊喜,皇帝繳械,就是他們的福音。

停頓稍許後,趙煦又道:“既然太后和太妃均為朕之母親,自然宜均享太后之尊,朕以為兩宮太后並存,必將成為後世傳頌的佳話,諸卿以為如何?”

大殿內頓時鴉雀無聲。

趙煦提議兩宮太后並存,這是到明朝才會出現的制度,但在這群老狐狸心中,把這制度早揣摩出包漿了。

之所以不拿到檯面上說,不外乎擔心內宮爭權奪利,致使外戚做大,把持朝堂。

然而現在很微妙。

明顯是皇帝給向太后臺階,把矛盾弱化的同時,還把尖銳的政治鬥爭演化為家事。

兒子給生母爭一個名分不過分吧?

一山容下二虎,兩宮太后並存,向氏就是一隻拔掉獠牙的羸虎,擁有榮譽混吃等死,根本掀不起浪。

好手段啊!

從復活到如今短短數日,向氏服軟,曾布反水,陳彥請辭,將端王踢出大內,後宮掌控在朱氏、劉氏婆媳手中。

而且皇帝姿態溫和,沒有劍拔弩張的窘態,不露聲色中將事態掌控,這等高明手段······還是太祖教導有方。

“官家聖舉乃天下絕唱,兩宮太后並存,至誠至孝,臣為官家賀!為太后賀!”

溫益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又第一個站出來贊同,皆因此乃皆大歡喜的舉措,再反對便是別有用心。

“臣為官家賀!為太后賀!”

眾臣又是一陣捧,兩宮太后並存的基調便定下來。

“諸卿一片誠心,便擇日執行,三省負責審議,禮部規範禮儀······章相公,李尚書,此事勞煩二位了。”

“臣遵旨。”

首相章惇和禮部尚書李清臣領命。

“啟稟陛下,青唐一戰,我軍大獲全勝,俘獲吐蕃王室無數,如何處置,請陛下示下?”

這事可追溯到元符二年秋,河湟吐蕃入寇佔領青唐城,挑起戰火,趙煦派王厚、王瞻率兵征討,宋軍一舉滅了青唐,除青唐王溪巴溫逃走外,他的兒子瞎徵、隴拶、邦啐勿丁瓦,以及嫁到吐蕃的契丹、西夏等公主均被生擒,青唐王室幾乎被一鍋端,由西軍押解橫越千里戈壁進入汴京城。

空前大捷,舉國歡慶,然此時的趙煦已病入膏肓,徹底失去執政能力,這夥俘虜便關在獄中,靜候皇帝病癒。

趙煦微微點頭道:“諸卿覺得如何處置合適?”

樞密使曾布率先出班道:“青唐千里戈壁,土地貧瘠,形同雞肋,我軍雖大捷,然吐蕃人的抵抗仍未停止,如此便陷入無止境的戰鬥中,臣以為當以夷制夷,封青唐王子為官,讓他們帶著陛下天恩治理青唐,一勞永逸······”

人氣小說推薦More+

天崩開局:從死囚殺到一統天下!
天崩開局:從死囚殺到一統天下!
【殺伐果斷+主角老六+事業爭霸+朝堂詭譎】 大臨朝堂曾有千金子,武成君之子柳白博覽兵書,論戰無敵!仁武帝惜其才,命其帶兵鎮守邊疆。 豈料,僅僅半年,兵敗如山倒,城被破,八萬將士被坑殺! 柳白絕望之下,掛繩自縊! 而就在此時,一個後世之人,穿越其身,成為了這個天下人人喊打的禍國敗將! 面臨必死局面,柳白冷靜思考,以各種細碎資訊,爭取一線生機!更是喊出十年亡北邙,一年五百萬兩的天價承諾。 命懸一線之間
種完麥子向南走
我是一個原始人
我是一個原始人
天空一洗如碧,陽光普照山林,整個世界都顯得一片安靜祥和,帶著一種獨有的靜謐。 看著穿著性感虎皮短裙手裡拿著棍子,帶著十餘個人嗷嗷叫著去追趕披毛犀的首領,韓成禁不住的將稍微蜷著的右手放到微張的嘴邊,再一次的發出了感慨:“我的天吶!”(沒有系統,沒有空間,不帶外掛的穿越,純正的原始種田文,不會出現修仙之類的東西,喜歡輕鬆種田的書友請放心閱讀)
墨守白
亂世悍卒,平定天下從殺韃子開始
亂世悍卒,平定天下從殺韃子開始
神凰五年,塞北狼騎大舉南下,橫掃河北中原,飲馬長江。江山半壁淪陷,各地盜賊蜂起。 楊越穿越來到亂世之中,被潰兵裹挾,卻以此為契機,一步一步,建立自己的勢力,招撫流民,擴大地盤,剷除奸臣,萬民歸心,直到驅逐韃虜,平定天下。
萬千
大唐:太平公主飼養指南
大唐:太平公主飼養指南
大唐雙聖臨朝,楊易穿越而來,成為太平公主的家令。楊易:“殿下,身為皇室公主,豈可口出粗俗,動手傷人?”太平公主:“你管的著嗎?”楊易:“國有諍臣,不亡其國。這公主府裡,自然也要有一個敢於直諫的家令,公主殿下才能走的更遠。”太平冷笑:“這麼說來,你還是個忠臣?良臣?賢臣?”楊易:“微臣只是直臣......”太平:“威脅公主,忤逆主君的直臣?誰給你的膽子?誰讓你這麼行使職權的?”楊易:“微臣是調露元年
橙汁兒羊
爭魏
爭魏
諸葛亮五丈原隕落之後。群雄割據、英雄並起的大時代也隨之落下帷幕。 轟轟烈烈三國進入最後四十年。似乎天命皆歸於司馬氏。然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未到最後一刻,焉知勝負如何?
蒼穹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