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的事情,就這麼定下了。得快,也得穩。
有劉知行等人辦事,吳年很放心。再說了。劉知行說的是比較委婉了。相比於楚國的地盤廣大。
漢國也就是個小泥潭。地盤大,人員集中考試得需要時間。
地盤小,在集中人員上,可以省略大量的時間。
明年秋天殿試,沒有任何問題。
不過,卻發生了一件讓吳年猝不及防的事情。
十二月十六。
早上。
雖然時間還早,天氣又冷。但是大漢都城江縣,已經頗為熱鬧。又因為年關,百姓的消費慾望高漲,使得商業十分繁榮。
“噠噠噠。”
在急促的人馬行軍聲音中,大隊人馬簇擁著漢王的鑾輿向前而去。百姓們猝不及防,連忙分開兩旁,一看這樣子,不由憂心忡忡。
“這好像發生了什麼大事?”
“莫非是蒙元人打回來了?”
“應該不是。蒙元人被大王打的元氣大傷。就算打回來了,還能怎麼的?而看大王這樣子,似乎很急。”
大隊人馬,來到了陳國公府前。
國公府氣派豪華,朱門銅釘,顯出漢國頂級權貴府邸的氣勢。
府門大開。李勇之子李平,率領家奴迎接。
看到吳年下了鑾輿後,李平雙眸微紅,上前行禮道:“大王。”
“不用多說。”吳年朝著他擺了擺手,然後臉色嚴肅的進入了陳國公府,直達李勇的臥房。
臥房中,滿是湯藥刺鼻的味道。
吳年皺著眉頭,看向床上的李勇。李勇老了,滿頭霜白,躺在床上,很是虛弱。
“大王,陛下。”李勇掙扎著想要坐起,卻坐不起來。
吳年看著他的樣子,非常心疼。也很惶恐。眨眼間十幾年過去了,這老兄弟,隨時都可能沒了。
這一次便病的很重。
不知道熬不熬的過去。
“躺著,躺著。”吳年箭步上前,攔住了李勇,按著他的身體躺好。
李平站在一旁,抹著眼淚。
“大王。讓大王費心,老臣慚愧。”李勇喘息了一口氣,說道。
“說的什麼話。我們是老兄弟。你生病了,我怎麼能不來看望你?再說了。來看看你,費什麼心?”吳年埋怨的看著李勇,然後又柔聲說道:“你什麼也別想。國家的事情,全盤交給劉知行、張海平。”
“你只管安心養病。”
說著,吳年又慚愧道:“這些年。寡人做的甩手掌櫃,而把繁重的國政,交給你們,讓你們受累了。”
“大王言重了。”李勇搖了搖頭,看著吳年真誠道:“大王用人不疑,把國家大事都交給我們。”
“多少大臣,求之不得啊。”
“我們感激還來不及呢。”
一席話,全然發自肺腑。李勇這些年位高權重,接觸的,知道的也就多了起來。
這前朝開國之君,殺功臣的比比皆是。
吳年這裡,真的是一團和氣。文臣、武將,活著的時候不怕被猜忌。死了之後,也不用擔心子孫。
這樣的明君,這樣寬鬆的朝堂。
多少大臣,求之不得。
能在大漢朝做官,做這個內閣大臣。李勇的心中,充滿了感激,也感嘆命運的奇妙。
想當年。
老漢我啊,只是個老兵呢。
現在是內閣次輔,陳國公。
人生際遇,真是夢幻啊。
吳年搖了搖頭,還是慚愧。李勇真的很老了,又有這麼多繁重的政務,壓在他的身上。
君臣二人,說了一會兒話後。李勇伸手拉著被子,主動對吳年說道:“大王。老臣老了。日常辦公都力不從心。就算這病能好,恐怕也是濫竽充數的。”
“老臣不能佔著位置,不做事。老臣請辭。”
吳年很是心動,是不是放李勇卸下包袱,頤養天年呢?但是他轉念一想,這要是包袱放下了,李勇反而一瀉千里呢?
想了一下後,吳年搖頭說道:“不。你老成謀國,國家不可少了你。”
隨即,吳年不等李勇說話,笑著說道:“不過。內閣大臣,事務繁忙是事實。寡人再提拔幾個人,擴充內閣人員吧。你就當你的濫竽充數,平日裡上班下班,遇到大事了,拿個主意。”
李勇一聽這話,請辭的話,便再也說不出口了。說的也是。內閣擴大了,他們的工作量就相對減少了。
他也可以安心當個木雕泥塑。
平日裡充當吉祥物,遇到什麼事情頂上。
“多謝大王。”李勇說道。
“對了。說起擴大內閣。你有人選嗎?”吳年趁熱打鐵,詢問道。
他雖然不管事,但對自己屬下有什麼人,卻是瞭如指掌。在霎那間,腦海中便有了許多的人選。
但是內閣大臣,這個不是好決定的。
吳年得多方徵求一下意見,才能把人給定下來。
君臣一心,無須顧忌。李勇回答道:“大王。戶部尚書公孫桑斂財是把好手,又對大王忠心耿耿。是不二人選。”
“朝廷上,侍郎、尚書,各部主官都很優秀。從能力上,老臣沒有什麼人選。但是從身份上,老臣推舉禮部左侍郎崔無雙入閣。”
吳年立刻就明白了李勇的用意。那天在科舉的事情上,自己把錄取進士的名額,分成了九份。
遼東人五。
幽燕人四。
而現在內閣擴大,如果其中沒有一個幽燕人,那實在說不過去。
崔無雙名望,能力都足夠。雖然相比於其他優秀的官員,能力上沒有太大優勢,但是身份上,卻是佔優。
想了一下後,吳年點頭說道:“好,我會考慮的。”
“多謝大王。”李勇點頭說道。
吳年看他虛弱,便不再打攪,讓下人進來。自己與李平一起離開了臥房。門前。吳年對李平說道:“賢侄。寡人讓太醫院的李太醫,常駐在你家。你也要好好照顧你父親。遇到什麼困難,立刻對寡人說。”
李平的年紀與吳年相仿,但是這一聲賢侄,卻是毫無違和感。
“多謝大王。”李平由衷感激道。
吳年點了點頭,在李平的送別下,離開了國公府,坐上了鑾輿,回去了王宮。他在御書房召見了劉知行、張海平,詢問了一下二人的意見。
事情便定下了。
李勇只要還活著,沒老糊塗了。就繼續當他的次輔。
公孫桑、崔無雙入閣。