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您可要為臣做主啊!”
清遠伯李煒父子身穿粗布長袍,跪在皇帝的寢宮前。
其實李氏並不是皇后,隆慶還是裕王的時候,第一任太子妃是也姓李,這位李氏還曾經給隆慶產下一個皇子,但後來母子二人先後病故,就娶了繼室陳氏。
隆慶登基後,就將陳氏立為皇后。
陳皇后無嗣,對於宮中的事情也沒什麼興趣,整日就是禮佛修行。
李氏因為產下皇子,被冊封為貴妃,而清遠伯李煒就是在女兒產下皇子後被封的爵位。
李氏雖然入裕王府多年,但畢竟是小門戶出來的,對於朝廷局勢根本沒有認識,連朝廷上的大臣都認不全,更別說利用手上的權力了。
此時此刻,李妃正在殿內伺候隆慶皇帝,聽到父親的哭喊,她第一反應是看向皇帝身邊的馮保。
隆慶經過太醫的治療,雖然病情控制住了,但是隻有半邊身子能動。
這半邊身子雖然能動,但是根本無法長期執筆,只能寫下隻言片語。
此外他的眼睛還可以眨,一下代表同意,連續眨兩下表示反對,如今馮保和李氏都透過眨眼來詢問皇帝。
但是對於比較複雜的情況,皇帝就無法交流了,而且事情關係到自己的母家,李妃看向馮保,向馮保詢問辦法。
隆慶帝閉上眼睛,他自己政治能力也有限,身體好的時候都無法處理紛亂的朝局,如今更不用說了。
乾脆閉上眼睛眼不見心不煩。
馮保雖然還在伺候著皇帝,但是他的心態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一個風疾偏癱的皇帝,到底還能不能代表皇權呢?
沒有他遞上紙筆,隆慶連一句話都傳不到外面。
如今宮內,皇帝風疾癱瘓,皇后陳氏不理政。
而李妃擁有唯一的皇嗣朱翊鈞,按照禮制一旦隆慶駕崩,就是朱翊鈞繼位。
作為未來皇帝的生母,李妃應該和現在的陳皇后並立為太后。
以現在朱翊鈞的年紀,太后肯定要臨朝聽政一段時間,等到皇帝長大才會還政。
雖說現在張居正勢大,但是馮保依然相信皇權還會回到皇帝手中。
那當年黃錦所說的“器和空之辯”,代表皇權的“器”就已經轉移到了這位李貴妃身上。
一想到這裡,馮保就說道:
“清遠伯父子操勞國事,勞苦功高,若是他們有什麼委屈,貴妃還是應該見上一見,解開其中誤會才是。”
聽到馮保支援自己,李氏立刻來了底氣。
她又看了一眼病榻上閉目養神的丈夫,連忙對著馮保說道:
“召他們進來。”
見到女兒,李煒立刻說道:
“請陛下,給我們父子做主啊!”
說著陛下,但是李氏父子看向的卻是站在隆慶病榻邊上的女兒。
“那張居正封了我們的貨倉,還將我家馬場的好馬和草料全部拉走了!”
李妃看了一眼馮保,見到他沒有做聲,也不敢太支援自己的父兄,而是問道:
“張丞相辦事一向秉公,他查封咱們家,哦不清遠侯府的產業,用的什麼理由?”
李煒漲紅了臉,張居正的證據充分,這些馬都是李煒準備走私到東南去的,他自然不能直接說。
李長風說道:“逃稅!我們李家是皇商,何來逃稅一說?”
馮保執掌東廠,他自然知道李家被查封的緣由,他在李妃耳邊低聲說了兩句,李妃立刻說道:
“那等下一次張丞相進宮面聖的時候,再向他當面詢問查封清遠伯家倉庫的事情吧。”
李煒父子失魂落魄的從宮內出來,這一次連女兒都沒有站在自己這邊,眼看著大批貨物被張居正查抄,這可是李煒在九邊貢市上好不容易蒐集的上等戰馬。
這還沒有運到東南,就被張居正一網打盡了,這把可是虧大了。
李煒父子其實也清楚,自己是撞到了張居正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上了!
不過張居正只是抄沒了他家的貨物,並沒有處理他們父子,已經是看在他們是太子的外公和舅父的面子上了。
走出宮門,父子二人坐上豪華馬車,披上了華麗的貂皮大氅,李長風對著父親說道:
“爹,這張居正如此囂張,還是因為陛下身體不好。張居正之前的高拱也強勢,對我們李家不也睜一眼閉一隻眼?”
李煒愁容滿面的說道:“可是陛下這個樣子,要如何為我們撐腰呢?”
李長風說道:“我認識一名道長,能夠煉製仙丹。”
李煒也是眼睛一亮說道:“速速去請這位仙長煉丹!只要陛下身體好了,一定能為我們父子二人撐腰!”
