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你讓我監國? 第543章

第二百零五章 千古未有之事!咱聽你的!

如果朱允熞的請求,是免除大明所有百姓一年的賦稅,老朱不會有任何震驚。

大機率就直接的答應了。

反正現在國庫裡面的錢糧很多,免天下一年賦稅,也算什麼。

但是,免除徭役?

還是永久的?

若不是朱允熞連著說了兩遍,老朱真懷疑自己的耳朵聽錯了。

大明的百姓,一般是不用服兵役的。

因為當兵打仗是軍戶的事情,與普通百姓沒有啥關係。

但運送糧草,同樣需要徵發百姓。

當然,這隻算很小的一部分。

其他的各類徭役才是大頭。

比如說裡甲正役,即每110戶為一里,一里又分10甲,每甲10戶。

如此一共是一百戶。

多餘的10戶則當甲長,裡面又推舉一人當里長。

他們負責本甲人丁地產事務,協助官府拘捕逃犯,到衙門聽差,上貢物料,負責一般的雜泛開支,比如祭祀,營造,宴饗等等。

均徭則是各級衙門差派的經常性差役,有力差,銀差之別。

而雜役非經常性的,臨時的地方性差役。

從砍薪,抬柴,修路,修河,築城,運料乃至庫子,門子,皂隸,鋪兵,驛夫……

總而言之,這時候的官府,有編制的人員,非常少。

而其他沒有編制的人員,都是徵召而來的服徭役的人員。

國家是不發工資的。

不僅要做工,還要自己準備糧食。

在服役期間,因各種原因而死的,官府一概不負責任。

話說回來。

有些相對好的職位,往往能混得一份工錢。

比如說皂隸之類的。

按定製,這類崗位是可以領錢的。

這是為了人員穩定性。

因為發錢,一般的老百姓也搶不到。

而更多的徭役,則是沒有一毛錢的,吃都要吃自己的。

平時偶爾徵發還好。

反正農閒之時,閒著也是閒著。

唯有遇到興修河道,修道路,修城池這樣的大工程,百姓才會不堪重負。

“皇爺爺,孫兒是認真的,孫兒以為,當免除天下百姓所有徭役?”

老朱嚯地一下,站了起來,道:“胡鬧!”

他說完之後,看了朱允熞一眼,又緩緩坐了下去,氣息慢慢平息。

在老朱的印象中,朱允熞不是任性胡來的人。

他這樣說,必定有自己的想法。

只不過,老朱還理解不了。

但他願意聽聽。

“你且說說,這是為何?沒有徭役,連官府都無法正常運轉,你想修建工程,又該如何修建?”

老朱真的有點糊塗了。

一邊說要大興工程,一邊說要免除天下百姓的所有徭役,這怎麼能說得通嘛。

“國庫裡面有足夠的銀子。”朱允熞道:“以後國家需要徭役,那花錢僱傭就行了,國家只管收稅,再不強制民眾服徭役。”

他籌集了一億兩銀子作為準備金,計劃印製的人民幣,數量高達五億兩,計五千億錢。

但這筆錢到現在為止,僅僅花出去一億兩。

剩下的四億,都還在國庫裡面躺著。

怎麼將錢花出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賞賜功臣將領,王公侯爵?

那隻能造成窮者愈窮,富者更富。

錢,要發到老百姓的手中。

但怎麼發,就是一個大學問了。

後世現代國家,都為此頭痛不已。

不斷的放水,錢卻不投入到實體經濟中。

大量的金錢都在空轉,通脹走高,百姓的財富,卻沒有增長。

因而造成了不少社會問題。

也成為經濟學研究的熱點。

但如今的大明,經濟結構簡單,花錢的問題,較之後世,反而容易處理得多。

朱允熞想到的辦法,就是大修工程,透過支付勞動報酬,將錢花掉。

這樣,國家需要的工程,得到了建設,印出來的錢,也發到了老百姓的手中。

一舉兩得。

除此之外,老百姓有了錢,才會去購買東西,還會極大的刺激商品經濟的繁榮。

再有一點。

因為要服徭役,在實際上就對老百姓進行了人身限制。

很多徭役是不允許交錢抵役的。

百姓必須留在原籍,不能離開當地,否則,就是逃役。

人口流動與經濟發展往往是相輔相成的。

限制了人口流動,實際上就限制了經濟發展。

第五點,不用服徭役,老百姓的負擔會大大減輕。

大家都會對朝廷感恩戴德。

這是收買民心最好的辦法。

第六,徭役由地方宗族負責。

所謂皇權不下縣。

官府依靠地方宗族來治理,分配人員服徭役。

這又造成了地方宗族的權力過大。

一方面不利於國家的治理,另一方面也對底層百姓形成更大的欺壓。

不用服徭役,宗族的權力,就會大大削弱。

而且,因為免費的徭役人員,是地方宗族負責召集,他們也就同樣負責管理。

包括很多日常事務。

受人管,聽人令。

這些人受地方宗族的管理,自然也聽從地方宗族的命令。

如此一來,造成地方宗族坐大,國家管理乏力。

一旦這些人變成領國家的俸祿,由國家負錢,那就是“公務員”。

只聽國家的命令,而不聽地方宗族的指揮。

皇權不下縣的局面,就會得到徹底的扭轉。

基層的治理,將有改頭換面的變化。

治理國家最重要是縣治。

縣治又以吏治為要。

可如果那些“吏”,絕大部分都是沒有編制,不拿薪水報酬,不受朝廷管轄的人,又如何治理?

