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長安城中。
董卓已經率領一部分的軍隊趕回了長安。
他知道劉儉目前還在雒陽屯兵,只有對方得了撫遠大將軍的職位,他才會離開司州。
董卓現在很著急讓劉儉走,只有劉儉走了,他才可以在司州佈局,派人接替盧植的位置。
劉儉前番推薦給董卓的兩位人才董昭和張既也已經藉著董卓回長安的機會,隨他入了京城。
現在的董卓就是摩拳擦掌,只等著司州的事一解決之後,就準備重兵封鎖函谷關,然後向著涼州出發。
他要在涼州一展拳腳,讓全天下的人都看一看,他董相國乃是當世英雄,既非邊郡魯莽之徒,更非尸位素餐之輩。
本來在董卓想象中應該是挺簡單的事兒,但是卻遇到了空前的阻礙。
董卓萬萬沒有想到,天子和朝臣們竟然直接駁斥了他的舉薦,不讓劉儉當這個撫遠大將軍。
雖然劉儉當不當撫遠大將軍,跟董卓沒有實際的利益,但是現在的董卓不希望在這件事上與劉儉過多的糾纏。
他只是希望劉儉趕緊滾蛋,然後他好操辦自己的事情。
怎麼什麼事都已經具備好了,偏偏卡在了朝廷這塊!
還偏偏是天子和朝臣們都卡他?
商量好的是吧?
董卓心中來氣了!
老夫近些年來不殺人不發飆,你們是不是忘了我啥脾氣了?
於是,董卓牽頭組織了一場朝議,在朝議上,將任命劉儉為撫遠大將軍的這個議題再次拿了出來,進行公議。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即使是董卓親自主持朝議,這件事也沒有得到董卓想要的結果。
畢竟是董相國親自拿出來公議的事情,大家也不好過於的直接駁斥,而是進行了一番唇槍舌劍的論證。
投入董卓麾下,幫著董卓論證劉儉當撫遠大將軍的人,在朝堂上計程車族之中皆屬微末之流。
而反方論證的主要人選則是以楊彪、淳于佳、黃琬等人為首的今文系學派,他們也是掌管了朝廷主要政治權柄的天下大閥閱。
當然,這些公卿老江湖在這種場合是不屑於自己出戰的。
他們派出的,都會例如陳群,服虔,賈喜,韓融等第二梯隊的人物。
這些人輪番站出來,引經據典,對這個所謂的撫遠大將軍進行駁斥。
先是從道義上,
接著又是從權力的下放上,
隨後又從古禮上來論證,
但不論從哪個方向來論證這件事,董卓都是沒有辦法駁斥的,因為他根本沒有能力來駁斥這件事兒。
一不能引經據典,二不能強詞狡辯。
董卓實在不是這些人的對手啊。
至於他手下那些士族中的小蝦米,見到這些俊傑人物在朝堂上口若懸河,一個個直接下的縮了脖。
董卓後來想指著李儒或者是劉艾來對這些誇誇其談之輩進行反擊,但是這兩個奸詐之人似乎也看出了一些苗頭……
很明顯,今天這場朝局,對方是做了充足的準備的。
而且天子在高處一臉的悠然自得,彷彿眼前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陛下很顯然和朝臣們在這件事上已達成的聯合,既然皇家和閥閱在這件事上站在了一條線上,那這就不是簡單的逞口舌之利就能解決的事情了。
縱然是在口舌上爭辯,贏了又有何益呢?
劉艾和李儒都是智者,針對這件事兒,他們沒有做出過多的想法。
他們只是開始認真的思考個中利弊,準備下朝之後與董卓細細商量這件事兒。
但是董卓目前還沒有往這方面尋思。
他在朝廷上吃了大虧,心中非常的氣悶。
而自己的兩位股肱之臣竟然也不出言幫助自己!
真是廢物啊!
於是,董卓開始把目光看向了新任不久的武官中郎將劉表。
這劉表也是託了他的福才能得入朝中,任了五官中郎將的職位,還負責主持在關中境內的興學大任。
自己是他的恩公啊!現在是用得著他的時候了!
董卓衝著劉表使了一個眼色。
畢竟這位可是八及之一!
論及才華可不輸楊彪,淳于嘉手下之人。
董卓希望劉表站出來,能夠替自己狠狠的用才學駁斥一下這些傢伙!讓他們知曉厲害!
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劉表就跟沒看見董卓眼色一樣樣。
他站在朝臣的隊伍裡,眯著眼睛,就是不吭聲,仿若睡著了一樣。
這可著實是給董卓氣壞了。
這一個一個的……
此時此刻,董卓不由想起他誅殺袁隗全族的情形。
要不然還是殺人吧。
依老夫看,還是殺人的手段最好使!
