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將頂點小說

第三百九十七章:二世人選

眼見公子高被阿姊一巴掌差點打哭。

一旁的公子榮祿和公子將閭,嘻嘻哈哈笑起來。

公子高面上繃不住,衝過去和兩個兄弟鬧成一團。

趙佗看在眼裡,心中微動。

三個孩子裡,公子高稍長,今年九歲。

榮祿八歲,將閭只有六歲。

因為年紀小,三人倒是能玩到一起。

再加上屋中還站著露出些許笑意的扶蘇,以及旁邊臉上紅暈還未散去的嬴陰嫚。

兄妹五人之間,頗有一種和睦歡樂的氛圍。

只是。

趙佗感到心顫,因為眼前的場景會讓他不由自主的想到歷史上,屬於這些秦始皇子女的悲慘結局。

屋中兄妹五人,扶蘇、公子將閭自刎而死、公子高殉葬驪山、嬴陰嫚和公子榮祿的情況他不清楚,大概是被肢解戮殺了吧。

趙佗的目光不由落到扶蘇身上,對於這位秦王政的長公子,他需要再觀察一番。

這時,扶蘇也擺出長兄的架勢,對打鬧的三個弟弟訓斥道:“趙君至此,汝等豈能胡鬧,還不快過來見禮。”

嬴陰嫚雖然沒開口,但也柳眉輕挑,鳳目一瞪。

三個小公子頓時嚇了一跳,在長兄和長姐的威壓下,連忙走過來,對著趙佗一板一眼的行禮問好。

“見過趙君。”

趙佗也忙施禮相見,看到這幾個小公子,他心中暗想,日後或許可以找機會把紅糖弄出來。

那東西不僅是對付這些小孩子,刷好感度的利器。在戰場上也能為麾下士卒補充血糖,提供大量的能量,在一些重要的戰鬥任務中或許能發揮作用。

幾人相互見禮就坐。

扶蘇拱手笑道:“扶蘇冒昧請趙君前來,皆因吾等欲聞趙君隨武城侯砥定楚地之事,欲廣博見聞,增長學識,今日還請趙君賜教。”

“是呀是呀,兄長和阿姊皆言趙君講故事講的好,父王也叫我來聽聽,瞭解我秦國是如何征伐天下的。”

年幼的公子將閭也跟著叫了起來。

趙佗心中一動。

三位小公子來扶蘇宮中聽他講故事,這背後竟然也有秦王政的意思。

趙佗笑道:“既如此,趙佗自當知無不言,也好讓我秦軍士卒沙場效命之功,聞於諸位公子之耳。”

說著,趙佗的目光落到對案的公主臉上,見她亦是雙眼發亮,充滿好奇。

趙佗抖擻精神,開始正式講述起此番滅楚之戰的經過。

他先講到秦國六十萬大軍集合,在王翦的指揮下屯駐於淮陽和上蔡兩側,欲與楚軍對耗國力。齊國被四國餘孽說動,出兵十萬屯駐甄城,威逼秦國邊境。他趙佗臨危受命,率兵前往東郡與齊軍對敵。面對十萬齊軍,趙佗假裝墜馬,欺哄齊國大司馬田衝,最終打下了一場驚世大勝。

扶蘇嘆道:“這齊國大司馬,頗有古之君子之風啊。”

嬴陰嫚哼起來:“戰場之上哪有什麼君子,他那樣做就像個傻子。”

“是呀是呀,那齊國大司馬就是個傻子。趙君明明是假裝墜馬,他還真相信了,還派人前來問候,甚至送兵法給趙君。逃跑的時候,這人竟然還帶著帥旗,這不是故意吸引追兵嗎?哈哈哈,太傻了吧。”

三個小公子笑成了一團。

扶蘇搖頭道:“你們說的是,時移世易,戰場之上行君子之道,不過是自取其辱,這齊國大司馬就如昔日宋襄公之事啊。用兵作戰,還是當以兵道為本。”