天子與胥吏共治天下,這不是好事!

封建王朝的官府機構是非常精減的。

但臨時性,徵發來的人,又太多了。

第七點則是大量的錢投入到國家建設當中,會極大的刺激國民經濟的發展。

由此形成新的利益集團,又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統治。

還有一點,透過大規模建設工程並且支付報酬,又起到了賑災的作用。

走投無路的百姓,只要願意出力,就不用擔心吃不飽飯了。

至於花出去的錢太多……

經濟一旦發展起來。

徵收的稅,就能完美覆蓋,根本不用擔心。

……

如上種種,廢除徭役的好處極多。

故而,現代國家,除了服兵役仍是義務制的外,基本上都沒有徭役這個概念。

事實上,即使是義務兵,大多數也是名義上的義務,國家仍會支付不菲的報酬,以及從各方面給予好處。

朱允熞將廢除徭役的好處,細細與老朱說了一遍。

老朱聽得似懂非懂,但至少有兩點聽明白了。

一是廢除徭役能切實減輕老百姓的負擔。

二是朝廷有足夠的錢,能支付得起。

“你可要想清楚了,開弓沒有回頭箭。”

“雖然國庫裡面的錢糧很多,但一旦廢除徭役,朝廷的開支,也會激增。”

老朱還是不太放心。

這可是千古從未有過的事情。

一旦下旨,必定天下震動。

“孫兒早就算清楚了,徭役廢除後,稅收會大大增長,足以覆蓋開支。”

朱允熞卻是信心十足。

“廢除徭役,廢除徭役……”

老朱喃喃自語,仍有些猶豫不決。

“皇爺爺,請相信孫兒,下旨廢除吧。”朱允熞懇請道。

“也罷。”

老朱端起酒杯來,一飲而盡。

“伱治理國家,井然有序,大明欣欣向榮,如今錢糧眾多,百姓稱讚,足見你的治理能力,還遠在咱之上。”

“你有如此之心,又這般愛民如子,既已下定決心,咱有何不許的?”

“那咱便降旨,從明年開始,大明廢除徭役!”

(本章完)

人氣小說推薦More+

大明神探1546
大明神探1546
年輕的嘉靖帝看著譽滿天下的海氏兄弟,目光深邃難測。嘉靖:國有諍臣,不亡其國,不聽你海瑞的,我大明就要亡國嘍? 海瑞不語,只是上疏,字字鏗鏘,勸諫勵精圖治的天子不可沉溺於安逸。 嘉靖:朕本以為你海玥是性情中人,心地光明且重情義,嫉惡如仇且不會權變,沒想到你查案查到朕身上,跟朕鬥法來了? 海玥不語,只是破案,不敢說澄清玉宇,平定天下冤獄,只要真相大白,一切無愧於心! 嘉靖朝前期,朝堂上多了兩把劍,一把
興霸天
紅樓帝業
紅樓帝業
穿入紅樓世界,身份是不被父皇相認的皇子。這日他初見父皇,啟口而問:“聖上還記得那年玄武湖畔的姜雪蓮嗎?”父皇,你不願認吾為皇子,吾偏要讓你認。 父皇,你不願傳皇位於吾,吾偏要讓你傳。吾愛金釵,更愛江山。
挽鋮
[紅樓]薛家長子
[紅樓]薛家長子
前世薛虯出身百年豪門,被家族傾力培養,英才俊逸,卓爾不群,是最完美的繼承人。 只可惜天不假年,英年猝死。 轉世投胎成為古代大戶人家嫡長子,父母恩愛、兄弟和睦,還有個格外出眾的妹妹,一家人幸福美滿,其樂融融。 直到父親去世,薛虯覺醒了前世記憶,才知道自己所在竟是紅樓世界。他的弟弟薛蟠是個敗家子,母親和妹妹為了家族殫精竭慮,最後還是下場淒涼。 好在這一世薛虯才是薛家掌權人,他會撐起薛家、教導薛蟠、為寶
千山不關
從農家子到當朝首輔
從農家子到當朝首輔
趙豐年穿越了,穿到了古代,看著一貧如洗的家境,趙豐年沉默了。 屋子是漏風的,襖子是稻草塞的,粥裡是看不到米粒的。 沒有辦法,為了活下去,趙豐年只能重新爬起來,種田,養家,科舉。 卻一不留神,成了一朝首輔。 後人雲:大夏國柞一千五百年,趙豐年功勞獨佔一半。 後世史書記載:“孰大夏,富有趙相,萬國不能與也。” 小劇場: 誰都知道趙大人生性簡樸,宴席上不碰雞湯愛酸菜 就連宮宴上,趙大人桌上都有一碗御廚親
魚箏
長安食肆經營日常
長安食肆經營日常
感謝大家一路支援陪伴跟鼓勵,本文2月10日入v,再次感謝!接檔文《北宋市井生活日常》展現經濟高度發達的汴京風情與各色美食,求收藏 本文文案: 【食肆經營+長安妖怪記事+志怪故事】 段知微一朝穿越,發現面臨在涼州已無親屬的天崩開局,只得去長安投奔姑母。 上巳佳節,曲江池畔,五陵年少歡聲笑語。 柳影花明,大慈恩寺,長安仕女遊覽聖地。 全部都是擺攤的好地方啊! 這位娘子,您生得如此嬌美,來份桃花乳酪,定
添蜜一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