這邊明廷轟轟烈烈的變法,東南那邊的第一次制憲會議也落幕了。
這次制憲會議其實根本沒有決定任何事情,但是連續幾天的報紙報道,將制憲會議代表們討論的問題全部刊登了出來,讓所有參加制憲會議的代表們,都感覺到了自己參與到了東南的政治事務中。
就算是最不關心政治的百姓,也從報紙連續的報道中,感覺到了制憲會議的嚴肅性。
東南大都督府和內閣距離普通百姓太遠了,可是這些制憲會議代表都是住在同一座城市中的,甚至有的代表他們都認識。
這讓百姓們也產生了一種對東南大事的參與感。
制憲會議落幕前,蘇澤公佈了第一屆內閣的人員名單。
內閣大臣是由大都督蘇澤任命的,不過蘇澤增加了一個新任內閣大臣要在制憲會議上宣誓的環節。
首席大臣不出意外的由徐渭出任,這段時間大都督府的日常事務都是徐渭在主持的,他對東南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
財政大臣的位置也沒有任何意外,蘇澤的老丈人方望海順理成章的出任第一任財政大臣。
交通大臣則給了還在淮北勘探水文,準備疏通運河的胡宗憲,胡宗憲專門趕回南京,宣誓就任。
司法大臣則由蘇州知府何心隱出任,教育大臣則由松江知府申時行出任。
譚綸出任監察大臣,水師大臣和陸軍大臣分別由林氏姐弟出任。
第一屆內閣大臣的名單都在大家的意料之中,這些都是蘇澤起事創業的有功之士,他們的能力也有目共睹。
大家也很清楚自己的位置,內閣大臣這麼重要的位置,自然是蘇澤的親信擔任。
大家盯著的是這幾位升任大臣之後,空出來的職位。
徐渭是南直隸巡撫,這是東南第一省的巡撫。
何心隱和申時行,又是南直隸最強的蘇松二府的知府。
如今蘇松二府的稅收加起來,比江西整個省還要高,這兩個府的知府含金量十足,是東南第一知府。
譚綸是廣東巡撫,這個位置也非常重要。
廣東開埠最晚,在舊的航線上和福州上海這些老港口是沒辦法競爭的。
所以譚綸決定差異化競爭,主要經營南洋航線。
如今的東南各港口,都有自己側重的航線。
上海是整個東南和東北亞貿易的總樞紐,主要航線是對北方明廷的貨物出口。
如今東南對外貿易的大頭,自然是北方明廷了。
這個結果不出意外,要知道在嘉靖朝的實錄上記錄,大明人口差不多是九千萬。
以大明對人口的掌握能力來看,這個資料自然不是非常準確,但是這片土地上有近億人是沒錯的。
如今明廷和東南對峙,東南擁有南直隸、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武昌,明廷則佔據剩餘地區。
雖說南方人口稠密些,但是論國土的面積,還是明廷更大一些。
所以雙方的人口也差不多是對半開。
一個近乎於五千萬人口的市場,必然是整個東南最大的貿易物件,倭國和朝鮮是絕對無法比擬的。
福建的港口經營的還是當年蘇澤開拓的航線,也就是對倭國和琉球的貿易航線。
倭國同樣是人口大國,差不多是一千多萬這個數量級上。
而且倭國現在還是戰國時期,各大名之間的戰爭正在不斷升級,對各種商品的需求很旺盛,而且倭國也是東南白銀的主要流入國。
廣東在舊航線上自然是競爭不過了,所以譚綸開拓了南洋航線。
南洋諸國的人口也不少,更重要的這是葡萄牙人夢寐以求的東方航線。
不僅僅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也加入到了這場貿易競爭中來,廣州的港口中能夠看到各式各樣的帆船。
廣東肉眼可見的發展實力,讓廣東巡撫也是一個人人關注的重要位置。
除了這些地方大員之外,七部和都察院的主官由大臣擔任,東南還有幾個重要的部門。
大理寺、司農寺、太僕寺、鴻臚寺、宗正寺五寺的寺正。
軍械監、將做監的監正。
這些職位都在吸引東南官員的目光。
不過蘇澤並沒有和以前一樣任命這些重要職位,而是將這一次的重要官員任命工作交給了內閣廷推。
蘇澤親自挑選任命的,是第一次都察院的御史人選。
都察院的職能大大加強,都察院的主官御史中丞由內閣大臣之一的監察大臣擔任,級別上和七部平級。
除了保留原本的御史之外,都察院的御史人數增補到一百多人,這些御史都有獨立的辦案權利,可以隨意調查和彈劾任何一名官員。
除此之外,都察院還可以聯合封駁內閣的廷推結果,還能夠聯合否決各部的人事任免和戶部的財政預案,甚至可以動議罷免大臣。
蘇澤自然是從制憲會議的代表中挑選。
丹芸沒想到自己開完會之後,就接到了都察院的公文,詢問她是否要擔任這個都察院御史。
李言恭對於妻子能出任要職自然是非常高興,但是卻擔心自己妻子馬上要臨盆。
都察院的官員表示沒有任何問題,按照吏部最新的條例,女性官員可以享受產假和產後四個月的哺乳假,等丹芸修完假再去都察院報道也沒有任何問題。
當參加制憲會議的代表們發現,那些在制憲會議上表現出眾的人被選為督查御史,很多人都痛心疾首,早知道自己就好好在制憲會議上表現了!
除了制憲會議代表,蘇澤還任命了一批督查御史裡行,也就是編制外的御史。
這些人可以領到督查御史一半的薪水,不用每天去上班,只需要每個月參加都察院的會議。
他們沒有前面御史的權利,但是有參加都察院會議,表決都察院動議的權利。
《警世報》主編歸有光,醫學院長李時珍等一些社會名流,獲得了督查御史裡行的職位。
就這樣,第一屆東南內閣組建完畢,同時蘇澤宣佈要在今年的秋季,在水晶宮舉行一次萬國博覽會。
蘇澤早就讓譚綸在廣州港發出訊息,這一次的博覽會允許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攜帶自己的商品參加展會,也歡迎任何一個國家的代表團來南京參會。
南北都在休養生息,山東前線又恢復到了對峙狀態。
雖然高烈度的戰爭暫時不可能打了,但是小規模的摩擦還是不斷。
而梁山泊上的隊伍,卻在經歷了一個冬天後急劇膨脹了。
如今擺在李舜臣這個“大當家”面前的最大問題,是梁山上的食物不夠吃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