趙佗心中暗暗點頭,扶蘇欣賞齊國大司馬的行事,但他並不迂腐,知道戰場上該用兵道之法。

他繼續接著講吓去,說到項渠的睢水罵戰,楚軍的破釜沉舟和秦軍的懸羊擊鼓,再說到趙佗北撤彭城,以隘路七壘進行消耗楚軍,最終用火牛計將項渠擊敗,一舉取得勝利。

眾人歡呼聲還沒落下,趙佗緊接著又講到項燕又率兵東來,欲要將秦軍誘殺。

當聽到這裡的時候,雖然大家早已知道結果,還是不由的為趙佗捏了一把冷汗。

直到他們聽到趙佗沒有魯莽出擊,而是派騎兵探查識破項燕詭計之後,大家才鬆了一口氣。

趙佗緊接著又講到他在得知淮陽戰勝後,立刻出擊南下,直搗楚都的事情。不過這一段他略去楚王向他投降,和分功眾將的手段。這事情關係到眾將的功勳,不便透露。

當講到楚王負芻肉袒面縛,裸身出降時,趙佗特意將目光看向扶蘇。

扶蘇面色平靜。

趙佗暗暗點頭,這一次扶蘇請他來講故事,又何嘗不是他試探扶蘇的機會。

如今來看,經過自己上一次的點醒之後,扶蘇在秦楚的迷茫間,終於找到了自己立場,對於一直影響他的楚國的態度,有了轉變。

不過這只是個開始,重頭戲還在後頭,趙佗一邊注意著扶蘇的表情,一邊繼續講到項燕扶立熊啟為偽王,然後他奉命率奇兵繞襲淮陰,以四面楚歌擊破熊啟軍,又在淮水畔大敗項燕,最終率兵一路南下,渡江追殺熊啟。

當聽到熊啟在江東被吳地貴族反抗,南逃越地,結果被越王無友反手擒獲,欲要賣給趙佗時。

三位小公子笑起來。

“好!叛賊背叛父王,背叛我秦國,活該被越人擒獲!”

嬴陰嫚則擔憂的望向扶蘇。

趙佗亦看著扶蘇。

沒有想象中的氣憤,亦或者是哀傷的情緒。

哪怕聽到趙佗講完熊啟求劍自刎的事情,扶蘇的表情也一直很平靜。只是最後問了一句:“趙君,叛賊自殺前,可曾親口說過他背叛我秦國的緣由。”

趙佗回道:“他是羋姓熊氏,楚王后裔,淮陽之事,只為救楚國社稷。”

扶蘇默然。

良久後,扶蘇起身,看著趙佗。

“若無趙君昔日提點,扶蘇尚不知道自己的身份立場。趙佗指點之恩,扶蘇此生必銘記於心。”

說著,扶蘇對趙佗躬身施禮,面上表情十分鄭重。

“公子言重了,些許微言能讓公子受益,亦是趙佗的榮幸。”

趙佗忙還禮相待。

從今日的表現來看,公子扶蘇已經徹底從熊啟和楚國帶給他的陰影中走了出來,而且也明確了自己秦國公子的立場。

“大王之前常訓斥扶蘇,便是因為他子不類父,秦皮楚骨。如今扶蘇能明確自己的身份,在立場上和大王保持一致。那麼大王自會對他改觀,他是長子,只要不讓大王厭煩,繼位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大王能早日定下並宣示繼承人,則沙丘之變就再無機會,原本糟糕的歷史也會徹底改變。”

趙佗心中長舒了一口氣。

他在楚都壽春,隨王翦接受楚王投降的時候,曾想過秦帝國繼承人的事情。

在他幾番思索後,還是覺得扶蘇繼位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而且也是最好的選擇。

胡亥首先排除。

至於公子高和公子將閭、公子榮祿等人,年紀小且是中子,並不算得寵,繼位的可能小,而且對趙佗無利。

扶蘇除了性格偏仁德外,有一個趙佗最為看中他的重要原因。

他和嬴陰嫚是同胞兄妹。

趙佗若尚公主,那扶蘇就是關係很近的大舅哥。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扶蘇不是愚蠢透頂,那趙佗都不可能忽視這層親近的關係,去選擇其他人。

這時滅楚的戰事已經講完,屋中安靜下來。

嬴陰嫚突兀起身,對扶蘇道:“兄長,我想起母妃處尚有事務,就先告辭了。”

扶蘇見其神色,心中已是明白,微笑道:“既如此,你且與趙君辭行吧。”

趙佗怔了怔,聊得好好的,怎麼就突然退場了,莫非今日真是請他來講故事的?

明明寫信的時候都挺放得開,咋實際見面又不一樣了?

