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你讓我監國? 第543章

第二百零八章 天下之人,皆是炎黃子孫!

啪!

朱元璋端著酒杯的手一個顫抖。

酒杯頓時掉落在地,摔成了粉碎。

“你說什麼?大明必亡?”

他看著朱允熞,滿臉難以置信。

這樣的話,竟然成一位儲君口中說出來?

也就是眼前之人,是他最寵愛的孫兒,才能好端端的坐在這裡。

若是換了一個人,只怕現在老朱已經呼叫左右,將他推出去斬了。

“對,若藩王之制不改,三百年內,大明必亡。”

朱允熞再次說道。

老朱深吸了一口氣,望向他的目光,十分複雜。

“你且說說,究竟是為什麼?”

他沉聲問道。

朱允熞這個孫子的份量,在他心中畢竟不一樣。

雖然年幼,才智慧力,卻遠超常人。

所行之事,往往如天馬行空,但最後又合乎常理。

只是遠較一般的方法高明。

難道他真看到了什麼了不得的弊端?

“皇爺爺定下的規矩,凡大明親王,歲支米五萬石,鈔二萬五千貫,錦四十匹,紵絲三百匹,紗羅各一百匹,絹五百匹,冬夏布各一千匹,綿二千兩,鹽二千引,茶一千斤,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

“凡親王之子,除一人繼承親王之外,餘者皆為郡王。”

“郡王歲支米六千石,錢二千八百貫。”

老朱輕輕點頭,道:“不錯,這是咱定下來的規矩。”

“親王雖不繼承帝位,但畢竟皇帝一脈,自當給予優待。”

“當皇帝是一個苦差事,要為了治理江山操心,不容易啊。”

“自古以來,當親王的樂趣,都勝過皇帝。”

“這也是為了讓他們都安心當親王,不致於為帝王之位而骨肉相爭,釀成悲劇。”

“熞兒今日說到這些,可是有什麼問題嗎?”

朱允熞道:“有,皇爺爺,這項制度裡面,藏著大明亡國的危機。”

“凡百姓之家,因出身貧寒,後代或死於飢寒交迫,或亡於疾病,再甚者,或因家貧無力娶妻而絕後。”

“然豪門世族,王公候爵,因養尊處優,吃穿不愁,雖有疾病,死者亦不多,生者卻眾。”

“故貧家多絕後,豪門則子孫眾多,後代興旺。”

“此古今不易之理。”

老朱再度點頭。

他出身貧寒之家。

祖上的情況,很是清楚。

貧苦人家,掙扎求生都不容易,能將血脈一直延續下去,就不錯。

很多窮人家,維持不了幾代,便斷子絕孫了。

能開支散葉的,往往都是祖上富貴過的人家。

“既為親王,郡王,與國同休,按皇爺爺所定的待遇,生活更無憂慮,如此一來,自會多多開枝散葉。”

“皇爺爺如今在世的兒子,有二十一人。”

“親王的俸祿,全部加起來,年不過百餘萬石,錢不過五十萬貫,餘者皆不算多,以大明的國力,供養毫無問題。”

“但若以二十年為一代計算,凡親王,生子五、六人。則將來便會新增郡王一百餘人。”

“郡王的俸祿,總計亦不過六十萬石。錢不過二十幾萬貫。”

“算起來仍不是問題。”

“但無論是親王還是郡王,都會繼續不斷的生子生孫,開枝散葉。”

“再往後二十年,百餘名郡王將產生五百名後代。”

“又過二十年,則有二千五百名後代。”

“再二十年,則有一萬二千五百名後代。”

“再二十年,則有六萬二千五百名後代。”

……

朱允熞不疾不徐的說著。

旁邊的老朱已是雙眸圓睜,若遭雷擊。

這是很簡單的演算法,但他卻從來沒有去想過。

“一百二十年後,將有三十一萬二千五百人。”

“一百四十年後,將有一百五十六萬二千五百人。”

“一百六十年後,將有七百八十一萬二千五百人。”

“一百八十年後,將有三千九百零六萬二千五百人。”

“二百年後,皇室宗親的數量,將高達一億九千五百三十一萬二千五百人。”

……

說到這裡,老朱已呆滯在那裡,呼吸聲也變得越來越粗重。

聽到如此巨大的天文數字,無論是誰,都清楚這其中的厲害。

朱允熞仍繼續道:“如此類推,三百年後,皇室宗親的數量……”

“不可能,不可能。”老朱開口打斷道:“熞兒,你是不是哪裡算錯了。”

“來人,拿筆墨來,咱一定要好好算清楚。”

朱允熞苦笑了一下。

老朱還是不清楚指數級增長的恐怖威力。

也對。

這雖然是很簡單的數學概念,但對於沒有學過的人來說,卻違反了自身的直覺。

人們會很自然傾向於更相信直覺。

唯有在嚴格的計算面前,才不得不承認直覺是錯的。

當然。

如果接受過一定的數學教育,那隻要聽到指數級增長几個字,立即就會想到它的厲害之處。

“皇爺爺,孫兒的推算,絕不會有錯。”

“不過,這確實是一個很不嚴謹的推算,因為中途還會有死亡。”

“可能有些親王、郡王不會有五、六個後代,還有些則更多。”

“這只是一個粗略模型。”

他說話間,太監已經取來的紙筆。

老朱自己拿起筆,再度算了起來。

很快,他的臉色,便越來越難看。

他雖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數學教育,但簡單的算數,對老朱來說,還是易於反掌的。

戶部的錢糧數目,他曾經多次親自計算。

“沒有錯,真沒有錯!怎麼會這樣呢……怎麼會這樣呢?”

