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賈詡的話,郭嘉再一次的沉默了。
他發現他前二十年的日子,都沒有這幾日沉默來的多。
不過,他畢竟也不是等閒之輩,其智謀之力可謂是冠絕天下。
經過賈詡的講述,郭嘉開始理解了所謂的王道與所謂的謀算天下相結合是什麼意思。
他緩緩的開口道:
“應該不止是賈公適才所言的那些事而已。”
賈詡一聽郭嘉竟然能夠舉一反三,頗為吃驚。
即使是以他的智謀,所能想到的也就是適才的那些了。
郭嘉居然還有不同的想法?
“還請奉孝指點一下?”
賈詡很是謙恭的向著郭嘉拱手諮詢。
郭嘉回了一禮,隨後道:“此時投建於雒陽,除了可以收豪右之心,使他們北向遷移之外,還可以對本土的奇巧之術的英才進行收心。”
“哦?”
賈詡聞言,很感興趣。
“還請奉孝細言之。”
郭嘉慢悠悠的說道:“郭某早就聽說左將軍在冀州設立招賢館。”
“除了招尋經學人才之外,對於奇巧之術的人才也特別重視。”
“特別是農耕與冶鐵的人才。”
“這一次資助雒陽興修水利,也是左將軍藉機可以與雒陽本地的這些奇技人才接觸的機會。”
“雒陽乃是昔日大漢都城,在雒陽境內,居住著整個大漢朝最頂尖的農耕、建築、水利、醫術的技術人傑,在經學人傑遍地的大漢東都,這些人普遍是得不到重視的,特別是董卓執掌雒陽之後,他們更是難有出頭之日。”
“而今番對於左將軍來說,就是把這些在雒陽附近的大漢朝最頂尖的奇技人才藉機籠絡河北的良機。”
賈詡捋著自己的鬚子,慢悠悠的點了點頭。
“奉孝果然是人才呀,年輕好學,機敏聰慧,一點就透,可是比我這個老東西要強多了呀。”
郭嘉笑道:“還沒有完呢。”
“哦?還有何說?”
郭嘉道:“文和公還記得那些太學生嗎?”
“先前被袁紹以及朝中諸臣攛掇集體鬧事的那些太學生。”
“他們當中很多人的背景也是在司州本地。”
“主公在司州行仁義之舉,對於那些先前鬧事但不得成事的太學生來說,也是一個挽回的機會,他們可以這次藉著這次事情,順勢宣揚主公的仁德,同時藉機歸附到主公的之下。”
“畢竟這次事情也讓那些太學生認清了,這個天下可不是他們這些人裹在一塊兒就能隨意左右政治局勢的了。”
“現在的天下,與昔年大有不同!”
“非得是背靠大樹好乘涼才行。”
賈詡嘆息道:“哎,老夫終究還是老了,與你們這些年輕人比不得呀。”
“隨便說幾句話就能想得這麼深遠……但為什麼就是隻會說呢?”
賈詡的最後一句話,聽在郭嘉耳中,突然變得異常的刺耳難受。
他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又轉頭看了看不遠處在田畝之中,開始對土質進行研究的那一眾人,心中開始升起了嚮往之情。
賈詡在旁邊捋著鬚子,一聲也不吭,只是任憑郭嘉在那裡思緒萬千。
站了一會兒之後,賈詡方才扯了扯郭嘉的袖子:“咱們也別在這兒站著了,天這麼冷,這塊的事兒咱也幫不上忙……跟咱們也沒什麼關係,走吧,回官署喝酒去。”
郭嘉從沉思中回過神來,他驚訝的看著賈詡,問道:“文和公不是不喝酒嗎?”
“偶爾為之嘛。”
賈詡樂呵呵的說道:“看到你這個同僚如此的上火,老夫若是今日不陪你少量的喝點,那就未免太不夠朋友了……畢竟咱們兩個也是一個官署內的同僚,這軍師祭酒的職位,除了伱就是我,我不陪你喝,誰還能陪你喝呢?”
說到這兒,賈詡伸手指了指不遠處的劉儉等一眾人:“讓他們陪你喝,他們也沒有時間呢……就咱倆是閒人。”
郭嘉只感覺渾身彆扭。
賈詡這老頭說話雖然溫和,但不知怎麼的,他的話怎麼就是這麼讓人聽著感覺不得勁。
郭嘉和賈詡雖然距離劉儉有一段距離,但是他們的到來,劉儉手下的侍衛還是稟告給了他。
劉儉在知道郭嘉和賈詡來了之後,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表示。
不過在他聽到這個訊息之後,臉上卻多了幾分笑容。
看起來自己終歸還是沒有瞧錯這個人。
郭嘉還能往上邁更高的一步的。
不過,賈詡的表現也是頗出乎他的意料。
竟然這麼快就能讀懂自己的意思。
……
劉儉視察雒陽周邊的田畝,包括洛水附近可以建造水車的地址,這一忙就是一整天。
等他回到雒陽城休息的時候,天早就已經黑了。
進入府邸,劉儉便開始吃飯,吃到一半兒的時候,就有侍從來稟報,說是郭嘉請求相見。
既然是郭嘉來了,那劉儉自然沒有不見的道理。
“請他進來!”
少時便見郭嘉在侍從的帶領下來到了劉儉的面前。
“末吏拜見主公。”
劉儉衝著郭嘉揮了揮手:“奉孝啊,晚飯可吃了嗎?”
“還沒。”
“快坐下一起吃些。”
郭嘉也不客氣,旁邊的一案几旁坐下,隨後就有侍從按照劉儉的吩咐,給郭嘉端上了一碗藜飯。
郭嘉謝過劉儉,端起碗來就跟著劉儉一起吃。
“奉孝啊,這麼晚了,有什麼事情來與我商量?”
劉儉一邊吃一邊詢問郭嘉道。
郭嘉吃了一口飯,隨即就將筷子放下。
“末吏今日來,其實是想跟主公表明心跡……主公委任給末吏的軍師祭酒,末吏難以承擔。”
“你要辭官?”劉儉似有些驚訝。
“非也……末吏,末吏是想請主公給末吏安排些其他的職務……”
劉儉皺起了眉頭,一邊咀嚼著,一邊將飯碗放下。
“你這可有些讓我犯難了……這軍師祭酒的職位,難道不是展示你之所學最好的職位嗎?”
郭嘉言道:“末吏之所學,相比於主公之志,實在是如同螢火之光!”
“主公的大志,實在是令末吏慚愧,末吏二十年之所學,在主公的大志面前不值一哂。”
“末吏直到今日,才明白荀文若為何認主公為天下英主!”
“末吏想要緊隨主公之志,也想以主公之志為末吏之志。”
“末吏想要跟隨主公重新學習!”
“前番主公曾言,要委任末吏治農,外交,定律,帶兵諸務,然末吏卻不能接。”
“現在想想,末吏實在愧顏無地。”
“只是主公的那些任務,末吏依舊不能接。”
“因為末吏沒有足夠的學識來處置這些事。”
“末吏只想為一掾,跟隨在主公身邊,潛心學習!”
“但學有所成之後,再請主公委任末吏之職,不知主公可不棄末吏愚鈍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