疑惑只是一瞬間,當嬴陰嫚側過身來,面對趙佗。

看著她臉飄緋紅,雙眼如水的模樣,趙佗有些明白了。

“趙君慢行。”

嬴陰嫚紅著臉,行了一禮,轉身小步走出屋門。

很快,趙佗也站起身,對扶蘇施禮告辭:“公子事務繁忙,趙佗便不打擾了。”

兩人對視,心領神會。

扶蘇笑著回禮:“既如此,還請趙君慢行,扶蘇便不遠送了。”

趙佗又向三位小公子行禮,然後大步向外走去。

“啊?怎麼阿姊走了,趙君也要離開?”

“兄長不出門送趙君,這不是失禮的事情嗎?”

“我也要出去。”

身後傳來三位小公子的聲音,但緊接著就聽到扶蘇斥道:“你們三人且坐好,待我與爾等講些道理,以增見識。”

趙佗微微一笑。

走出屋門外,趙佗側首,見到遠處頗為靜謐的廊中,正站了個嫋嫋婷婷的少女,水藍色的襦裙配上華貴的白狐裘,讓少女更顯俏麗動人。

趙佗微微一笑,大步走過去。

“公主在此,不知等候何人?”

“等一個滿嘴油滑的登徒子。”

嬴陰嫚哼了一聲。

她的眼睛彎成了月牙形,嘴角微微上揚,露出可愛的酒窩。已出落的高挑的身姿,胸前的飽滿,讓少女在這一刻,更顯得婀娜動人。

趙佗怔了怔,笑了起來。

“公主所說,是那個其妻為之生育五子的登徒子嗎?”

今日有三章。

感謝書友不為吃飽的盟主打賞,受寵若驚,後續會繼續加十更。大概看了下,加上昨天要補的一章,現在還差27更……得還三個月吧……

感謝書友酥夏i、沐英的打賞,以及各位書友的投票支援。

人氣小說推薦More+

北宋無戰事
北宋無戰事
慶曆二年,蘇澤穿越大宋汴京城,本想靠著隨身桃花源這金手指逍遙度日。 這一年,王安石中進士,蘇東坡入鄉學。慶曆三年,范仲淹風風火火開啟慶曆新政。 慶曆四年,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新政搖搖欲墜。大宋無戰事,花好月圓人長壽,君不見,延州河邊骨,檀淵歲幣忙。 新政雖亡,蘇澤卻不可避免亂入這時代洪流中。歷史不在乎等待的,慶曆驚蟄伏,元豐驚雷起。
肥鳥先行
大寧守夜人
大寧守夜人
儒釋道,神仙魔,諸子百家,三教九流。兇殘異世界,我一個平平無奇的穿越者,除了裝逼,怎麼出頭?
刀光
武勳子弟被皇帝命令科舉出仕後
武勳子弟被皇帝命令科舉出仕後
作為科舉世家的庶子,崔琇天賦出眾十歲便成小三元,卻被父親和嫡母聯合打壓。他們害怕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奪了家族資源。 一朝重生,崔琇發現自己活在《農家子的科舉青雲路》話本中。 書中農家哥兒透過科舉,一路扶搖直上,還屢得千金喜愛。 而對照組是破落國公府的二房崔千霆,少有才名,卻年過三十還屢屢未中,最後酗酒行兇,連累國公府被問罪。 而他此刻的身份便是崔千霆的庶子。 才三歲。 崔琇:“…………” 崔琇心都
區區某某
白月光破棺而出
白月光破棺而出
盛凝玉,一劍驚動十四洲,驚才絕豔。 她是舉世無雙的劍尊,是許多人心頭的白月光。 可惜六十年前陰溝翻船,盛凝玉被封印在了棺材裡。 誰如此恨她? 是出身世家卻不愛她的未婚夫? 是赫赫有名卻大吵一架的摯友? 是她疼愛的師妹師弟,還是對她百依百順的師兄? …… 盛凝玉不知道。 她只知道有一天,不知怎麼忽然恢復了神智,就聽有人在上空大放厥詞,極盡辱罵。 盛凝玉:…… 好傢伙,真就在你祖宗墳頭蹦迪? 盛凝玉當
神仙寶貝派大星
大明從慎重開始
大明從慎重開始
弘治十一年,大名鼎鼎的弘治中興正由興盛走向衰落,賢臣們年衰致仕,內閣三人漸漸老去,弘治皇帝勵精圖治,也無法將大明推向更高的太平盛世。 此時,京城西北角的破舊院落中,一個書生正翻閱著史料,檢查這個大明和穿越前那個,是否嚴絲合縫……
一笑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