老朱看著紙上面的計算結果,猶不自信,但無論怎麼算,就是這樣的答案。

他抬頭望上朱允熞,喃喃道:“周有八百年國運,漢有五百年氣數,為何周室和漢室,沒有這樣的問題?”

朱允熞道:“如今天下百姓,皆炎、黃之後,故又稱炎黃子孫。”

“許多人的族譜記載,幾百年前,有著同一個祖宗,而後代卻有數千,數萬之人。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皇爺爺應該清楚。”

“皇室之家,養尊處優,子孫眾多,理所應當。”

“數百年後,皇室子孫的人數,自然會極為眾多。”

“周朝的後代,可沒有本朝這麼高的待遇,而且世襲之制,乃是降等繼承。數量眾多的皇室成員,幾代之後,大多淪為平民。”

“漢朝亦是如此。”

“劉玄德乃中山郡王之後,追系祖上,亦是高祖劉邦一脈,但到了他那一代,卻已是織蓆販履之人。”

“子孫各謀其業,自然無宗室供養之憂。”

“唯獨本朝,若依皇爺爺所定的國策,至多二三百年,朝廷的全部賦稅,也養不起如此之多的皇室宗親,只能刮地三尺的加徵稅賦。”

“天下百姓不堪重負,必群起而反,殺朱家子孫,屠戮皇室宗親。”

“大明亡矣!”

(本章完)

人氣小說推薦More+

大明神探1546
大明神探1546
年輕的嘉靖帝看著譽滿天下的海氏兄弟,目光深邃難測。嘉靖:國有諍臣,不亡其國,不聽你海瑞的,我大明就要亡國嘍? 海瑞不語,只是上疏,字字鏗鏘,勸諫勵精圖治的天子不可沉溺於安逸。 嘉靖:朕本以為你海玥是性情中人,心地光明且重情義,嫉惡如仇且不會權變,沒想到你查案查到朕身上,跟朕鬥法來了? 海玥不語,只是破案,不敢說澄清玉宇,平定天下冤獄,只要真相大白,一切無愧於心! 嘉靖朝前期,朝堂上多了兩把劍,一把
興霸天
紅樓帝業
紅樓帝業
穿入紅樓世界,身份是不被父皇相認的皇子。這日他初見父皇,啟口而問:“聖上還記得那年玄武湖畔的姜雪蓮嗎?”父皇,你不願認吾為皇子,吾偏要讓你認。 父皇,你不願傳皇位於吾,吾偏要讓你傳。吾愛金釵,更愛江山。
挽鋮
[紅樓]薛家長子
[紅樓]薛家長子
前世薛虯出身百年豪門,被家族傾力培養,英才俊逸,卓爾不群,是最完美的繼承人。 只可惜天不假年,英年猝死。 轉世投胎成為古代大戶人家嫡長子,父母恩愛、兄弟和睦,還有個格外出眾的妹妹,一家人幸福美滿,其樂融融。 直到父親去世,薛虯覺醒了前世記憶,才知道自己所在竟是紅樓世界。他的弟弟薛蟠是個敗家子,母親和妹妹為了家族殫精竭慮,最後還是下場淒涼。 好在這一世薛虯才是薛家掌權人,他會撐起薛家、教導薛蟠、為寶
千山不關
從農家子到當朝首輔
從農家子到當朝首輔
趙豐年穿越了,穿到了古代,看著一貧如洗的家境,趙豐年沉默了。 屋子是漏風的,襖子是稻草塞的,粥裡是看不到米粒的。 沒有辦法,為了活下去,趙豐年只能重新爬起來,種田,養家,科舉。 卻一不留神,成了一朝首輔。 後人雲:大夏國柞一千五百年,趙豐年功勞獨佔一半。 後世史書記載:“孰大夏,富有趙相,萬國不能與也。” 小劇場: 誰都知道趙大人生性簡樸,宴席上不碰雞湯愛酸菜 就連宮宴上,趙大人桌上都有一碗御廚親
魚箏
長安食肆經營日常
長安食肆經營日常
感謝大家一路支援陪伴跟鼓勵,本文2月10日入v,再次感謝!接檔文《北宋市井生活日常》展現經濟高度發達的汴京風情與各色美食,求收藏 本文文案: 【食肆經營+長安妖怪記事+志怪故事】 段知微一朝穿越,發現面臨在涼州已無親屬的天崩開局,只得去長安投奔姑母。 上巳佳節,曲江池畔,五陵年少歡聲笑語。 柳影花明,大慈恩寺,長安仕女遊覽聖地。 全部都是擺攤的好地方啊! 這位娘子,您生得如此嬌美,來份桃花乳酪,定
添蜜一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