別的都是扯淡。
就在董卓在眯著眼睛,來回掃視著朝中那些喋喋不休的朝臣們,想在中間找個人殺雞儆猴的時候,卻發現李儒衝著自己悄悄的搖了搖頭。
李儒真是太瞭解董卓了。
他知道,董卓盛怒之下,很有可能會大開殺戒,用以證明自己的權威。
所以說,他急忙衝著董卓搖頭,示意董卓先不要衝動。
本來已經在群臣中瞄準了目標的董卓,在看到了李儒的警示之後,方才強忍著將怒氣壓制在心中。
“董相國,吾等適才所言,一是證明了這撫遠大將軍不可立。”
“二是相國身為天子近臣,更是朝廷的武功表率,這胳膊肘可千萬不要往外拐呀。”
“畢竟朝中重臣與外地牧守勾連太密,很容易讓人懷疑其用意呀,其心不明也。”
這話說的夾槍帶棒,表面上是因為佔了唇舌之戰的上風,故意在董卓面前顯擺。
實際上卻是當著眾臣的面猛抽董卓的嘴巴,故意讓他下不來臺。
別看董卓如今在朝中官位很高,軍權也盡在其手,說想殺誰就能殺誰。
但是,朝廷的清流氏族之中,總有不怕死的人。
他們不怕董卓把他們抓出去砍頭……反倒盼望著董卓能將他們抓出去砍頭。這樣一來,就可留下忠義的名聲遺於後事了。
這個時代的人,確實有一些將死後的名聲看的比活著的時候要重。
董卓似笑非笑的看著這個人。
“太史令李故,很好,很好,汝今日之所言,讓老夫受教匪淺,放心吧,回頭老夫少不得要給你多多的好處,以報今日指教之情。”
這番赤裸裸的威脅,讓滿朝公卿大為震怒。
當著滿朝文武居然說這個話,這西涼匹夫未免也太沒有涵養了。
不過,就算是董卓沒有涵養又怎麼樣呢?
朝臣們可以大膽的諫言劉儉當撫遠大將軍的弊端。
但是還沒有誰蠢到在朝堂上直接說董卓當相國是大漢朝的不幸。
隨後就見王允站出來說道:“相國,太史令乃是忠正之臣,說話雖有誇張,但並非有意為之,還請相國莫要怪罪於他!”
董卓呵呵一笑:“老夫幾時說要怪罪於他?老夫感激他還來不及呢!”
就在這個時候,卻聽劉辯在上方道:“太史令以下犯上,對相國不敬,罰秩俸半載,以儆效尤!”
太史令李故急忙向劉辯行大禮:“臣謝陛下天恩!”
劉辯笑著看向董卓,道:“相國,後輩小臣之言,不必當真,相國股肱之臣,一心為國,是朕的儀仗和臂助,朕今後還都指望著相國呢。”
劉辯這些年臨朝,很少說話,就是說,一般也都是些無關痛癢的話,似今日一般左右平衡,各大五十大板的事,他往昔卻是從來也沒有辦過。
董卓心下一驚。
他扭頭看了看小皇帝,心中一緊:這小子何時竟長的這般大了?
一晃經年,天子眼瞅著就要成人了!
董卓心中微有不安,但他依舊保持了和煦的微笑。
“陛下如此顧念體恤老臣,實乃老臣之幸!今日之所議,暫且擱下,畢竟事關大漢北境,牽扯國運,還是莫要早下定論才是。”
劉辯笑著點了點頭:“相國所言甚是,一切都聽相國的!”
……
……
朝議結束,董卓返回了相府,而李儒和劉艾則是緊隨著相國返回了府中。
“哼!”
董卓重重一拍桌案,發出巨響,將李,劉兩個人嚇得一哆嗦。
“老夫離開長安才幾日,如今長安就變成了這般光景?天子和公卿們居然穿了一條褲子,在大殿之上掃老夫的臉面!你們兩人卻默不作聲,不發一言,這難道是為屬下之道?”
兩個人急忙向著董卓行禮請罪。
李儒道:“相國,非我等不盡心諫言,只是今日之事頗有蹊蹺,諸臣眾口一詞,皆不願於劉儉撫遠大將軍位,陛下似乎也是一夜之間驟然成長,此事頗為蹊蹺,是故李儒請相國暫緩雷霆之怒。”
“這些人都敢在大殿上直接與老夫頂撞了,那李故不過一區區太史令,也敢譏諷與老夫!伱卻讓老夫不要動怒?”
李儒忙道:“相國殺人容易,但殺人卻不能看清事情本質,依照李某人之見,朝中諸臣這些年來暗自蟄伏,大有暗中積攢勢力之舉,不可小覷,天子即將成年,也大有一展宏圖之志,相國雖軍權在手,卻不可等閒視之,畢竟不是什麼事,都能用兵馬去解決的。”
“那你打算讓老夫怎麼辦?”
李儒道:“別的事且不管,當下之事,乃是劉儉之事,相國縱要殺人,也得為自己的事殺人,如何能因為劉儉而在朝廷上私自亂殺?依我看來,相國還需派人與劉儉溝通!將今日之事推給劉儉!”
“他若是有本事,就自來長安朝堂請諫。”
董卓不屑道:“劉儉怎麼可能會來長安?”
李儒道:“他當然不會來,正因為如此,相國可藉此事威逼一下劉儉,看看他這個撫遠大將軍若是不得,究竟會做出何等反應?我們也好藉機看清楚,劉儉如今對朝廷,到底有沒有手段可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